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烽火連天,香港抗爭下無處可逃的動物們

    煙霧瀰漫、槍聲四起,11月12日,港警大規模潛入香港中文大學校園,一夕間發射2000多顆催淚彈,落下的,不只是煙霧及脆裂的彈殼,還有香港人對政府的心碎。然而,隨著「大三罷」抗爭行動越演越烈,無論是校園突襲、遍地開花的抗爭行動,這場自由之戰的角落,警犬、街頭動物、甚至是家中的毛孩,同時也承受巨大聲響、催淚煙霧危機甚至是虐待行為,無一倖免,也無處可逃

     

    自11月12日港警潛入中大後,四隻校貓一度不見蹤影,所幸於11月16日平安無事全數尋獲|中大貓

     

    中大聯合書院門前遭催淚煙霧襲擊的雀鳥|Mark mak香港動物報

     


    無任何裝備的警犬於遍佈催淚彈的現場執勤|信報財經新聞

     

    抗爭如火如荼,家,還是最好的避風港嗎?

     

    還以為家中是最安全的地方,未料抗爭下的動物,面對人群喧囂、巨大槍響,或許還能找個洞躲藏發抖,然而催淚彈的氣體瀰漫之快,一旦煙霧流入家中便成為超級毒氣室,令毛孩躲也躲不了、甩也甩不掉,灼傷的呼吸道猶如烈火熊熊燃燒。

    近日住在將軍澳的法國鬥牛犬Pingu,疑似因11/3日晚間警方於當地發射大量催淚彈驅離示威者時,不幸吸入催淚煙霧,隔日出現流鼻水、氣喘、流淚、不願進食等病徵,據獸醫確診後為罹上支氣管炎以及肺炎,Pingu主人形容,Pingu於看病後,仍出現一天多次的氣喘現象,且留著大量的眼淚及鼻水,表情痛苦萬分,令主人心疼。 

    由於催淚彈屬於催淚性刺激劑的化學武器,一旦吸入會有雙眼刺痛、呼吸道灼熱,甚至是皮膚敏感灼傷等情況,除此之外,受影響的動物也可能會出現:

    咳嗽、呼吸困難、乾嘔、不自主流淚以及鼻腔與喉嚨粘膜大量分泌等不適現象

    與Pingu的病徵極為相似,令Pingu主人難以排除是催淚彈所惹的禍。 

    截圖 2019 11 18 19.38.00

    根據美國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在2014年發表有關CS催淚氣體文件,研究不僅指出催淚氣體會對人造成持久性健康損害,更有一項測試提及到,狗狗在23分鐘內吸入2,600 mg/m3後出現肺部出血、水腫及萎縮的現象,並因呼吸衰竭於兩日後死亡。儘管目前港警尚未說明所使用的催淚彈成分為何,此次抗爭行動所使用的催淚彈都已造成一定的傷害。

    又法國鬥牛犬屬於短鼻犬,原本就是呼吸道疾病高風險群之一,這次疑似因為催淚彈的波及而生病的Pingu,因為患上支氣管炎,除了需要治療與修養一段時間外,還可能因呼吸道灼傷而食慾銳減影響健康,據Pingu主人表示,Pingu甚至最近因為氣喘窒息的問題而失眠。

     

    你不找政治,政治也會找上你:雀鳥莫名被噴胡椒水

     

    除了常見的犬貓受到影響外,生活中的野生動物也無一倖免。據網民於九龍目擊,一名防暴警察在沒有示威著的衝擊,亦沒有示威者在附近的情況下,突然對著幾公尺外的一群雀鳥噴撒胡椒水,雀鳥們嚇的逃難飛離後,據該名網友表示,被噴撒胡椒水的一群雀鳥中,其中一隻便落在自己的腳邊死亡,然而警察在上述狀況發生後,卻若無其事的離開現場。

