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肺炎下的犀牛角入藥風波,野生動物非法貿易仍猖獗

    隨著中國武漢肺癌的疫情肆虐,中國衛健委發表了武漢肺炎治療方針的藥品清單,其中包括成分含「水牛角」的安宮牛黃丸;然而近期卻有業者在網路上販售含有「犀牛角」成分的安宮牛黃丸,並誆稱犀牛角和其他野生動物製品可治療武漢肺炎,想藉此賺得疫情財。

  • 窩動保週報_第026期 氣候變遷加劇澳洲大火,估計350隻無尾熊葬身火海

    一道打在澳洲麥覺理港的落雷,讓澳洲東南部開始了近一個月的遍地野火,延燒面積高達2千公頃,而火災多發生在新南威爾斯州,也就是無尾熊重要的棲地之一,目前估計已有350隻無尾熊命喪火海了。

    圖|REUTERS

    新南威爾斯州消防局製作的火災地圖,可瞭解火災分佈及控制狀況。圖|NSW RURAL FIRE SERVICE網站

     

    麥覺理無尾熊醫院院長Sue Ashton 表示,無尾熊面臨森林火災會爬上樹頂,將身體捲曲成球狀,即使沒有直接遭火紋身,火焰高處的溫度還是會讓無尾熊活生生被燒死;或是無尾熊急於逃離現場或是尋找水源而爬下樹,火災餘溫也會燙傷爪子,使無尾熊無法再爬樹。另外,現在是無尾熊的繁殖期,火災肯定造成了無尾熊數量下降的影響。

     

    圖|Wildcare Australia Inc.

     

    其實澳洲森林本來就會發生季節性大火,只是今年的野火規模超乎以往,而且通常火災尖峰期是在每年的1月到2月,這場提前的大火災令澳洲居民措手不及,已造成六人死亡及數百棟房屋被摧毀。

    雖然火災源頭是雷擊,但眾人將異常的火災型態矛頭指向氣候變遷,因為氣候變遷使得澳洲越來越乾、讓火災蔓延得更快,更難以被撲滅了;森林大火和自然災害合作研究中心的行政總監Richard Thornton 認為現在的澳洲平均溫度相較於過去提升了攝氏1度,而這1度增加了火災的嚴重性。 

    倖存下來的無尾熊被送往澳洲東海岸的救援中心治療,當地的動保團體也積極搶救仍在森林的無尾熊,甚至派出了救助犬,以嗅覺來協助搜尋無尾熊

    其實澳洲的哺乳類動物滅絕的速度一直高居世界前列,日前澳洲維多利亞州才為了保護最大型的滑翔哺乳類動物——大袋鼯,而發布《大袋鼯保護行動聲明》限制砍伐原始林,讓終其一生都在樹林生活的大袋鼯受到保護,現在看來大袋鼯也面臨與無尾熊一樣的困境。

     

     


    犀牛盜獵問題嚴重,盼以假犀牛角打亂非法交易市場

     

    圖|Save the Rhino官網

     

    非法交易黑市裡價值高昂的犀牛角,一直是盜獵者覬覦的對象,即使研究證實犀牛角不過是一根固體角蛋白,成分與人類的頭髮及指甲一樣,但仍阻止不了作為中藥藥材和觀賞雕刻品的莫名需求。 

    全球犀牛主要有五種,只有白犀牛族群相對穩定,其餘印度犀牛、黑犀牛、爪哇犀牛和蘇門答臘犀牛的數量皆岌岌可危,後面三種甚至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危物種,隨時面臨滅絕的機率非常高;為打擊國際黑市引起的盜獵問題,英國牛津大學與中國上海復旦大學的科學家發表一篇研究,他們將馬毛捆綁後,與再生絲基質黏合在一起,成為「人工犀牛角」,期望以贗品流入黑市,打壞犀牛角的行情及需求。

     

