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適得其所」首次進駐教育展!17個保育團體於雜學校設展

    圖片來源:挺挺動物應援團

    記者|呂芷晴、劉亭妤、陳信安     編輯|蘇于寬


    野生動物的保育知識不能等!挺挺網絡社會企業在去年舉辦「適得其所——以動保挺野保」展覽後,今年再度攜手台灣石虎保育協會等17個生態暨野生動物保育單位進駐雜學校教育展,透過策展「保育領路 願生命適得其所」,向民眾推廣野生動物保育、生物多樣性等觀念。

    去年,「適得其所」展覽,呈現野生動物及遊蕩犬貓的「野動衝突」,強調遊蕩犬貓應回到家庭,還給野生動物安全的家、注重保育觀念,願動物都適得其所。

    今年「適得其所」也在此次雜學校教育展中重現,展示區透過紀實影片、科學圖表、插圖設計及藝術展品等媒材,傳遞遊蕩犬貓缺乏動物福祉的困境,以及野生動物受到遊蕩犬貓侵擾的現實情況;希望持續帶領民眾認識外來入侵種與原生種含義,並思考生態系統中不同角色的生物該如何各自適得其所。

    而此次教育展的主軸為「保育領路 願生命適得其所」,邀集頂尖大學研究室、保育學會、救傷團隊等共17個組織,可說全面展示台灣官方到民間在陸域、水域到空域的野生動物、生態及環境保育行動與成果。

    保育單位也紛紛藉由標本模型、展示板、互動遊戲等,讓民眾認識台灣的保育、救傷現況,並提出面對氣候變遷、都市擴張、外來種入侵等環境議題等的政策建議、環境教育等多方面向。 

    071902由於鳥類無法消化骨骼、喙、爪、牙齒、昆蟲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野生動物急救站設置攤位介紹,猛禽會用吐出「食繭」的方式來排出這些東西,而非排便。圖片來源:窩窩攝
    071903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與翰林相信教育攜手製作桌遊,向學校學員推廣野生動物保育觀念以及遇到傷病野生動物該怎麼辦。圖片來源:窩窩攝
    071904 「野鳥撞玻璃回報」社團設置攤位介紹鳥類窗殺危機,並透過死傷標本宣導與推廣其嚴重性。圖片來源:窩窩攝

    本次教育展的首日19號,除了專家、學者之外,副總統蕭美琴也到場,由雜學校創辦人蘇仰志陪同聆聽策展人劉偉蘋分享野生動物與伴侶動物未能適得其所的困境。此外,農業部動物保護司司長江文全、立法委員洪申翰、張雅琳及台北市議員簡舒培也皆出席記者會並發言,支持活動理念。

    071905副總統蕭美琴與雜學校創辦人蘇仰志聆聽「適得其所——以動保挺野保」展示區。圖片來源:挺挺網絡社會企業

    記者會上,與會專家、學者與來賓,從各自的研究領域、觀察角度,道出對野生動物的關懷以及保育隱憂。

    簡舒培說,她是從紀錄片《老鷹想飛》與野生動物議題結緣;但她檢視北市資源分配卻發現,分給野生動物的預算僅有十分之一,其餘都投入在犬貓。洪申翰則認為,現在全國都還欠缺處理遊蕩犬貓的資源,並直指「有法但卻無落實執法」的窘境,放讓遊蕩犬與人、與社區、與動物的衝突越演越烈。洪申翰於現場再次向動保司喊話,應先從生態熱區等效小範圍開始強力執法、要求飼主責任、移置遊蕩犬貓。

    當時的我從來沒思考過,犬貓其實不是野生動物,是人類馴化的伴侶動物,而我們放任牠們大量的遊蕩在外。

    策展人劉偉蘋也表示,過去她曾參與零撲殺遊行活動,相信零安樂是值得追求的目標、是可憐無家犬貓的救贖,卻沒想到反而導致走上錯誤的政策道路,「流浪犬貓從伴侶動物淪落到生態殺手。」

