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台灣動保大事記

    2020年肺炎疫情籠罩全人類,這一年過得太不容易,許多人迫不及待告別2020。動物們的世界也有些動盪,寵物餐廳的浣熊遭到虐待,動物園的小食蟻獸和石虎接連脫逃,零安樂死之後流浪動物卻淪為斂財工具。但黑暗之中總有希望的曙光,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2020年的動保大事紀吧!

  • 抽獎送狐獴、浣熊? 爬蟲展行銷手法引爭議

    圖片來源:莊棨州。
    記者|陳怡潔    編輯|蘇于寬

    近日在一場爬蟲展活動中,有業者以「一抽350元,買五送一」為號召,舉辦抽獎活動,最大獎獎品包含巨人守宮、狐獴、浣熊及哈里斯鷹等特殊寵物。然而,在今(2025)年初異寵禁養的討論中,浣熊與狐獴均被列為擬禁養物種,雖政策尚未正式推行,但兩者皆有動物福利風險,此次赫然出現在獎品名單,受到關注。

    註:動保司在年初的異寵禁養研商會議中,稱禁養名單主要針對物種「公共安全」及「動物福利」兩方面進行之飼養風險評估,其中動物福利是指評估該物種是否適合我國家庭環境飼養,並被充分滿足空間、飲食等需求。

    窩窩記者於2025年5月4日前往「爬玩府城」展會實際查訪,發現攤商「蜥毒」已將浣熊從獎品名單去除。經了解,該隻浣熊已於5月3日售出;而記者到場時,其餘獎品如狐獴、哈里斯鷹尚未贈出,攤商透露,若中獎將贈送的是幼體動物,並未攜帶到現場。

    20250512 01攤商「蜥毒」於現場舉行抽獎活動,最大獎獎品包含巨人守宮、狐獴、浣熊及哈里斯鷹等特殊寵物。圖片來源:陳怡潔。

     
    台灣小尖牙食肉目特殊寵物愛護協會指出,該攤商於5月3日時,曾將該隻作為獎品的幼年浣熊活體裝籠展示,不僅未提供合適環境、違反動物福利,也以十分不恰當的方式進行行銷。

    協會強調:

    動物不是獎品,更不該成為毫無準備者的『突如其來的責任』。

    指出當民眾在未充分了解飼養需求與責任前獲得動物,可能因為缺乏飼養知識與資源,導致動物緊迫甚至自殘或死亡,也可能造成反覆轉手或遭棄養。

    因此,協會反對以動物作為抽獎贈品,並對本次獎項中「一次性出現多種飼養條件差異極大的高需求特殊寵物」表示擔憂。

    業者:消費者愛抽獎 解析活體贈品現象

    事實上,在歷年不同主辦方舉辦的爬蟲展中,以活體動物作為抽獎獎品的情況都相當普遍;本次展會現場,窩窩記者也觀察到,許多攤商的抽獎品項中都有包含活體。

    20250512 02以活體動物作為抽獎獎品目前在爬蟲展會中相當普遍。圖片來源:陳怡潔。

     
    本次爬玩府城主辦單位、映賽恪特甲蟲負責人陳得榮指出,抽獎本身是消費者導向的行銷手段,以他的觀察,消費者確實「吃這套」,甚至願意花比直接購買獎品品項更高的價格來體驗抽獎。

    而對於業者傾向以動物活體作為獎品,陳得榮分析,一方面反映產業現況,展場中販售活體的攤位佔多數:「大概100攤裡有90攤有在賣活體,少數才是專攻硬體或文創。」另一方面則是市場機制驅動,由於展場人流大,能觸及更廣泛的客群,也有助於業者銷售在其他通路較難推廣的動物品項。

    陳得榮表示,以他的個人觀點,不論是販售或抽獎,業者都應提供飼主相關飼養資訊;他自己也會將活體搭配其他商品作為獎品進行行銷,但會提醒消費者評估自身飼養能力,同時,他的店家設有「回收機制」,包含有價回收或物種更換等途徑:「我們提供退場機制,希望減少亂賣、亂丟或放生的情況。」

