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恢復流浪動物安樂死與規範餵養流浪貓犬」的提案,提案者認為,由於目前台灣在餵養、放養尚無明確規範,為防止流浪動物日益增多,影響台灣野生動物的生存空間,故要求恢復安樂死流浪貓犬,並嚴格規範餵養造成的環境問題。
提案者建議,政府應頒發「餵養」許可,規範可餵養之地區、受餵養的犬貓應實施TNR,山區一律禁止餵養,並以罰鍰、勞動服務規範餵養者的行為。若餵養人士造成環境髒亂或提供會影響犬貓健康的食物,將取消餵養許可,並將相關犬貓送至收容所,數日後待安樂死。
但反方提案認為,恢復流浪動物安樂死和既存流浪動物數量無關,無法減少或改善該提案期望達到的「防止犬隻日益增多」、「完全防止棄養與放養」目的,故反對無意義恢復安樂死方法手段,應另案尋找方法減少流浪動物增加和杜絕棄養放養。
反方提案也指出,原提案在「規範餵養流浪貓犬」的部分,農委會已於去(2021)年11月蒐集多方意見並做出決議,認為目前全面禁止餵養實務上可行性低,但應快速控制遊蕩犬族群並減量,並在生態敏感區管制餵食,誘使遊蕩犬退出生態敏感區。此決議實施尚未滿一年,在目前環境無重大改變之下,不應再重複提案。
在連署平台上,安樂死議題受到正反雙方激烈爭辯,反對安樂死的民眾認為,餵養是待解決的議題,但不應與安樂死綁在一起。有民眾擔心,通過安樂死可能衍生其他問題,例如飼主可能不想照顧老犬而帶去收容所安樂死,或有飼主擔心送至收容所會被安樂死,把寵物帶去其他地方棄養。若草率恢復安樂死,將使被無辜棄養的犬貓受害。
但支持安樂死連署的民眾,則發布許多野生動物被流浪狗騷擾、攻擊的資訊,強調持續放養、餵養是流浪動物數量無法降低的原因。而數量龐大的流浪動物已造成收容所過載、危及台灣野生動物,除了安樂死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
截至2022年9月13日,「反對『恢復流浪動物安樂死與規範餵養流浪貓犬』提案」已累積5280人附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