    A、C是天然犀牛角,B、D是人工犀牛角;從顯微橫切面來看,馬尾毛與犀牛角毛非常相似。 圖|《自然》期刊網站

    牛津大學學者Fritz Vollrath 教授認為贗品進入市場,使得犀牛角的價格下跌,降低盜獵者的利潤,相較起來非法交易所承擔的風險就顯得比較高,可降低盜獵的行為。 

    雖然立意良善,卻有其他保育人士為此擔憂;野生物貿易研究委員會(TRAFFIC)的Richard Thomas 博士表示:

    製造人工犀牛角可能會造成刺激真品需求的反效果。

    而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出聲明表示市場早已出現大量假貨,仍無法阻止犀牛角的交易,且人工犀牛角會使執法人員無法區分真偽,若製作成粉狀或是藥物更是難以分辨。

    其實嘗試保護犀牛的方法在過去不勝枚舉,不管是事先把犀牛的角切掉,或是將犀牛角染紅,甚至在犀牛角裡面加入毒藥,但盜獵事件仍層出不窮,連法國動物園內的白犀牛也逃不了盜獵者殺害。對於犀牛盜獵情況,Richard Thomas 博士認為最根本的解決方法是降低人類對犀牛角的需求。





    烏干達黑猩猩棲地遭壓縮,人猩衝突事件頻傳

     

    圖|NATIONAL GEOGRAPHIC

     

    人類遭受黑猩猩殘忍地攻擊,其實隱含黑猩猩的無奈,近年來烏干達的黑猩猩襲擊人類的事件數量增加,疑似與黑猩猩的棲地不斷地限縮有關。 

    生物多樣性公約網站來看,烏干達從1900年到2012年已減少了將近一千萬公頃的森林;人類將森林夷平作為居住範圍、農作物耕種地,或是為了開採木材、石油、礦產而大肆毀林闢路,而森林消失後,黑猩猩與人類接觸的機率勢必大幅提升。

    從2014年以來,黑猩猩已造成三人死亡、六人受傷,一名小男孩甚至遭黑猩猩抓走並吃掉體內的器官。黑猩猩整體數量剩下不到30萬隻,受到法律保護是不能殺害的,但民眾仍心生害怕,以獵捕其他動物為由進而傷害黑猩猩。針對黑猩猩攻擊人類事件頻傳,烏干達野生動物管理局(UWA)認為開闢農地是居民維持生計的方法,只能透過向居民宣導保育森林的重要性來降低人猩衝突。

     


    非洲豬瘟抬升豬肉價格,中國部分縣市對狗肉、兔肉需求增加

     

    圖|美國之音

     

    中國豬肉市場受到非洲豬瘟影響,今年9月豬隻知的數量就少了逾40%,豬肉供不應求,豬價持續上升;不過,別以為非洲豬瘟只關係到豬隻,豬肉價格提升使得中國人民轉而食用牛肉、羊肉等替代肉品,現在傳出部分鄉下地區對於狗肉以及兔肉的需求連帶提升。

    如較為貧困的江西省萬安縣,平均工資比中國大城市少了將近1/3,居民實在難以負擔高漲的豬肉價格,當地的餐廳會推薦民眾食用價格較低的狗用;超市,考量居民買不起豬肉,則將兔肉降價做促銷,吸引買氣。

    世界上作為肉品的豬隻有一半產於中國,一年高達七億隻,但2018年僅出口160萬隻,可看出中國國內對於豬肉的極大需求。

    為緩解豬肉恐慌,中國政府已積極地從國外進口豬肉;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今年前9個月,中國的豬肉進口增長了43.6%,達到132萬噸。




    成功改變鯨魚命運,俄國鯨魚監獄放生最後一批白鯨

     

    圖|The Whale Sanctuary Project

     

