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慎過度繁殖!美國男子求安置836隻虎皮鸚鵡

    說好60隻,送來卻是836隻!美國底特律動物福利組織(Detroit Animal Welfare Group)接獲一名男子求助,表示有60至80隻虎皮鸚鵡需安置,想不到12月23號收到7個籠子,裡面擠滿了497隻鸚鵡!而這只是第一批,27日又送來339隻,共836隻。該組織表示:「飼主非常不負責任!」

    《底特律自由新聞報》(Detroit Free Press)報導,飼主的兒子發現爸爸在房間裡養了上百隻鸚鵡,趕快通報安置需求。該救援組織負責人朗伯蒂(Kelley LaBonty )形容接獲鸚鵡狀況:「牠們全擠在箱子裡一動也不動,看起來非常緊迫。」朗伯蒂說,上個月有人捐贈了四大袋虎皮鸚鵡的飼料,當時我們不確定會不會用到這麼多,但還是收下了,結果現在救援這麼多虎皮鸚鵡,我想這是天註定要救的。

    飼主兒子向朗伯蒂表示,爸爸當初沒有想繁殖這麼多,但到最後卻失控,越生越多,每個月約要花費1,200美元(約3.3萬台幣)照養。 

    經過救援組織評估觀察,有些鸚鵡看起來是健康的,但部分有腳和眼睛的問題,有些幼雛仍需人工餵食,目前有志工支援照顧。但因牠們來自非常不健康的環境,待獸醫檢查健康狀況沒問題後才會開放認養。 

    虎皮鸚鵡也是臺灣常見的小型寵物鳥,平均壽命約7年,個性活潑好動,喜和人類或同伴相處,牠們一年四季皆可繁殖,一窩可產4~8顆蛋,繁殖能力強,飼養前務必做好功課,或諮詢寵物鳥專家飼養方式。




  • 宗教團體放生30隻鳥,鸚鵡協會號召志工救援

    臺中慧光禪寺於洲際棒球場附近放生約30隻鳥,農業局呼籲禪寺培養信徒正確保育觀念

  • 寵物鳥秘密|你的鳥寶睡得好嗎?從睡姿看健康與安全感

    企劃|洪郁婷     插畫|林昕慧     責編|蘇于寬

    你是否觀察過,跟鳥寶說了晚安、蓋上遮光布之後,牠們是怎麼入睡的呢?你家的鳥寶有哪些睡前儀式和睡覺偏好呢?

    一隻放鬆、有安全感的鸚鵡,在睡前會摩擦上下嘴喙,發出喀哩喀哩的聲音,醞釀睡意。這時牠們的羽毛會變得蓬鬆,然後把身體蹲低,讓羽毛蓋住一部份的鳥喙和鳥腳。等到睡意醞釀的差不多的時候,再轉頭把嘴埋進翅膀裡,一隻腳收進羽毛裡,保持體溫不流失。

    鳥類對環境的覺察十分敏銳,太亮、太吵的環境,都會讓鳥寶睡不安穩。大部分的鳥類選擇站著睡覺,隨時警覺環境中的風吹草動,一有危險才能迅速反應。會趴著睡覺的,通常是幼鳥、病弱鳥或是睡癖比較特別的鳥寶。發現鳥寶窩在籠底睡覺,就要多留心觀察,如果鳥寶看起來沒什麼精神就要考慮就醫。

    有時也會看到掛在籠壁邊睡覺的鳥寶,那可能表示牠有點緊張哦!可能是新來的鳥寶對環境不熟悉,或是環境中出現使鳥寶感到不安的變化,

    住在家裡的鳥寶們,因為不需要擔心環境裡的危險,會出現趴著睡、躺著睡等奇怪睡姿,亂睡一通又睡得太過安詳,常常把飼主嚇得心跳少一拍,以為鳥寶生病了、離世了。有些鳥寶是天生喜歡搞怪睡姿,有些則是從小和飼主親密相處,培養出對彼此信任,才能克服躺著睡覺的不安。

    不過鳥寶對飼主的信任,不一定會用躺著睡覺表現。有些黏人的鳥寶,喜歡在飼主的身上小睡。牠們會躲在領口、袖口、手掌心,或把自己埋進飼主的頭髮裡。當鳥寶的體溫透過皮膚傳來,簡直讓人幸福得快融化。不過飼主可不能跟著睡著,以免壓扁鳥寶釀成憾事。

    鳥寶的睡姿透露出牠們對環境的安全感。無論是站著睡、趴著睡或是依偎在飼主身上小睡,牠們能睡得香甜舒適才是最重要的。心情有些低落的時候,只要看看鳥寶可愛的睡顏,心頭的烏雲就能一掃而空!

  • 寵物鳥秘密|做好夜驚防範,讓鳥寶安心睡好覺

    企劃|洪郁婷     插畫|林昕慧     責編|蘇于寬

    半夜裡,鳥籠裡突然傳出急促的拍翅、撞籠聲響。起床開燈查看,籠子裡面除了羽毛凌亂、滿臉驚恐的小鳥,什麼也沒有。但關上燈沒多久,又是一陣胡亂拍翅的聲音。再仔細查看,鳥寶驚魂未定的臉上撞出了滲血的傷口,籠底還有幾根脫落的羽毛。

    夜驚,通常發生在玄鳳、灰鸚鵡這類生性警惕、膽小的鸚鵡身上。在野外的環境中,鸚鵡需要隨時保持警覺、躲避其他動物的獵捕。群體行動是牠們的生存策略,四面八方都有同伴幫忙警戒,只要有任何風吹草動就立刻逃離現場!

    當鸚鵡住進人類家中,這份警覺依然保留在牠們的個性中。環境中的任何變化都會讓牠們緊張害怕,想要立刻逃離危險,忘記自己是住在籠子裡,只顧著拼命鼓動翅膀,在籠子裡面東撞西撞,弄得自己片體鱗傷。尤其在光線不足的夜晚,看不見威脅來自何方,更容易使鳥寶緊張害怕。

    夜驚發生時,飼主首先應該確保鳥寶的安全,阻止鳥寶繼續在籠內衝撞並提供安撫,幫助鳥寶找回安全感。

    接下來,則是找出並排除環境中驚嚇、威脅到鳥寶的事物。可能是動物騷擾、黑暗中飄動的窗簾,也可能是環境中突然的聲響,例如鞭炮、煙火、警報聲、掃地機器人、物品掉落、地震等。就連戶外的野鳥,也常常被夜裡的鞭炮聲嚇到,從睡夢中驚醒在夜空中亂衝亂飛。

    在環境中增設燈光,可以幫助鳥寶辨識黑暗中的動靜是否有威脅性。排除讓鳥寶不安的因素之後,幫鳥寶留一盞夜燈,也可以減少夜驚發生的機率。

    此外,夜間發生的地震也是常見的鳥類夜驚原因。要是再加上停電,更難使驚嚇中的鳥寶恢復安定。這時如果有緊急照明燈,也可以幫助受驚嚇的鳥寶趕快鎮定下來。

    排除環境中讓鳥寶驚嚇不安的因素,設置夜燈和緊急照明增加安全感,可是好飼主的必修功課哦!

  • 寵物鳥秘密|只吃堅果不吃菜,挑食鳥寶健康亮紅燈

    企劃|洪郁婷     插畫|林昕慧     責編|蘇于寬

    你家鸚鵡飲食均衡嗎?如果鳥寶只吃瓜子、堅果類、種子類等高油脂食物,不但會缺乏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還會讓鳥寶過胖導致心血管疾病。

    蔬菜水果裡的維生素和抗氧化物,是保持鳥寶活力健康的關鍵。避開有毒的酪梨、洋蔥、大蒜、蒜苗、青蔥、韭菜,像是地瓜葉、花椰菜、青江菜等深綠色葉菜都很適合鸚鵡,深黃色蔬果木瓜、芒果、胡蘿蔔、南瓜、玉米也都可以試試看。

    但是萬一鳥寶就是挑食不吃菜,到底怎麼辦?

