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國小環境教育人員 楊若琪
我們能夠在這塊土地上生存,依靠的就是野生動植物們的供養,保護原生種動植物才能維護生物多樣性。
環境教育若真正受到重視,就應該在呈現給兒童的圖文當中描寫真實的生態環境。將原生種動物及其生活的環境融入教科書插圖,並以原生種動物作為教科書圖文中的主要角色,能讓低年級學生在學習正式的自然領域課程前,先熟悉並喜愛原生種動物的形象,進而對其生活習性以及生存環境產生興趣。
不具自然領域專業背景的教學者,在教科書圖文中接觸不熟悉的原生種動物,覺知過去所受訓練不足,進而主動了解原生種生態及保育相關議題,提升整體教師自然生態知能,達成將環境教育議題融入各領域的目標。
誰擁有故事的話語權
經典兒童奇幻文學C.S.路易斯的《納尼亞傳奇》,多年來獲得小讀者們票選為最受歡迎、最想讀的書,對於哈利波特的作者也有深遠影響,系列中《銀椅》一書有這麼一段關於「能言獸」的劇情,鮮明地描述了這個族群的定位:
聽說他們(巨人獵人) 抓到牠(能言鹿)的時候,牠說 : 『不要殺我,我的肉很硬,你不會喜歡吃的。』」…。史瓜(主角)睜著驚恐的眼睛說:「那麼我們就是吃了一隻能言鹿囉!」
能言鹿是什麼?為什麼史瓜(還有其他主要角色)發現自己吃了能言鹿會有這麼大的反應呢?
納尼亞傳奇:獅子·女巫·魔衣櫥(英文官方海報)
納尼亞傳奇裡的動物角色依照是否被賦予具有開口說話的能力,被分為能言獸以及非能言獸。能言獸包括了全知全能的獅子亞斯藍、崇尚英雄主義的老鼠老脾氣、熱情好客的海狸夫婦、愛冒險的戰馬噗哩等個性鮮明,備受讀者喜愛的角色。非能言獸沒有名字和個性,也沒有屬於牠們的故事。
劇情描述主角們吃了能言鹿,感覺就像自己吃了小嬰兒的肉一樣,顯示在納尼亞王國居民的道德標準當中,能言獸與非能言獸的地位有著雲泥之別。附帶一提,能言魚跟能言蟲是不存在的。
做為筆者與學生探索教科書插畫生物多樣性的契機,能言獸的設定清楚呈現了兒童與奇幻文學當中,擬人化動物與一般背景生物地位之不同。
擬人化動物跟人類一樣,必須消費其他的動物,如果沒有區隔開來就會非常的奇怪甚至獵奇。作者必須賦予這些角色特殊的地位,讓讀者可以代入自己的行為與情感。從口耳相傳的部落神話,到格林童話以降的兒童文學,個性豐富的動物主角一直是我們熟悉的故事代言人。
回想一下,我們在以兒童為受眾的文化產品當中,最早接觸、接觸頻率最多的擬人動物角色有哪些?
像筆者這樣一個在成長過程受到許多歐美文化影響,不曾在月光下聽祖輩講述以穿山甲或百步蛇為主角之故事的都市小孩,從小接觸最多的動物角色,大概就是貓狗牛羊等經濟/伴侶動物、或獅子大象長頸鹿這些外國動物吧!筆者這一代人成為父母後,有些甚至還在用大野狼嚇唬小孩,儘管台灣孩子走在路上需要小心的是大野狗。
經濟動物、伴侶動物以及外來動物獨領風騷
貓狗2022年3月被中央研究院列為外來入侵種,貓更是國際認證的世界百大入侵種,市面上的文化產品卻仍將大量的犬貓作為插圖或內容的主要角色,更別說連政府單位也以柴犬、萌貓作為政策宣傳的流量密碼。在以兒童為對象的文化產品當中,擬人動物角色演示著小朋友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各種情境,並用大人希望的方式解決問題。
作為正面行為的代言人且出現頻率較高的動物,在成長過程當中經由圖像及文字的不斷強調,自然而然地成為了我們情感依附的來源及自我投射的對象。
經濟/伴侶動物以及外來種/外國動物佔據著大部分的台灣兒童文化產品插圖。除此之外,非自然科學類的童書或繪本中描繪的生態環境及動物互動,經常出現不合常理、過度簡化,甚至傳達錯誤保育觀念的情形。在兒童還沒建立分辨創作與現實的能力之前,受到這些圖像影響產生誤解,對遠在外國的動物或許沒什麼影響,卻可能對身邊的原生種動物保育造成傷害。
