今年下半年,無意間撿了一個大題目。
黑黑的光電板正四處找地種,石虎、草鴞、黑面琵鷺的家也都被鎖定,各媒體或大或小揭露著能源轉型的陰暗面。
生態爭議大的觀塘案,位於大潭藻礁之上。這裡不是第一次遇到開發之難,過去它曾兩度面對大型開發計畫,但在民眾反對、經營危機、財務糾紛的紛擾之間,最後皆退場。這次已開始施工,但藻礁生態應保育的事證不斷浮現,彷彿冥冥之中,有股力量想為它擋下所有危難......
日夜交替之際,螃蟹、章魚、海星出門,除了覓食,還要查看白天一陣大震動是怎麼一回事。只見一艘船擱淺在牠們的家園——藻礁之上,藻礁最上層、能造礁的殼狀珊瑚藻被刮去一大片,一級保育類動物柴山多杯孔珊瑚也疑似受了傷......
兩個不同的調查計畫——台灣中油依據環評規定所做的監測計畫,與由農委會林務局補助、中研院進行的研究計畫,調查一個相同的棲地——大潭藻礁,得出的研究結果不盡相同......
動物們收到「搬家通知」,第三座天然氣接收站在牠們的家——大潭藻礁施工,會飛的二級保育類動物小燕鷗第一批搬走,會游的紅肉丫髻鮫、裸胸鯙還不知要搬去哪,至於動不了的一級保育類柴山多杯孔珊瑚,則是哪裡都去不了,只能待在原地.......
大潭藻礁及住在這裡的生物們沒有選擇,只能默默承受開發施工帶來的一切。有一群專家學者、民間團體、在地民眾,從環評審查中,到提出訴訟、辦理記者會、發起公投......持續不斷地替它/牠們發聲。
大潭藻礁是全球少數僅存的現生淺海藻礁,豐富生態養育近百種生物,但近一年多來,這裡蓋起天然氣接收站,環團與桃園在地居民發起搶救藻礁公投,週週在全臺各地快閃 ,力拼二月底前連署過門檻。
9月5日(2020),一群舉著粉紅色牌子的人們出現在凱道,作為「藻礁隊友」,他們圍著用「千杯」千個杯子排成的臺灣,彷彿全臺都長出了粉紅海岸,對「謙卑」總統蔡英文喊話,想喚起她在未上任前曾寫下的「藻礁永存」承諾。臺灣曾經有27公里長、一大片春季會變粉紅的藻礁海岸,如同台版大堡礁,成為許多生物的家,包括保育類的柴山多杯孔珊瑚、小燕鷗等,以及兇猛酋婦蟹、紅肉ㄚ髻鮫、裸胸鯙......
但在近20、30年,工業區一座座建起,它被切割、毀壞,受到各式污染侵襲,有四分之三的生態在短時間內已不復在。如今,僅存的四分之一也正面對能源轉型帶來的衝擊。
數千年來,藻礁女神守護著桃園藻礁海岸與生活其中的生物們。但,隨著勢不可擋的外來者到來,她被迫做出最艱難的選擇......
訂戶登入就能搶先閱讀尚未公開的報導,也能查閱您的訂閱付款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