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年後迎來第二例 讓動物的家成為環境信託

    圖片來源:台灣石虎保育協會 李璟泓提供
    記者|呂芷晴     編輯|蘇于寬

    承襲愛生態的那片心,透過環境信託守護石虎的家、延續土地的生態價值!台灣石虎保育協會於10月的「愛石虎日」25日,舉行「明知山有虎環境保護公益信託」的成立記者會,分享台灣時隔13年來,第二例環境保護公益信託的啟動。

     「環境保護公益信託」是什麼?不只是國家公園及保護區,許多在你我家園附近的土地也潛藏許多野生動物與珍貴生態資源。過去有民眾或民間團體因此自發性認養濕地,或直接購地提倡友善農耕,但未來若遇售地或開發,便恐無法永久地保護土地。

    此時,透過民間力量以及法律契約簽訂守護土地,將土地規劃成民間保護區、交由專業組織經營管理的「環境保護公益信託」,就是很好的永續經營與保護淨土的方式!

    由民眾捐贈的環境信託 小小土地保護豐富物種

    本次環境信託的土地,位於南投縣中興新村的虎山附近,此案的土地由民眾委託台灣石虎保育協會理事李璟泓維護與管理。

    匿名委託人表示:「當時購買這片土地的初衷,是想和愛犬遠離喧囂的居所,但經過一段時間,因為從未務農生活面臨挑戰,加上愛犬已年邁行動不便,不忍讓牠這麼辛苦,在不願意輕易出售土地下,選擇環境信託的方式,讓這片土地給擁有生態專業的個人或團體,延續土地價值與動物棲息地。」

    由於此片土地約200坪(約0.06公頃),李璟泓表示,3年前協會收到委託時,對於如此小的土地是否適合環境信託而存疑,不過後來在這裡架設自動相機後,不只發現有石虎,還有穿山甲、食蟹獴、水鹿等物種,「即便是小片土地,只要妥善保護,仍能發揮極大的生態價值!

    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執行長孫秀如也形容:「這個土地雖然小小的,但看到水池有這麼多生物在生活取用,其實蠻震撼的,讓我們知道,不要小看任何一塊土地的生命力,如果願意保護下來,它產生的效益是很大的。

    紅外線自動相機於此拍攝到石虎族群走跳。台灣石虎保育協會 李璟泓提供

     

    食蟹獴使用土地裡的水池覓食。影片來源:台灣石虎保育協會 李璟泓提供

     

    八色鳥也在水池邊棲息片刻。影片來源:台灣石虎保育協會 李璟泓提供

     

    更有穿山甲經過!物種相當豐富。影片來源:台灣石虎保育協會 李璟泓提供

    第二例環境信託 申請面臨重重挑戰

    自2003年發布《環境保護公益信託許可及監督辦法》以來,僅有2案環境信託,分別為2011年「自然谷環境教育基地」以及今年核可的「明知山有虎環境保護公益信託」。

    新竹的「自然谷環境教育基地」,為台灣第一起環境保護公益信託案例,該土地為1.3公頃,除透過環境信託保護山林谷地,後更將此作為環境教育基地。起初由荒野保護協會擔任受託單位,後轉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並簽訂無時間限定之信託契約。

    環境部環境保護司簡任廖珮清表示:「本次的『明知山有虎環境保護公益信託』相當特別,是由私人土地捐贈並由專業單位經營管理,在國內算是非常先進的概念,我們希望可以從此例讓更多人學習與察覺,不動產可以在環境永續有更多呈現方式,而這也是環境保護公益信託的使命。

    自2021年起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與台灣石虎保育協會合作,歷經3年的努力終於成功申請核准,孫秀如也提到兩點目前環境信託申請上的困難:「礙於《農業發展條例》的限制,私法人不得承受耕地。而這也是為什麼這次受託人是轉由個人,而不是社團法人台灣石虎保育協會。這也是環境保護公益信託目前面臨的挑戰。」

    面對法規限制,孫秀如表示:「2021年我們第一次接觸到這個案子,一直想說怎麼去回應委託人這片心意。所幸在整個法規還未建置好所面臨的挑戰下,我們在裡面找出可以互相合作的方式,除了由個人受委託外,台灣石虎保育協會也承諾會持續協助,並由我們進行監督。」

    而另外一項限制則是稅法的不公,孫秀如表示,根據稅務相關法規,像是《土地稅法》,土地增值稅、贈與稅等有提供信託業者稅務的優惠,然而,通常信託業者與個人土地財產有關,未含保育相關工作,又環境保育公益信託是一項很新的概念,因此,孫秀如也期盼未來在法規上能有個折衷的方式,讓公益信託的概念納入信託的稅務優惠條件之一。

