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A包|水族館,逛不逛?四大爭議面向討論

    水族館,奇幻大海隨你看,拍美照、看動物,大家於此開心打卡,為什麼總有各種動保爭議的關卡?只是去觀賞牠,哪裡傷害到誰了嗎?水族館常見四大辯論,聽聽正方反方怎麼講。

  • Xpark專題預告|城市裡,人造海洋的降臨

    「Xpark代表著與地球平行的另一個世界。」

    官方介紹的第一句話,將這間全臺首見的都會型水族館,覆上了蘊藏驚奇的神秘面紗。
     
    2020年八月Xpark開幕,現場每日近萬人潮湧入,更曾一票難求,是被譽為全臺最美、最具娛樂感的水族館。半年後,動保團體公布館內動物受傷、行為異常等調查影像,卻撕下了人造海洋的美好想像。
     
    2019年《動物展演管理辦法》上路後,為全臺第三間拿到合法動物展演許可的Xpark,引入日本水族館的經營方針,卻也掀起動物照顧、展缸設計的動保之爭,不只是館內動物狀況,動物展演法規、審查標準、公權力的執行,也都再次受到檢視。
     
    怎麼樣的水族館,才能符合動物需要環境?
    怎麼樣的環境,才能保障展演動物的福利?
    而身為觀眾的你,又是怎麼看的呢?
     
    去年十月窩編第一次踏進了Xpark,展缸跟人的距離很近,但是對於裡面動物的處境,走馬看花無法看清,於是,開始發展成為一個乘風破浪的專題。
    請教了涵蓋動物學、博物館學、獸醫學、動物飼育等專業的各域專家,採訪了Xpark管理方、飼育員與獸醫,從前場走到後場,過程如同水面下潛,越潛越深,越探越廣,深入這片似海非海的平行世界裡,而不同觀點在此交叉聚集。
     
    你看不到的Xpark,在專題中,直導核心、多方解密,原來在不靠海的都市,也會有大浪來襲⋯⋯

     

    專題即將上線,搶先訂閱報導

    https://wuo.pros.is/3cml4v

    訂閱窩窩,是對我們最直接的支持。
    讓替動物發聲的獨立媒體能夠繼續營運。
  • 「甜蜜」卻孤獨而死的海豚媽媽——解析日本殘酷鯨類圈養產業真相(上)

    近期,日本一隻圈養的孤獨海豚之死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這隻海豚名叫「Honey(甜蜜)」,是一隻雌性寬吻海豚(Bottlenose dolphin)2005年2月,在廣闊大海中自由生活的Honey以及她的家族被日本和歌山縣太地町的漁船驅趕至海灣內,那時年輕的Honey被水族館的相關人員現場篩選並指定活體捕捉。能保住性命殘存下來的多數為成熟或年幼的雌性海豚,剩下的同伴們在血海中慘遭殺害,成為了食物。(圖|Animal Rights Center

  • 「甜蜜」卻孤獨而死的海豚媽媽——解析日本殘酷鯨類圈養產業真相(下)

    近年來因日本各地海洋公園及水族館新的建設計劃或重新整修擴建,進而讓遊客有更多的選擇,導致較小規模或設施老舊的園區入場人數持續下降,而假如企業也經營管理不善則可能會面臨關閉的命運。如果最後不幸只能結束營業,那麼園內的動物該何去何從呢?

  • 「甜蜜」卻孤獨而死的海豚媽媽——解析日本殘酷鯨類圈養產業真相(中)

    上篇提到的「太地町開發公社」所屬的圍欄腹地相當廣大,依該社的宗旨來看,再加上「海豚基地」的計劃,太地町目前正將鯨類動物視為振興當地經濟的生財工具。這也間接證實為何太地町會如此堅持並保護海豚捕獵季,並且極力向日本民眾宣導海豚肉安全可供食用,以及盡可能美化圈養產業,他們的所作所為一切都是為了自身的金錢與益利。

  • 懶人包|跟上水族館熱潮前,你google不到的Xpark冷知識

    假期到了,想要去哪裡走走嗎?要去城市漫遊當文青,還是海裡潛水看魚群?兩個願望一次滿足的城市水族館Xpark,背後藏有什麼奧秘?當都市裡出現了一座前所未有的水族館,海洋生物們住進了一缸一缸的人工環境,眼前美麗、幕後難題,誰看得清?

