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罪狀—讓藻礁陷入絕境
人類才剛認識,藻礁已要亡?
7,600年前的臺灣,人類才剛開始學習耕作,桃園海岸歷經風浪拍打,以一年生長0.05公分,慢速建起紫紅色堡壘——藻礁海岸,成為近百種生物的家園,孕育藻礁女神的誕生。
人類過去對它所知甚少,認識它也是短短幾年的事情,但它就要死了?!
1980年代開始,桃園工業開發不斷,奪走了它3/4的生態。僅存的1/4正面對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開發來襲。
除了直面工程的大潭區段,左右兩側的白玉段、已劃為生態保護區的觀新段,也將因凸堤效應,一端侵蝕、一端淤積,現存的藻礁海岸全面受害,此外,海象惡劣、腹地狹小不利天然氣穩定供應的錯誤選址,也為能源安全埋下隱憂。
除了蟹,整個生態系都可能賠上
時間不多了,已是藻礁生態終局之戰!
業者中油雖劃設生態敏感區,承諾開發不碰,但當地海象不佳,施工一年多來,惡劣海象逼迫工作船多次拉離避難,2020年6、7、8月皆曾躲到台北港避風浪,3月、11月也各發生一起擱淺事故,其中,3月工作船駛上生態敏感區,破壞0.58公頃藻礁,疑似傷及柴山多杯孔珊瑚。
藻礁生態還能承受幾次衝擊?
天然氣與燃煤同屬會排放溫室氣體的化石能源,為達2050年溫室氣體減半的法定目標,能源政策短期要「增氣、減煤」,長期則要「煤氣雙減、以再生能源取代」,若現在為了階段性的增氣需求,犧牲7600年藻礁海岸,值得嗎?

卻面臨環評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2018年的環評審查,專案小組曾認定港灣開發對藻礁生態有重大影響,建議退回。之後中油提出迴避替代修正方案,僅縮小工業區規模,工業港規模仍與退回時相同,將破壞大面積藻礁。
在時任行政院長喊話、環保署密集排審之下,最終,官派委員壓倒性地投票過關。這一天被外界稱作「環評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已活了上千年的藻礁,被不留餘地調快了時間。
此外,民間從2016年起陸續依文資法、野保法、海岸管理法,請求劃設自然地景、保護區。在農委會委託中研院的計畫中,調查到近百種生物棲息,也建議劃設保護區、積極保育。但地方桃園市政府和中央的農委會、海委會卻一再互踢皮球,遲遲不作為,任由生態遭受破壞。
拯救藻礁生態,非常需要你一起!
曾被選為全臺十大地景的藻礁海岸多災多難,面對一個又一個開發案,桃園在地團體十多年來,不間斷地倡議守護。
這次遇上國家級的巨獸,他們加緊腳步,短短兩年多,辦理百餘場記者會,十餘場大型倡議行動,以及無數場的生態導覽。
然而,面對巨獸的衝撞,開發繼續、破壞依舊,只憑在地之力難以逆轉。
保育生態的行動要繼續,同時也發起全國公投表達民意,目前第一階段已募得一萬份達標,第二階段預計在2021年2月28日前,募得連署安全份數35萬份以上,促成8月28日正式公投。
現在正需要你一起拉住時間,避免走上不可逆的那一天。


募資回饋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