    事實上,鳥類的呼吸道對刺激性氣體格外敏感,2013年土耳其伊斯坦堡反政府抗爭運動中,當局亦使用大量催淚彈驅離示威民眾,民眾表示,在多次施放催淚彈後,數百隻雀鳥如暴雨般殞落死亡,外媒報導指出,此事件前後最少導致1000隻不同鳥類以及上百隻犬貓死於抗爭下。而香港雖面積小,卻擁有超過57種哺乳類野生動物,雀鳥更是多達550種,生態勢必受到衝擊。

     bkn 20191106125323778 1106 00822 001 02b香港觀鳥會推出生態聲音互動地圖網站「香港自然蹤跡

    截圖 2019 11 18 19.40.53都會生態系中的常見鳥類與松鼠紛紛倒下|老友memes



    催淚彈煙霧彌漫,救救影響動物「六貼士*」

     

     無任何防護裝備的警犬被港警帶上街執勤  |USP United Social Press 社媒

     

    香港遍地開花的示威活動,催淚彈於各地迅速燃燒,對動物來說,卻是無辜的旁觀者,無從得知抗爭消息,也無法選擇去留。不管是強迫未穿戴裝備的警犬執勤,於衝鋒線直接遭煙霧襲擊,或是街頭動物及店犬貓現場逃竄,甚至示威點附近的家居動物病號連連,都顯見抗爭下的動物如此無助。

    根據「SPCA(HK)香港愛護動物協會」的資訊,若動物於抗爭中出現此類病徵,應採取以下六步驟協助牠們。 

    1. 穿上手套,避免直接接觸動物的身體

    2. 立即用生理鹽水沖洗眼睛,並阻止動物抓自己的眼睛

    3. 沖洗時,避免將受影響眼睛所沖洗出來的化學物沖至另一眼睛

    4. 以冷水沖洗動物的身體,幫助牠們沖走身體上的化學物避免刺激皮膚

    5. 取下動物的項圈及任何衣物,並徹底沖洗(若街頭動物有穿戴項圈,請在沖洗後再協助戴回以免主人難以辨識找尋)

    6. 若動物出現呼吸困難,眼睛腫脹或其他痛楚現象,請立即帶領動物前去最近的獸醫診所。

     截圖 2019 11 18 19.44.52

    除此之外,據香港動物報表示,若動物所處的地方已出現催淚氣體,應將牠們移至室內空間並門窗緊閉,然而,若室內空間已不慎瀰漫催淚氣體,應立即帶離煙霧影響範圍,並盡可能讓牠們呼吸新鮮空氣,又較高處的空氣所含水分密度較高,因此理想的建議是走往高處避難。 

    * "貼士 Tips"一詞最初由香港地區按照粵語的譯音而來,主要在香港、廣東一帶使用。

     

    突破「紅色」籠罩,持續聲援香港

     

    bd5b235d84df84e37b957a7472d16dfb original紀錄片|The City of Tears 催淚之城

     

    香港,在近半年來一次次的街頭抗爭中,失去的,不僅是即將消逝的自由、不再安全的家園、還有曾一起並肩作戰,一個個的無辜「被自殺」、「被溺斃」、「被槍擊」的港人們,為得就是重回昔日自由光景以及應有的法治。

    然而,這些在台灣猶如空氣般的權利,在所謂「一國兩制」下的香港,約定好「五十年不變」的《中英聯合條款》卻全被中國打破,無視法治並強行掠奪,昔日的家園、耳熟的語言、自由的光景,如今卻即將化為泡沫,被「紅色」籠罩。

    恐懼,是因為曾經安全的返家路,
    成了日夜提心吊膽的性暴力之路;
    知識殿堂的校園,成了抗爭的攻防要塞;
    昔日的人民保母,成了不分青紅皂白的的黑警。

