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萬4千隻哥吉拉,不僅大舉入侵臺灣中南部,小琉球也有蹤跡!移除建議交給專家

    臺灣南起屏東,北至台中,都有綠鬣蜥的蹤跡。CTWANT11月24日報導,嘉義縣八掌溪是嘉義綠鬣蜥大本營。執行嘉義綠鬣蜥移除計畫的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暨研究所助理教授陳宣汶指出,八掌溪沿岸一晚可以抓到1、20隻綠鬣蜥,今年已抓到超過1200多隻。

    根據屏東縣政府資料統計,綠鬣蜥捕捉數量逐年增加,從2018年1,082隻,到2019年急增為4,182隻,2020年數量又創新高,捕捉超過8570隻,居全台之冠!林務局統計2020年全台移除數量首度破萬,數量多達1萬4536隻

  • 「不擬續養」算是棄養嗎?——到柏林動物之家修一堂沒有標準答案的生命課

    我趁著旅居柏林之便造訪園區,除了實地感受現場氛圍外,也有幸訪問到任職於柏林動物之家的Julia Sassenberg專員。我們從場館、人力和經費聊起,進而談到收容比率及動物待遇問題,直到論及「不擬續養」,我終於忍不住(也許略帶怒意地)問道:「對於這些未盡飼養責任的飼主,難道都沒有任何罰則嗎?」想不到,Julia非但沒有和我一塊同仇敵愾,反而正色替我上了至今難忘的一課。

  • 兔耐的夢魘(上)——那些兔子被漠視的悲劇遭遇

    寵物百百款,但這些年來,動物福利討論多限縮、著重在犬貓,忽略了其他小動物們。寵物兔,已成為大家熟悉又熱門的寵物之一,但年年卻因飼主養兔觀念不足、對牠的了解不夠,而難以翻轉錯誤養兔子的刻板印象,甚至造成層出不窮的傷害。

    記者|呂芷晴    編輯|陳信安、蘇于寬    設計|黃品瑄

    數量僅次於犬貓的毛小孩,大眾與兔距離卻很遙遠

    溫馴又安靜的兔子,摸起來軟綿綿的觸感既療癒、又深得人心。兔子一直都是寵物店常駐的可愛小動物,也是如同觀賞魚、寵物鼠及鳥一樣常見的熱門寵物之一。不過,每年又有多少隻兔子售出,其實難以估計。 

    根據資料顯示,目前臺灣飼養兔子的人口,是哺乳類同伴動物中的第四名,也就是僅次犬、貓、鼠的「第四勢力」!不過,若以整體寵物數量做排名的話,兔子則是位於第六名,在非犬貓寵物類魚、鳥、鼠的後面。 

    若在臨床看診經驗中,亞馬森特殊寵物專科動物醫院院長劉尹晟則也分享:「兔子在我們的門診中就診量蠻多的,甚至有50%都是兔子!」 

    01兔子在2017年農委會以電話調查的結果中,位於非犬貓寵物的第四名。資料來源:教育部動保教材同伴動物教育、製表:窩窩wuowuo

    相較狗狗貓咪會有較大的叫聲、需要遛狗、排泄物味道較重等等,兔子既安靜,外出散步亦非必須,也讓兔子成為飼養熱門選擇之一,卻也衍生不少錯誤的飼養迷思。獸醫師劉尹晟就提到:「以前的迷思包含說不要餵兔子喝水,會死掉,到進展到可以給兔子吃蔬菜,但要洗乾淨然後甩乾,其實距離正確的答案或比較正確的一個資訊來講越來越靠近了。現在比較正確的是說,吃菜是ok,但是你要注意量。」 

    另一方面,臺灣飼養寵物兔約自民國八零年代便開始,但聽到「養兔子」,至今很多民眾對於兔子的了解仍侷限在一定的刻板印象,且飼養觀念也多半一知半解、較為模糊。 

    例如:認為兔子很臭,但其實兔子本身並不臭,而是需要每天定期打掃維持環境整潔;此外,養寵物兔多有養兩隻做伴的迷思,但其實兔子有領域性,兩隻一起飼養反而容易造成合籠打架、失控繁殖等悲劇。又或覺得空間不夠大、居家飼養條件不適合養犬貓,所以改養兔子,卻忽略了兔子也是需要夠大的空間,甚至活動力也和犬貓不分軒輊。 

