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驗動物也有褓母?——專訪國家實驗動物中心林相汝飼育員

    你知道實驗動物在進入實驗程序之前,都有一群默默守護牠們的飼育員嗎?多數實驗動物從出生那一刻起,就開始倒數生命,逐步走向死亡,面對一手拉拔長大的動物們,終將邁向生死關卡,飼育員又是以什麼樣的心情照顧牠們的?

  • 實驗動物與牠們的產地(上): 你們過得好嗎?

    每年有數以萬計的實驗動物在日常中被犧牲,實驗動物們沈默地為著人類的生活福祉作出犧牲與貢獻。然而,究竟有哪些動物被使用於實驗?牠們又在哪些領域被犧牲?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有沒有受到保障?不得不承認,我們其實對實驗動物——十分陌生。

  • 被誤解的動物5——懶人包|外來入侵種移除物語──取走生命,請溫柔以待

    外來種就該死?入侵種就該殺?你清楚「外來」和「入侵」的差別嗎?移除工作要犧牲動物生命,為什麼要移除?不移除又會如何?而移除工作使生命離世,如何才能使動物安穩善終?人道處理如何進行?

    其實,並非所有外來種都需要被移除,移除工作重點在於有效的控制傷害,而非殺了多少動物。別再被媒體上的血腥畫面蓋台洗腦,不要輕易受污名化言論起舞,還沒了解牠,請先別急著恨牠。

     撰稿|洪郁婷    編輯|朱翊瑄    設計|陳億瑞  

    懶人包 01

    外來者,就非死不可?

    「外來種」 和「外來入侵種」經常被混為一談。

    「外來種」指透過人類進入非原生地區之生物。人類引入外來種有許多原因,包括農業、貿易、觀賞娛樂、科學研究等;也有無意間帶入,如進口動植物時意外帶入其他生物的情形。「外來入侵種」則是指上述的外來種,可能因逃逸、人為棄養、刻意放生等原因進入到野外,並成功在非原生地區建立族群,與當地生物產生生存競爭、威脅當地生物多樣性的物種。

    為了減少生態傷害,必須對外來入侵種加以管理、控制,而「移除」則是管理的方式之一。外來入侵種陸生動物如沙氏變色蜥、埃及聖䴉、綠鬣蜥、斑腿樹蛙、綠水龍等,即在2017年被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列為主要移除的對象,由林務局負責管理。

     


    懶人包 02

    外來入侵種可能帶來哪些威脅?

    根據Pimentel等人2005年的研究估計,外來入侵種所造成的環境與社會經濟損失,每年可高達全球經濟的5%,即至少1.4兆美元。哥倫比亞一座私人動物園引入的4隻河馬,在1993年動物園主人過世後,擴散到野外。直至2020年,數量已達90-120隻。這些外來入侵種河馬,對當地本土的海牛、水獺、凱門鱷造成生存壓力,河馬的糞便也使湖泊中的細菌與藻類大量增加,改變了當地的水質。

    世界各地皆有類似紀錄,當外來入侵動物的習性原生動物相仿,或是其環境適合生存,又沒有其他天敵可以牽制時,便可能威脅原生動物的生存。因此,「移除」是為減緩外來入侵種帶來的衝擊和危害,更是為了保護生態系中的其他生物。

    常見的5種外來入侵種的危害:

    1. 掠食原生種
      1940年褐樹蛇引入關島後,捕食當地鳥類,導致11種原生鳥類至少有9種消失,其中5種特有種已經滅絕。
    2. 資源競爭
      臺灣布氏樹蛙繁殖用的水域,被外來種斑腿樹蛙占據,族群數量因而減少。
    3. 疾病傳染
      流浪狗將犬瘟熱傳染給鼬獾等野生動物。
    4. 基因汙染
      臺灣西部之白頭翁被放生至東部,與臺灣特有種烏頭翁雜交,基因汙染可能使特有種消失。
    5. 改變生態
      名列世界百大入侵種的野豬,其掘根行為造成美國大煙山國家公園造成土壤侵蝕加速、增加河流淤積,連帶改變當地生態。

    懶人包 03

    外來入侵種不該受虐待

    拯救生態的「移除」工作,怎麼成為「虐殺動物」的藉口? 以綠鬣蜥為例,2013年起地方政府開始執行移除工作,民間也陸續出現自發性的移除行動。生態學者徐偉傑亦曾發文指出部分民間自行移除,實際上卻是以綠鬣蜥為靶,試射強力彈弓、試槍、試魚叉,是戲謔、踐踏生命尊嚴,並有違法疑慮。