    在去年(2018)11月,俄羅斯位於遠東地區的德尼亞灣有一處「鯨魚監獄」,被揭露非法捕捉並圈養著93頭白鯨和11頭虎鯨,捕捉目的不明而且海上圍場造成鯨魚健康隱憂,引起國際動保團體撻伐,全球連署釋放鯨魚的連署人數高達150萬人;在不敵國際輿論下,業者只好陸續釋放虎鯨及白鯨回到海洋,在今年11/10完成最後一批的21頭白鯨的野放。

    其實俄羅斯沒有完全禁止捕捉鯨豚,允許以教育與科學為目的、有配額地捕捉鯨豚;但「鯨魚監獄」的業者被質疑是為了將鯨魚銷往中國,以此非法牟利。 

    中國一直有鯨豚作為展演動物的需求,根據中國鯨類保護聯盟的官網,中國目前共有81座海洋主題樂園,而還有28座正在興建;自2013年起,中國陸續從俄羅斯進口了17隻虎鯨,每一頭的價碼至少100萬美金,背後龐大的非法利益,成為不肖業者捕捉鯨魚的動力

     

  • 能掃地雷 還能當檢疫鼠?鼠聞出穿山甲鱗片及象牙

    圖片來源:APOPO
    記者|呂芷晴     編輯|蘇于寬

    除了檢疫犬能夠嗅聞出各種違禁品、並協助人類找出走私物品,你有想過還有哪些動物能做到嗎?或許老鼠也是一個可靠的夥伴!

    近日科學家發現,訓練有素的老鼠有望成為打擊瀕危野生動物走私的好夥伴!根據研究甘比亞巨鼠(Cricetomys ansorgei)經過訓練,能夠嗅出4種穿山甲鱗片、犀牛角、象牙、木材( African Blackwood,一種製作樂器的木材)等野生動植物走私物。 

    甘比亞巨鼠體型相當大,包含尾巴身長約90公分,雄性和雌性平均體重分別為1.5公斤和1公斤,喜歡在陰涼、乾燥和黑暗的地方挖洞,是源於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陸地的老鼠,通常出現在伐木地和森林邊緣,或偶爾在人類住所附近現蹤。近年被發現有敏銳的嗅覺,且學習速度快。 

    一間位於東非坦尚尼雅的非政府組織「APOPO」,致力於訓練及挖掘甘比亞巨鼠潛力,10月30日於《Frontiers In Conservation Science》期刊發表一篇研究表示,科學家訓練了11隻甘比亞巨鼠在常見的已包裝走私物品中嗅出違禁品,結果發現有8隻甘比亞巨鼠能夠辨別並幫助人類找出違禁品! 

    那牠們是如何完成任務的呢?首先,在模擬訓練過程中,科學家會先給予牠們穿山甲鱗片、木材、犀牛角或象牙等的樣本聞3秒鐘,然後給予食物作為獎勵,進而去長期訓練記憶味道,過程約訓練4個月。

    實際上工後,甘比亞巨鼠和檢疫犬一樣,會穿著牠們的可愛的小紅背心制服,也就是胸背帶及牽繩,並且胸前掛著呼叫器去執行任務找違禁品,當牠們找到了,就會用前抓去按呼叫器提示訓練員,進而獲得食物獎勵!

    除了這4種常見的走私物品,甘比亞巨鼠更學會區分了其他146非目標物品,像是咖啡豆、洗衣粉、電纜線等等。而科學家也發現,就算牠們8個月未接觸氣味,仍能完成任務、找出違禁品。科學家認為甘比亞巨鼠的嗅覺記憶力與檢疫犬相當! 