    但在長期抗爭下的香港,港人並未放棄家園,也並未放棄爭取自由的機會,除了11/11重啟的「大三罷」再次顯見街頭抗爭的決心外,媒體、藝人、學者、藝術家等眾人,也試圖用自己的影響力讓更多人看見這場人道抗爭。聲援香港,仍需有賴世界的持續傳播與關注,因為在這場巨大的紅色籠罩內,我們不知道歷史是否會再重演,是不是下一場紅色暴風,就近在咫尺

    而在生命誠可貴的真諦中,每一條萬物有靈的生命都是值得被珍視的,然而在這場人類的抗爭下,卻有許多動物需得面對突如其來的生命威脅,並毫無防範與脫逃的機會,而無聲無息死亡。因此,無論面臨多麽險惡的挑戰,我們也不應忘記這些生活中的動物,仍在家園中切切實實的生活著,仍同時承受無謂的殃及,也是抗爭下,最無辜的受害者。

     74615472 2656184481110467 441118494491148288 n

  • 禁餵近一年 香港野鴿減一成、開出131張罰單

    圖片來源: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
    記者|陳怡潔    編輯|蘇于寬

    香港政府於2024年8月修訂《野生動物保護條例》將禁餵對象擴大至馴化動物——野鴿(Columba livia全面禁止餵食野生動物及鴿子,並提高相關罰則。執法單位也從原本的漁護署及警務人員,擴及食物環境衛生署、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以及房屋署。(延伸閱讀:香港全面禁餵野鴿 不再勸導直接開罰台幣2萬)

    其中房屋署針對公共租屋及中轉房屋住戶設有「屋邨管理扣分制(簡稱公屋扣分制)」,於2024年12月1日起將餵食野鴿及野生動物納入扣分項目,若住戶兩年內扣分累計達16分,其租約或暫准證將被終止。

    違規餵鴿罰單累計破百張 野鴿數量統計降一成

    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高級獸醫師何漢邦向香港文匯報表示,修法後非法餵食野生動物及鴿子的定額罰款為5,000港元(約為台幣18,500元),相較於亂丟垃圾的3,000港元,更具嚇阻作用。明報則指出,條例生效後,非法餵鴿的投訴從2024年8月的75宗持續增加,於今(2025)年1月達到單月157宗的高峰,之後於回落至130至137宗之間,趨於平穩。

    截至今(2025)年4月,香港當局已針對非法餵食行為發出261張定額罰款通知書,其中131宗涉及餵鴿。另有9宗因屢罰不改或情節重大,轉以傳票方式處理,目前已有1宗於4月被法院裁定罰款1萬港元,其餘案件尚在審理中;根據相關條例,最高可罰10萬港元及一年監禁。

    為評估政策效益,漁護署委託顧問在全港18區中,選定822個市區中的野鴿聚集點,進行定期調查,分析不同區域的野鴿數量變化及聚集原因,發現多區野鴿數量均減少。漁護署也安排於2024年第四季及2025年第一季各進行一輪實地視察,每輪調查均由人員在同一天的三個時段重複觀察統計點,記錄野鴿出現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2024年第四季全港野鴿總數約為13,520隻,至2025年第一季下降10.6%,減至約12,090隻,人為餵食的痕跡也從37處減少至30處。何漢邦認為,這代表部分野鴿已恢復自然覓食習性,不再集中於市區,而是遷往郊野地區,反映執法與宣導雙管齊下已見初步成效。

    商台新聞記者實地走訪油麻地的公園,觀察到餵食行為似乎已有所收斂。有民眾表示過去會餵鳥,但修法後已停止,也會主動勸導他人遵守規定;亦有居民指出,自政府張貼禁餵告示後,餵食情況已明顯減少。不過,仍有常至公園運動的市民反映,偶爾仍會見到零星餵食行為。

    然而,根據點新聞報導,餵食行為可能轉入較難執法的私人空間,例如有民眾在住宅的冷氣室外機頂餵鴿,造成鄰居困擾,雖然其他住戶試圖自行蒐證,但因舉證困難,不一定能追究餵鴿者責任。