    若能事先將食物處理成適合的大小,可以大大提高鳥寶吃菜的意願哦。有時候鳥寶不是不吃,而是飼主提供食物的方式太粗魯。想像你待在房間裡,突然有人塞了一片跟棉被一樣大的菜葉進來,你內心想的會是:「讚啦,我要大吃特吃!」還是「天啊,這到底什麼東西?」練習換位思考,就有機會讓鳥寶開心吃菜。

    沒看過的食物,容易引起鳥寶的警戒心。這時候就要吃給牠看。如果家中已有懂吃菜的鳥寶,或是飼主親自上場,示範吃菜吃得津津有味的樣子,好奇的鳥寶也會想要嚐嚐看,說不定從此打開吃菜開關。

    如果是愛玩的鳥寶,飼主可以把吃飯變得好玩一點。例如把蔬果串在一起變成啃咬玩具,或是跟堅果一起裝在覓食玩具裡,讓鳥寶享受破壞、破解玩具的成就感,同時把營養都吃下肚。喜歡玩水的鳥寶,則可以在蔬菜上灑點水,讓牠邊蹭、邊啃、邊洗澡。

    想要讓鳥寶多吃菜,上菜的時機也很重要。利用鳥類在晨間與傍晚覓食的習性,尤其清晨是鳥寶最飢餓的時候,抓準這個時機呈上新鮮蔬果,鳥寶比較願意賞臉品嚐哦。

    用餐時間結束,記得收拾乾淨,不要把吃剩的蔬果繼續留在籠子裡。以免腐敗的蔬果傷害鳥寶健康,還吸引蟑螂、果蠅影響環境衛生。

  • 寵物鳥秘密|垂直攀爬遊樂場,滿足好奇鸚鵡的冒險心

    企劃|洪郁婷     插畫|林昕慧     責編|蘇于寬

    鸚鵡不只能夠在空中飛翔、地面走跳,還具備其他鳥類罕見的攀爬能力。利用嘴喙撐住身體重量,再配合兩隻鳥爪,就可以向上垂直攀爬。

    科學家還曾經設計不同斜度的坡面讓鸚鵡攀爬,看看牠們能靠嘴喙支撐多少自身的體重。結果發現,牠們頭部和頸部的肌肉非常有力,只要坡面有支撐點讓鸚鵡勾住、咬住,就能撐住自身體重。就像袋鼠用尾巴支撐身體被稱為第五肢,科學家說鸚鵡的鳥喙就是強而有力的第三肢,能幫助牠們自在行動、探索環境。

    鸚鵡以鳥喙作為第三肢的特性,也可以用來觀察牠們的健康狀況。一些患有關節炎或腳趾痛風的鳥寶,也許外觀上不容易察覺,但經驗豐富的飼主卻可以從鳥寶的行為找到蛛絲馬跡。

    關節不適的鳥寶會盡量少用關節,而更常依賴嘴喙來移動。如果鸚鵡比平常更常使用鳥喙幫助行動,可能就需要重新評估其健康狀況、日常照顧和居住環境,或直接諮詢獸醫專業意見以改善鳥寶的健康。

    為家中鳥寶挑選鳥籠、佈置遊戲區的時候,除了考慮展翅、迴轉的空間,也要用心規劃垂直空間,利用攀爬網、爬梯、棲木、站台、鞦韆等,設計出能夠讓鳥寶爬上爬下的運動場。選擇鳥籠的時候,也建議挑選方便鸚鵡上下攀爬的橫向鐵線款。

    鳥寶在家探索的時候,也可能把家裡的窗簾、吊掛的衣物當作攀爬遊戲場,難免會造成物品污損。與其阻礙鳥寶發現和玩耍的樂趣,不如考慮把貴重東西收好,遊戲場的物品換成便宜、壞掉也不心疼的材質,讓鳥寶玩個過癮。需要注意的是可能纏住鳥寶的東西,若窗簾有拉繩建議先收卷起來、其他例如脫線的棉質棲木等,記得要時常修剪脫落的線段,避免發生危險。

  • 寵物鳥秘密|壽命可達80年,飼養鸚鵡可是終身大事

    企劃|洪郁婷     插畫|林昕慧     責編|蘇于寬

    成為飼主之前,除了考慮飼養環境、日常照顧需求之外,寵物的壽命也是需要考慮的重點之一。

    相較其他常見寵物,例如貓、狗、兔子最多十幾年的壽命,鸚鵡可說相當長壽的寵物。小型鸚鵡如愛情鳥、虎皮、橫斑、玄鳳等,壽命較短,大約10~25年;體型較大的鸚鵡像是灰鸚鵡、巴丹、金剛、折衷等,妥善照顧幾乎都能活到50歲以上,甚至70、80歲也不稀奇。

    因此,選擇鸚鵡作為寵物的那一刻,等同承諾了給牠長久的照顧和陪伴。

    一隻長壽的鸚鵡可能會陪伴飼主度過學生時期到工作、結婚、生子,有些長壽的鸚鵡甚至會由飼主的後代繼承,或交給適合的新飼主接手照顧。飼主必須思考,無論在哪一個人生階段,是否都願意和寵物鸚鵡相伴,提供牠愛與照顧。

    隨著年齡增加,鸚鵡的需求也會有所改變。和人類一樣,鸚鵡也有需要密切照顧的幼年期、渴望探索的少年期、成熟穩重的中年期,到需要特殊照料的老年期,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照顧和相處方式。

    了解每個時期的鸚鵡需求,才不會期待鸚鵡永遠像幼年時期那樣依賴飼主,而是了解牠有自己的喜好、想法、喜歡的生活方式,並懂得欣賞牠不同階段的樣子。

    飼養鸚鵡這20幾年、40幾年,甚至60幾年,飼主不只要付出關愛和陪伴,還需要仔細觀察牠們不同階段的需求,並持續累積鸚鵡的照顧知識。才能真正了解並滿足牠們,讓彼此共度一段溫暖而美好的時光。

  • 寵物鳥秘密|學會保定技巧,安全修剪鳥寶趾甲

    企劃|洪郁婷     插畫|林昕慧     責編|蘇于寬

    野生鸚鵡每天在不同形狀、材質的休息點停棲,過程中會自然磨損趾甲,加上鸚鵡日常的整理,就可以讓趾甲保持在適當的長度。家中的停棲點不野外那麼多元,提供的磨趾效果較少,久而久之,鳥寶的趾甲就越來越長。

    鳥趾甲過長不只容易刮傷飼主,對鳥寶來說更危險。

    過長的趾甲使鳥寶腳掌無法平貼地面,走路時缺乏抓地力容易滑倒。尖尖的趾甲也容易勾到地毯、窗簾、衣物等織品,或是在鳥籠攀爬時勾住籠子,讓鳥寶進退不得。

    要是趾甲順著彎曲弧度不斷生長,最後可能刺進鳥掌、造成發炎。過長的趾甲也很容易受外力破壞,從趾甲根部斷掉。整根斷掉的趾甲無法再生,會永久影響鳥寶的攀爬能力。

    為了鳥寶的健康,飼主可以替鳥寶設置磨趾棲木或是適度幫鳥寶修剪趾甲。

    如果要幫鳥寶修剪趾甲,請注意以下幾個原則:
    ​​
    一、保定做好,人鳥平安

    大部分鳥寶對剪趾甲感到害怕,修剪過程中會不斷掙扎、攻擊,一不小心就會落得人鳥俱傷。因此,保定工作非常重要。最好由有經驗的人協助保定鳥寶。以毛巾包裹,用恰當的力道控制鳥寶行動,同時注意不用力過度。

    沒有把握的飼主,請先諮詢獸醫建議,或是交給有修甲服務的獸醫院處理。

    二、每次只剪一點點

    鳥趾甲內有血管分布,修剪過程中一旦不小心傷到血管,就會造成大量流血。如果鳥趾甲是白色,可以透過光線看到血管的位置,修剪時記得避開。如果是黑色趾甲,修剪的長度就要更保守些,平常也可以準備一些止血粉備用。

    三、選擇合適的工具

    依照鳥趾甲的大小選擇工具。趾甲比較細小的中小型鳥,如玄鳳、虎皮,可以直接用「人用指甲剪」。中大型鳥類如灰鸚鵡、巴丹,趾甲較粗,可以用「寵物趾甲剪」或是「電動磨甲器」。

    適度設置磨趾棲木,也有助鳥趾甲保持健康長度。

    學習正確的保定方式、選擇適合的磨趾、修剪工具,保持趾甲適當長度,才能讓鳥寶的生活更安全、舒適哦。

  • 寵物鳥秘密|安全、舒適又好玩,讓鳥寶愛上籠內的休息時光

    企劃|洪郁婷     插畫|林昕慧     責編|蘇于寬

    把寵物鳥寶關在籠子好可憐?其實鳥籠對鳥寶來說非常重要!也是牠們的避風港哦~

    讓鳥站在站台上,很多人會覺得非常帥氣、感覺較自由舒適,但如果又將鳥用腳鏈綁在站台,搭配戶外飼養,其實是具錯誤迷思與危險性的飼養法!