    她也於致詞中談到,台灣人普遍對動物具憐憫之心,但較缺乏生態知識,常以直覺、反射性或基於道德倫理的作為應對,卻成為錯誤的對待方式。舉例來說,「犬貓就是世界百大入侵種,嚴重傷害生物多樣性以及永續性。」但民眾一邊希望犬貓不要遊蕩在外,但又不希望牠們被抓進收容所,反產生矛盾。

    對此,劉偉蘋總結,對動物的善良必須搭配動物醫學、動物科學及生態保育學的專業知識,才能發揮幫助他者的力量,而不是讓動物陷入更大的危機。

    江文全則致詞道,現階段民眾對於野生動物保育觀念參差不齊,因此,如何加強行銷跟宣導、如何跳脫同溫層的對話,會是關鍵。


    【保育領路 願生命適得其所】
    日期:2024年7月19日-21日
    地點:台北花博爭豔館_2024國際教育創新博覽會 B23挺挺專區


    更多現場展覽照片

    Thumbnail 1
    Thumbnail 1
    Thumbnail 1
    Thumbnail 1
    Thumbnail 1
    Thumbnail 1
    Thumbnail 1
    Thumbnail 1
    Thumbnail 1
    Thumbnail 1
    Thumbnail 1
    Thumbnail 1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Thumbnail 1
    Thumbnail 1
    Thumbnail 1
    Thumbnail 1
    Thumbnail 1
    Thumbnail 1
    Thumbnail 1
    Thumbnail 1
    Thumbnail 1
    Thumbnail 1
    Thumbnail 1
    Thumbnail 1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 【落難獼猴救不救?】上篇:地方政府的野生動物救傷難題

    2021年底,苗栗三義正在站哨的阿兵哥發現營區門口有隻獼猴呆坐在電線桿下,神情萎靡,見到人也不肯移動,於是撥打1999尋求協助。政府保育單位專員前往查看,發現牠疑似遭受電擊傷勢嚴重,在苗栗縣內照養資源較不充裕的考量下,這隻獼猴被送至南投縣集集鎮的野生動物急救站註一

    時間再拉到更早前的春季,2021年5月臺南南化也有民眾發現一隻拖著捕獸鋏在喝水的小獼猴,試圖救援卻無意間驚擾到猴群,小獼猴拖著獸鋏躲到樹上,周圍猴群也警戒起來。民眾循地方政府的通報管道聯繫,卻無法順利找到人力資源執行救傷。

    不幸失怙的小猴、難以擺脫獸鋏的小猴,抑或是遭傷害或生病而虛弱的傷猴⋯⋯這些受傷的野生動物來自四面八方,面臨大小情勢相異的疾病,無一不讓人興起惻隱之心。但,並不是每個落難的牠們,都能順利獲得救傷機會⋯⋯

  • 【落難獼猴救不救?】下篇,仍舊不足的野生動物救傷資源

    苗栗三義的獼猴經歷了電擊傷害,來到南投野生動物急救站的獼猴左後腳掌面臨截肢、左耳也因此燒焦。儘管傷口觸目驚心,但牠仍展現頑強的生命力,等待恢復身體元氣,才能再朝著野放之路前進。

    而被送往屏科大野生動物收容中心進行截肢手術的臺南南化獸鋏小獼猴,也在傷口痊癒後,由團隊即時送回原本群體中。

    為野生動物投入專業救援、醫療照護,讓這些落難動物能有再一次回到大自然的機會,固然是野生動物救傷最大的價值,只是一連串行動中,都需要耗費眾多資源才可能完成。

  • 你家、我家,還有《阿草一家》,我們一樣有在乎的家人

    撰文|洪郁婷  責任編輯|蘇于寬

    窩窩的讀者應該對草鴞不陌生吧!牠們是貓頭鷹的一種,有著一張可愛的愛心臉,擅長在草堆裡捉老鼠。草鴞的窩藏在草叢裡,加上晝伏夜出的習性,我們幾乎察覺不到生活在城市邊緣的草鴞鄰居。