    入場之前,解鎖X檔案,那些關於動物的事情,不再加密。

  • 拯救血色海灣的海豚,卻成另一個終生圈養的展演聖地——帛琉海豚灣(上)

    臺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3月17日指出:「目前臺灣與帛琉都是疫情相對低的國家,希望利用『綠色通道』在保障安全的情況下,重啟兩國觀光,即日起正式啟動『臺灣—帛琉安全旅行圈推動施行計畫』,透過相關防疫作為,確保旅遊安全。」

  • 解密Xpark(上)——是社教場域、網美聖地還是動物囚牢?

    2014年,牧場河馬阿河在運送過程摔下了車,這一摔,墜失了命,跌入社會的眼睛。民眾沈痛、動團斥責、政府檢討,那些從前被遺落在法律保障範圍外的展演動物,一夕受到龐大關注。 在展演動物法規不斷修正的同時,一間來自日本的水族館搭上了桃園高鐵產業專區的BOT案,正規劃上路。    

    2020年八月,都會型水族館Xpark在桃園青埔盛大開幕,是日本橫濱八景島團隊第一間海外分館,也是目前全臺唯一一間不靠海的水族館。據鏡傳媒報導,這項由國泰金控第三代接班人蔡宗翰的休閒嗜好衍生的投資合作,一年可望帶來160-200萬人流,單年營收預估將達到臺幣6.4億元。

    記者|林采昱   編輯|蘇于寬   設計、插畫|黃品瑄

     

    紮根臺灣的藍圖

    來到臺灣經營水族館,我覺得學到很多。」Xpark董事長藤井忠光談到在臺灣成立水族館之難,即便在日本已有經營四間水族館的經驗,首次踏足海外,才發現臺灣動物展演的法律比日本嚴謹的多。

    臺灣歷經《動物保護法》修正,如今新成立的動物展演場所皆需取得動物展演許可始得開業,且需為社會教育機構、休閒農場、觀光遊樂業之一,才具申請資格。因此,Xpark選擇以「社會教育機構」的定位出發,「在日本,水族館並不一定要同時是社教機構。」藤井忠光道出在動物展示設定上的兩國差異。另外,因應法律的規範,Xpark在動物表演上與日本水族館的展演形式有所不同,以不強迫、不定時為原則,呈現動物與飼育員的自然互動。

    從籌備、政府審核、取得許可到正式開幕,Xpark花費三年的時間造出一座擁有珍稀物種的人工海洋,盼日後在城市經濟中領航。

    XPARK01篇 臺灣展演動物法律之演進 2014年阿河事件後,政府逐步改善展演動物的法律保障

     

    XPARK01篇 首次輸入物種 Xpark展示物種約80%來自日本,其中部分為臺灣從未進口過的「首次輸入物種」,審查程序更嚴密。水母輸入前即召開三次專家會議,耗時超過一年。

     

    XPARK01篇 與眾同樂 Xpark《與眾同樂》的表演,以不強迫與不定時的形式將飼育員與動物的互動呈現,內容為例行的行為觀察。

     

    XPARK01篇 人工海水 水體承載著水生動物的生命。位居內陸的Xpark使用的海水為全臺首見的人工海水。

     

    海水自己調 不從大海撈

     

    「水族館跟動物園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們有『水』這個因素在裡面,任何一個東西我們都要考慮到水。」談到水族館的建立,Xpark飼育部協理張哲維強調關鍵為「水」。