    在缺乏正確飼養知識的情況下,對養兔抱有憧憬,甚至一時興起想養兔子而去寵物店或夜市取得後,等到開始飼養了才會意識到飼養的不容易。當熱忱消失後,昔日那捧在懷裡的兔寶寶,往往恐遭到棄養,流落樹叢,或被隨意丟棄。

    02民眾對寵物兔常見的迷思。圖片來源:窩窩製圖

    兔子棄養率高,每年救援近300隻

    根據台灣愛兔協會(後稱愛兔協會)與流浪兔保護協會(後稱浪兔協會)五年來的統計,全台救援量每年近300隻(含少部分與兔子共養的天竺鼠),平均每個月就有23隻湧入救援單位!協會表示寵物兔可能已經是棄養率第三高的同伴動物了。

    愛兔協會旨在傳遞正確飼養兔的教育宣導,然而自2009年創會以來,因漸漸收到棄養兔子的案例,便在創會後成立收容之家,至今已救援2800隻兔子,年平均量則為208隻;而旨在救援棄養兔的浪兔協會亦於2009年創會至今收容約930隻兔子。 

    近15年的時間,未算入不可考的個人與網路社團上救援量,光是民間兩間救援協會的統計,台灣棄養與救援兔就高達3700隻左右,數量相當可觀。光是愛兔協會的年案件通話量就為9780通,平均每天將近30通的各種諮詢與求助案件。 

    而在採訪浪兔協會時,由於協會幾乎皆由志工組成,在人手不足的情況下,受訪志工李宛緣也必須在採訪時,一邊接電話,一邊招待來訪客人、同時協助結帳兔子寵物用品。採訪過程中,協會的電話頻頻,也不乏有人詢問發現兔子被棄養該如何通報。 

    問起是不是每天都有兔子收容的需求通報電話,李宛緣說:「幾乎每天都有,但說真的,不會每一天都有兔子送進來,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通報動作太麻煩,還要等候協會核實資料,並等到協會有空位才能送兔子過來,就不想通報。」雖然愛兔協會設有通報表單,但流程相對繁瑣、也需核實身份,可能因此讓許多通報者打退堂鼓。

    李宛緣也接續解釋,「其實我們這個步驟是防止有些人惡意丟掉兔子,我們不收有主兔,自己養的兔子當然要自己負責送養,而且我們經費、人力、空間都很有限,沒辦法像收容所那樣,無限制接收,所以這個步驟很重要。」因為會有許多民眾打來表示不想繼續飼養兔子,但愛兔協會的收容能力有限,通常只能鼓勵這類打電話的飼主先行在網路上發布貼文、自行送養。然而,面對頻繁的通報電話,與實際上進入協會內救援的兔子數量落差,李宛緣不諱言,顯見被默默棄養的兔子恐有一定的黑數。 

    03全台民間救援兔協會,每年光是救援到、進入協會內的兔子就介於200~300之間,其中,台灣愛兔協會數量為高雄與台北分部加總,並且包含少部分天竺鼠。圖片來源:窩窩製圖,資料來源:台灣愛兔協會及台灣流浪兔保護協會提供

    而這些被棄養或因不當飼養所救援回來的失怙兔子,大多都連帶著疾病問題。愛兔協會公共事務組組長林樵表示:「皮膚病、體內外寄生蟲、跳蚤蟎蟲黴菌或是腸胃道有一些線蟲,這都蠻常見。」

    除此之外,少數的兔子救援回來更已是傷痕累累的狀態,外傷小至足底炎,大至瀕臨死亡的傷口,令人相當心酸。「我們有救援過被貓狗咬傷,就是整個凹陷那種,車禍斷手斷腳也有。」