一份2022年發表在《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的尼德蘭研究註一指出,儘管大多數圖畫書並不是專門為教育兒童了解自然世界而設計的,但它們可能在為兒童提供了解動物的機會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童書中大部分是外來動物和圈養動物,可能導致孩子們得出結論,認為值得關注的動物只能在國外或人工圈養環境中找到,減少了原生物種提供兒童發展本地認同感的機會,這是非常不幸的。
筆者以自身繪製環境教育繪本,擔任教師及推動環境教育的經驗,發現若沒有相關學經歷或主動發展興趣,許多家長和老師無法辨識且不關心那怕是身邊最常見的台灣原生昆蟲、鳥類或兩爬動物,保育觀念更是尚待加強。部分原因可能就是長期以來接觸的文化產品鮮少以原生物種作為主角,或呈現台灣真實的自然生態環境。
低年級課本插圖對照台灣保育的現況
台灣推行獨步全球的流浪動物零安樂死政策,在缺乏有效手段移除流浪動物的情況下,更需培養獨步全球的公民素養。全民有意識地關心及保護原生動物的生存環境與空間,才有機會減少棄養、餵養及放養等行為造成的野生動物損害。
翻開課本圖文,我們看到貓狗與其他動物共同在自然環境當中活動,若成為根深蒂固的錯誤印象,可能會造成放養行為的正當化,或對於伴侶與野生動物衝突問題的無知與無感。對台灣野生動物保育現況了解的越多,就越會對這些灌輸給台灣兒童的圖像感到不安。
圖片來源:111學年度康軒國語1上課本
外來入侵種問題無法解決,原生物種生存環境惡劣,都市居民鮮少能接觸真實自然,是台灣推動生態保育一直以來的困境。
即使無法改變市面上童書的出版現況,學生每天閱覽、熟讀的教科書,若無法傳達對生態環境的正確觀念與態度,教育與出版單位是否應該積極處理,不以定義不明的美感與大眾喜好當作不作為的藉口,與真正了解並關心台灣生態環境的專家討論後進行修正?
教科書中的動物群像
筆者與本校生態永續社(新北市文林國小五年級學生)針對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4、15及公民倡議行動進行學習與實踐,統計校內111學年度第一學期使用之教科書插圖中經濟/伴侶動物、外國/外來種動物及原生種動物出現的比例,並紀錄過程中觀察到的一些重點進行分析與討論。
經檢視中年級以上教科書多以照片或人物作為插圖,所以我們從低年級教科書當中挑選動物插圖較為豐富的課本或習作共11本做為調查統計對象。辨識的過程當中,大量國內外皆有,卻因線條及色塊簡化而無法確認是否為原生種的動物,如蛙、龜、蛇、蜂等,將其獨立出來做為一個類別,這些動物的出現與經濟/伴侶及外國動物比較起來,算是呈現較為接近現實的生態環境。
亞洲黑熊、穿山甲、水獺等動物雖然國外也有,考量教科書針對台灣兒童設計,在插圖中加入這些動物有介紹台灣重要保育類的功能,特別將之歸類在特徵明顯之原生種動物當中。這些容易辨認且較為知名的原生種動物,有助於小讀者認識並珍惜台灣生態。若能進一步在編排時加上正確名稱及活潑簡短的介紹,相信可以讓小讀者對於這些台灣自然環境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動物朋友們能更有親近之感。
插畫中物品的圖騰、動物形狀的雲朵和框線、底圖不列入計算;背景中的鳥、蝴蝶跟魚常有隨意填入色彩的情形,此類動物的色彩及色塊又會嚴重影響分類,故除非特徵明顯,或有標註名稱,又或其背景確定為人工飼養環境可歸類為經濟/伴侶動物,在無法辨別其描繪對象是否為真實動物的狀況下,不列入計算;幻想生物(如年獸、人魚等;顏色過於不合理如非剛出生階段之粉紅色兔鼠、藍色熊等亦包含在此類)及古生物(如恐龍)不在生物多樣性的討論範圍內,故不列入計算。