    《阿草一家》繪本作者鄭潔文,擅長描繪動物親子的溫馨互動。因為被草鴞一公一母分工合力養育下一代、缺一不可的關係打動,想要以草鴞為主角講一個「家的故事」。

    她用繽紛可愛的筆觸帶領讀者走進草鴞阿草的生活裡。阿草在五光十色的都會邊緣,找到了一片合適築巢的草地,阿草在草堆裡踩踩跳跳,踏出了一個溫暖的小窩,在某個浪漫的夜晚以迷人歌聲找到懂得欣賞牠的另一伴。


    9789570877090 b3圖片來源|聯經出版

    兩隻草鴞組隊,建立一個新的家。阿草太太在窩裡,日夜呵護蛋殼裡的小生命;阿草出門打獵,到草叢裡抓長尾麝鼩、月鼠、赤背條鼠、鼴鼠,帶回家給辛苦孵蛋的阿草太太當晚餐。

    小草鴞破殼之後,阿草太太忙著替孩子保暖、分配食物、清理環境,全心全意守護牠們成長。阿草更努力抓老鼠了。抓完草叢裡的老鼠,再到人類的田裡抓,餵飽阿草太太和草鴞寶寶們。就像人類的家庭一樣,夫妻倆齊心協力照顧著孩子們。


    9789570877090 b4圖片來源|聯經出版
     

    成年後的草鴞擁有高超的飛行和捕獵能力,幾乎沒有天敵能夠傷害牠們。雖然野狗和錦蛇的體型比草鴞大多了,成年草鴞只需要優雅拍拍翅膀,離開現場,不需要起衝突。但是剛出生的小草鴞還沒有能力保護自己,當野狗和錦蛇踏進阿草家的地盤,就算體型比不過,阿草夫婦一步也不退讓。

    「野狗、錦蛇、暴雨,通通不怕!」使出飛踢!全力攻擊!因為巢裡的小草鴞,是阿草夫婦最珍貴最珍貴的寶物。

    拉頁展開下一幕,「阿草夫妻會保護你們。」阿草夫妻用蓬鬆溫熱的羽翼懷抱著小草鴞。畫面橫跨四頁,裝不下阿草夫婦對孩子滿滿的親暱和疼愛,都把窩編的心都被融化成眼淚。就像我們也曾經被這樣的愛守護著,不受世界的風雨摧殘。

    近年線上保全正夯,研究保育單位透過不間斷的網路直播,放送鳥類育雛實況,讓大眾目睹雛鳥的成長史。每年育雛季節,數萬名線上保全守在螢幕前,關心小鳥何時破殼?關心下一餐鳥爸要帶什麼好料回家?小鳥能不能吃飽、平安長大?繁殖季末,當新生的小羽毛們準備好承受逆風壓力,慢慢浮空起來,畫面前的保全們總是忍不住姨母笑,祝福牠們的冒險旅程一切順利。

    但現實並不總是美好,也不是每隻小草鴞都能順利成長。窩窩曾報導過遊蕩犬侵襲草鴞巢的事件。親鳥抵不住攻勢數量佔優勢的遊蕩犬,只能暫時撤離。騷動結束後,返巢的親鳥試圖照顧小草鴞,把冰涼的小草鴞帶回到巢裡過夜,隔天才離開傷心的家。


    9789570877090 b6圖片來源|聯經出版

    阿草這一家的小草鴞們幸運的長大了,開始在巢穴附近探險。白天拜訪草堆裡的竹雞、伯勞、巢鼠和穿山甲鄰居,夜晚聽到阿草夫妻的呼喚才到草坡上集合準備吃飯。跟著阿草夫妻學習用草鴞的方式聆聽夜晚的動靜,學習拍動翅膀、無聲滑過無聲的夜空。

    作者在畫面裡藏滿現實細節,我們的日常生活,對年輕的草鴞來說卻是處處危機。工業區、遊蕩犬群、野火肆虐的草地、轉動中的巨大風機葉片和農地裡的隱形鳥網。危險四伏的環境裡中,勇敢的展翅飛翔,成為最棒的草鴞。

    在《阿草一家》之前,作者鄭潔文也曾為穿山甲、臺灣黑熊等臺灣動物創作繪本。為了要忠實呈現動物的生存樣態,鄭潔文創作之前做足研究。這次為了更了解草鴞的生活,實地到草鴞棲地調查取材,並向草鴞專家請教相關知識,讓繪本畫面除了傳遞劇情還隱含了許多知識。如果能找到繪本裡戴帽子的小溝鼠,就能發現更多草鴞的小細節哦!