    網路影音平台、電視媒體上,經常可見動物被五花大綁、排列在地上有如「落網的通緝犯」;動物中箭掙扎的虐待畫面,搭配了「惡棍、惡龍」等負面文字。

    媒體傳播片段資訊,地方政府獎勵民眾捕捉卻無制定規範,加上民眾缺乏對外來入侵種的認識,在去脈絡的理解下,人們將生態災難歸罪於外來入侵種,忽略自己才是物種入侵的起因。「虐待、虐殺」動物成了英勇的「屠龍英雄」,成了以移除之名虐待動物的亂象。

    2021年3月動物社會研究會也發起記者會,要求主管機關林務局出面管理移除亂象。此事件甚至引起知名國際媒體《衛報》的關注。

    *參考資料:兩棲爬蟲萬事屋|為什麼外來種移除不能讓一般人做的原因之一

    懶人包 04

    移除不當,反而危害更大

    移除工作需要專家學者調查評估,中央及地方政府機關擬定策略,才能達到控制效果。沒有計畫的捕殺行為,可能驚擾動物,加速擴散,或是辨識錯誤害了本土物種,而使入侵問題更嚴重。屏科大野保所副教授陳添喜指出,移除必須有計劃,以高雄為例,綠鬣蜥數量雖然少了很多,但是分布範圍卻變大,就是因為移除計畫忽略了新擴散的點。

    常見的無效移除還有,為了追求捕獲數字,只移除群聚在孵化地,存活率僅5%的幼蜥;但其實具繁殖能力的成蜥才是捕捉重點,是控制整體族群數量的關鍵。行動前必須考量動物族群分布範圍、繁殖速度等。

    未經計畫的無效移除,無法壓低外來入侵種數量,只是浪費資源,讓動物白白犧牲。若使用殺傷性武器執行移除工作,必須要經過主管機關許可與訓練,確保使用者具備操作技術,以免造成動物更多的痛苦或是波及人身及財產的損害。

    而當生態系中有多個外來種,或是外來入侵種已入侵一段時間,成為當地生態系統的一部分,每一個移除行動皆可能牽動整個生態系,需要更精密的規劃。


    懶人包 05

    管理外來入侵種,方法不只一種

    管理外來入侵種,不同階段有不同做法,而且也不只靠「移除」。根據GISP《外來入侵種法制架構發展手冊》,持續監測,等待適合的時機或有可行的新技術時才採取行動。「什麼都不做」有時候也是一種策略。

    各種入侵階段的管理措施

    預防,勝於治療
    禁止黑名單生物進口、落實邊境檢疫。加上平時環境偵測,及早發現外來物種,及早反應。

    行動,趁早根除
    2007年入侵武陵地區的中國藍鵲,因為及早處理,僅移除9隻鳥、6顆蛋就完成移除任務。

    圍堵,防止擴散
    林務局保育組羅尤娟組長受訪時表示,政府已委託屏科大調查全臺綠鬣蜥分布範圍。移除時將依據綠鬣蜥分布範圍,採取圍堵計畫,從外圍開始移除,再慢慢縮小範圍。

    共存,設法保護原生種
    楊懿如說明,目前農墾地帶幾乎都被斑腿樹蛙佔據,此階段的移除重點不在除光斑腿樹蛙,而是壓低斑腿樹蛙數量,以保護退至次生林裡的原生種布氏樹蛙。


    懶人包 06

    移除捕捉應兼顧動物福利

    陳添喜強調,在執行移除工作時,基本上不使用會讓動物受傷、活動力下降的方法。目前移除團隊捕捉綠鬣蜥主要使用長竿套索與陷阱籠,但是否符合動物福利,主要取決於使用方式。

    例如使用陷阱籠必須頻繁巡視,一旦捕獲綠鬣蜥立即回收。讓動物久困籠內,使其飢餓、缺水、曝曬至死,同樣不符合最小痛苦的人道原則。

    不同的動物、環境,適用不同的移除方式與工具,但維護「動物福利」的原則是不變的。


    懶人包 07

    願生命安息,讓外來入侵種善終

    安樂死大致可分化學藥劑和物理方法,並依照動物特性、大小、疼痛感受度、數量,此外還有成本和操作安全性,選擇適用的方式。

    根據美國獸醫學會(AVMA)的《動物安樂死指南(AVMA Guidelines for the Euthanasia of Animals:2020 Edition*)》,不同物種、不同條件,提供各種較為符合動物福利的安樂死建議。例如埃及聖䴉、斑腿樹蛙、綠鬣蜥三個物種因生理結構、體型大小差異,適用的方式皆不同。