    U港生活今年4月也披露,儘管已有公屋扣分制度,仍有公屋住戶長期受鄰居餵鴿行為困擾,甚至疑似因此染病。然而,在住處餵鴿的住戶僅向房屋署否認餵食行為便獲採信,令民眾深感無奈。

    漁護署:公共場合推科技執法 私人土地尋求跨部門合作

    針對現行執法挑戰,何漢邦表示,部分違規者會選擇清晨或偏僻地點進行餵食,若執法時段過於固定,容易被規避,因此希望能掌握具體情資進行埋伏行動。此外,私人土地的監察困境,計畫尋求物業管理處配合,加強執法效能。

    漁護署亦透露,預計於2025年第三季在餵食熱點加裝流動閉路電視系統,加強蒐證,並規劃導入人工智慧巡邏機器人,該機器人可識別野鴿聚集與人類餵食行為,進行拍攝記錄並即時透過廣播提醒市民守法,初期將於地鐵站、公共場所及停車場等地點試用,若成效良好將擴大應用,每處設置成本估計為2萬至3萬港元。

    同時,為加強市民對禁餵野鴿的認識,香港漁護署推出兩項社區教育活動,分別為「鴿級任務」與「全城唔餵」教育街站,定期於各區設置攤位與民眾互動。根據漁護署官方網站,「鴿級任務」自2021年起展開,2024年後更是每週定期舉辦;「全城唔餵」則自2024年起新增實施,加強公眾對禁餵行為的關注與認知。

    20250710 01「鴿級任務」教育街站宣導禁餵野鴿。圖片來源:漁農自然護理署 Agriculture, Fisheries and Conservation Department
    20250710 02「全城唔餵」教育街站宣導禁止餵食野生動物。圖片來源:漁農自然護理署 Agriculture, Fisheries and Conservation Department

     
    香港漁護署官方網站說明,人為餵食野生動物及野鴿會導致其數量過度增加,進而與其他物種爭奪資源,造成生態失衡,也可能提高疾病傳播風險,對人與動物皆構成潛在威脅。

    此外,人為餵食會改變野生動物的習性,使牠們失去對人類的警戒心,甚至變得具攻擊性,引發傷人事件;而這些習慣被餵食的動物一旦聚集於民居附近,不僅造成滋擾,其留下的食物殘渣與排泄物也會污染環境,進而引發公共衛生問題

    香港漁護署認為,隨著執法與教育的推進,能提升市民對禁餵規定的認知與遵從度,市區野鴿數量與相關環境困擾亦可望獲得有效改善。

    回顧台灣現況,亦普遍存在餵食野鴿及其他野生動物的現象,並同樣衍生負面影響,是否有相關法規規範?

    根據《國家公園法》若餵食行為發生在國家公園範圍內,最高可處新台幣3,000元罰鍰。而若在臺北市政府所屬各機關學校管理之已開闢都市計畫公園、綠地、廣場及兒童遊樂場、配合其他公共工程興建或其他依法令設置供公眾遊憩之場地,餵食禽鳥、無飼主管領之動物或棄養的(含放生)動物,則可依《台北市公園管理自治條例》第11條第19款規定,處1,200元至6,000元罰鍰。

    除此之外,全國範圍內,若民眾任意拋撒飼料、丟棄垃圾或食物,可依《廢棄物清理法》第50條處以1,200元至6,000元罰鍰;若以餵食方式干擾保育類野生動物,可依《野生動物保育法》第42條規定,最高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10萬元至50萬元罰金。

    2025年5月,農業部林業保育署署長林華慶亦表示,未來《森林法》預計在國有林區全面禁止餵食,相關修法草案仍待立法院審議。

  • 野豬襲警,港府祭撲殺對策,遭批保育開倒車

    11月9日香港發生人豬衝突事件,衝突中有員警遭野豬襲擊。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簡稱漁護署)隨即於11月12日公布,將定期捕捉並人道處理出沒於市區的野豬,減少其數量以降低人豬衝突。此舉引來香港動保團體抗議並連署要求重視野豬的生存權,呼籲收回政策,重新商討控管措施。