    讀完繪本之後,千萬不要錯過隨書附贈的「親師手冊」。《阿草一家》的親師手冊,是由草鴞專家曾翌碩撰寫,清楚介紹草鴞的習性、環境威脅,推薦讀者在讀完阿草一家的故事之後,透過手冊了解更多關於草鴞的生態知識。

    鄭潔文過去接受Okapi訪問時曾分享,她為繪本研究過不同動物所得到的心得:「我們一樣都有在乎的家人,我們一樣都在彼此身上用心,我們一樣生活在不那麼簡單的環境,其實我們可以互相尊重的共融共處。」

    就像窩編在拉開摺頁時,被阿草夫妻對孩子那麼多的愛給療癒,被阿草夫妻面對強大敵人而不退縮的勇氣鼓舞。

    真心推薦《阿草一家》,翻開繪本,從草鴞的視野重新觀看世界,看見同一片星空下有人類的城市也有阿草的家。平凡無奇的草堆裡,有草鴞們呼喚彼此的歌聲,有阿草夫婦拼命守護的小草鴞,和小草鴞的探索和冒險。大人小孩都會愛上的《阿草一家》,沒有小孩也值得買來療癒自己。購書連結在下方,快來認識可愛的《阿草一家》吧。


    阿草一家(附贈:《一起守護草叢的精靈——草鴞》親師手冊)
    鄭潔文/文圖

    聯 經|https://linkingthink.com/L1100803
    博客來|https://linkingthink.com/B1100803
    誠 品|https://linkingthink.com/E1100803
    momo|https://linkingthink.com/M1100803


    1980X1000 1
  • 動物冷知識|穿山甲小秘密

    你所不知道的穿穿小秘密!讓我們一起更加認識牠:)
     
  • 套索加槍傷,救傷崁頂小黑熊僅能以流質進食,人熊如何共存引議

    林務局臺東林區管理處獲報後立即通知社團法人臺灣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協助救援,並再送至屏東科技大學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作後續的診斷及照顧。圖片來源|社團法人臺灣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

    2020年12月10日林務局臺東林區管理處(下稱台東林管處)接獲通報,臺東縣海端鄉的崁頂村發現一隻2歲公熊在私人農地被套索陷阱困住,在臺灣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及屏東科技大學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的搶救下,崁頂黑熊已經暫時脫離險境。

    但右前掌仍因傷口潰爛,為了避免引發敗血症而截除。在全身檢查與電腦斷層掃描後,發現身上有三處槍傷,除了後續醫療外,警政署保七總隊第九大隊也針對槍傷進行調查,待進一步釐清原因。

     
  • 石虎日卻傳石虎路殺,生多所籲:經棲地保持速限

    為了號召民眾關心石虎、認識牠們所面臨的威脅與棲地保護,行政院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自2017年開始,以石虎為主題,取諧音訂定10月5日為「石虎日」。然而就在2023年的石虎日當天,南投縣草屯鎮的新豐路卻傳出有石虎遭路殺致死,屍體已由南投縣府農業處派員帶走,並送往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等單位處理。

    雄性個體於石虎日遭路殺身亡

    在10月5日,為了要呼籲大眾重視石虎保育的「石虎日」這天,一位草屯鐘姓民眾行經當地新豐路一家驗車廠時,卻發現有隻「貓」倒在旁路的紅綠燈下,趨近一看卻已死亡、前肢傷口處爬滿螞蟻。而因其斑點外觀特殊,也令他拍下照片上傳臉書在地社團「草屯人」,詢問是否為石虎。

    確認是石虎後,南投縣農業處也派員將屍體帶走,該處表示,已將屍體帶送往生物多樣性研究所進行後續檢傷。而生物多樣性研究所也表示,經獸醫師確認,個體為公的亞成體,體重為3331.5公克,頭骨骨折且骨盆斷裂,判定為車輛撞擊致死,而這也是首次接獲草屯鎮新豐路有石虎遭路殺的個案。