    陳得榮坦言,本次展會現場有收到民眾意見,對部分攤位銷售模式感到疑慮。他認為攤商可以在售出動物時加入更多的溝通和審核,例如引導消費者至實體店面進行更完整的溝通與說明:「展場節奏很快,可能無法做太多溝通,但這是應該努力的方向。」

    專家:從選擇開始  民眾也能改變業界文化

    根據窩窩記者了解,本次爬蟲展主辦方並未與攤商簽訂具體規範協議,因此無法對攤商銷售行為進行有效約束。

    特殊寵物動物福利推廣教育講師莊棨州也指出,多數爬蟲展的主辦方,皆缺乏對攤商的實質約束力,唯有透過社會輿論的關注與批判,才有可能推動制度與產業文化的改變。

    莊棨州強調,透過抽獎獲得動物,與經過深思熟慮、自主篩選動物後再進行飼養的心態截然不同。他呼籲消費者與業者都應該審慎思考,抽獎帶來的高度不確定性,不僅無法保障動物的品質、與飼主間的適配性,也是阻礙產業朝向精緻化發展的絆腳石。

    此外,此次事件中以動物幼體作為贈品、販售品,莊棨州也指出,幼體外觀吸引人,卻容易讓人忽視其未來的成長變化與實際飼養需求。他表示,這類問題普遍存在於多數哺乳類動物,包括犬貓在內,而如蘇卡達象龜、鱷龜等特殊寵物,也有類似風險。

    他呼籲,民眾在爬蟲展等展會現場,看到活體抽獎行銷,或者不恰當的展售方式,都可以主動反應:「你是消費者,你覺得這樣動物好像不太舒服、不太行,你可以做消費上的選擇,可以回饋意見給業者、主辦方,這樣去影響他們。」

    而台灣小尖牙食肉目特殊寵物愛護協會則表示,若業者希望透過抽獎推廣或行銷,可考慮改以飼養用品、飼料、保健品或購物折價券等替代方案,不僅能提升飼養知識,也能避免將動物交給毫無準備的民眾,呼籲各界從「反對動物抽獎」做起,共同守護動物福利。

    當動物作為抽獎獎品被視為「有效」的行銷手法,消費者對動物福祉的集體態度,可能成為推動改變的關鍵。爬蟲展或相關產業的未來走向,值得社會持續關注與檢視。

  • 正式上路!超過八千種外來物種六月起禁止輸入

    5月31日訊息更新:

    農委會林務局委託經濟部於5月19日修正公告「限制輸入貨品表」,並將8,478種具高入侵風險的外來野生動物列入管制輸入清單,以防止外來動物危害原生動物,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該修正公告將於2022年6月1日正式上路。

    在變更明細名單中,常見的動物如:家八哥、巴西龜等物種以外,浣熊、黑白南美蜥、環頸雉等會直接或間接造成本土物種或農作物損害的物種,以及近年來造成本土環境嚴重危害,積極移除的綠鬣蜥、海蟾蜍、埃及聖䴉等也皆被增列進「限制輸入貨品表」,未來將禁止輸入。 

    林務局提醒,6月起公告生效後,未經許可輸入列進限制的物種,除了將依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罰20至100萬元的罰鍰,亦可能違反《貿易法》及《海關緝私條例》,處6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 

    詳細增列名單請參考林務局新聞稿「1110519經濟部公告」附件:https://www.forest.gov.tw/forest-news/0069503

    過去有不少外來物種被引入進台灣供作寵物飼養,例如綠鬣蜥、海蟾蜍等,但卻也會因棄養、逃逸等原因導致牠們從人為圈養環境而進入到野外,甚至繁殖、建立族群與擴張,造成對本土生態的危機!像是與原生動物競爭資源、疫病傳播,也可能造成民眾作物損失,以至於社會須支付相當大的移除作業成本。

