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網站
ONEpage
豬跳車的運輸真相
臺灣每天約有600輛運豬車次,若乘以拍賣與屠宰的天數,每年最少有15萬車次,但為什麼豬會摔車?
記者說ep1
記者跟你說ep1
豬為何在國道跳車?
解密豬運輸的真相!
播放Play
記者說ep2
記者跟你說ep2
活體拍賣制度是什麼?
台灣豬的最後一哩路
播放Play
記者說ep3
記者跟你說ep3
屠體評級制度是什麼?
豬外銷的關鍵!
播放Play
影像敘事
ONEpage
肉豬的最後一哩路
但平安撐過運輸,直達拍賣市場的牠們,卻也得經歷一場「末日伸展秀」。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生態公安雙危機 民團聯合籲禁餵、勿回置遊蕩犬

Intro Image

首隻活體擱淺革龜成標本 漁網纏身傷重不治

Intro Image

人熊衝突升溫 日緊急持槍狩獵制度上路

 
 

 


專訪:台灣動物區區長 吳松霖   撰文|羅弈儒    攝影|台北市立動物園窩窩       本文蒐錄於窩抱報第七期《動物園的每一天

 

ㄧ、穿山甲

1 00

全球共有8種穿山甲,分布於亞洲和非洲,由於棲地的破壞、盜獵的猖獗,加上穿山甲全身的鱗片、爪、肉在中國都被視重要的中藥藥材,走私數量動輒高達數萬隻,各種穿山家幾乎都因此瀕臨絕種。

 

動物園目前有12隻穿山甲,6隻為園內繁殖,6隻為野外救傷個體,事實上,動物園在野生動物救援的比例上,穿山甲一直是經常需要救傷的物種,1987-2014年間救援隻數高達181隻,車禍、捕獸鋏夾傷或是遭野狗咬傷都是常見的狀況。

 

白天也能安心睡個好覺

穿山甲為穴居型動物,在園區內也仿造其生活環境製造防土洞,讓穿山甲可以安心在裡頭休息睡覺,尤其穿山甲其實是屬於夜行性動物,洞穴的設計也讓民眾可以在白天隔著玻璃觀察穿山甲的一舉一動(大部分是睡姿啦)。

 

1 01

躲在洞裡面睡覺的穿穿 

 

 

空調是為了溫度濕度的恆定唷

在野外,穿山甲經常生活在洞穴中,因此環境的溫度(大約維持在攝氏20-22度之間)和濕度其實是相對恆定的,園區內透過空調設備的控制,讓溫度與溼度大約維持在一定的範圍內。

 

為什麼光這麼暗,都看不清楚耶

穿山甲是對於光照十分敏感的生物,一旦感覺到不適就絕對不會在此處休息,為了在穿山甲的洞穴中設計讓民眾能觀察穿山甲的光源,動物園可說是傷透腦筋,從光的亮度、燈泡的熱度慢慢調整,才終於找到既能照明又不會干擾穿山甲的方式。

 

1 03

要讓夜行性動物在白天好好休息啊

 

 

螞蟻之外,也吃人工飼料

穿山甲食性特殊,在野外只吃白蟻、舉尾蟻等蟻類,但園內一方面因為螞蟻的取得有限,無法供應全部的穿山甲食用;另一方面也希望多元食物以備不時之需,特別研發了穿山甲的人工飼料:將蜂蛹、橄欖油、蘋果、麵包蟲等材料用果汁機打成粥狀後蒸熟,每天製作提供給穿山甲吃。在動物園內生育的個體一般來說比較容易適應人工製作的食物,若是野外救援的穿山甲,一開始還是以蟻類作為食物來源,等牠適用環境後才會開始慢慢加入人工飼料並逐漸增加餵食比例。

1 04

保育員替穿穿準備的生日餐

 

 

 長達30公分的舌頭,原來是為了採食啊

在穿山甲的展場中,可以看見動物園為其設計了仿蟻窩的食器,是由透明的壓克力管和泥土、樹枝等捏製而成。平常保育員會將準備好的食物灌入壓克力管中,讓穿山甲可以像在野外一樣伸出舌頭取用食物,而另一方面,民眾也可以透過透明壓克力管觀察穿山甲的採食行為。

1 05

週二跟四的早上來到台灣動物區就有機會看到保育員的餵食現況

 

 


 

 

二、歐亞水獺

02 0

由保育員親手餵養的水獺寶寶

 

主要分布於歐亞大陸及其近岸島嶼,分布廣泛,但由於水域環境遭受破壞、獵捕等原因,各分布點的數量皆急劇下降,目前已被列為瀕臨絕種的保育類野生動物。 

 

台灣本島自民國78年後就沒有水獺的蹤跡,除了中國資料不明外,東亞地區目前僅剩下金門還有約92隻的水獺,但由於棲地破壞、河川整治、道路開發、路殺等原因,目前族群數量也在快速下降中。

 

動物園內目前的三隻水獺:大金、小金和金沙皆是經金門國家公園救援後轉入動物園收容的個體,目前動物園也積極訓練,期待能有一天野放回原棲地。

 

 

 水域陸域,費心營造生活的環境

展場內設立了深淺不一的兩個水塘,搭配水的流動,盡可能模擬野外溪流的狀況;陸域環境中則是透過豐富的台灣原生種植栽營造出豐富多樣的變化,也在一些地方規劃了人工的樹洞,讓牠們可以安心休息。但隨著成長,除了人工的樹洞外,水獺們也會開始自己撿拾樹枝及葉子在草叢裡築巢呢!

