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 Image

毛孩吃下肚的,有人把關嗎?寵物食品的管理與隱憂

Intro Image

南蛇捕鼠效率高,台東雞舍主人決定讓牠打工換宿

Intro Image

林保署與族人合作推動七彩湖劃設野生動物保護區

 
 

 

也許是在過去,人民普遍不是非常富有,也多半從事勞力工作,需要較多的蛋白質補充體力,而肉類也相對較稀少、昂貴, 所以被視為難得的美食,也是富貴的象徵。

 

隨著經濟的起飛,動物類食品的取得也不如以往困難,不過或許是飲食文化的深根,或者肉類特殊的口味,至今還是我們盤中不可或缺的食品。

 

那麼,我們餐餐吃肉,卻真正知道他怎麼來的嗎?

 

撰文:專題小組 │ 編輯:盤子


 

盤子裡的肉怎麼來?

 

每天面對這麼多樣豐富的食物,你知道它們是從哪裡來的嗎?

 

簡單來看肉品路徑圖:

 

0414 01 01 01

 

在農場(繁殖場)出生的動物集中飼養,等到成長夠大後,或者生產完蛋、奶後,再被送去屠宰場宰殺,接著一連串的處理肉品程序,殺菌、切割、包裝分類、冷凍,然後才送去商家或餐廳,最後才到我們的盤中。

 

但是往往我們比較清楚的是由肉品加工到商家的步驟,卻很少明確的知道前面從養殖到屠宰的過程。「食物怎麼來」,看似平凡的路徑,如果我們以不同的角度去看,會不會變得不一樣?

 

Anthony Albright

市面上多數看到的肉品已經是處理好的狀態

 

我們看不見的殘忍

從農場到我們盤中的過程漫長,時常我們看見的是costco 裡整排包裝完成的冷凍肉品,或是已經在鐵板裡熱滋滋的七分熟牛排,很少有機會可以接觸到還未經處理的肉品,甚至是牠們還未被屠宰之前。我們時常想著食物不同的料理方式,卻鮮少想著牠們不同的飼養方式。

 

只因為我們距離牠們還有生命的日子太遠,再下鍋煮肉時,很少認知到在盤中的豬曾經皺著鼻子叫著,而是只在意這些肉色澤紅潤、切工完美。說起來的確殘忍,但是這也是現實,遙遠的距離讓我們忘記食物來自有思想、感情、痛覺的生物。其實吃肉並不是什麼罪大惡極的事,自然界也是奉行瘦弱強食的規則推演,但是問題出在離我們消費者最遠的那端,我們往往沒有意識到這些食物是怎麼被製造、飼養出來的,可以說是完全和自然規則搭不上邊。

 

從肉品路徑圖的前端來看,養殖的方法時常引起爭議。為了大量的肉品需求,在有限的土地裡,大部份的牲畜都是集約式的飼養,為了節省成本,當然是越密集越好。例如以蛋雞來說,格子雞飼養在平均長寬A4大小的巴達利籠(Battery cage)裡,養了2~4隻雞,他們沒有空間走動轉身,甚至伸展翅膀。豬牛等體型較大的動物,在同樣的集約方式飼養下,數百隻動物一輩子關在狹小的空間,缺乏適度的運動,四腳的肌肉發展不健全,甚至連走路都走不好,時常跌坐在地上,而地上時常都是混著排泄物和食物殘渣。

 

Mercy For Animals MFA

巴達利籠為了有效利用空間,往往小小的空間擠三、四隻雞

 

許多揭露現代畜牧業真相的影片如《美味的代價》、《沈默的食物》或《壞農業:廉價肉品背後的恐怖真相》都指出,我們所吃的肉類,不論是雞豬牛,從來都不是像廣告所拍攝的那樣,青青草地,動物四處奔走的模樣。更別說人類特殊的飲食需求,鵝肝醬、小牛肉等等,都是以不人道的方式飼養出來,好滿足我們對美食的需求。

 

也許你會覺得屠宰時牠們就可以解脫了,但其實這個階段更是人間地獄。

 

Jean Pierre

牛隻通常並不像廣告上飼養在廣闊的草坪

 