    而林務局為防範外來物種對本土生態的影響,在110年也邀請漁業署、海洋保育署,以及專家學者、相關團體,從物種的入侵性、危害情形、產業現況及禁止輸入的相關影響,討論並擬定了「具高入侵風險應予禁止輸入物種清單」,希望從源頭加強外來生物輸入管理,也將名單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第26條規定,移由經濟部國際貿易局依貿易法公告禁止。 

    而目前清單中被列為「管制輸入」代號111的物種,未來將不得再基於商業目的申請輸入至國內,其中包含了可能具高度掠食性、與原生種競爭、間接危害本土物種或造成農作物損害等高入侵風險的物種。

    此名單總計有約8480種動物,例如哺乳類的浣熊1種,鳥類的埃及聖䴉、家八哥等250種,爬蟲類的緬甸蟒、綠水龍等1060種,其餘還包含兩棲類約250種、無脊椎動物約6800種、陸域及海域水產動物(含觀賞用淡水魚及非觀賞用之活魚)124種。 

    目前國際貿易局也已完成修正名單的7天預告,未來公告正式生效後,這些動物的商業輸入將違法,希望可真正從源頭控管外來種的入侵。



  • 浣熊可以吃巧克力餅乾?走失胖浣熊仍待飼主領回

    圖片來源:桃園市動物保護處
    記者|呂芷晴     編輯|蘇于寬、陳信安

    浣熊就算可愛又挑食,仍不可餵食巧克力餅乾!桃園市動物保護處10月29日接獲通報,一位民眾於八德區田邊發現一隻北美浣熊!牠體型胖嘟嘟的,更被戲稱「阿嬤養的浣熊」,經民眾照顧幾日後無人來找,因此被送至動保處收容中。

    然而,根據其他媒體報導,該浣熊在收容期間飲食習慣頗為挑剔,飼料和蔬果不會都吃,但特別鍾愛巧克力餅乾,吃的時候,更會運用靈活的手指,將餅乾轉一轉、分開來吃! 

    雖然浣熊因可愛身形、吃巧克力餅乾時的吸睛模樣被媒體作為標題。不過話說回來,浣熊可以吃巧克力餅乾嗎? 

    經窩窩記者詢問一位有浣熊飼養豐富經驗的照養員,她提醒:「浣熊和貓狗一樣,是不可以吃巧克力的!」由於巧克力含可可鹼,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食用過多恐造成浣熊嘔吐,甚至中毒,動物必須要花費比人類還要多的時間去代謝,此外也可能傷害心臟、腎臟等器官。 

    對此,動保處也向窩窩記者澄清:「在收容期間,我們通常給予貓飼料或狗飼料,但這隻浣熊很挑吃、愛吃不吃,圓滾滾的身形可見才剛走失且飼主伙食有佳。巧克力餅乾的部分,當天外部人員不小心讓牠吃了一片,平時不會給牠吃這類食物!」表示未來會再留意。 

    根據台北市立動物園資料,北美浣熊屬於雜食性動物,甲殼類的蝦、蟹等、青蛙、魚、堅果、種子、橡實及漿果等食物都吃,在野外通常隨著季節與環境取食。人為飼養的話,以新竹動物園為例,則通常餵食香蕉、木瓜、煮過的地瓜、芒果、蔬菜的葉子等。 

    雖然目前浣熊沒有專用飼料,但與獼猴同屬雜食性動物,專家建議:「可以給予狗飼料混猴飼料,補充微量元素,亦可以增加一些蔬果,像是南瓜、紅蘿蔔或小魚等原型食物。」水果則不建議給予,因甜度過高,恐會造成浣熊健康上的負擔。 

    過去,不少文章提到浣熊進食前會將食材放入水裡先「洗一洗」,專家也點出迷思:「這類行為多發生在圈養浣熊,並非野外北美浣熊的天性!僅有非常少數的浣熊會把食材拿去水裡洗。」飼養浣熊無需特別將食材放入水裡,僅要提供大盆的水給予浣熊玩耍或飲用即可。