    我們是城市型水族館,基本上有一個很大的劣勢,就是海水取得上是困難的。

    地理位置的限制加上環境水質考量,Xpark選用了全臺首見的完全循環系統,也就是用進口海鹽調配出特定比例的人工海水,供應館內展缸及後場用水。 

    然而,人工海水的成本相當昂貴,無法每天大規模換水,因此Xpark打造地下四層樓的LSS維生系統(Life Support System),透過物理性、生物性、化學性的三道過濾程序,將水質淨化過後調控成不同溫度配送至不同展缸,以魚類優先、海獸其次的順序,進行水資源的再利用,每日替換3%新的人工海水。除了成本因素,Xpark飼育部環境展示組副主任林宣佑也提到在人工海水適應上,生物的耐受度是一個考量。「每一批的鹽還是會有些微誤差,而魚體的脆弱度高,可能都會因為一些誤差受到干擾、要重新去適應水質,因此沒辦法一次就換新的水。

    而新引入的物種,需經歷一段1至1.5小時的「對水」過程,讓生物適應新的環境與水質。因為使用人工海水,對水時間也需比一般海水長,使用較慢速的滴水模式,使其身體慢慢適應鹽度差異,於後場適應無恙後再移至前場展示。

    XPARK01篇 更新海水 因海獸類排泄量大,換水率較高,因此每日換新的海水優先給魚類使用。
     
    XPARK01篇 海水完全循環系統 Xpark海水循環系統流程圖|窩窩整理繪製
     

    天然海水好?還是人工海水優?

     

    其實人造海水、完全循環系統是對生物比較好的,因為它的穩定性比較高。」負責Xpark維生系統工程施作的博成科技總經理提到,「但它也是很昂貴的系統,維護成本也貴很多。」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獸醫學系助理教授蔡明安(前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助理研究員)表示,一般抽取天然海水會因為海象、氣象等原因使品質比較不穩定,人工海水相較下來穩定度較佳,也較不會有引入外來疾病的風險;但人工海水的換水率與微量元素則成了隱憂與挑戰,蔡明安點出了人工海水潛在的限制:「通常自然海水取得比較容易,水源比較充足,以海生館來說,正常狀況下是一直換水,只有在天候不好的時候換水率會調低、或先不換水。

    海水裡面有很多很多的微量元素,市面上沒有任何一款人工海水可以取代天然海水。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副教授邵奕達則認為,雖然天然海水有一定的風險,但只要前置處理完善,不至於會造成生物本身的問題,反倒是人工海水,必須透過經驗、知識、關鍵技術的配合,「對於很多軟體動物來說,用人工海水來養非常困難,可能要經過很長時間地嘗試,然後要去做不同微量元素的添加。而且,對某些生物合適的配方,不一定能應用在別的生物上。

    林宣佑副主任表示,Xpark雖不會依照物種差異在海水中添加額外的微量元素,但會依照物種的生活史去做鹽度的控制,例如水母在水螅體時期需要較高鹽度的環境,而鱟在產卵時期需要的鹽度較低。

    XPARK01篇 調整人工海水鹽度 依照物種不同成長階段,將人工海水調整成適合的鹽度。圖為Xpark後場飼育水母的水螅體過程。

     

    XPARK01篇 XPARK最大水缸 Xpark最大展缸——福爾摩沙大水槽的海水處理,第一步的過濾即需要八個大型臥式沙缸。

     

    XPARK01篇 人工海水與天然海水比較 人工海水與天然海水比較圖|窩窩整理繪製

     

    你來了、認識了,然後反思?