    李宛緣提到大部分的兔子都會有胼胝炎,只要不是養在專用的兔籠,又沒有腳踏墊,或是直接養在地板上都有可能會有胼胝;還有常見的牙齒問題,往往來自於前飼主沒有給兔子吃足夠的草,或是漠視兔子咬籠子的行為。列舉救援回來的兔子常見問題,她顯得相當無奈。

    04被動物咬傷的阿福,被救援時整張臉頰凹陷進去,擔心生存機會渺茫,便被取一個有福氣的名字。幸好後來成功醫治,並成功送養,現在在認養家庭過得很幸福。圖片來源:台灣流浪兔保護協會

    而這些救援兔子出現的健康狀況,直接反應出民眾飼養觀念偏差及相關知識的欠缺,林樵也提到,愛兔協會每年的收容量是越來越多,再也無法減少下去;但每年送養出去的兔子,卻只有救援量的一半。 

    許多民眾知道犬貓可以領養代替購買,但對於寵物兔,大多數民眾仍停留在須透過寵物店取得。在政府的觀察來看,農業部動物保護司副司長陳中興也坦言:「目前領養觀念仍以犬貓居多。」

    李宛緣同樣指出,僅管浪兔協會的送養量與救援量相對打平,但在一些養兔飼主聚會上卻也觀察到:「會兔聚的飼主相較之下已經是非常用心在照顧兔子,但我們透過聊天會發現,透過購買取得兔子還是佔大多數;協會接民眾不想養兔子的通報電話,大多也都是買或朋友送的;網路上送養的來源,90%也多是自寵物店購買。」 

    送養不易,加上領養觀念不如犬貓普及的狀況下,面對每年接踵而來200隻以上的棄養兔,救援單位每年的收容量頻頻增加,也儼然成為下一年的負荷。

    只要有草就能活?蜂擁而至的無家兔多從何而來

    被送往救援單位的兔子,以棄養及拾獲最多,也有不當飼養而失控繁殖求助救援單位的通報,或是少數破獲的私人繁殖場亦是來源的一環。

    李宛緣無奈說道:「牠們很多都是被丟在綠地、草地的地方,可能覺得兔子有草就可以活,所以很多兔子是在登山步道、公園、河堤被發現。但棄養者都忽視了食物以外的生存問題,是否有其它天敵、戶外天氣、有毒植物、佔地盤等等。」還有看過被丟在教會的草地上,或是整籠丟在路邊、公車站、垃圾桶裡,甚至是別人家門口⋯⋯「寵物只適合養在家裡,在野外是沒有生存能力的。」 

    在浪兔協會救援的案例中,已經奄奄一息、不見或死掉,救援失敗的情形也比比皆是,「我覺得會棄養兔子的,可能原本就沒有想多花心力和金錢在牠身上,買兔子只需要幾百,但看醫生結紮卻需要幾千,我們救援到的兔子也確實九成以上都沒有結紮。」 

    而劉尹晟也遇過類似狀況,他指出,很多有草的地方都很容易被棄養,過去更有看過兔子被放在箱子裡,直接丟棄在學校外面的草叢,當時是在大太陽下下發現,對適溫僅在15至25度的兔子來說,無疑是過於炎熱,生命也恐面臨岌岌可危的狀況。 

    05民間救援單位的兔子從何而來,棄養多為最主要的來源。圖片來源:窩窩製圖

    兔年棄養潮再掀,難止息的兔救援

    12年前的兔年,愛兔協會就曾歷經大量棄養潮,當時收容量曾暴增184%,是原本收容量的近兩倍。12年後再逢兔年,浪兔協會所收到的棄養兔尚未消停,「統計到5月時已經有39隻,兔年非常有感增加。」李宛緣相當無力地說。 

    而由於送養率僅有半成,愛兔及浪兔協會年年收容量增加,也須仰賴善心民眾以當保母的方式協助寄養,好讓收容床位盡可能空出來,因應不停湧入的救援案。林樵更分享:「其實有很多保母是非常長期在跟我們配合,我們有一個志工今年是第77隻,多年來協助照顧了77隻!所以其實我們也很努力經營中途保母。」 