    試想當鳥寶24小時都必須戴著沉重的腳鏈,不僅容易不舒服,長期久站更可能會使腳變形;而戶外與站台的環境更是不夠安全的飼養環境,因為鳥非常容易受到驚嚇,一不小心就可能受風吹草動而想拍翅離開。但站台鏈養就會使牠們在被鎖在站台,容易使得牠在無法躲避的過程中拉扯受傷,或直接遭攻擊。戶外飼養,也會有無法保暖、活動空間受限的問題。

    因此,有一個專屬的鳥籠放置在室內,提供鳥寶安全的環境躲避,才是正確的飼養方式哦!

    鳥籠的選擇需要飼主用心、謹慎挑選。首先要注意空間大小,寬度需要至少是展翅的1.5倍,確保籠內空間足以給牠提供躲藏、走跳、攀爬、玩耍;在籠型的選擇上,由於圓籠較沒有空間給鳥寶受驚時躲避,也因此會建議方籠比圓籠更加適用哦!

    由於鳥類的破壞力強,特別是鸚鵡咬合力更加強大,在籠子材質的選擇上,建議以金屬籠,特別是白鐵籠作為首選,不僅可避免誤食塗料或因籠子生鏽而劣化的剝落物,也相對安全。

    籠內佈置上,除了放置食物容器、水杯等必要用品外,也要確保籠子底部能有分離式的盤子盛接排泄物,方便飼主清洗,同時保持鳥寶身體的乾淨。除此之外,也要放置棲木供鳥休息與攀爬,棲木的種類除了常見的木棍以外,還有磨趾棲木、可食用棲木等各種類型,飼主可以利用不同棲木佈置籠子,讓牠們住得舒適又好玩!

    最後,由於有些鳥寶非常聰明,會開門逃家!加裝門釦是簡單又有效能加強牠們安全的方式。假設家裡的鳥特別容易受到驚嚇,也可以準備籠布蓋在籠外1/3處,提供牠們躲藏與遮蔽的角落;籠布在晚上也可以蓋上使用,讓鳥提早休息。

  • 寵物鳥秘密|安全出門平安回家,寵物鳥外出籠的布置技巧

    企劃|洪郁婷     插畫|林昕慧     責編|蘇于寬

    有時總會遇到看醫生、搬家等,不得帶鳥寶不出門的時候。想要安全的帶鳥寶出門,首先要準備一個大小適中、堅固通風又兼具隱蔽性的外出籠。

    外出籠的尺寸要根據鳥寶的體型選擇,太小的外出籠會影響舒適性,太大則有安全上的疑慮,要是突然遇到煞車,鳥寶會在裡面翻來滾去,導致受驚或受傷。外出籠的寬度應該讓鳥寶可以迴身;高度則應該比鳥寶站立時的身長略長,並且可以於籠內架設棲木,讓鳥寶尾羽跟籠底保持距離,以免拗折受損。

    堅固、耐擠壓、耐啃咬的外出籠,可以確保鳥寶外出的安全性,避免受擠壓或是逸失。常見的材質是塑膠或是鐵、不鏽鋼製的外出籠。鐵籠和塑膠材質較輕巧,適合中小型鳥;不鏽鋼材質較堅固,適合破壞力強大的鳥寶,但相對也比較有重量。飼主可以依照攜帶的便利性和鳥寶的破壞力來做選擇。

    隱蔽性則能提供鳥寶安全感。陌生的環境和往來的人車,都會讓鳥寶感到緊張不安,甚至可能受到陌生人的騷擾。如果外出籠的通風孔較大,或者是被人看透透的金屬籠型式,可以把籠子放進大提袋裡,增加隱蔽性也方便攜帶,記得保留通風口。

    除了棲木以外,籠內布置應該盡量簡單,並且不要擺放食物和飲水。因為移動過程中難免晃動,其實不方便鳥寶進食飲水,而且移動中難免把水跟飼料撒出來,不只籠內變得髒亂,也會把鳥寶弄得又髒又濕,整趟外出都不舒服。

    最後提醒,鳥寶外出的時間不宜太長。應該以最快的速度移動到目的地,讓鳥寶能夠好好休息、攝取水分和食物。如果是長途旅程,可以在中途設置幾個休息點,以免鳥寶太勞累了哦。

    選擇合適的外出籠,並布置得安全舒適,才能夠人鳥一起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

  • 寵物鳥秘密|弄懂鳥寶咬人邏輯,人鳥關係更親密

    企劃|洪郁婷     插畫|林昕慧     責編|蘇于寬

    好痛!家裡的鸚鵡為什麼咬人啊!

    首先,請冷靜。切記人鳥體型懸殊,驚慌失措的飼主容易不小心傷害到鳥寶。不要斥責鳥寶、也不能體罰,一旦失去鳥寶信任,就很難再挽回。被鳥寶咬的時候,請盡量不要掙扎或是甩開,而是設法讓鳥寶主動放開嘴巴。拿出鳥寶平常愛吃的零食、以身邊的物品製造聲響,來轉移鳥寶的注意力。

    鳥寶咬人的原因大致可分成四類:

    第一種是防衛行為,咬人是為了阻止討厭的事情發生,表達「不要」。當鳥寶瞳孔快速收放,代表鳥寶已經累積許多不滿、情緒激動,隨時都可能咬人。如果飼主不懂得察言觀色,鳥寶只好出嘴,制止飼主的白目行為。

    第二種是咬人其實是要保護飼主。野外鸚鵡遇到威脅,本能反應就是逃跑。當危險發生或出現入侵者時,鳥寶會為了保護同伴,藉由咬痛對方發出警告,快逃啊!

    第三種是轉移性攻擊。雖然飼主沒有做出白目的事情,但是不巧站在憤怒鳥寶的攻擊範圍裡,於是被咬了。這時解釋也沒用,只能先和鳥寶保持距離,停止互動,等時間緩和鳥寶火氣。下次盡量不要待在容易讓鳥寶誤會的地方,以免被掃到颱風尾。

    第四種咬人其實是在確認著力點的穩定度。牠們會用鳥喙試探飼主的衣服、頭髮或是皮膚,是否能夠作為攀爬施力點。被鳥嘴咬住雖然有點痛,但這種試探的力道,通常不會讓飼主受傷流血。如果很害怕被咬到,建議飼主在跟鳥寶玩耍的時候,可以穿著長袖、長褲來保護皮膚。

    想讓鳥寶不咬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讓牠沒有機會咬到人。學習察言觀色,不要做讓鳥寶不開心的事、避免把出現在鳥寶的攻擊範圍裡。萬一不小心被鳥寶咬了一口,務必冷靜地和鳥寶保持距離,並多多練習閃躲的功力吧!