    而根據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的石虎路殺通報地圖來看,與此次路殺最相近的路殺點位通報距離都超過2公里,但因新豐村附近的隘寮溪流域有很多農田,很適合石虎生存,而過往石虎也會沿溪流河床遷徙,且在南投縣的集集、竹山、中寮、草屯,甚至南投市等地都曾有現蹤紀錄,但是否意味此次新豐路區域有穩定石虎族群,或僅是成年石虎因獵捕、擴張領域才意外導致路殺個案的發生,都仍有待團隊進一步的調查。

    石虎日發生憾事,生多所籲:保持速限、積極通報

    而對於石虎日發生此憾事,生物多樣性研究所也表示,「期望駕駛人於夜間開車行經石虎棲地範圍,保持在速限範圍,避免超速,若遇到石虎穿越較有足夠的反應時間。」

    而若真的不幸發生石虎屍體,他們也提到可通報縣市政府,或直接聯繫生物多樣性研究所進行後續處理,每一起的通報案例均能助於研究團隊對石虎出現點位的掌握,甚至也因有確切資料,才能將資訊傳給道路管理單位,進行後續改善的參考。

    不僅路殺,石虎各項危機皆不容忽視

    而雖然路殺是造成石虎死亡數量的最大宗原因,其背後除反應因道路開發導致的棲地喪失、破碎化外,事實上台灣的石虎族群還面臨與民眾的雞舍衝突、人為獵捕與獸鋏,被遊蕩犬隻攻擊,甚至其他種種因素的生存威脅等。這也導致目前石虎在台灣仍屬於瀕臨絕種的保育類野生動物,數量仍僅約468至669隻。

    但為了使牠們不滅絕,近年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屏東科技大學與臺北市立動物園也合作推動石虎保育繁殖計畫,陸續將救傷後無法野放的圈養石虎送至臺北市立動物園進行配對,並在圈養環境中紀錄其繁殖行為、生殖周期及後續育幼等。

    除了藉由建立圈養繁殖技術,擴展域外族群保種數量外,近年也針對此類域外繁殖的個體,或失親石虎幼獸及重複侵擾雞舍的野生石虎,希望透過野放基地的訓練、培養,以及評估目前石虎密度極低或無石虎的區域是否適合使其野放,以便能重返棲息地,建立新族群。

    然而以截至2023年為止,綜合野外追蹤及域外繁殖與失親幼獸的野放結果來看,目前雄性石虎的死傷大於雌性,且雌性石虎在野放後順利建立領域的比例也較高。就整體來看,追蹤個體的死因則以犬殺數量為最多。

    messageImage 1695655825936截圖 2023 10 05 下午7.05.44從生物多樣性研究所追蹤結果可見,石虎面臨的死傷原因眾多,而性別則以公石虎居多。資料來源: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因此,該如何降低石虎所面臨的各項死傷的威脅,並且提高雄性石虎的存活率,仍是我們在石虎日上,不得不持續關注、一同努力的課題。

  • 賞鷹季!萬隻灰面鵟鷹過境墾丁,專家預估10月下旬會更多

    每年國慶日必來臺灣踩點的「國慶鳥」灰面鵟鷹(又稱灰面鷲),今年遲遲未現身,但牠不是不來,而是來晚了!今年灰面鵟鷹於10月15日陸續抵達,17日光一個早上就有1萬隻群飛過境,全天起落紀錄逾1.6萬隻!圖片來源:台灣水鳥研究群彰化海岸保育行動聯盟 創用CC授權。

    記者|呂芷晴     責編|朱翊瑄

關於窩窩

嘗試從關心動物與生活環境開始,是學會與世界永續共存的第一步 —— 也是窩窩的使命。

聯繫:service@wuo-wuo.com

免費收到窩窩好康資訊

成為窩粉

窩窩官方Line帳號成立了,歡迎加入除了能直接與我們聯繫,還能收到許多專屬資訊!點此加入,或加入好友@341jxh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