動物種類實在太多的情況下,有些外型相近的外來種及經濟伴侶動物如驢馬騾、雞鴨鵝、獅子老虎豹等,因計算這些動物各別出現的頻率在本調查中意義不大,故將之合併為同一類別。
師生運用實驗課程以及零碎時間人工接力翻書辨認,並不能算是嚴謹的統計成果,但仍可看出各類別在整體當中的占比情形。
我們總共辨識了2706隻的教科書插圖動物,其中外國/外來種動物占整體之33.3%,國內外皆有種類特徵不明顯之動物占整體之30.6%,經濟/伴侶動物占整體之30.2%,特徵明顯的原生種動物只占整體之5.9%。
出現頻率最高的第一名是外型接近分在一起的浣熊/小熊貓共290次,第二名貓則共出現284次,第三名兔241次,第四名雞/鴨/鵝171次,第五名則是無法辨識是否為原生種的猴子158次。出現100次以上的動物還包括獅子/老虎/豹137次、狗134次、非原生熊109次。
特徵明顯的原生種動物當中,台灣黑熊出現了50次,穿山甲17次、歐亞水獺15次。以觀察周遭生態為主題的文章中,蜻蜓和螢火蟲等昆蟲加起來有43隻。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本土明星物種石虎在這11本教科書中竟然連一次出場機會都沒有,與出現次數高達第二名的世界百大入侵種對照之下,可說是沒有比較沒有傷害。
統計過程當中除了計算動物出現的頻率,我們也將其他可能會影響讀者保育觀念與動物特定偏好的狀況提出來討論。
低年級教材經常會設定貫穿全書的主角群,以增加課文的故事性以及連續性。這次的選書當中除了一本英語課本以不同動物代表世界各國,將台灣黑熊選作代表台灣的主角,其他課本主角群幾乎都是經濟/伴侶與外國動物,營造人類好朋友或外國童話的印象。
圖片來源:111學年度康軒1上國語首冊課本
圖片來源: :111學年度翰林2上國語課本封面
選書中有兩本同系列課本,畫有主觀上相當可愛的擬人穿山甲和水獺,顯示出版社不是畫不出原生種動物擬人角色,卻選擇了浣熊(或小貓熊)兄妹作為系列主角,並擁有極高的出現頻率。
圖片來源:111學年度翰林1、2上數學課本
有幾篇課文描述螢火蟲、蜻蜓、青蛙出現的天氣與季節,鼓勵學生觀察身邊的生態,不過,這些小動物僅以插圖背景的方式現身,而非主要擬人角色。
圖片來源:111學年度翰林國語2上課本
猴子是教科書中出現的頻率極高,但少有明顯特徵的動物。我們找到10隻可辨識的台灣獼猴,卻是被畫在動物園圍欄的插圖當中。特徵明顯的原生種動物在課本描繪的美好童趣世界中,竟然是到動物園才能看到的珍禽異獸。
圖片來源:111學年度翰林2上數學課本
台灣獼猴是一般民眾最容易接觸到的原生哺乳類,卻因為人類不了解其習性偶與之發生衝突, 就在新聞媒體當中被以負面字眼報導;反觀狗傷人或財損的事件遠超過台灣獼猴,還是可以保持人類好朋友的形象。如果能在教科書圖文當中融入台灣獼猴生態與社會位階,將牠們設定成個性鮮明活潑的主角,想必能對人猴共存推廣做出貢獻。
在我們審視的這些教科書當中,除了一本用台灣黑熊作為本土代表的英文課本,其他知名原生種動物都沒能成為主要角色,師生認為非常可惜。近年來本土生態保育意識提升之下,市面上出現許多優秀的原生種動物文創商品,相信出版社絕對找得到能將原生種動物畫的可愛的插畫家,但同時我們也思索,插圖動物非得要可愛的理由是什麼?可愛的定義是什麼?或許也是值得反思和討論的。
畫原生種是自找麻煩?
筆者觀察社會以及學校風氣,在討論中提出兩個可能性,讓原本對於教科書當中外來種與原生種比例懸殊,義憤填膺的學生頓時有些軟化:
一、出版社有沒有可能是擔心畫錯被罵?畢竟教科書畫錯石虎可能會被檢討,種類花色繁雜的貓咪幾乎沒有這種風險。
二、出版社會不會擔心畫了原生種動物,卻連家長和老師卻不知其正確名稱,上課時把水獺叫成老鼠,白鼻心叫成臭鼬?