     

    關於水族館的定位與功能,Xpark主張娛樂與教育相輔相成,視「欣賞的動機」為教育的第一步。「教育不是強迫性的,遊客不需要以教育為目的而來,而是透過娛樂體驗開始接觸與重視這些海洋生物。」張哲維協理主張,沒有必要花很大文字篇幅在解說牌上,而是應先營造出一個富有美感、吸引力的遊憩場所,讓遊客在拍照、停留過程中,引起一些共鳴、關心或討論,進而導入教育。

     「我們也會擔心過度去強調娛樂的元素,把人當作中心,但被展示的動物處境卻沒有被大家看見的話,這對台灣動保來說,就是一大退步。」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研究員陳庭毓在多次逛館後有感而發,認為雖然娛樂不一定跟動物福利完全對立,但Xpark在過小空間飼養過多動物,在飼養管理上明顯有所缺失。

    開幕初期陸續有民眾回報動物受傷情形,質疑Xpark未妥善照顧動物,館方因此發表聲明回應,強調部分個體受傷、適應不良是自然現象,也藉機傳達水母習性的知識。張哲維協理表示:

    當討論度增加,不管是好的、壞的,這就是一個教育的契機!

     

    XPARK01篇 運用互動科技 運用互動科技,Xpark期待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圖為虛實互動區的消滅海廢遊戲。
     
     
    tspca sh Taiwan SPCA 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認為Xpark漠視動物習性、罔顧動物福利|截自FB貼文

     

    在成為全台第三間擁有動物展演執照的單位後,Xpark持續接受政府與民眾的檢視。2020年十月因動保爭議,被查訪頻率高,平均每十天就有一個政府單位前來,其中包括動保處、海管處,及海委會。張哲維協理表示,在法律規範上的所有審查都盡力配合。 
     

    半年後,動物展演審查的成效如何?2021年2月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鳥語獸躍共同召開記者會,發佈為期半年對Xpark的調查結果,公布動物受傷、行為異常影片,呼籲政府全面檢討動物展演許可的審查制度,制定明確標準,並在執行面加以落實。

    建立一間都會型水族館,從海洋來到內陸,從藍圖走進現實,考驗持續如同活水,源源不絕。人工海水同時締造了穩定與限制,複製了一片海,很多嘗試也才正要開帆⋯⋯ 


    眾多的動物v.s.無數的眼睛,動物如何在Xpark生存下去?展缸背後有什麼秘密?

    繼續看下一篇:解密Xpark(中)——人的觀賞慾望跟展演動物的福利有可能取得平衡嗎?

  • 解密Xpark(下)——魟魚受傷怎麼辦?水族館動物們的照養難題

    水族館飼育,並不像小時候魚缸裡養魚,只要掌握少數容易飼養的魚隻,池內狀況皆眼底所及;相反的,當空間變大,物種變多,人對池內動物的了解限度與掌握程度,成為華麗展缸背後錯綜複雜的課題。

    撰稿|林采昱   編輯|蘇于寬   設計、插畫|黃品瑄

    現在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雖然對圈養動物都有一定的福利法案,很可惜的一部分,也是技術上的困難,就是沒辦法用像養陸生動物同樣的標準,去做水生動物的標準規範。」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邵奕達副教授一語點出水族館體系的核心問題:

    「水」是海洋動物生存的必要條件,卻也成了圈養管理上的阻礙。

      50746324782 f5fcef9f65 k Xpark在4500坪的空間內飼養約420種物種,超過48,000個生物。

    海底世界,誰能明瞭?

    水中生物多樣 管理不易

    在較大的水體裡,為了滿足動物的社會行為與展現生物多樣性,多種生物族群會混養在同一水缸,然而,這也造成管理上的難處。館方難以隨時掌握每一隻動物的動態,且無法以特定的飼養規範去照顧不同種類的動物,而當其中一隻動物受傷或生病時,也不容易將牠移出展缸。 

    動物園或牧場可以有很大的後場,動物如果受傷、不舒服,我可以隨時把他遷到後場去做休養或醫療,但是對於水族館來說,這一點會非常的困難,因為任何一次的移動,對水生動物來講都是很大的創傷。」邵亦達副教授舉例說明,「在空氣裡面我們可以移動一隻馬,不管用牽的或什麼辦法。但是魚呢?你一定要把牠抓出水面。沒有辦法在一個大洋池裡面把一隻鯊魚移到旁邊的休養缸,這是做不到的事情。」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獸醫學系助理教授蔡明安亦提到,「有些生病的魚隻,如果為了醫療目的而去捕捉牠,對牠來講那種緊迫造成的風險可能會高於或加重牠原本的病情。」不過,將患有傳染病的魚隻留在缸內,也可能有疾病擴散之風險,需再加強預防性投藥。 