 

02 1 102 1 2

 

 

活潑好動的水獺平時吃些什麼呢?

根據牠們在野外的食性,盡可能的準備相近的食物,目前以魚肉末搭配活魚為主,種類上包含泥鰍、虎皮蛙、朱文錦等,盡可能的多元化。

 

02 2

嗯~好吃好吃啊!

 

 

浮球餵食,原來大有學問

保育員會將魚放入浮球內,再將浮球放入水中,水獺們必須撥弄浮球魚才會游出,接著再進行補捉的動作。這樣的做法一方面可以避免夜鷺搶食,一方面也可以增加變化性,並且訓練捕魚技巧。

 

02 3

難不倒我的!抓抓抓!啃啃啃!敲敲敲!魚魚出現吧!

 

 

培養野外生存技能,等待回家的一天

展示區規劃最主要的概念是模仿原生棲地的環境,同時保育員也會訓練水獺們游泳、捕魚的技巧,希望能為之後可能進行的野放做準備,為了不讓牠們過於親近人群,動物園也盡量減少人為接觸的機會,以提高野外生存能力。但以目前的狀況而言,除了水獺個體的狀況外,原棲地的環境狀況反而成為決定能否放回的重要條件,棲地的開發破壞暫緩、生存威脅降低之前,牠們只能先待在動物園準備的環境中,等待著回家的一天。 

 

02 4

談回家太遙遠,讓我先睡一會兒吧!

 


 

三、石虎

03 0

我不是家貓喔...... 

 

 

目前台北市立動物園中僅有一隻石虎,牠叫「集寶」,和弟弟「集利」同樣來自南投特生中心的復育個體,原本於2013年野放,但野放後不久,集寶卻被自動相機拍攝到跛行,誘捕回後發現不但大幅消瘦、腳掌遭捕獸鋏夾斷,背上也留有傷口和鑲嵌進體內的牙齒,經鑑定後發現為另一隻石虎個體的牙齒。

 

手術後集寶因左前肢的傷讓牠無法回到野外,經專家討論後結定送到台北市立動物園收容,並且期待透過集寶的故事,讓民眾看見野外石虎面臨的現況。

 

據統計,目前全臺灣的野生石虎族群量還不到500隻,2008年被提升為第I級的「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棲地的嚴重破碎化,受到捕獸鋏、毒餌等威脅外,人為路殺、流浪犬貓的競爭也使得石虎的生存愈發困難。

 

 

 

 什麼?動物也有無障礙坡道!

在石虎的欄舍中,有些民眾看到擺滿了橫向的木條可能會感到疑惑,但這樣的設計其實是特別為了有殘肢的動物個體而準備的,受傷後的集寶雖然能自由活動,但因為少了一隻腳掌,在跳躍與落地上仍是會有些影響,坡道的設置讓牠能更自由地活動。

03 1

我是夜行性動物,白天要看到我可沒這麼容易。 

 

 

 

嘿,無聊時就來抓隻魚吧!

目前動物園僅有一隻石虎,為了增加牠生活中的變化,保育員們都會絞盡腦汁的想出各種新花招,像是在展場中特別設置了小水池,有時水中會放入活魚,讓牠可在水池邊玩耍捉魚,維持狩獵的天性。

 

 

 

樹蔭貼紙,降低環境干擾

石虎屬於對周遭環境較敏感的動物,身旁的風吹草動都可能會造成牠的神經緊繃,因此保育員特別在玻璃牆面貼上仿樹陰影貼紙,用來降低玻璃外頭遊客的黑影對牠造成的壓力。

 03 3

千萬不要對我大呼小叫,更不要拍玻璃吵我喔!

 

 

 

健康檢查很重要

動物體重的掌控對於獸醫而言是判斷動物狀況相當重要的指標,但像石虎這類易緊迫的動物並不適合時常帶出做檢查,因此動物園便直接將體重計擺入展場內,平時透過在上面餵食讓牠習慣站立於體重機上,再利用24小時的錄影監控捕捉體重數值。

 03 4

你們家裡的貓是不是都比我還胖!

 

貓科動物都是肉食動物唷!

在食物的選擇上,依據石虎在野外的食性,基本上給予肉品作為食物來源,種類上則是雞跟老鼠為主,但也會給予牛羊等其他肉品,盡可能地多元化食物種類。目前給予的食物都是已死亡的個體,吳松霖提到:「雖然盡可能希望貼近他在野外的獵食習慣,但若是放老鼠在展場內讓牠獵食,恐怕民眾還是不太能接受吧。」

03 5
 
我的夥伴在全台灣已經剩不到五百隻了,拜託留我們一條生路好嗎?
 

 


 

 

wuobao vol7 cover

 

這不是動物園攻略,這是一本帶你重新認識動物園的雜誌。 

哪裡買?

  



 

wuobao sos

人的一生,儘管滄海一粟,卻幾乎不可避免的利用動物。窩抱報的使命,是透過與你我切身相關的動物議題探討,來反思人類與世界共存之道。

 

怎麼訂?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