  • 寵物鳥秘密|換羽季節請注意,敏感羽毛要小心輕碰

    企劃|洪郁婷     插畫|林昕慧     責編|蘇于寬

     每隔一段時間,鳥寶貝身上就會現很多小刺,平常明明很享受摸頭服務的小可愛,個性突然變得像隻小刺蝟,摸沒兩下就氣嘟嘟,還要咬人!可是過沒多久,鳥寶又一臉無辜跑來討摸。一下賣萌,一下咬人,根本就是感情詐騙嘛!

    鳥鳥身上的小刺叫做羽管,是還沒長好的羽毛。仔細觀察,小刺的最外層像半透明塑膠片的是蛋白質羽鞘,裡面有血管供給養分給羽毛生長。生長中的羽管很敏感,像是正在結痂的傷口,感覺癢癢的,想摳可是又怕痛,不小心還會流血!所以鳥寶才會表現出想要飼主幫忙抓癢,又動不動就生氣的情況。其實鳥鳥的心裡有說不出的委屈。

    未成熟的羽管顏色較深,而且敏感,不小心觸碰到就會讓鳥寶情緒激動、哀哀大叫。身為飼主要注意不要觸碰到鳥寶貝未成熟的羽管!對鳥寶而言,羽毛可是攸關生死的存在,要是羽毛生長中途發生羽鞘破損的情況,不僅羽毛長不好,也會影響到鳥寶飛行能力,使牠們無法及時遠離危險。

    但萬一未成熟的羽管受破壞導致斷裂,容易發生流血不止的症狀,請儘快帶鳥寶就醫,由獸醫師評估是否需拔除斷羽,並妥善治療傷口。

    而羽毛長好之後,血管慢慢會退縮回體內,羽鞘也會由外而內漸漸乾燥、脆化。鳥寶會在理毛時,用嘴喙將這些羽鞘仔細清掉,露出嶄新亮麗的羽毛。不過像是頭頂、臉部、脖子,這些鳥寶自己整理不到的部位,就需要拜託同伴幫忙整理羽毛。可以趁機在這時觀察鳥際關係,鳥緣比較不好的鳥寶,找不到鳥幫忙理毛,就只能無奈地頂著滿頭刺毛。

    身為飼主,怎麼幫鳥寶清除羽鞘呢?用指甲從最尖端輕輕搓壓,成熟的羽鞘很容易就會被壓碎,稍微搓一下,碎片就會自動脫落。對於養在家裡的寵物鳥來說,飼主是牠們最信賴、最重要的夥伴。身為飼主,請務必小心、耐心地替正在換毛的鳥寶清理羽鞘,幫助鳥寶們順利度過尷尬的換毛期吧!

  • 寵物鳥秘密|當心窗殺!遮好玻璃、鏡面,讓鳥寶安心玩耍

    企劃|洪郁婷     插畫|林昕慧     責編|蘇于寬

    你曾經被太乾淨的玻璃或鏡子騙過嗎?以為有路可走,想不到卻是陷阱,害人撞得眼冒金星。同樣的事情也常常發生在鳥類身上哦。不過鳥類飛行速度比人類走路快得多,衝擊力道也更強,有時候會因為撞窗導致內出血、骨折、癱瘓,甚至死亡。

    動物撞窗死亡的情況被稱為窗殺,其實不只會發生在戶外,住在人類家裡的寵物鳥,也可能有撞玻璃的風險哦。當鳥寶對空間不熟悉、受到驚嚇或是玩得太瘋,就容易發生撞窗戶、撞鏡子的情況。請檢查家裡鳥寶的動線上有沒有大面鏡子、透明玻璃?只要面積比鳥寶的翼展寬一點,就有可能被誤認成可以穿過去的通道,害鳥寶撞傷自己。

    要避免家中發生窗殺憾事,可以裝設窗簾、貼霧面窗貼或改用毛玻璃來減少窗戶的可穿透假象;或是用立燈、衣帽架之類的物品,阻礙鳥寶直飛鏡面的路徑;把鏡子遮住、轉向牆壁或放倒,也可以避免鳥寶直直撞上的情況。

    飼主也能透過訓練幫助鳥寶辨識家裡的門窗和鏡面,讓牠們學會避開危險。帶著鳥寶慢慢走近玻璃、鏡子,讓牠們用嘴喙去觸碰、敲敲玻璃,幫助牠們了解玻璃可以看穿,但無法穿透。同樣的方法也可以用來認識鏡面。不過,即使如此鳥寶要是陷入驚慌,仍可能分辨不出哪裡是鏡面,最好還是以利用窗簾、窗貼減少穿透假象,或在玻璃窗或鏡子前面擺設物品阻礙鳥寶直直衝向鏡面。

    為了鳥寶的居家安全,請檢查家中的每一面鏡子和玻璃,為鳥寶排除飛行路徑上的危險因素,讓牠們免於窗殺風險。行有餘力也可以多關注建築物造成的窗殺問題,讓戶外的鳥類也能平平安安。

  • 寵物鳥秘密|能抓能握的鸚鵡腳腳,居然有「左右」之分?

    企劃|洪郁婷     插畫|林昕慧     責編|蘇于寬

    你對你家鳥寶有多了解?牠是左撇子,還是右撇子?平常相處的時候,多多觀察鳥寶的習慣、喜好,說不定就能找到答案哦!

    鳥寶靈活的腳腳,除了蹦蹦跳跳、爬上爬下,還可以用來抓握東西。牠們會用腳抓著食物,一口一口慢慢啃、拿羽毛仔細幫自己搔癢,就像人類用手拿東西吃、操作工具一樣靈活。

    絕大多數的人類都是右撇子,那麼,鸚鵡是否也有慣用的腳呢?2011年澳洲科學家研究發現,左撇子鸚鵡約佔47%,比右撇子的31%多,也有一些鸚鵡沒有特別的慣用側。

    通常體型較大的鸚鵡進食時,習慣用腳抓著食物。因此,若想知道家裡的鳥寶是左撇子還是右撇子,最簡單的方式是遞一小塊食物給牠,觀察牠都用哪一隻腳來拿。

    研究也發現,慣用左腳的鸚鵡,通常也偏用左眼來觀察環境。大家也可以多觀察鳥寶,比較常用哪隻眼睛偷看你。

    不過像玄鳳這類小型的鸚鵡,通常直接啃食,並沒有特別慣用哪隻腳來抓握食物。而年紀較小的鸚鵡,則還沒有發現自己用哪隻腳比較靈活。也有些鸚鵡左右開弓,用哪隻腳都順。

    不論你家鳥寶是左撇子、右撇子,或是沒有明顯慣用腳。觀察鳥寶使用哪隻腳抓握食物或玩具,不僅能對牠更了解,也有助你們之間的互動和信任。鸚鵡是高度社會化的鳥類,這種仔細的觀察互動,也能夠讓你們的感情更加分哦。

  • 寵物鳥秘密|解除焦慮源頭,別把鳥寶養成尖叫雞

    企劃|洪郁婷     插畫|林昕慧     責編|蘇于寬

    鸚鵡是群居的動物,每天的清晨跟傍晚是固定的「嘰喳時間」。每天早上叫醒彼此,每天傍晚回家點名,確認大家都平安回家。大聲呼喚是鸚鵡聯繫彼此的方法,遇到危險的時候、找不到夥伴的時候、緊張害怕想求救的時候,就大聲呼叫!請夥伴支援,或是提醒大家快逃。

    鸚鵡在食物鏈中屬於獵物,隨時對環境保持高度警覺。牠們的生存壓力可能來自蛇、猛禽、貓、狗、老鼠,或是其他掠食者。儘管人類家中相對安全,鳥寶的基因裡還是保存著這份警惕。

    會移動的長條形物品,像是掃把、水管、吸塵器都會讓牠們以為是蛇,嚇得亂飛亂撞。在地上爬來爬去的掃地機器人,就像步步進逼的掠食者,也會讓鳥寶感到威脅。其他像是家裡的貓狗、陌生人、陌生玩具,也都可能引發牠們的不安。飼主應該密切注意這些潛在的壓力來源,並採取措施讓鳥寶免於恐懼。