    水下研究寡少 了解不深

    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TSPCA)文中曾提到,「國際間針對圈養「陸生」動物福利的研究與討論,尤其關於如何照顧動物的生理需求、健康的理論及實務已相對成熟,但在眾多動物(包含水生、陸生)飼養管理指南中,僅有約 16% 論及動物的心理福利,可見相當匱乏。」至於魚類不論是生理或心理的相關研究,更寥寥無幾。 

    通常刻板行為比較容易發生在比較高認知的動物,像鯨豚或是一些陸生動物,魚類來講,比較少是從心理方面去做探討。

    除了魚類以外,蔡明安獸醫師提到Xpark裡眾多的水母,也是在獸醫研究領域匱乏的一群,「水母或許可以歸類在觀賞魚下,可是市場還沒有很大,所以目前並沒有獸醫去針對水母去做一些研究。」邵亦達副教授指出,「國內外水母研究大多還停留在分類跟生態,真的去做生理研究的人不多,那真的去做病理研究的人,恐怕更少。目前要追蹤這些動物的狀況,只能看牠這個形態是不是完好。」 

    相較於陸生動物,有關水生動物的研究之少,使人對這些動物的認識像是隔了層水般模糊。

     

    池底世界,設法打造

    當面對不甚熟悉的水生動物,搭配起首次使用的人工海水,Xpark建立一套觀察、討論、嘗試的程序,希望以實務上的個體觀察與經驗交流,彌補現有水生動物飼育規範與研究上的不足。

    水族館人才養成 從做中學

    「日本的水族館有100多間,佔全世界的四分之一,幾乎每個地方都會有水族館,也有專門的學校在做動物飼育訓練。」Xpark張哲維協理話鋒一轉,「但是,台灣卻只有幾間水族館而已。講白一點,臺灣沒有這樣的產業。」他認為在產業成熟度與飼育、醫療人才上,臺灣相對不足。外加Xpark許多展示物種為首次輸入,對臺灣飼育員與獸醫師而言也是首次接觸,因此Xpark在人才培訓上,將第一批員工皆先送往日本學習,亦有一些日本飼育人員來臺進行飼育教學。

    Xpark飼育組分為三個部門:動物展示、環境展示,以及醫療。動物展示組負責照料陸生動物、海洋哺乳類、鳥類,環境展示組負責其餘物種,醫療組則為兩位臺籍獸醫師與一位日籍獸醫顧問。在每日例會上,各組進行動物行為觀察的回報,遇到特殊狀況,即由組長帶領組員一同討論、詢問日方相關經驗,經由集思廣益與嘗試的過程找出解方。

    經驗累積除了與日本交流外,臺灣社教機構間的串連,也是Xpark動物照顧與醫療的一個依循管道,例如高齡企鵝輸血的成功案例,即為台北市立動物園的獸醫現場經驗傳授。

     

    XPARK03篇 01 Xpark與台北市立動物園獸醫協力替貧血的高齡企鵝輸血。|照片來源:Xpark

     

    將餌料量化 精準上菜

    由於處於內陸,不容易像其他臨海的水族館可以就近向漁民購買下雜魚料,Xpark選擇購入品質經過挑選、便於冷藏運送的食用級漁獲作為餌料,飼育部環境展示組副主任林宣佑打趣說道,「當時還有人以為我們是開火鍋店,因為那些魚也是餐廳會叫的貨!」而對於兩種不同來源的差異,他認為各有千秋。「下雜魚料就像家裡煮的總匯大雜湯一樣,多樣化是他們的優勢;而我們的優勢在於品質控管的穩定,營養師依據營養價值規範,安排每天攝取的餌料種類與數量。

     
    XPARK03篇 02 量測食物量、準備餌料的過程。

     