    埃及聖䴉
    除了射殺以外,臺灣也曾嘗試過以生殖干擾的方式阻止鳥蛋孵化。例如在鳥蛋上塗油、戳洞等,但效果不佳。 移除方式曾有多種嘗試,如網具捕捉、陷阱捕捉等,但由於埃及聖䴉容易緊張掙扎而受傷,最後採用使其迅速死亡的射殺方式。

    斑腿樹蛙
    楊懿如指出,臺灣目前作法以人工一隻一隻捕抓斑腿樹蛙,再帶回實驗室人道處理。由於斑腿樹蛙是小型外溫動物,可以麻醉後置於-20°C冷凍環境使其迅速死亡,為目前研究痛苦較小的方式。

    綠鬣蜥
    綠鬣蜥雖然是外溫動物,但不適用冷凍方式。有些說法認為體型較大的變溫動物,冷凍結冰時血液會產生冰晶,使其疼痛。陳添喜表示,其實是因為大型變溫動物具有抗凍機制,-20°C仍無法凍死綠鬣蜥。目前國內外人道處理綠鬣蜥,多以迅速破壞腦部為主。例如畜牧業常用的擊昏槍或是腦脊髓穿刺法。


    懶人包 08

    抱持歉意,盡力讓牠安穩離世

    外來入侵種動物的人道處理,通常由政府委託的移除人員一併執行。其承受的不只是野外工作的風險,還有奪去動物生命帶來的龐大情緒壓力。

    移除工作是一場全民的生命教育,讓人們認知移除的意義,並認真對待被犧牲的動物。

    楊懿如在帶領斑腿樹蛙移除工作時,也曾遇到一看到外來種就義憤填膺的人。楊懿如會向他們解釋,外來入侵種需要被移除,其實是人類錯誤造成的。牠們也是生命,也要珍惜,盡量不要讓牠們受苦。

    屏科大陳添喜副教授曾經赴日交流巴西龜的人道處理方式,為了避免終止動物生命的對兒童及青少年產生負面影響,日本主辦單位會避免兒童及青少年旁聽。日本移除團隊也在會在移除完成後,帶領參加民眾舉辦慰靈祭。看似告慰動物之靈,實則也安撫人心。

    汪仁傑受臺東林管處委託執行綠鬣蜥移除工作,也會向參與的民眾解說移除外來入侵種的來龍去脈,說明這些動物其實是人為帶來的,那接下來我們可以怎麼做?引導民眾思考。

    移除的意義在於修復錯誤,而非殺戮。對犧牲的生命抱持尊重與歉意,讓動物安穩離世,阻止錯誤再次發生,才是最重要的關鍵。


    懶人包 09

    記取教訓,預防悲劇重演

    預防是在所有外來入侵種管理措施中,是最有效、最節省成本、對生態環境衝擊最小的方法。

    外來入侵種預防工作,早在物種原生地就該起步,以免生物隨著人類腳步四處擴散。比方在出口前以燻蒸法、放射線、熱處理等方式消毒貨櫃,以防生物隨貨櫃入侵其他地區。各地防疫、檢疫單位也會建立生物黑名單,禁止名單上的高入侵風險生物輸入。

    一般寵物棄養或繁殖場棄養動物,是外來種入侵的主因之一。主管單位應確實掌握外來野生動物進口與流通販售資訊,有效管制以降低物種入侵風險,並宣導正確的飼養觀念。身為一般民眾,我們應當不隨意放生、不棄養寵物;配合檢疫,不攜帶蔬果、肉類等違禁品入境;發現疑似外來物種,立刻撥打1999通報地方政府。或是積極成為民間生態保育組織志工,培養外來種預警能力,成為好的環境監測者。

    一同預防外來種入侵,阻止悲劇重演。

     


     

關於窩窩

嘗試從關心動物與生活環境開始,是學會與世界永續共存的第一步 —— 也是窩窩的使命。

聯繫:service@wuo-wuo.com

免費收到窩窩好康資訊

成為窩粉

窩窩官方Line帳號成立了,歡迎加入除了能直接與我們聯繫,還能收到許多專屬資訊!點此加入,或加入好友@341jxh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