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國家公園、野生動物保護區內的土地生物需要保護,台灣有許多環境棲地需要民眾共同守護。目前許多民眾及民間團體自發性守護自然環境,像是認養濕地,或直接購地提倡友善農耕。不過,這樣的方式卻並不能確保土地被永久保護,未來也恐面臨開發、售地的可能。
為了讓民間守護的土地可以永續被保護,「環境保護公益信託」可以透過將私有地規劃成民間保護區,並交由專業組織來經營管理,一旦將土地設定為永久的環境信託契約,就能永續地經營、保護想守護的淨土!而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以下簡稱環資),目前正積極成立基金會,希望透過民眾集資的方式,來完善管理需要被守護的土地!
以「環境保護公益信託」來守護土地其實在國外已行之有年。像是英國國民信託組織,自1895年起就成功守護超過2700平方公里土地、超過300座古蹟及英國園藝史裡的重要花園。而《龍貓》取景的東京埼玉縣狹山丘陵也曾面臨開發危機,當地居民與學生亦捐款成立基金會買下森林,共同捍衛龍貓的家。
新竹「自然谷環境教育基地」更是台灣第一起環境公益信託案例,除1.3公頃的谷地被好好保存下來,更保護了超過五百種動植物,包含八色鳥、穿山甲、林鵰等保育類動物,也成為了環境保育上,活生生的教育現場。
然而,據環資說明,礙於《農業發展條例》的限制,耕地*須由「農業財團法人」購買、持有、保護,而要申請成為「農業財團法人」的基金會,捐助財產的最低總額需要兩千萬元。
實際所受的影響,環資解釋道:「像是本會目前受託的新竹自然谷,便因有一半的土地為『耕地』而無法信託交給本會管理;此外,近年亦有許多民眾有意捐贈作為石虎或其他野生動物保育用的土地,也同樣因『耕地』的問題,使得本會難以繼承管理。」
環資目標在今年(2022年)9月底,透過匯集民間的力量,來募集成立基金會所需的最低總額,以繼續進行申請基金會的後續手續!而截至9月29日,環資也成功達成募集目標兩千萬元,完成台灣環境保護歷史上極具艱難的任務!
期待「自然信託與環境資訊基金會」的成立,能在2023年順利開始著手進行耕地的保護信託,讓民眾期盼保護的土地及生物多樣性,能夠更有保障、也更完善地被永續守護。而民眾若也支持環境保護公益信託理念,亦可至環資繼續捐款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