2012年,台灣的牛肉屠宰場被爆料,當牛隻要被送入屠宰之前2-3天,會先經過一道違法的手續叫「灌水」,為的是讓牛的體重增加,也可以得到較多的獲利。但是過程十分殘忍,將活體牛隻用鐵絲穿鼻拴在欄杆上,因為一移動就會疼痛使牠們不敢逃跑,再用長度超過200公分的水管從嘴部置入體內,2分鐘內以強力水柱灌80公升的水,一天至少三到四次,牛隻承受不了被強灌大量的水,時常嘔吐,甚至當場死亡。(可參考新聞:台牛遭灌水充胖)其實受害的不只是牛隻,灌水不只是虐待動物,更是造成肉品的品質下降。牛豬在被宰殺的前幾天被強行灌水,當胃腸被強力水柱沖破,可能會造成牠們的消化系統被破壞,當食物無法被消化便會腐敗,產生各種細菌及有害物質,更何況灌水之後還要經過運送等過程,肉類的品質堪慮。

 

之後,將動物運送至屠宰場時,通常為了節省費用,裝載在卡車上的動物們都是緊密地擠在一起,沒有轉身或坐下的空間。即使現在農委會有規定運送活體動物的辦法,但是往往我們在高速公路上看到的卡車載著滿滿的豬隻,沒有遮蔽物的在烈日下曝曬,不禁暗想,真正做到規定有通風、遮蔽物、食物飲水的業者有多少?

 

送至屠宰場,通常屠宰過程不會有任何止痛的步驟,現在農委會有規範「屠宰作業準則」,必須先以電擊擊昏活體,才能屠宰。但是同樣的,每天作業幾百隻或幾千隻牲體,不太可能一一確認每隻動物是否已昏迷,我們只能祈禱牠們沒有受到太多的折磨。

 

但是消費者距離這些步驟都太遙遠,我們看到的大部份都是已經處理好的肉品,沒有生死一瞬間的關頭,只有價格、味道、鮮度的抉擇。

 

現實面:愛牠,又想吃牠

但是現實是,大部份的人都還是無法改變長期的飲食習慣,不論是因為習慣、文化、口慾、環境、健康,很少人能一夕之間吃素。我們積年累月的習慣、觀念,認為肉類屬於營養能量最重要的來源,而沒有意識到,其實現代人相較以前並不貧窮,營養來源豐富,並不像以往如此依賴肉類。但是肉類確實特殊的味道與口感是難以複製的,也因為如此人們才為如此眷戀。再者,現在台灣飲食環境對吃素的朋友比較不方便,即使近幾年素食、蔬食風氣漸長,但是素食餐廳仍然不多,菜色變化也較少。這些種種的因素相加,使我們對茹素躊躇不前,可是吃著肉品又不安心。

 

如果真的不捨得放棄肉類,卻又很想為動物盡一份心力,其實也有很多折中的辦法。除了全素之外,我們看到大家其實還有很多不同飲食習慣,不吃特定的肉類、固定一天或一餐吃素。如果想要吃肉,卻又不想助長不人道的肉品工業,我們也可以選擇吃「動物福利」產品。

 

其實不論是哪種方式,我們都是希望能對動物、環境更好,才選擇往這個方向一定,秉持著信念往光譜左方移動。一個人的力量雖然微小,但是當我們改變對動物/食物的價值觀,生活習慣乃至消費行為都會改變,如果我們將我們的信念傳遞出去,讓身邊的人意識到有不同的飲食可能性,讓這逐漸形成一種趨勢,從消費端改變供應端,也許能夠改變現況。

 

系列文章:〈愛牠,又想吃牠?(下):挑選動物福利食品〉

 

 

 


 

本文相關內容蒐錄在「窩抱報」第五期 —— 民以食為天,動物卻成仙?

歡迎購買雜誌閱讀,支持一本有廣度、有深度、有態度的動物生活誌:

 

001

網路購買

Pinkoi博客來金石堂讀冊

全台販售據點

http://wuo-wuo.com/wuo-bow/456-sold-location.html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作者: Janice
二十歲,想趁著年輕去多看看世界,了解不同的聲音、並為支持的發聲。在窩抱報,看見、了解、發聲,一次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