    鳥寶的呼叫不僅是鳥寶的保命生存本能,也是牠們表達需求的方式。

    一個做足準備功課的飼主,在養鳥前就應該對「鳥會叫」這件事情有心理準備了。想要減少鳥寶製造噪音的頻率,需要飼主平時多觀察,找出鳥寶生活的壓力來源。食物、飲水、陪伴等各種需求是否都滿足了?透過改變照顧方式,可以減少鳥寶大呼小叫的次數。

    吃飯喝水是鳥寶的一日大事,每天早上伸展完筋骨就準備要覓食了,這時要是飼主還沒替鳥寶換上新鮮的食物和飲水,鳥寶就準備要大聲叫人了!最好的方法是,配合鳥寶調整作息,成為早睡早起的晨型人,如此也能避免夜間和鳥寶互動吵擾到鄰居。或者也可考慮裝設窗簾,讓陽光晚一點進到屋內。但是要注意,鳥寶需要陽光才能合成必要維生素,長時間遮光會損害鳥寶的健康。

    當鳥寶大聲呼叫,請先嘗試理解鳥寶的需要,通常可以改善鳥寶大叫的情況,如果找不出明顯原因,也許跟鳥寶的健康問題有關,建議尋求獸醫師的協助。

    千萬不要拍打籠子驚嚇鳥寶或體罰鳥寶,這不僅傷害鳥寶的身心、也破壞你們之間的信任,讓問題變得更嚴重。正確的理解和照顧,才能讓你與鳥寶的生活更健康快樂。

  • 寵物鳥秘密|讓人無法自拔的鳥味,是鳥寶健康指標

    企劃|洪郁婷     插畫|林昕慧     責編|蘇于寬

    你家鳥寶聞起來是什麼味道呢?

    養鳥的人都懂,鳥寶身上有一股難以言喻的氣味,有人說是奶香味,有人說像被太陽曬過的棉被味,也有人覺得像爆米花或是飼料的味道,也有些人覺得是鳥味有點臭,尤其剛洗完澡時味道更是加倍濃郁,但還是會忍不住想要大口吸!

    鳥寶身上的神秘氣味,主要來自鳥屁股尾脂腺分泌的臘狀油脂。鳥寶在整理羽毛的時候,會將這些油脂均勻塗到羽毛上,保持羽毛的防水、抗污效果,當這些油脂被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到,就會分解出令人著迷的鳥味。

    除了尾脂腺,像是玄鳳、灰鸚鵡、鳳頭鸚鵡,這類鸚鵡身上有一種會產生羽粉的羽絨。羽粉也有防水、抗汙的效果,能幫助鳥寶維持乾淨整齊的羽毛。這些羽粉以及尾脂腺產生的油脂,被微生物分解之後產生的氣味,也是鳥味的成份之一。

    有時候鳥寶身上也會沾染小米、滋養丸等飼料味道,發情時賀爾蒙變化也會改變鳥寶的氣味。這些都是正常的情況。

    如果鳥寶聞起來臭臭的,有可能有幾個原因。鳥籠太髒,籠底堆積的食物殘渣、排泄物發臭,讓鳥寶也變臭了。或是鳥寶洗澡的次數太少,可以試著提供淺水盆,增加鳥寶戲水的興趣。雖然鳥寶羽毛被弄濕的時候,鳥味暫時會變得更明顯。有些人會覺得太濃烈,但這真的是健康鳥寶的正常氣味。

    如果鳥寶身上的味道太不尋常,也可能是疾病的徵兆。譬如消化不良,食物發酵產生的口臭、糞便出現異味,一旦發現這種情形,請趕快帶去給獸醫看看哦!

  • 寵物鳥秘密|遠離禽掌炎,鳥類棲木挑選學問多

    企劃|洪郁婷     插畫|林昕慧     責編|蘇于寬

    除了飛行,無論休息、睡眠或攀爬移動,鳥寶大部分的生活都在棲木上。好棲木可以讓鳥寶過得舒適安穩,不管在籠內移動或是進出籠子都更便利。

    如果只提供單一棲木,容易讓鳥腳壓力過於集中,導致腳掌發炎。鳥腳不舒服,怎麼站都不安穩。不僅沒辦法好好休息,還會嚴重影響鳥寶的生活品質。

    建議飼主至少提供三種不同寬窄和材質的棲木,讓鳥寶腳部的受力面積和部位能夠輪替,以防止壓力集中在同一位置,並讓鳥寶自由選擇喜歡的材質、抓握感。

    以材質分類,可分為天然樹枝、磨趾棲木和各種材質的人造棲木。例如,棉線、塑膠、不鏽鋼、木質及可以補充礦物質的可食用棲木,飼主可以依照鳥寶的需求挑選。選擇棉線棲木的話,要注意時常修剪脫線以免纏住鳥寶;選擇塑膠棲木,則應留意是否會有啃咬、誤食棲木碎片的問題。

    棲木的尺寸應以鳥腳能夠包覆的比例來選擇,大約是鳥腳能包握住棲木的三分之二;磨趾棲木可以稍寬一點,大約是二分之一。

    棲木的設置位置也很重要,建議設置在鳥寶常停留處。如吃飯喝水的地方、進出籠門的踏腳點,以及鳥寶最喜歡自在的位置,可能是角落、制高點,或是玩具、吊床附近,這就要靠飼主多多觀察了。

    磨趾棲木則建議設置在鳥寶每天喝水、吃飯的踏腳點上。鳥寶經過的時候修修趾甲,吃飽了還可以磨磨嘴喙。每天停留時間又不會過長,不至於讓鳥掌過度磨擦而破皮。籠內的棲木數量也不宜過多,記得保留足夠的空間讓鳥寶活動和展翅。

    此外,要注意避免將棲木設置在水杯和飼料盒的正上方,以免鳥糞落下污染飲食。如果籠內有多隻鳥,也應避免在另一根棲木的正上方設置棲木,以免下層的鳥寶遭受無妄之災。

    妥善設置不同材質和尺寸的棲木,讓鳥寶根據需求自由選擇,是每位鳥飼主的基本學分。飼主多用心,才能保護鳥寶足部健康哦。

  • 寵物鳥秘密|防範居家意外,寵物鳥放風的安全守則

    企劃|洪郁婷     插畫|林昕慧     責編|蘇于寬

    鳥飼主的必備技能之一,就是隨時注意鳥寶的所在位置。飼養的寵物鳥越小型,這份技能就越重要。

    常見的養鳥新手悲劇,就是不小心把鳥壓死。寵物鳥的體型小容易被忽略,常見的意外場景像是不小心踩到跟在腳邊的鳥寶,壓到在椅子上、床上玩耍的鳥寶;或是和鳥寶睡在一起,睡夢中的飼主一翻身就把鳥寶壓扁了。切記人鳥體重差距懸殊,任何動作都要謹慎小心。

    只要鳥寶不在籠子內,就要特別留意鳥的確切位置。尤其當家裡有多個成員,更需要有人隨時注意鳥寶周圍的威脅。因為不是每位家庭成員都會時時刻刻把注意力放在鳥寶身上,偶爾甚至會以為有其他人在照顧而疏忽大意。

    但鳥寶在家裡發生的意外,不只被人踩到、壓到而已。為人類設計的生活空間,對鳥寶來說卻是危機重重。意外發生不只是因為飼主大意,被運轉中的電風扇打到、被突然關起的門夾到、被衣物纏住、被倒塌的雜物埋住、被家裡的其他動物攻擊,各式各樣想不到的危機,隨時都會發生。

    此外,天性好奇喜歡到處探險的鳥寶,也很容易惹麻煩上身。像是為了偷吃食物跳進熱湯、把塗滿黏膠的黏鼠板當作戲水盆;或是啃食家裡的觀賞植物而中毒、將電線剝皮導致走火、咬破紗窗逃家等等。身為飼主真的一刻都不能夠鬆懈。

    鳥寶負責可愛,飼主確保安全。鳥寶出籠後,請務必隨時注意鳥寶現在在哪裡、在做什麼,確保鳥寶玩得開心又安全。事先移除環境中的危險因子,關閉電扇、關妥門窗、蓋上鍋蓋、把黏鼠板和植物收起來,也可以減少意外發生的機會。最後再次提醒,當不確定鳥寶位置的時候,任何動作都請放慢放輕,以免造成遺憾。

  • 寵物鳥秘密|鳥寶健康生活指南:吃好、睡飽、環境好

    企劃|洪郁婷     插畫|林昕慧     責編|蘇于寬

    你知道嗎?成為一個好的鳥飼主,居然會讓作息更正常、飲食更健康,連居家環境也會變得更整潔哦!