    而浪兔協會的安置中心,除了目前收容的90隻,在各地中途保母家也將近快100隻,李宛緣表示:「我們在各地都有中途保母,台中那邊我們有幾個中途保母家照顧多隻兔子,數量蠻多的,也有其他志工同時中途超過兩隻兔子。」收容數量相當驚人。 

    林樵也指出,「有一部份是動保處轉來的,因為我們跟各縣市動保處有一定的配合,如果他們所內有收到兔子,要轉給我們安置的話。他們的案件來源可能是有一些棄養、民眾在路上撿到,或者不當飼養及虐待案件。」只能再透過緊急保母招生、借場地辦送養會等方式來因應。 

    觀察臉書的兔子送養社團,也不乏近乎每天都有送養的文章,以「兔寶認養●送養幸福樂園(請大家認養代替購買)」社團來說,一天平均有10則貼文,大多數貼文幾乎是送養文,而原因多半與經濟狀況、工作上課太忙無法照顧等等有關。 

    許多民眾也好奇,兔子在民間團體與網路送養量如此龐大,地方收容所是否也有收容兔兔?對此,陳中興則回應:「目前視各縣市自己的量能去決定是否收容兔子,動保司並無統計各縣市收容所棄養兔的量,大多數還是與民間團體合作,讓專業的收容。」

    種種案例背後所呈現的皆是活生生個體生命被折磨或犧牲。但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兔子成為台灣民眾常見寵物多年、動物福利仍低落的原因?除了棄養案件,又有哪些夢魘長年讓兔子揮之不去?下篇將細數兔子飼養觀念不充足而引發的各種亂象及原因。

  • 東石獼猴懷中浪犬死亡 悲劇收場咎責何方

    嘉義縣東石鄉一隻疑似遭到棄養的台灣獼猴於日前(12/21)被拍攝發現懷中抱著一隻小黑狗,引起各方的關注。

  • 棄養容易究責難(上)丟到你家門,報案找嘸人

    民眾可能不經意在路邊發現被遺棄的動物,不知該如何處理;對許多協助收容流浪動物、安置犬貓的中途之家與動保團體來說,看似家常便飯的棄養問題,某天若又突然發生,門口因此多了一隻狗、一隻貓,除了氣憤的心情,更多的是得開始衡量是否需肩負照料這隻動物的後續甚至餘生,抑或著手聯繫動保處、追查棄養人。

    然而,安置動物,確保牠們的生存相對容易;如何替牠們討回法律上的公道、杜絕同樣的行為再度發生,在現行體制下卻顯得困難重重,甚至遭逢詬病,這又是為什麼?棄養行為的背後,面臨了哪些問題?

  • 棄養容易究責難(下)徒有法可重罰,實際上卻多難成

    仔細追查那些被棄養的犬貓來源,幸運者可透過監視錄影畫面、車牌、目擊民眾等方式順利找到棄養人,進入行政咎責環節;但絕大多數的結局卻是「查無此人」,不論是現場證據不足,抑或循晶片上登記的資料,卻仍聯繫不到原飼主,使最終棄養一事無疾而終。

    但越多的無疾而終,除了使整體寵物在管理上愈發困難外,也難逃飼主責任意識低落而難以提升的影響,甚至陷入惡性循環當中⋯⋯

  • 棄養貓隻騎車揚長而去,時隔多月終找到人開罰

    今年2月,一場寒流來襲前,位於新北市的拼圖喵貓咪中途之家門口無故遭民眾擱置物品,直到人員走近聽見微弱細小的叫聲才發現遭民眾丟棄幼貓。

  • 永安犬襲致死 擬設遊蕩犬管制示範區全面移置

    圖片來源:海巡署南部分署第一一岸巡隊。
    記者|陳怡潔    編輯|蘇于寬、陳信安

    7月3日,高雄市76歲蔡姓老翁在永安鑽石沙灘公園海域游泳時,遭三隻遊蕩犬跳入水中攻擊。目擊者見狀急忙報案,警方與海巡人員夜迅速抵達現場展開救援,遺憾的是,蔡翁被救上岸時已失去呼吸心跳,頭部及身體有大面積咬傷,後續送醫搶救仍宣告不治。