    記者|陳信安    編輯|洪郁婷    設計|顏吟竹

  • 香港全面禁餵野鴿 不再勸導直接開罰台幣2萬

    圖片來源:CC-BY-Frenciss Lipz
    記者|呂芷晴     編輯|蘇于寬

    在公園餵食野鴿不是浪漫,而是環境髒亂與野鴿數量越來越多的淵源!香港《2024年野生動物保護(修訂)條例》生效一個月,9月開始正式嚴格執法,除了原有的禁止餵食野生動物的規範,更特別加入了都市裡常見的野鴿,並且提高罰則! 


    20240903news 01野鴿(Columba livia),又名野鴿子、鵓鴿。為人類所馴化的野鴿則稱為家鴿。雜食性的牠們很容易受人為餵飼的食物吸引而聚集在市區。無論是在台灣或是香港,都屬於外來品種,過度繁殖會為原生物種帶來負面影響,破壞生態平衡。圖片來源:CC-BY-Frenciss Lip 
    20240903news 02根據野鴿的eBird分布圖,原生種的分布範圍以紫色呈現,外來種則以橙色呈現。截圖自:eBird

    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表示:「為進一步遏止非法餵飼活動,政府已於2023年11月向立法會提交《2023年野生動物保護(修訂)條例草案》,把禁止餵飼野生動物的規定擴展至涵蓋野鴿;提高非法餵飼的最高刑罰至10萬元(約台幣395,100元)及監禁一年。」 

    不只如此,香港漁護署也表示,即日起不再對違規的民眾口頭警告,而是直接開罰,並且引入「定額罰款」機制,金額為5000元港幣(約台幣19,755元)!等於說民眾只要一被執法人員看到違法餵食行為,近2萬元的荷包就不保了。 

    該法正式執行的第一天,截至9月1日18:00,便已開出第一張罰單。不過根據香港當地媒體《橙新聞》報導,記者在法規上路後第一天巡視多個野鴿出沒的熱點,違規餵飼野鴿情況依然嚴重。 

    為了提高執法的力度,香港漁護署將加強全香港經常被舉報的地方,尤其是過往有非法餵飼活動的地點。亦成立跨部門的「禁餵執法工作小組」,定期檢視執法狀況與行動,並計劃在有需要時,聯合不同部會共同執法。

    由於香港40%的土地為保護區及郊區公園,人為餵食野生動物及鴿子的情形相當常見,特別是野豬,過去更頻頻發生「人豬衝突」。香港野豬關注組認為,野豬會出沒在市區與過度開發有關,導致人與野豬爭地,當野豬失去了家園,就必須流浪到都市與人爭地奪食。

    香港漁護署分析,民眾的餵食或野豬在垃圾桶中覓食,也會導致野豬長時間滯留於市區,使人豬衝突上升!香港2022年修訂《1999年禁止餵飼野生動物公告》時,除了將禁餵區擴及至全香港,更特別點名禁止野豬的餵飼活動,以減少牠們對當地市民造成的滋擾。

    漁護署表示:「人為餵飼這些動物會改變牠們的習性,經過不斷與人類頻密接觸,有些野豬及猴子失去了畏懼人類的本性,變得具有攻擊性,主動搶奪人們手持的膠袋或食物,因而發生傷人事件。」2011年至2021年10年間,共有36起野豬傷人案例,其中30例集中在2018年至2021年。

    本次法規修訂,則特別指名野鴿對城市所造成的問題,野鴿(又俗稱:白鴿、家鴿等),會透過人類餵食而使其數目越來越多,除了會造成其他原生鳥類的棲地減少、糧食資源競爭,導致生態失衡,餵食者遺留下的食物殘渣以及野鴿糞便,亦會弄髒公眾地方,造成公共衞生問題。 