針對第一種可能性的討論結果,師生認為作為傳達知識的專業人士不能因為怕被罵就不做正確的事。不過,插圖中的動物線條難免需要大量簡化,如何取捨才能抓到特徵重點是一大考驗,且原生種動物繪圖資料較難取得,插畫家即使參考了照片,也很難確定不同角度描繪的方式,出版社勢必要在取材方面下更大的功夫。
至於第二種可能性,我們建議教科書在動物主角介紹頁面加入簡短的知識,讓親師生一起認識台灣生態。國小教育注重基礎能力,台灣的國小教師念錯多音字或寫錯筆順會被認為是缺乏專業素養,校園常見原生物種只叫得出麻雀卻不至於被撻伐。環境教育若真正受到重視,就應該讓原生種動物的形象及其面臨的環境問題無人不知、無所不在,教學者覺知過去所受的訓練不足進而主動探索增能,效果勝過僅僅應付填補每年法定的環境教育時數。
與原生種動物出現頻率或是否作為擬人化主角比起來,教科書插圖是否有傳達錯誤的生態保育觀念或缺乏環境倫理意識的情形,也是這次師生探索行動關注的重點。
自由的外來種,消失的原生種
教科書插畫中出現人人喜愛的貓狗在所難免,但不能美化錯誤的照養行為。有鑑於寵物在公共場所不繫繩經常造成暴衝影響行人、行車及寵物本身的安全,各縣市紛紛訂定相關罰則;依照動物保護法,寵物在外亦必須有主人在旁陪伴。大部分的森林禁止或有條件開放犬貓進入,即使開放也應繫繩裝籠並遵守相關規定,以避免傳染疾病及干擾生態。
圖片來源:111學年度康軒1上國語課本
在我們調查的11本教科書當中,至少有十數隻非擬人、明顯為寵物的狗沒有牽繩在戶外活動,在戶外、屋頂和樹上遊蕩的非擬人或擬人化不明顯的貓也有十隻以上,容易讓小朋友合理化犬貓的放養。 這些圖像當中,被貓狗獵殺的野生動物不會被畫出來,當然也不會有寵物橫衝直撞造成意外的畫面。若我們希望學生用正確、負責的態度對待伴侶動物,並覺知生態環境受到放養寵物干擾的事實,就應該更謹慎地處理這些圖像。
圖片來源:111學年度康軒1上國語課本
圖片來源: 111學年度翰林1上生活課本
圖片來源: 111學年度翰林1上生活課本
台灣社會討論動物保護的時候,原生種小動物就像課本插圖呈現的被忽視,只有哺乳類可以獲得多一些的關愛眼神,但還是遠遠比不上貓狗的地位。
低年級小朋友12-14年後就是為台灣、為地球做決定的公民,將瀕臨絕種的原生種列入紅皮書的同時,是否也能將牠們作為教科書插圖的主角,以提升未來公民保護這些動物的使命感。說得更現實一些,如果連小朋友都認識這些動物,進而知道牠們面臨的困境,大人就無法胡作非為,放任原生種動物的棲地被破壞殆盡。
未來公民的看法
統計調查和找碴的工作告一段落,筆者請學生在光譜上標出自己認為教科書插圖應有多少比例的原生種動物。這次參與統計和討論的學生來自本校生態永續社,社團時間大多都是在觀察、維護和記錄校園中的生態中度過。別的學校有校貓校狗,敝校則號稱擁有校獨居蜂、校黑眶蟾蜍、校黑冠麻鷺和校攀蜥,未來還希望能招來校蝙蝠。
這些學生看過穿山甲被狗啃咬和蠍虎被放養貓玩弄而斷尾的影片,對於外來種衝擊生態的議題有一定程度的認識:但即使有這些背景,學生們對於教科書中原生物種的比例也存在著不同的意見。
雖然沒有任何人認為應該維持現狀,11位學生當中只有一個認為應該將教科書插圖動物全部改為特徵明顯的原生種,五位認為應該占大部分,另五位認為占一半就可以接受。
無論比例為何,所有同學都是贊成增加原生種動物插圖和主要角色,還認真替出版社想辦法:如果不知道原生種動物怎麼畫,到動物園去看就可以了啊!另一位同學則是認為課本應該多多介紹原生種動物,要看外國動物去動物園看就好。動物園彷彿成為同學眼中的萬靈丹。
主張必須保留部分外國動物的同學認為,還是要認識一些外國動物才能跟國際接軌,不然萬一以後小朋友看到長頸鹿,說那個梅花鹿的脖子怎麼那麼長怎麼辦?(孩子啊~你想太多了。)還有同學認為很多人喜歡貓狗,還是應該要保留一些伴侶動物,不然就太過分了(喜歡生態的孩子就是善良)。此時,筆者也抓住機會跟同學澄清:
我們並不是要大家討厭貓狗,相反的是希望大家真心愛牠們,好好的把牠們帶回家呵護,不要隨便放養和棄養,才能減少對於野生動物和貓狗自己本身的傷害。
孩子們試著用手繪的原生種動物取代課本封面的外來種動物
留給大人的課題
孩子們的學習還在繼續,已經留給大人們許多待解決的課題:如果要啟動教科書插圖的生態革命,教科書審查委員是否應具有跨領域素養,或建立跨科目審查的機制?就如同所有的環境議題,完全理想的狀況若不存在,那容錯的範圍到哪裡?