    養鳥的第一個收穫可能是作息變得正常了。每天早上天亮,外面的小鳥開始嘰嘰喳喳討論早餐吃什麼,家裡的小鳥也蠢蠢欲動準備叫全家起床,一起展開美好的一天。

    此時飼主再怎麼想要賴床,也得撐起行屍走肉般的身體放飯、換水、清理籠子,跟小鳥說早安、陪玩,不然屋頂就要被鳥寶吵翻了。

    另外,飲食變得健康,也是養鳥的好處之一。鸚鵡天生喜歡和夥伴成群結隊,一起移動、吃飯、喝水,住進人類家裡以後,飼主就是牠最重要的夥伴。有福同享,有難同跑,有好吃的東西當然要一起吃嘛。

    身為鸚鵡飼主,經常被迫分享盤子裡的食物。就算不願意,也很難防堵鳥寶偷偷啃一口、咬一下。但是人類的食物,對鸚鵡來說,要嘛太油、太鹹,要嘛難消化。人類看來只是一小口,對鸚鵡小小身體卻是沈重的負擔。

    為了鳥寶的健康,飼主只好躲起來吃飯,或是邊吃邊躲開鳥寶的偷襲。與其吃得偷偷摸摸,不如改變餐盤內容,改成鳥寶也能安心大吃的原味蔬菜、水果和堅果,不但減少人鳥糾紛,一起吃飯也讓彼此變得更親密,飼主的飲食也更健康了!

    鸚鵡什麼都要咬咬看、每個角落都要去探險的冒險家精神,也使飼主不得不保持家中環境整齊清潔。吃完東西就把桌面收拾乾淨,東西用完就歸位,以免鳥寶吃到不該吃的東西,或是食物被打翻、物品被破壞的悲劇發生。

    為了提供飛行時肌肉需要的大量氧氣,鳥類的呼吸系統非常發達,對於空氣中的污染也更敏感。養鳥之後,家裡的空氣品質、溫溼度控制都要特別注意,當然也不可以抽菸。家裡的空氣清新了,更有益人鳥的身體健康唷!

  • 寵物鳥秘密|鳥寶卡蛋了,怎麼辦?

    企劃|洪郁婷     插畫|林昕慧     責編|蘇于寬

    你曾經被太乾淨的玻璃或鏡子騙過嗎?以為有路可走,想不到卻是陷阱,害人撞得眼冒金星。同樣的事情也常常發生在鳥類身上哦。不過鳥類飛行速度比人類走路快得多,衝擊力道也更強,有時候會因為撞窗導致內出血、骨折、癱瘓,甚至死亡。

    動物撞窗死亡的情況被稱為窗殺,其實不只會發生在戶外,住在人類家裡的寵物鳥,也可能有撞玻璃的風險哦。當鳥寶對空間不熟悉、受到驚嚇或是玩得太瘋,就容易發生撞窗戶、撞鏡子的情況。請檢查家裡鳥寶的動線上有沒有大面鏡子、透明玻璃?只要面積比鳥寶的翼展寬一點,就有可能被誤認成可以穿過去的通道,害鳥寶撞傷自己。

    要避免家中發生窗殺憾事,可以裝設窗簾、貼霧面窗貼或改用毛玻璃來減少窗戶的可穿透假象;或是用立燈、衣帽架之類的物品,阻礙鳥寶直飛鏡面的路徑;把鏡子遮住、轉向牆壁或放倒,也可以避免鳥寶直直撞上的情況。

    飼主也能透過訓練幫助鳥寶辨識家裡的門窗和鏡面,讓牠們學會避開危險。帶著鳥寶慢慢走近玻璃、鏡子,讓牠們用嘴喙去觸碰、敲敲玻璃,幫助牠們了解玻璃可以看穿,但無法穿透。同樣的方法也可以用來認識鏡面。不過,即使如此鳥寶要是陷入驚慌,仍可能分辨不出哪裡是鏡面,最好還是以利用窗簾、窗貼減少穿透假象,或在玻璃窗或鏡子前面擺設物品阻礙鳥寶直直衝向鏡面。

    為了鳥寶的居家安全,請檢查家中的每一面鏡子和玻璃,為鳥寶排除飛行路徑上的危險因素,讓牠們免於窗殺風險。行有餘力也可以多關注建築物造成的窗殺問題,讓戶外的鳥類也能平平安安。

  • 寵物鳥秘密|鳥寶洗澡不勉強,嗆到、感冒反而得不償失

    企劃|洪郁婷     插畫|林昕慧     責編|蘇于寬

    洗澡這件事,請讓鳥寶自己做主。不常洗澡對健康沒有太大影響,強迫鳥寶洗澡反而讓鳥寶更討厭洗澡,不小心還會害鳥寶被水嗆傷。想讓鳥寶享受洗澡的樂趣,飼主可以提供適合洗澡的環境,讓鳥寶自己決定洗不洗。

    其實只要鳥寶想洗,什麼的方式都能洗。鳥的飲水盆、人類的水杯、冰飲杯的水珠、濕濕的頭髮都能洗,有時候還沒找到水就開始乾洗。不想洗的時候,強迫鳥寶只會傷害彼此的感情。

    每隻鳥寶喜歡的洗澡方式都不同,但一開始可選擇寬而淺的水盤,讓鳥寶用各種姿勢盡情戲水;水的深度可以蓋過鳥掌,但不要高過鳥肚肚,讓怕水的鳥寶可以安心踩水。

    也有些鳥寶喜歡用動態水洗澡,飼主可以輕輕撥動水盆裡的水,製造水花,或是用噴霧、蓮蓬頭、水龍頭等不同方式給水;提供豐富多元沐浴選擇,幫助鳥寶找到最喜歡的洗澡方式。此外,濕度也會影響鳥寶洗澡的意願,在快要下雨或下雨天,濕度較高的時候,鳥寶會比較願意洗澡哦。

    常溫清水是鳥寶洗澡的最佳選擇,鳥寶對水溫的要求和人類不同,不論天氣多冷都不能洗熱水澡,熱水會洗去羽毛上的油脂保護層,讓羽毛防水、保暖的功能打折。當然也不需要使用肥皂、沐浴乳,除了過度清潔,洗去羽毛油脂以外,當中的人工香料等化學物質,也不利於鳥寶健康。

    此外,鳥寶洗澡的時候可能會順便喝水、上廁所,請飼主多留意水質,別讓鳥寶喝到加料的便便水。

    如果天氣不太冷,鳥寶洗完澡後讓羽毛自然乾燥就好。冬天氣溫較低的時候,則可以搭配除濕機、吹風機幫助加速乾燥,以免著涼感冒。使用吹風機的時候,要注意溫度不要太高哦。

    洗澡有助鳥寶把羽毛維持在最佳狀態,但鳥寶不常洗澡對健康沒有太大影響。只要鳥寶的羽毛健康、整齊、有光澤,就不必太在意洗澡的次數多寡啦。

  • 寵物鳥秘密|鳥寶的健康管理,從「定期量體重」開始!

    企劃|洪郁婷     插畫|林昕慧     責編|蘇于寬

    你知道家裡鳥寶的體重多少嗎?定期幫鳥寶量體重可是飼主的基本功課哦!