    海巡署南部分署第一一岸巡隊表示,當日永新漁港安檢所約於下午3時50分接獲報案,報案內容為民眾在游泳時遭遊蕩犬追咬,疑似因此溺水,岸巡隊立即派員前往,並同步通知警消到場支援。搜救人員於約下午4時發現蔡翁,當時他身邊仍有三隻正在游泳的遊蕩犬,海巡人員靠近時,三犬曾試圖接近,經驅趕後自行游離。

    蔡翁離世後,由橋頭地檢署檢察官劉維哲會同法醫進行相驗,確認死因為「野狗攻擊造成左眼及頭部多處撕裂傷,併大量出血致死」,排除溺水可能。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家屬已接受相驗結果,悲痛表示:「希望我爸爸是最後一個受害者。」

    20250711 01蔡翁被救上岸時已失去呼吸心跳,頭部及身體有大面積咬傷,後續送醫搶救仍不幸離世。圖片來源:海巡署南部分署第一一岸巡隊。

    婦人溺水、男子耳遭撕咬 里長:遊蕩犬已嚴重威脅人身安全

    永安鑽石沙灘公園位於北高雄海線地區,長期有遊蕩犬聚集,當地新港里里長何應成指出,居民人身安全飽受威脅,不少人都曾在沙灘、海中或人行道遭受犬隻攻擊:「有的被咬到腳,有的被咬到屁股。」也有人因犬群包圍受到驚嚇,或者因犬隻遭遇車禍:「我自己也有撞過(狗)。」

    窩窩過去也曾報導,2024年5月22日,一名60多歲的婦人在鄰近的烏林投海灘晨泳時,因遊蕩犬徘徊岸邊並作勢追逐而溺水,一度失去生命徵象,所幸經搶救後撿回一命。亦報導,今(2025)年6月25日,49歲張姓男子同樣在鑽石沙灘公園海域中,遭受遊蕩犬攻擊,耳朵險些被咬下,目前仍在住院治療。
    (延伸閱讀:流浪狗下水追晨泳民眾,女子溺水送醫仍昏迷中

    何應成直言:「(因遊蕩犬受傷的事件)不計其數了啦!」,但難有確切統計數字:「有民眾在去永安買菜的路上,狗跑出來出車禍,住院幾個月後過世,這要怎麼算?」他表示,許多里民在蔡姓老翁不幸身亡後,陸續出面分享過往相關經歷,光是他聽聞的案例就有約10起。

    「有的是沒出事而已。」何應成表示,他聽聞在男子耳朵被咬傷的隔天,有幾位民眾結伴下海游泳,被至少六隻狗包圍,「他們真的是跟狗對峙,人數多才沒有出事。」他為此跟在地長輩宣導,要盡量結伴同行,甚至攜帶棍棒防身。

    你說,這些問題是不是已經危害到我們的基本生存權了?政府不是要有保障我們這些國民安定、不用受驚害怕的義務嗎?

    何應成說,儘管已多次向市府反映遊蕩犬問題,動保處也會在每次發生攻擊或追車等事件時,派員到場嘗試精準捕捉,但居民受遊蕩犬群威脅的情況始終未改善,他強調,希望此後能將當地遊蕩犬確實移除

    永安遊蕩犬估超500隻 人為餵養、棄養與環境條件疑為原因

    高雄市動物保護處副處長段奇漢指出,目前永安區遊蕩犬的數量難以精準掌握,但根據詢問地方人士,推估約有500至1000隻。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遊蕩犬?何應成認為與長期有人餵食有密切關聯

    他無奈表示,曾多次勸導餵食者但難有成效,也曾期望透過法律途徑檢舉餵食行為,然而《廢棄物清理法》的檢舉條件難以蒐證:「環保局要我們去拍餵狗的人,要有整個過程,有(飼料)倒下去、走開,才可以處罰,你還要拍到車牌。」面對出沒時間不定的餵食者:「要跟著他後面一直錄影,我們也沒有那麼有空啊!」