    雖然不得而知浣熊在外遊蕩的原因,但在飼養上專家也提醒:「浣熊是活動力非常旺盛的動物,且非常容易有刻板行為,空間與高度都要夠!」建議需要至少16平方公尺以及攀爬的空間,如可放置貓跳台以及狗狗益智玩具,提供靈活小手的浣熊作為環境豐富化的工具。

    20241114news 00該浣熊總是翻肚見人,相當可愛。圖片來源:桃園市動物保護處
    20241114news 01浣熊暫居桃園動保處軟爛休息的模樣。圖片來源:桃園市動物保護處
    20241114news 02據悉,該浣熊相當親人友善,期盼牠盡快覓得飼主或找到合適的動物園收容。圖片來源:桃園市動保處

    然而,浣熊具有靈巧的爪子與敏捷的身體,使牠們能輕鬆打開門窗、攀爬障礙物或解開簡單的鎖,因此也經常逃脫;又浣熊目前台灣被視為外來物種,一旦逃脫,對生態環境恐造成負面影響。

    牠們會捕食小型哺乳動物、鳥蛋、昆蟲、果實等,這樣的食性會與原生哺乳動物、鳥類等競爭食物與棲地,構成其生存上的威脅。更可能會進入農田、果園等地,食用或破壞農作物和植物,對農夫、果農造成麻煩。 

    除了生態問題外,2020年曾有一起浣熊咖啡廳事件,因店家不熟悉浣熊習性,而有毆打、虐待浣熊的行為,導致浣熊相當焦慮不安、更產生攻擊性行為,遭內部員工及消費者檢舉。 

    臺灣飼主經常有打罵動物的錯誤教育方式,專家也提醒:「無論飼養何種動物,打罵都是行不通的,飼養浣熊更是如此,打罵浣熊不僅無法馴服,更容易造成浣熊有攻擊性。」並以浣熊咖啡廳事件引以為鑒,呼籲民眾若要飼養浣熊勿使用暴力,以免釀成浣熊具有攻擊性、而飼主也仍難以管理與教育的多重悲劇。

    目前,雖然台灣飼養浣熊並無違法,但自111年已將其公告為禁止輸入至台灣的物種,因此民眾若看到浣熊的販售或認領養,也應留意其來源是否為合法輸入,避免走私或觸法的行為。 

    此外,浣熊屬哺乳綱食肉目浣熊科的一種動物,對於目前臺灣仍屬鼬獾狂犬病疫區,現行規定每年還是要為犬、貓等食肉目動物施打狂犬病疫苗,若未施打可依《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處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緩。 

    目前,這隻可愛的胖浣熊,桃園動保處已於10月30日公告認領,未來若無人認領,12月將會以特殊寵物的方式指定辦理認養,若接下仍尋無飼主,因該浣熊溫和、溫和,又浣熊為群居動物,亦會尋找合適的公立動物園收容,讓浣熊能夠有個舒服的家。 

    桃園動保處也說明:「屆時12月開放指定認養時,將要求提供環境說明,以及個人資料審查,排除黑名單後才給予認養,此外,也僅限定桃園市民申請,以便後續追蹤!」但在此之前,仍待飼主領回!

  • 當野生動物成為吸睛道具——寵物咖啡廳的浣熊悲劇

    今年(2020年)六月,臺北市一家寵物咖啡廳的老闆被指控虐待店內的浣熊,有顧客投訴老闆打浣熊,隨後更有前員工提供老闆放狗咬浣熊的影片,消息一出,大眾紛紛厲聲譴責老闆。但除了那些被抖出來的惡行惡狀,單單是將身為野生動物的浣熊飼養在咖啡廳或家裡等非自然空間,對牠們是否也是一種傷害?

    撰稿|王翊蕾

    當野生動物進入了人類空間

關於窩窩

嘗試從關心動物與生活環境開始,是學會與世界永續共存的第一步 —— 也是窩窩的使命。

聯繫:service@wuo-wuo.com

免費收到窩窩好康資訊

成為窩粉

窩窩官方Line帳號成立了,歡迎加入除了能直接與我們聯繫,還能收到許多專屬資訊!點此加入,或加入好友@341jxh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