    體重過重或過輕都不利於鳥寶的健康,過胖的鸚鵡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脂肪肝、糖尿病等疾病,過瘦的鸚鵡則可能營養不良或有消化疾病。

    鳥寶的體重變化跟食慾、排便、活動力,都是評估牠們健康的重要依據。定期量體重,可以幫助飼主及早發現問題;如果體重下降超過10%,就需要提高警覺,或是向獸醫師諮詢日常照顧需要注意的地方。

    只靠肉眼觀察很難評估鳥寶的體重,因為蓬鬆的羽毛遮住了牠們的身體線條,不易從外觀直接判斷,體重紀錄能夠幫助飼主得知鳥寶的胖瘦變化。

    此外,也可摸摸鳥寶的胸骨兩側,從這兩塊肌肉的飽滿程度來判斷胖瘦。健康體態的鳥寶,胸肌和胸骨摸起來是滑順的曲面,如果胸骨特別突出就可能過瘦,反之就是過胖。

    體重紀錄也可以檢視鳥寶的飲食狀況。像鳥寶明明食慾不錯、飼料也都減少了,但體重卻越來越輕?有時候飼料只是被挑食的鳥寶撥到盒外,並沒有真正被吃進去,或是鳥寶也許有消化功能不良的問題。

    建議飼主每週至少幫鳥寶量一次體重,並記錄下來。量體重的最佳時間是牠們早上剛睡醒、還沒有吃東西之前。

    體型小、容易亂飛的鳥寶可以放在外出籠裡,連籠一同秤量,量完再扣除籠重。個性較穩重的大型鸚鵡,則可用食物引導牠們站上體重計,或先引導牠們站上桌面型棲木,再一起上秤測量,量完再扣除棲木重量就可以了。

  • 寵物鳥秘密|鳥寶羽粉危機!居家空氣清淨指南

    企劃|洪郁婷     插畫|林昕慧     責編|蘇于寬

    乾淨整齊的羽毛直接關係到飛行能力好壞,以及能不能在關鍵時刻逃離危險。整理羽毛是鳥類的每日大事,牠們會仔細梳理確保羽毛排列整齊,並將尾脂腺分泌的油脂塗抹在羽毛上,讓羽毛能夠防水、抗污。

    不過,有些鸚鵡身上還有一種特殊的絨毛,會產生像痱子粉一樣的細小粉末,塗抹這些羽粉可以使羽毛平順柔滑,也更不容易被弄髒、弄濕。家裡有玄鳳、灰鸚或巴丹的飼主,常常可以在深色衣服上發現鳥寶留下的羽粉腳印,當牠們抖動羽毛的時候,你能看到空氣中揚起的羽粉。但當大量羽粉被吸入身體,對人、鳥的呼吸系統可能都會造成損害。

    野外生活的鸚鵡不需要擔心羽粉太多,牠們的羽粉會在空氣中自然飄散,不會被大量吸進肺部。但是在室內飼養粉量大的鸚鵡,就要非常注意空氣品質,保持通風。除了頻繁打掃清潔,也可以加裝空氣清淨機,減少空氣中飛揚的羽粉,維持家裡的空氣品質,守護飼主和鳥寶的健康。平常也可以設置一些水盆,增加鳥寶戲水的機會,把多餘的羽粉洗落。

    羽粉的成分是角蛋白,對一般人是無害的。只要做好通風、勤打掃,飼養這些聰明可愛的粉塵製造機,仍然可以為我們帶來許多幸福與感動。但是對於氣喘、呼吸道敏感的人,接觸到羽粉就可能會誘發呼吸道疾病。在與鸚鵡互動、清潔環境時,佩戴口罩和手套可以減少直接接觸羽粉,睡覺的時候也避免在同一個房間裡,以免損害呼吸道健康。

    如果飼主對羽粉的過敏嚴重到健康,也許得考慮為鳥寶尋找新的飼主。可以的話,最好能在飼養之前先衡量自己的健康狀況,選擇飼養羽粉較少的鸚鵡。

  • 寵物鳥秘密|鳥籠天天清乾淨,鳥寶健康不生病

    企劃|洪郁婷     插畫|林昕慧     責編|蘇于寬

    鳥籠是多數鳥寶一天之中待最久的地方。牠們會在籠內吃飯、休息、整理羽毛、爬上爬下、啃咬玩具,打發飼主不在身邊的時間。

    也因此,鳥籠是否舒適乾淨,直接關係到鳥寶的生活品質。掉落在鳥籠底部的食物、糞便,如果不確實清理,不但鳥寶住得不舒服,還會招引蟑螂、老鼠出沒,滋生更多細菌、環境衛生更糟糕!

    試想,鳥寶的腳丫踩過髒兮兮的籠子,再用髒腳抓食物、抓癢,再到飼主身上走來走去,怎麼想都不衛生吧?所以鳥籠髒髒,不僅鳥寶容易生病,對人體健康也不好。

    更新飲水、食物、清理鳥便,是飼主每日的基本清潔工作。在食器的處理上,要先把容器清洗乾淨、完全乾燥後再使用,避免細菌滋生。最好可以準備第二組容器,方便交替使用。

    鳥籠底部的底盤可以接住大部分的鳥便。建議先在底盤鋪一層報紙,每日清理時更換新的報紙,可以簡單維持基本的清潔。請將報紙折疊成適當的尺寸,平貼在底盤上,才不會被嘴癢的鳥寶叼住一角,把報紙拖進鳥籠咬得亂七八糟。

    只做每天的基本清潔是不夠的,鳥便和食物殘渣也會卡在籠子的隙縫裡、附著在棲木和玩具上。必須定期把鳥籠裡的玩具、棲木、鳥籠籠片全部拆下來,刷洗乾淨、曬乾,才能徹底清潔。乾燥的鳥便、或是食物殘渣會緊緊黏在籠子上,需要先浸水軟化一下才容易清除。

    拆洗鳥籠的時候,可以先將鳥寶安置在外出籠裡,或是讓鳥寶待在有人看顧且安全的房間裡,以免鳥寶在飼主忙進忙出的時候趁機搗蛋,也防止危險發生。

    清潔鳥籠和打掃環境,不只是飼養的基本功,更是和鳥寶互動的好時機!飼主可以從飼料減少的情況、底盤上鳥便的顏色、稠度和濕度,來掌握鳥寶的健康狀況。有乾淨的生活環境,才有健康快樂的鳥寶,也讓你們的關係更親密。

  • 寵物鳥秘密|鳥飼主必學,三招急救止血法

    企劃|洪郁婷     插畫|林昕慧     責編|蘇于寬

    咦?鳥寶身上羽毛怎麼沾了血,而且連籠底也都是血?此時請先保持冷靜,飼主的驚慌會讓鳥寶跟著緊張,血液流失的速度就會越快。

    鳥寶失血超過體重的1%就有危險。鸚鵡的體型小,血量少,能夠承受的失血量更少。

    以體重100克的一隻玄鳳來說,出血量不能超過1cc,大約20滴。更小型的虎皮、太平洋、愛情鳥,體重只有30~40克,牠們能夠承受的安全出血量只有0.35cc,大概6、7滴。及時止血才能挽救鳥寶的生命。

    常見的鳥寶流血原因有三種。

    第一種情況是,鳥寶受到驚嚇在籠內衝撞,導致羽管受損出血。

    未成熟的羽管充滿血液,受損的羽管會不斷將血液引流到體外。鳥寶一揮動翅膀,血就灑得到處都是。將受損的羽管殘根拔除,才能阻止血液不斷外流。但是拔除羽管會帶來劇痛和恐慌,使鳥寶激烈掙扎,執行時必須謹慎、確實,才能縮短鳥寶受苦的時間。如果飼主無法處理,請儘速帶鳥寶就醫,尋求獸醫師協助。

    第二種出血情況是過度修剪指甲、嘴喙,誤傷血管導致出血不止。

    因為趾甲和嘴喙較難直接加壓止血,通常會以止血粉止血。建議家中可以常備止血粉,以備不時之需。止血後仍需觀察一段時間,確定傷口不再滲血。若出血不止,請儘速帶鳥寶就醫。

    第三種出血則是外傷造成。可能是被老鼠咬傷、被同伴咬傷或是自殘。

    被其他動物攻擊的位置可能是腳爪、翅膀,自殘則是鳥嘴能咬到的範圍都有可能受傷。可以先用生理食鹽水沖洗,確認傷口位置後,再以乾淨紗布加壓止血。

    止血後要趕快找醫生處理,以上方法只是應急處理。小傷口如果處理不當,可能導致組織壞死甚至需要截肢,飼主一定要謹慎以待,不能大意呀。

  • 寵物鳥秘密|鸚鵡吃辣居然有益健康?