    在人工海水低換水率的環境中,良好水質的維持更為重要,「精準」因此成為飼育環節一個核心價值。「對水質有要求,在使用上我們就不用去換掉太多的水。如果是海邊的水族館只要一直抽海水進來換就好,但如果我們一直換海水,基本上那個都是錢。」Xpark水母飼育組組長王笠提到,水母每天餵食的豐年蝦濃度與數量皆有量化,「餵食量多,水可能容易髒,必須抓水母剛好吃完的量,然後每天餵完之後檢查他們有沒有吃夠。」

    XPARK03篇 03 水母飼育員以滴管餵食固定數量與濃度的豐年蝦餌料。

     

    XPARK03篇 04 企鵝飼育員餵食企鵝。Xpark的企鵝來臺後因原先食用的竹莢魚取得不易,改餵食在地的柳葉魚。|照片來源:Xpark

     

    以個體差異 追蹤健康 

    每日餵食過程中,飼育員不只有給食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觀察與紀錄每隻動物的狀況。以企鵝為例,飼育員以企鵝手上顏色不同的束帶辨別,並紀錄各企鵝每次進食量,清理環境時觀察大便型態,發現食慾不佳、排泄物不正常、活動模式改變等疑似病徵時,再向獸醫回報,由獸醫進行診斷與醫療。 

    除了生理健康外,在行為方面,因過去並沒有很多關於企鵝刻板行為的研究,因此難以做出明確「刻板行為」的定義。但透過館內企鵝行為觀察的紀錄,在飼育員熟悉每一隻企鵝的習性後,可以自行定義出較明確的「Xpark企鵝異常行為」,以此標準做初步判斷。 

    而Xpark的企鵝時常擠向玻璃的舉動,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TSPCA)解讀為是因為展示空間過小,加上藏匿區域不足,導致企鵝產生焦慮的行為表現。另外,對於館內其他的動物異常行為,TSPCA研究員陳庭毓指出:

    僅使用展缸半個區域、以相同路徑與姿勢來回游動長達十分鐘的海豹,是明顯的刻板案例。 

    Xpark獸醫顧問竹中良太則認為企鵝游向玻璃是出自於對人群與其他企鵝的好奇,海豹亦展現了各式的游泳姿勢。

    目前Xpark內沒有動物出現刻板行為。

    他也表示,動物來到Xpark還不到一年,所以需持續觀察牠們的行為。

     

    XPARK03篇 05 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TSPCA)認為Xpark企鵝長期擠向玻璃為焦慮的表現,是圈養鳥類常見的異常行為。

     

    XPARK03篇 06 Xpark表示觀察企鵝在每日閉館後即不再游向玻璃,判斷其行為可能出自對人群的好奇,非異常行為。

     

    XPARK03篇 07 Xpark的海獸類健康檢查頻率每月一次。圖為海獅正在進行採血的醫療訓練。|照片來源:Xpark

     

    XPARK03篇 08 動團實地調查指出Xpark缺乏管理應變能力,在多次通報動物受傷後仍不見館方處理,導致魟魚受傷處遭其他小魚啃食長達10小時。|照片來源: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鳥語獸躍聯合記者會

     

    動物飼育非易事,照顧好每一個生命,挑戰巨大,責任重大,過程中耗費的成本也龐大。而這些海洋生物,活在一個人工控制的穩定環境裡,成為的是都市叢林中的活教科書、人們口中的全新話題,還是僅止於是陪襯美照的3D背景?

      tspca 動團提四大訴求呼籲政府立即改善展演動物處境|截自Taiwan SPCA 粉絲專頁

     

