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底,苗栗三義正在站哨的阿兵哥發現營區門口有隻獼猴呆坐在電線桿下,神情萎靡,見到人也不肯移動,於是撥打1999尋求協助。政府保育單位專員前往查看,發現牠疑似遭受電擊傷勢嚴重,在苗栗縣內照養資源較不充裕的考量下,這隻獼猴被送至南投縣集集鎮的野生動物急救站註一。
時間再拉到更早前的春季,2021年5月臺南南化也有民眾發現一隻拖著捕獸鋏在喝水的小獼猴,試圖救援卻無意間驚擾到猴群,小獼猴拖著獸鋏躲到樹上,周圍猴群也警戒起來。民眾循地方政府的通報管道聯繫,卻無法順利找到人力資源執行救傷。
不幸失怙的小猴、難以擺脫獸鋏的小猴,抑或是遭傷害或生病而虛弱的傷猴⋯⋯這些受傷的野生動物來自四面八方,面臨大小情勢相異的疾病,無一不讓人興起惻隱之心。但,並不是每個落難的牠們,都能順利獲得救傷機會⋯⋯
苗栗三義的獼猴經歷了電擊傷害,來到南投野生動物急救站的獼猴左後腳掌面臨截肢、左耳也因此燒焦。儘管傷口觸目驚心,但牠仍展現頑強的生命力,等待恢復身體元氣,才能再朝著野放之路前進。
而被送往屏科大野生動物收容中心進行截肢手術的臺南南化獸鋏小獼猴,也在傷口痊癒後,由團隊即時送回原本群體中。
為野生動物投入專業救援、醫療照護,讓這些落難動物能有再一次回到大自然的機會,固然是野生動物救傷最大的價值,只是一連串行動中,都需要耗費眾多資源才可能完成。
台灣猛禽研究會(猛禽會)昨日收到一隻誤中黏鼠板的領角鴞。不過,猛禽會人員根據領角鴞的腳環發現事情其實不單純,原來牠早在三年前2019年就曾因為誤中黏鼠板被民眾送到猛禽會救援。
這場令人無奈的重逢,讓猛禽會特別發文再三呼籲「 請不要在戶外、半戶外使用黏鼠板」
11月11日,臺東有一隻受傷的懷孕母山羌,被發現時完全沒有野生動物怕生和躁動不安的狀態。第一時間各家媒體報導時以「充滿靈性、親人、公主抱」等擬人寫法來描述山羌與人類的互動,彷彿人與山羌彼此心靈互通⋯⋯
訂戶登入就能搶先閱讀尚未公開的報導,也能查閱您的訂閱付款紀錄。
Your e-mail is required to ensure the proper functioning of the Website and its services and we make a commitment not to reveal it to third par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