    何應成強調,絕大多數餵食者並非當地居民。他解釋,狗的挖洞行爲可能破壞魚塭堤岸結構,當地居民普遍希望犬隻遠離;對於外界傳聞居民養狗看守魚塭的說法,他予以駁斥,指出若真有小偷意圖行竊,犬隻作為防範手段的效果相當有限:「我們裝監視器不是更有用嗎?如果真的有人偷東西,把畫面直接交給警察就好了。」並表示有人打電話請他勸說魚塭主管好犬隻,他憤怒回應:「不懂地方生態不要亂說,不要替這些餵狗的人脫罪!」

    20250711 02新港里里長何應成指出,人為餵養是當地浪犬聚集的關鍵原因,圖為近日里民拍攝紀錄的餵食地點。圖片來源:何應成提供、新港里里民拍攝。


    另一方面,前台南市動物防疫保護處處長李朝全則向窩窩記者表示,早期任職期間曾接觸不少魚塭承租戶,承租地點也包含高雄永安區,了解到他們為防止電纜遭竊,會在魚塭飼養犬隻,且多數未依法植入晶片或完成絕育,他認為這些犬隻確實可能成為現今當地遊蕩犬的源頭之一。

    李朝全也說,當地地處偏遠,棄養行為不易察覺,種種因素交織之下,犬隻數量越來越多:「狗多或者有人在餵養,棄養就會發生在那邊。

    何應成證實有里民曾見到有人開車載狗來棄養,但他強調「餵食」仍是主要關鍵

    這個地方如果沒有食物吃,牠們就會流浪去別的地方找吃的了,你固定餵這群狗,牠們就會在這邊繁衍啊!

    段奇漢則指出,高雄市動保處正在永安區大力捕捉遊蕩犬,除了人為餵食,他也觀察到另一項遊蕩犬的食源——當地的開放式魚塭*1:「這些狗都會下水去吃那些魚的飼料,甚至會抓魚吃,很厲害的!」

    *註1:高雄永安區養殖業發達,沿海地區有大量魚塭,是台灣石斑魚的主要產地。

    「我們現在用各種方法抓(狗),很難抓。」段奇漢表示,若犬隻已依靠民眾的餵食或者自行覓食而吃飽,便難以誘捕;不過他也承諾:「我們會持續捕捉。」

    動保處全力捕犬中 多方會議:永安將成遊蕩犬管制示範區

    段奇漢說明,目前高雄市動保處的應對措施是族群管控與減量,盡量捕捉所有永安區的遊蕩犬且不再回置自7月4日至7月10日,動保處已於當地捕捉152 隻遊蕩犬。高雄市動保處表示,近期動保處機動調度人員全力投入捕犬,連獸醫也加入吹箭,7月7日颱風天亦有出勤;在控管食源及民間協力單位支援下,得以密集捕捉。

    20250711 0320250711 04高雄市動物保護處表示,近期機動調度人員全力投入捕犬,一週內已於永安捕捉152隻遊蕩犬。圖片來源:高雄市動物保護處。


    至於捕捉後的犬隻如何安置,段奇漢表示,除了進入公立收容所收容、開放認養,也會分流至合作的民間收容單位,且動保處大約每三個月就會前往訪查犬隻收容狀況:「絕對是好的民間收容所。」

    7月8日,農業部動保司、高雄市動保處、在地議員黃秋媖、區域立委邱志偉服務處主任及永安區公所人員等多個單位共同召開會議,針對永安區遊蕩犬問題進行討論。

    會後,立法委員邱志偉於社群平台表示,遊蕩犬問題需盡速處理,首要工作是遏止餵食行為。他強調,這項任務需仰賴地方巡守隊協助,調查當地遊蕩犬的數量、出沒時間與範圍,並在發現不當餵養的食源時立即清除;若有民眾堅持餵食,他請巡守隊加強蒐證,送交環保局或派出所,依《廢棄物清理法》或《社會秩序維護法》裁處:「地方人力要加強組織,讓不幸悲劇不再發生。」