    20241104news 02穿著胸背帶,就代表甘比亞巨鼠上工囉!圖片來源:APOPO
    20241104news 04聞到目標物,他們會用前爪觸碰呼叫器!圖片來源:APOPO 
    20241104news 01當牠們完成任務,就有好吃的食物作為獎勵!圖片來源:APOPO

     

    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United Nations Office on Drugs and Crime, UNODC)在今年(2024年)5月13日曾發布《世界野生動物犯罪報告》《World Wildlife Crime Report》,報告顯示在2015年至2021年間,全球共查獲了1300萬件野生動植物走私物品,重量高達16000噸,顯見全球野生動物及植物的非法貿易仍猖獗。 

    報告特別指出穿山甲鱗片、象牙及犀牛角等走私物品近年變化,像是非法象牙貿易的數量曾在2007年至2013年間,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並於2011年達到巔峰,平均每天至少有50至100頭大象因象牙被殺,使族群面臨滅絕危機。 

    後來隨著各國設下禁令以及民風轉變,象牙、犀牛角盜獵情形些微下降,但2020年的《世界野生動物犯罪報告》也提醒,象牙及犀牛角盜獵下降後,似乎有將威脅轉移至其他物種,例如穿山甲,在2014年至2018年間,被查獲的鱗片數量增長了十倍!

    過去在查緝違禁品時,經常仰賴檢疫犬的協助。相較使用X光機去找出違禁品,狗狗提供了更高的機動性,像是較為大型的貨箱或貨櫃,狗狗就能更靈活地去查找,且效率與搜查能力也有一定水準。

    但APOPO也表示,檢疫犬訓練與維護成本高,不僅需要至少一年的訓練期,又狗狗對於搭配的檢疫人員通常具有依賴性,也需要默契培養,且檢疫人員亦必須進行培訓,在通常一隻檢疫犬搭配一名檢疫人員下,執勤過程中便難以任意更換檢疫人員,實務操作上就有部分限制。 

    此外,由於狗狗的體型較鼠類大,若要到堆疊較上層的貨櫃或是箱子執勤,就需要梯子等方式移動,假設執勤現場沒有適合的移動工具,就相對難以靠近卡車上的貨櫃箱,或穿越緊密堆疊的包裹進行嗅聞,在難以靠近目標物的狀況下,體型也就成了檢疫過程中的困難之處。 

    APOPO科學家認為,鼠小小的身軀以及其天性亦具有先天上的獨特優勢,能夠在密集窄小的空間靈活穿梭,且不用打開貨櫃就能透過通風口嗅聞檢查。此外,相較於檢疫犬,訓練與養殖成本也較低,更能靈活地與多位訓練員合作,搭配嗅覺靈敏、平均壽命約7-9年間等優點,亦非常適合訓練於嗅聞檢疫的動物。 

    連密封的罐子都難不倒甘比亞巨鼠的鼻子。來源:APOPO

    事實上,甘比亞巨鼠潛力無窮,且早有耳聞。過去新聞媒體上提到的「掃雷鼠」,亦是甘比巨鼠,據APOPO所述,過去25年中他們成功訓練並部署甘比亞巨鼠用於掃地雷和檢測肺結核病毒。牠們曾於2006至2016年間,在東非的莫桑比克境內清除了超過600萬平方米的雷區,找到地雷2406個、炸彈992顆、小型軍火13,025件。

    而本次研究也表明,甘比亞巨鼠對於打擊野生動物非法走私產品的貢獻一樣相當不錯,APOPO表示:「我們在坦尚尼亞首都三蘭港港口,將這8隻老鼠進行實際測試,結果發現牠們能找出85%的非法盜獵樣本,甚至在貨櫃的通風口也能嗅聞到!」 

    整體而言,這項研究也為打擊野生動物非法走私品帶來新的戰力,研究單位表示,未來也將進一步深入研究在港口部署操作可行性。

關於窩窩

嘗試從關心動物與生活環境開始,是學會與世界永續共存的第一步 —— 也是窩窩的使命。

聯繫:service@wuo-wuo.com

免費收到窩窩好康資訊

成為窩粉

窩窩官方Line帳號成立了,歡迎加入除了能直接與我們聯繫,還能收到許多專屬資訊!點此加入,或加入好友@341jxh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