    定期監測 為動物搭橋樑便利通過

    而對於該土地未來的維護與管理,李璟泓表示:「從自動照相機畫面,我們可以在該地看到豐富的物種。未來將會定期去整理當地的環境,並確保野生動物的使用,同時也會持續監測這裡的野生動物。」

    此外,由於基地附近有一處早期水保署做的水溝,當溪流通過於此時,水位落差會變高,影響動物通行,因此李璟泓也表示:「上個月我們有在這裡搭了一個橋,方便動物通過,目前已經有看到白鼻心或是老鼠使用。」 

    白鼻心使用竹橋的樣子。影片來源:台灣石虎保育協會 李璟泓提供

    用石虎紙雕推廣保育 也替棲地籌措經費

    記者會後,長期投入紙雕、復育紙雕藝術的洪新富,也帶領與會者也體驗製作「萌虎下山」的互動性紙雕,洪新富表示:「這麼多年來一直在各國展出紙雕,我不停構思該用什麼去介紹台灣,後來想到『石虎』這個台灣很重要的保護指標生物,便誤打誤撞一起投入環境保護公益信託,希望可以在推廣紙雕的同時也為環境盡一份心力。」

    而這個可愛的「萌虎下山」的互動性紙雕立體作品,也將用於籌措「明知山有虎環境保護公益信託」的管理經費,邀請民眾一起參與保護石虎的行動! 

    這款紙雕是可以走動的石虎紙雕,不僅能當擺飾,還能在斜坡上自動走下山,以及後腳站立!影片來源:窩窩
  • 讓動物們的家成為環境信託,兩千萬籌備基金會達標

    不只國家公園、野生動物保護區內的土地生物需要保護,台灣有許多環境棲地需要民眾共同守護。目前許多民眾及民間團體自發性守護自然環境,像是認養濕地,或直接購地提倡友善農耕。不過,這樣的方式卻並不能確保土地被永久保護,未來也恐面臨開發、售地的可能。 

    為了讓民間守護的土地可以永續被保護,「環境保護公益信託」可以透過將私有地規劃成民間保護區,並交由專業組織來經營管理,一旦將土地設定為永久的環境信託契約,就能永續地經營、保護想守護的淨土!而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以下簡稱環資),目前正積極成立基金會,希望透過民眾集資的方式,來完善管理需要被守護的土地!

    以「環境保護公益信託」來守護土地其實在國外已行之有年。像是英國國民信託組織,自1895年起就成功守護超過2700平方公里土地、超過300座古蹟及英國園藝史裡的重要花園。而《龍貓》取景的東京埼玉縣狹山丘陵也曾面臨開發危機,當地居民與學生亦捐款成立基金會買下森林,共同捍衛龍貓的家。

    新竹「自然谷環境教育基地」更是台灣第一起環境公益信託案例,除1.3公頃的谷地被好好保存下來,更保護了超過五百種動植物,包含八色鳥、穿山甲、林鵰等保育類動物,也成為了環境保育上,活生生的教育現場。

    然而,據環資說明,礙於《農業發展條例》的限制,耕地*須由「農業財團法人」購買、持有、保護,而要申請成為「農業財團法人」的基金會,捐助財產的最低總額需要兩千萬元。

    實際所受的影響,環資解釋道:「像是本會目前受託的新竹自然谷,便因有一半的土地為『耕地』而無法信託交給本會管理;此外,近年亦有許多民眾有意捐贈作為石虎或其他野生動物保育用的土地,也同樣因『耕地』的問題,使得本會難以繼承管理。」 

    環資目標在今年(2022年)9月底,透過匯集民間的力量,來募集成立基金會所需的最低總額,以繼續進行申請基金會的後續手續!而截至9月29日,環資也成功達成募集目標兩千萬元,完成台灣環境保護歷史上極具艱難的任務! 

    期待「自然信託與環境資訊基金會」的成立,能在2023年順利開始著手進行耕地的保護信託,讓民眾期盼保護的土地及生物多樣性,能夠更有保障、也更完善地被永續守護。而民眾若也支持環境保護公益信託理念,亦可至環資繼續捐款支持!

    詳至:籌募自然信託與環境資訊基金捐款網頁

    *特定農業區、一般農業區、山坡地保育區及森林區之農牧用地。

關於窩窩

嘗試從關心動物與生活環境開始,是學會與世界永續共存的第一步 —— 也是窩窩的使命。

聯繫:service@wuo-wuo.com

免費收到窩窩好康資訊

成為窩粉

窩窩官方Line帳號成立了,歡迎加入除了能直接與我們聯繫,還能收到許多專屬資訊!點此加入,或加入好友@341jxh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