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幾年前的台灣夜市(也許現在也還是),少不了總是會又幾個撈金魚的攤子,榻榻米大的魚池中,無數條小魚游竄其中,魚池旁的板凳上,父母帶著孩子努力用紙糊的魚網將魚送往手中的臉盆,最後將其放入透明塑膠袋中,綁上紅色塑膠繩,拎在手上,彷彿這是個溫馨又勵志的故事。

在全球,觀賞魚貿易總額每年超過美金50億元,且每年正持續快速增加中,而地處亞熱帶氣候型的台灣,氣候正巧適合觀賞魚之繁養殖,觀賞魚的產值同樣也快速成長,2009年,出口產值為21億台幣,2013年已達近44億台幣,且還在持續增長中。

 

有人說,養魚能夠改風水;有人認為,肥美的錦鯉是財富的象徵;但更多的,或許是孤獨的現代人,陶醉於魚的美麗,和牠在水中的悠遊自在。隔著一層玻璃,我們看見了牠的豔麗,彷彿也看見了倒映在水面上的自己。

 

被關在玻璃箱裡的魚快樂嗎?痛苦嗎?

 

關於魚是否會感到疼痛,科學界始終爭論不休;兩千多年前莊子和惠子所激辯的魚之樂,我們至今也還未找到答案。而這樣的未知,彷彿成了合理化觀賞魚的最佳理由,畢竟,只要相信牠不會痛,就不必為他流淚。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專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