    20240903news 03香港漁護署自2024年第一季起,也推出一系列以「全城唔餵」為主題的宣傳教育活動,希望廣泛接觸不同年齡層的市民,教育公眾餵飼野生動物及野鴿帶來的負面影響。圖片來源:香港漁護署

    不僅如此,野鴿更有傳播疾病的風險!像是毛滴蟲便是一種常見於野鴿的禽鳥疾病,這種寄生蟲可以棲息在鳥類的很多部位中,如:消化道、肝臟、咽喉。雖然毛滴蟲多能與宿主共存,但若宿主抵抗力較差或受到緊迫,毛滴蟲就可能大量繁殖,使宿主出現病徵甚至離世,而這也是對幼鳥的一大傷害。

    由於毛滴蟲的傳染通常是在鳥類群聚時,像是共用飲水、洗澡、搶食時,當牠們一聚集,就會增加傳播途徑,使更多野鳥感染。又許多民眾經常會在公園餵食野生動物,每每食物撒下就會有一大批鳥類聚集。任意餵食不僅影響野生動物的健康,鳥聚也會增加病毒傳播感染。 

    台灣餵食野鴿的問題也相當嚴重,且由於鳳頭蒼鷹有捕食野鴿的習慣,近年大安森林公園的鳳頭蒼鷹育雛,更連續三年的幼鳥遭到毛滴蟲侵擾

     

    民眾經常在公園餵食鴿子,不僅助長族群量、危害環境,更會影響原生鳥類的棲地與食物。圖片來源:新北市政府 

    自然是環環相扣的,人類的餵食習慣亦會影響鳥類覓食與活動,台灣猛禽研究會也曾對大安森林鳳頭蒼鷹幼鳥染毛滴蟲事件表示:「我們仍可以做的,是降低野生鳥類之間密集接觸導致病原傳播的可能性,不餵食野鳥或野生動物可以避免群聚交叉感染。」

    目前,根據《台北市公園管理自治條例》第11條第19款,在公園內不得餵食禽鳥、無飼主管領之動物或棄養(含放生)動物,違者可依第16條,處1200~6000元罰鍰。而其他縣市則能以《廢棄物清理法》第11、12及27條,根據「禁止餵食禽鳥的告示牌」視為指定清除地區,將餵食鳥類的食物以一般廢棄物行為作為開罰,違者處新臺幣1200至6000元罰鍰,經勸導未改善者,得按日連續處罰。

  • 香港寵物店倉鼠確診Delta病毒,2000隻將安樂死

    香港一寵物店日前傳出新冠確診案例,店內倉鼠亦檢測出新冠病毒。香港政府18日下令召回並撲殺同一批進口的倉鼠。包含倉鼠在內,共有2000隻動物將被人道處理。 

  • 鯨豚保育警世錄——倘若白海豚終在臺灣西海岸長眠

    大橋建好後,原本有著生機的海域,連一隻海豚的形貌都難以尋見——2018年港珠澳大橋竣工,香港活躍於大橋北側水域的白海豚不再往復。儘管香港的白海豚保育走在臺灣前面,但人為開發當前,當地白海豚難以保全的擔憂日益趨升;臺灣西海岸沿海的白海豚同樣與人為鄰,面對漁業、各式人為活動頻仍,開發建設從未斷絕,保育對策更晚起步,臺灣僅存50隻的白海豚未來難測⋯⋯。

關於窩窩

嘗試從關心動物與生活環境開始,是學會與世界永續共存的第一步 —— 也是窩窩的使命。

聯繫:service@wuo-wuo.com

免費收到窩窩好康資訊

成為窩粉

窩窩官方Line帳號成立了,歡迎加入除了能直接與我們聯繫,還能收到許多專屬資訊!點此加入,或加入好友@341jxh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