    企劃|洪郁婷     插畫|林昕慧     責編|蘇于寬

    你知道嗎?鳥寶比你還能吃辣哦!

    辣椒為了保護自己的果實不被哺乳類或昆蟲吃掉,製造了大量的辣椒素。但神奇的是,鳥類卻能自在享用辣椒果實,而辣椒種子被鳥類食用、消化排出後仍能發芽,並在鳥類的幫助下散播到更遠的地方。

    辣是一種痛覺。辣椒素會觸發哺乳動物的神經細胞發送信號至大腦,產生灼燒感與疼痛反應。因此當我們吃到、接觸到辣椒時,會感覺到刺激的熱辣痛感。

    但是鳥類的辣椒素受體結構不同,使得牠們對辣椒素的反應,相較人類遲鈍許多。所以鳥寶吃辣椒的樣子,就像吃水果一樣稀鬆平常。

    不過任何食物都應該適量,過量的辣椒可能會導致鳥寶消化不良,也不建議拿高強度辣椒挑戰鳥寶的極限,畢竟牠們不是真的完全對辣無感。

    適度給鳥寶吃辣椒是有益處的,辣椒富含的維生素A、維生素C,對鳥類來說也是重要的營養素。維生素A攝取不足的鳥寶,可能出現羽毛、視力、皮膚、生殖和免疫功能疾病。飲食中長期缺乏維生素C,則可能引發敗血症。

    如果家中鳥寶對辣椒興趣缺缺,也可以試著提供南瓜、甜椒、胡蘿蔔等,富含維生素A的紅黃色蔬果,幫鳥寶均衡攝取營養。千萬別只提供種子飼料,即使鳥寶吃得津津有味,但長期營養不良會嚴重損害鳥寶的健康。

    最後要提醒飼主,別忘了自己是會對辣有感的哺乳類動物。千萬別在鳥寶剛吃完辣椒的時候,跟牠親密互動,也別在摸完吃過辣椒的鳥寶以後,又在自己臉上亂抹,把自己辣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呀!

  • 風扇未做防護罔顧鳥性命!50多隻鸚鵡遭不當飼養

    圖片來源:民眾提供
    記者|呂芷晴     編輯|陳信安

    近日有民眾指出,一位楊姓女士於社群平台上的各大鳥類領養社團領養鸚鵡,卻有飼養不當、環境髒亂的情形。據知情民眾表示,這些鳥隻生活在環境髒亂的地方,蟑螂遍佈四處,鸚鵡們也不得不喝遭排泄物污染的水,有些鳥籠甚至沒水、沒食物。此外,更有疑似將認養來的鸚鵡繁殖、再變賣的可能。 

    楊姓女士與知情民眾於桃園合租一間房子欲作為中途鸚鵡之處,而這間房子多為楊姓女士居住,鸚鵡來源也多為她至社團領養;不過8月初時,知情民眾卻發現鸚鵡的飼養環境狀況長期不佳,嚴重影響鸚鵡的安危,認為應即刻將這些鸚鵡救出。 

    民眾表示:「她之前跟我說領養了大概70隻,但最近我去住處看發現怎麼有一些不見了,朋友跟我說有聽到她賣掉了或在談價錢,現在裡面大概只剩50隻。」該民眾更指出,有幾次曾看見楊女士將小鸚鵡帶回,稱她過去曾自行繁殖鸚鵡,並交由外部人員保溫照護,再帶回來住所欲變賣。 

    此位民眾也向窩窩記者說明,楊女士經過提醒卻仍多次未幫鸚鵡做好環境整潔,又因未確實使用扣環將鳥籠鎖上,使得鸚鵡經常自行開門,任其在有吊扇及抽風機的環境下飛行。「我每次去看到這麼糟糕的狀況,都要她要打掃,但她每次都趁我要去住所前才打掃!最近我聽說她週末不在,就進門查看照護狀況,沒想到狀況這麼糟糕!有一隻鸚鵡甚至就站在抽風機旁,非常危險。」

    20240823news 01鸚鵡站在抽風機旁相當危險。圖片來源:民眾提供 

    由於防護措施未做確實,部分鸚鵡曾發生自行開門而導致被抽風機打死的狀況,數量至少2隻以上。「有一隻7月初時被風扇打到粉碎性骨折,已經死亡!沒想到8月13日我再去看,又看到一隻站在抽風機旁邊!」 

    民眾更形容,這些環境對鸚鵡來說相當惡劣,現場不僅鳥屎未清潔,使得鸚鵡的水被排泄物玷污,部分鳥籠更有無水無食物的狀況。台灣鳥類救援協會秘書長吳羽心接獲此案消息,也同樣表示:「現場至少有3成鸚鵡有生病拉肚子的狀況。籠具生鏽,食物沒有、水也沒有。」不過由於這些鸚鵡都尚未帶去醫院醫療,實際上是否有無生病、健康狀況又為何,皆仍待確認。

    20240823news 02鳥的飼養環境鳥屎堆積嚴重,飲用水也成黑水。圖片來源:Ada Wu 

     

    20240823news 03鳥籠子被放在地上一籠一籠堆起來,環境相當骯髒。知情民眾表示,8月13日至8月18日,楊姓女士對現場環境皆未做整潔與改善。圖片來源:Ada Wu

    由於飼養環境相當不佳,民眾也於8月17日向桃園市政府動物保護處通報,要求動保處沒入這些鸚鵡。經8月23日窩窩記者向桃園市動保處確認,動保處表示:「目前確實有收到該通報,我們也馬上在當天派員至現場查看,但那天已經和警察配合前往了,不過楊女士不讓我們進門,所以內部狀況實際為何尚不知道。」 

    救援動物的過程中,經常會因私領域而難以進入確認動物狀況;且擅自侵入屬於他人的空間,包含住宅、建築物或附連圍繞之土地等,更會構成《刑法》第306條侵入住居罪。因此即便是公家單位,也可能面臨權限及事證不足,無法進入確認動物狀況而要求改善,甚至馬上沒入動物。 

    動保處向窩窩記者說明,從接獲通報至今,已於8月18日及8月22日至現場確認狀況,8月18日有碰到楊姓女士,但其不給進去;然而8月22日在門口按了30分鐘門鈴也無人應門。動保處有提供楊姓女士官方的聯繫方式,希望可以協助楊女士改善飼養環境與狀況,不過至8月23日,楊姓女士皆未與政府聯繫。 

    「以民眾提供的照片來看,我們認為飼養環境相當不ok,仍待改善,因此我們要求她限期改善環境。不過因為未碰到楊女士,連限期改善的單據都無法交遞給她。」動保處表示,動物救援狀況經常遇到難以確認動物狀況、民眾不願配合的處境,導致狀況相當棘手且難以處理。 

    吳羽心也向桃園市動保處呼籲:「因為我們沒有公權力,我們只能用勸說的但又無效,這個人應該是有動物囤積症的,鳥類在這樣的環境生活根本已是虐待動物!」她認為在這樣的情況下,桃園動保處應該以自治條例去沒入動物。

    桃園動保處則表示,後續將會定期再持續派員前往了解,並同時聯繫屋主,請屋主與當事人聯繫出面陳述。對於是否有繁殖與變賣鸚鵡的情形,也仍待當事人出面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