    遊客多雙眼睛  加入監督

    為了展示豐富的海洋生態,水族館將各式各樣的海洋生物搬上檯面,但管理人員對每一種動物的需求、健康狀態的掌握度,在龐大水體中實難以面面俱到。

    很多物種的一些習性行為,其實我們都不太了解,因為物種太多了。

    蔡明安助理教授以過去自身在海生館的實務經驗,認為很多時候無法單就行為直接判斷是動物異常,除了一些較具特徵性行為(如魚隻迴旋運動、魚隻浮頭等),「有些行為可以去懷疑異常,可是實際上要藉由一些檢查才能確定,有些行為也要看是不是長期發生,然後另外搭配他的攝食情形、外觀病變、飼養管理與環境是否改變等,綜合這些面向去做判斷。」 

    儘管無法直接由特定行為得出動物異常的結論,但行為的改變可以作為一個警訊。蔡明安說,「一般民眾在只能直接從展缸觀看生物的狀況下,有個比較簡單觀察的方式是,在同一個物種的群體裡,其中一兩隻外觀與行為跟其他的比較不一樣,或許牠的行為可能就有問題。」 

    在覺得不對勁的時候去做反應,就是一種全民參與。邵奕達副教授盼遊客從養成關注異常行為的習慣開始,培養關心動物的意識。「有時候可能是動物的正常行為,這也是一個教育的契機;有時候是真的動物異常,你提醒館方,館方也會去多加注意這一塊,這就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XPARK03篇 09 水族館物種繁多,難免會有動物受傷卻沒被覺察。遊客可擔任除了飼育員與獸醫外的第三雙眼睛,一同觀察。

     

    XPARK03篇 10 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TSPCA)曾彙整出六種魚類常見刻板行為,並在長期觀察Xpark後,發現許多小魚皆有出現其中行為。

     

    XPARK03篇 11 水族館動物異常判斷三面向|窩窩繪製

     

    水族館的未來:未來的水族館

    Xpark以新型態水族館之姿強勢來襲,新穎吸睛,臺灣其他水族館也相繼在設備與體驗上展開革命。海生館推出企鵝飼育照護體驗活動,希望強化實體互動達到教育目的,且先行於2019年首度推出全虛擬的體驗館,遠雄海洋公園亦於同年增設虛實結合的場館,以互動藝術作為打卡亮點。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也正準備著在今年添置智能互動設備,跟上這波沉浸式體驗風潮。 

    現今水族館浪潮又起,海生館創館館長方力行觀察這20年來的變與不變:「民眾對水族館的期待是有改變,但不變的是,大部分的人去看東西的時候,還是希望看到活的,我了解這樣的需求,但我們可以往更愛惜生命的方向走。

    過去人類徜徉於對驚奇的嚮往,使海中生物從此再看不見海洋。隨著《黑鯨》與《海象海象不要哭》等紀錄片揭露海洋展演悲劇,反圈養的倡議在世界各地相繼興起,

    “No tank is big enough”、“Empty the tank”
    今日已然成為耳熟能詳的動保呼籲。

    當社會逐步往更重視動物的方向邁進,動物圈養越來越備受爭議;當海底的珍奇得以由科技呈現,虛擬的成像如實境般真實,或許水族館的未來亮點將不再是遠道重洋的珍稀動物,而是近在眼前的珍貴體驗。

    blackfish poster 《黑鯨》記錄了虎鯨Tilikum在海洋世界經歷多年圈養,終致精神崩潰的殺人事件。其後海洋世界所在地加州已立法禁止虎鯨圈養。

     

    walrus and the whistle blower 《海象海象不要哭》記錄前海洋世界員工菲爾成為揭露水族館內部的吹哨者,訴求釋放圈養動物的抗爭過程。

     

    To go or not to go? That is a question.

    Xpark腹地不大,帶來的影響卻如滄海大浪。水族館浪潮,向都會地區注入了新鮮的娛樂體驗,卻也迎來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動保挑戰,展演動物的處境與法規因此再次被檢視與討論。


     返回閱讀:

  • 解密Xpark(中)——人的觀賞慾望跟展演動物的福利有可能取得平衡嗎?

    日劇裡粉紅泡泡的約會劇情,常搭配著水族館的湛藍場景,在畫面裡沈靜美麗。然而,踏入現實世界的Xpark,正反意見沸騰,各式輿論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