    邱志偉立委辦公室主任黃先生指出,會議結論包括由永安區公所提報計畫,爭取經費設置監視器,以嚇阻棄養行為;高雄市動保處則將向農業部動保司申請強化捕犬設備,以提升捕犬效能,委員將協助促成經費到位及落實。此外,永安區將加強家犬結紮宣導,動保處則預計在一個月內提出讓民眾有感的遊蕩犬管制階段性成果。

    農業部動保司副司長陳中興說明,強化捕犬設備是指相比過去用人力控制捕犬圍籬的關閉,改用遠端遙控的方式操作,也承諾中央會酌予經費補助。另外,過往少有以《社會秩序維護法》裁罰餵食行為的前例,窩窩記者進一步請教陳中興,他說明:

    比較廣義的認定,餵食動物的過程中,餵食者也算動物的管理人。

    因此可能適用《社會秩序維護法》第70條*2,如果勸說過程發生衝突,也可能適用其他社維法條例。

    *註2:社會秩序維護法第70條(妨害安寧秩序之處罰8):有左列各款行為之一者,處三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一萬二千元以下罰鍰:一、畜養危險動物,影響鄰居安全者。二、畜養之危險動物,出入有人所在之道路、建築物或其他場所者。三、驅使或縱容動物嚇人者。

    長期關心動保議題的在地議員黃秋媖也在社群平台表示,永安將作為遊蕩犬管制的示範區,並由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與高雄市動保處共同協力捕捉犬隻。

    動保協會擬全面移除犬隻 3原則落實面臨挑戰

    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秘書長李朝全證實,協會將參與永安區的遊蕩犬管制行動,理想目標是「全面移除當地遊蕩犬群」。他表示,過去曾在其他區域試行高強度絕育,然而狗群不多時便增長回原先水平,因此,針對永安區,捕捉後的犬隻絕對不會回置,且要致力達成100%的捕捉率。

    李朝全說,協會將積極協助捕捉犬隻,所捕捉的的犬隻會開放送養、分流至合作的民間收容單位或進入協會推動的「狗來富計畫」,安排至協會確認過有完善圍網、不放養的農園代養,由協會提供食物、補助代養費,犬隻晶片與飼主責任也由協會主力承擔,若果園主人無法持續飼養,也會由協會帶回照顧。他也要求建設臨時收容所,作為捕捉與分流階段的過渡性設施,任務完成後將立刻撤除。

    20250711 05中華民國動物保護協會說明,「狗來富計畫」媒合的代養農戶都有經協會確認具備完善圍網,且不會放養。圖片來源: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


    窩窩記者進一步詢問臨時收容所的「階段性」是指多長的時間?李朝全表示,若以500隻遊蕩犬估算,規劃以三年為期,完成犬隻的捕捉與分流安置:「如果真的是500隻,我們可以協助處理;但如果是1000、2000隻,可能就要重新評估。」

    此外,李朝全也期望地方區公所協同里長、鄰長共同加強寵物登記與家犬結紮,以及由地方巡守隊協助第一線的犬隻通報或者餵食、棄養蒐證,以期提升效能:「他們在地方走動,最了解當地的人和環境。」他進一步說明,目前許多外部單位與資源投入現場,有望淨空犬群但後續成效能否維持,十分仰賴地方的長期配合。

    「他們(會議中其他參與單位)希望我們去幫忙,我就跟他們說,一定要依照我們的條件。」李朝全強調,不回置、源頭管理與地方參與是他認為永安遊蕩犬管制示範區必須要遵循的3項原則。

    而針對餵食行為,李朝全表示:

    希望當地不要再有餵養了!