看完小朋友們對於教科書插圖中原生種動物比例的調查與討論,請捫心自問,您是否認同台灣的孩子們只需要在動物園看穿山甲和石虎,甚至未來只能到博物館看牠們的標本?您是否接受,我們留給孩子們的自然環境只有滿滿的外來種動植物和殘破的山林?
您是否接受孩子們跟我們一樣無知?
看看這些文化產品的插圖,我們正透過可愛的外來種動物告訴孩子們:嘿,我們不知道鼬獾、食蟹獴和白鼻心跟牠們生存的環境長什麼樣子,你們當然也不用知道。那麼,有一天牠們消失了,孩子們也不會在乎。
想留住台灣生態之美,必須先讓它在孩子的心中占有一席之地。
希望本文能喚起大眾對於相關議題的重視,並做為相關單位推動教科書插圖及內容傳達正確保育觀念、增加原生物種比例及呈現真實生態環境之參考。
完整統計資料與圖表
選書
康軒國語1上、國語首冊、Bravo ABC1、生活課本、習作2上,翰林國語2上、數學1上、生活1上、數學2上、Hooray 3,南一健康與體育1上。
分類
-
經濟/伴侶動物
狗、貓、牛、一般山羊/綿羊、家豬、鴨/鵝/雞、寵物/養殖魚、蠶、驢/騾/馬。
-
外國/外來種動物
北美土撥鼠、刺蝟、長頸鹿、獅子/老虎/豹、大象、斑馬、狼/狐狸、企鵝、河馬/犀牛、貓熊、其他非原生熊、河狸、浣熊/小熊貓、麋鹿/馴鹿/駝鹿、天鵝、猩猩、鱷魚、鯨頭鸛、袋鼠、無尾熊、樹懶、羊駝、變色龍、紅鶴、駱駝、鴿子、鸚鵡、鴕鳥、孔雀、其他外來種或外國動物。
-
特徵明顯之原生種動物
台灣黑熊、台灣獼猴、梅花鹿、山豬、石虎、穿山甲、白鼻心、鼬獾、食蟹獴、山羌、長鬃山羊、歐亞水獺、台灣鼴鼠、鷺鷥、白頭翁、帝雉、黑面琵鷺、台灣藍鵲、原生昆蟲、陸蟹。
-
國內外皆有特徵較不明顯之動物
龜、蛙、松鼠、螞蟻、蜂、蜘蛛、瓢蟲、蜥蜴/壁虎、蝙蝠、蛇、蟹、海龜、蚯蚓、蝸牛、鼠、兔、鹿、猴子、鷹/鴞、海鷗、飛鼠、烏鴉、其他鳥類、其他昆蟲、其他水生動物。
-
插畫中物品的圖騰、食物、動物形狀的雲朵和框線/底圖不列入計算。
-
作為背景任意填色的鳥、蝴蝶跟魚,背景確定為人工飼養環境歸類為經濟/伴侶動物,在無法辨別是否描繪真實存在動物的狀況下,不列入計算。
-
幻想生物(如年獸、人魚等;顏色過於不合理如非剛出生階段之粉紅色兔鼠、藍色熊等亦包含在此類)及古生物(如恐龍)不列入計算。
-
附件紙卡不列入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