    但他也為餵養者緩頰:「我們也不能去苛責這些餵養人,他們也是好心啦,要苛責的應該是棄養的人。」他稱將與餵養者溝通,引導他們「轉型」到臨時性收容所進行志願服務。

    然而,這些規劃在實務面仍面臨不少挑戰。李朝全表示,目前僅透過相關單位協助找到3位「愛媽」:「很多都是外縣市來的,他們還沒辦法掌握。」除了餵食者尚待追查,臨時性收容設施的規劃也未明朗,議員黃秋媖在社群平台回覆留言時指出:「還找不到地方安置。」邱志偉立委辦公室主任黃先生亦證實地點仍在尋覓中。

    此外,雖然民意代表與李朝全皆強調地方巡守隊的參與,但根據窩窩記者調查,高雄市永安區6個里中,目前只有2個里已設有巡守隊,且根據高雄市政府民政局2025年6月統計資料,永安區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近19%,人口結構高齡化,當地社區自主管理的人力資源恐受到限制。

    里長怒批中央甩鍋地方 盼修法調整零撲殺政策

    對於高雄市動保處近日的強力捕犬作為,何應成表示認可:「數量有往下降就有幫助。」他指出,過往犬群聚集,且有地域性,常常因彼此威嚇、打架而發出噪音,讓居民晚上不得安寧,目前似乎已有所改善。

    然而,對於動保處於7月10日在永安區公所舉辦的說明會,何應成十分不滿。他指出,會中提出由地方巡守隊協助管理的作法,引發全場反彈:「這個是巡守隊該做的業務嗎?我們沒有公權力,如果勸說過程發生衝突衍生一些事件,中央要負責嗎?」並表示未接獲7月8日多方會議的通知,質疑地方意見遭到忽視。

    20250711 06

    20250711 077月10日高雄市動物保護處於永安區公舉辦的「餵養流浪犬稽查取締工作協調會議」說明會。圖片來源:何應成提供。


    「我們要求中央要下來(跟我們)開會啦!」何應成憤憤不平地表示:「今天發生流浪狗咬死人,是中央政策錯誤,怎麼甩鍋給地方啊?更批評過往零撲殺政策缺乏配套:「全部結紮,你說有可能嗎?絕育又原地野放,那個能解決問題嗎?」

    他亦不諱言,希望修法恢復撲殺遊蕩犬:「我們會那麼激烈的發言,是因為已經嚴重危害到我們里民的生命了,沒有去修改法令,我們應該不是第一件被這些浪浪咬死的啦!」

    對此,陳中興回應,遊蕩犬管制屬地方政府權責,農業部動保司已於7月8日參與多方會議,亦將就中央職權盡可能提供協助;他也呼籲地方單位一同投入改善現況:「那個地方在外面跑的狗不一定百分之百都是無主的,至少要宣導不該放養。」

    對於恢復撲殺的修法訴求,陳中興表示:

    當初立法的時候,農委會有提出零撲殺之後會產生什麼狀況,但是只要立法之後,公務人員就必須要依法行政。

    他指出,當時農委會的立場為反對修改法案;但也強調目前社會輿論普遍反對安樂死導致公立收容所即便面對重病或具攻擊性的動物,也不敢依法執行安樂死:「我不認為有這樣的一個機會(恢復撲殺)。」

    邱志偉立委辦公室主任黃先生則回應,當年推動零撲殺政策是朝野共識,若要恢復原政策,仍須由各黨團協商,並取得朝野共識。

    高雄永安遊蕩犬咬傷泳客致死事件引發社會高度關注,公私部門紛紛表態將投入資源,盼以永安作為「示範區」加強遊蕩犬管制。儘管已有遏止餵食與棄養的初步共識,實際執行仍任重道遠——從裁罰違規行為、全面捕捉犬隻,到安置後續,每個環節的落實都仰賴跨單位協作與大量資源支持。

    此事件也突顯遊蕩犬管理不僅關乎動物保護,更攸關公共安全與地方治理。事實上,犬隻數量失控的現象並非永安所獨有,台灣許多郊區與鄉村地帶也面臨相似挑戰,段奇漢在接受窩窩記者採訪時亦曾坦言:「高雄的海線真的都是浪犬聚集的地方。」未來如何改善現況,仍有賴各界持續關注。

關於窩窩

嘗試從關心動物與生活環境開始,是學會與世界永續共存的第一步 —— 也是窩窩的使命。

聯繫:service@wuo-wuo.com

免費收到窩窩好康資訊

成為窩粉

窩窩官方Line帳號成立了,歡迎加入除了能直接與我們聯繫,還能收到許多專屬資訊!點此加入,或加入好友@341jxh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