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翊蕾 編輯|蘇于寬 設計、插畫|黃品瑄
飼主的相關知識愈多,貓咪中毒的機會就愈少
根據一份對臺大附設動物醫院急診中心2004至2005年的統計顯示,中毒在所有貓咪病例中佔了超過1成的比例,與「由高處摔落」和「車禍」一起名列造成貓咪需要急診的意外事件前三名。
長青動物醫院急診科分院的郭霙瑤醫師則根據多年的急診經驗表示,「現在大家的觀念比以前好很多,像是貓咪因除蟲菊中毒的案例就比以前少非常多。」
若飼主能有更多的警覺心,就可以讓家中貓咪遠離中毒的風險。
飼主除了要注意別讓貓咪沾到或吃到有毒物質,也要對中毒後的症狀、及如何應對有充足的了解,以防毛孩真的不慎中毒時,能將傷害降至最低!
貓咪容易中毒
攝入多少劑量會出現臨床症狀?又多少劑量則會致死?研究毒物時,最重要的就是「劑量」。「藥給多了就是毒!」是獸醫師在臨床上常說的一句話,意思是縱使是能夠治病的藥物,超過合適的劑量也會變成毒藥。而同一物質,使不同動物中毒甚或死亡的劑量也不盡相同。
和其他許多動物相比,貓咪的紅血球對氧化性傷害的抗力較低、體內缺乏某些酵素、肝臟代謝毒物的能力較差,因此讓牠們更容易對某些物質產生中毒的現象。除了生理構造不同,貓咪還「花很多時間理毛」,導致連僅是沾附在貓咪體表的毒物,也可能會在貓咪理毛時被吃下肚!
- 食物類:蔥、大蒜、洋蔥等辛香料,含咖啡因或可可鹼的食物、含有木醣醇的口香糖等。
- 藥物類:常見的如感冒藥和止痛藥,神經科藥物如鎮定劑、安眠藥,或免疫類藥物、免疫抑制劑等。
- 植物類:百合、水仙、鬱金香、聖誕紅和萬年青等,有些植物是花有毒、有些則是葉子或汁液含有毒性,而百合則是全株都有毒。飼主可善用ASPCA(美國防止虐待動物協會)所整理製作的有毒植物網頁,輸入植物的學名查詢,即可得知該植物是否對貓有毒。(備註:若查無資料則表示目前毒性未知。)
- 居家用品類:樟腦油、精油、農藥、清潔劑、肥料、漂白水、電池、除蟲劑、防蚊貼片、蟑螂屋、滅鼠劑等。
- 其他:除了誤食不該吃的東西,貓咪平日的飲食也要注意。例如自備鮮食的情況下,保存不當的食材和餵食生食會增加貓咪黴菌性或細菌性食物中毒的風險,如飼料發霉可能會產生黴菌毒素。
當貓咪較年輕、或是活力充沛的公貓,也許因為好奇心而更常去探索環境,就有機率在過程中發生意外。而本身有異食癖或習慣啃咬物品的貓咪,也有較高的中毒風險。
郭霙瑤獸醫師提醒飼主,「放養的貓咪因為不知道牠去過哪些環境,誰會餵牠吃什麼,風險就更大了。」
貓咪在外的安全難以掌控,不僅要擔心附近社區可能剛做完消毒、除草或有放置滅鼠藥,更難保證貓咪不會和其他犬貓起衝突、發生車禍或被蓄意投毒虐殺等意外!
毒物不同、症狀也不同
依據毒物的種類不同,貓咪會表現出不同的症狀、或同時出現多種症狀,甚至有些毒物會使貓咪失明或失聰,也有些毒物的症狀不會立即表現,例如貓咪誤食了蔥蒜類,可能1至2週後才會出現貧血的症狀。因此飼主若確定貓咪有「亂吃」,在兩週的「觀察期」內都要注意是否出現異常。
由於能夠造成貓咪中毒的毒物種類非常多,因此郭霙瑤獸醫師提醒飼主:「當你覺得貓咪不太對勁時,就要先對家裡進行地毯式搜索,看看有沒有少了什麼東西。」
毒物種類眾多,中毒難以確診
郭霙瑤指出目前醫療科技的侷限:「甚至有些時候,我們真的完全找不到原因,只能說好像有什麼東西造成中毒。」郭霙瑤舉了葡萄為例,獸醫師花了20多年才終於確認葡萄內含有對犬隻有毒的可能物質成分。「在沒有資訊的情況下,獸醫師要做的檢驗非常、非常多,才有辦法拼湊出可能的方向。」
- 詢問病史:詢問飼主是否看到或懷疑貓咪吃到有毒物質。
郭霙瑤獸醫師強調:「毒物真的是上萬種,面對中毒的案例,真的非常、非常需要飼主提供病史!」
- 理學檢查:觀察貓咪是否出現黏膜顏色異常、腹痛或有神經症狀等。
- 血檢和尿檢:對貓咪的血液和尿液進行檢驗,確認是否有異常。由於有些毒物在攝取初期和消化吸收後會表現出不同症狀,因此需要隨著時間重複進行多次檢驗,以確認貓咪的身體狀況。
- 實驗室檢測特定毒物或藥物:僅少數毒物和藥物可以透過嘔吐物、血液或尿液等不同檢體檢測出,且通常所費不貲,於臨床實務少用。
治療中毒有賴飼主提供的資訊
保存「證物」,有疑慮就送醫
發現貓咪吃了不該吃的東西,縱使貓咪尚無症狀,飼主也可以致電動物醫院,請獸醫師評估是否需要送醫。
郭霙瑤獸醫師認為,「有疑慮的話,其實就是先帶到醫院,進行催吐或做一些處置。」
送醫時最好將貓咪誤食的物品、或該物品的包裝一併帶至動物醫院;若貓咪有嘔吐,也可以利用乾淨塑膠袋或夾鏈袋將嘔吐物妥善包裹,或至少拍張照,以利獸醫師進行後續的評估和治療。
催吐還是在動物醫院進行較安全
每隻動物胃部消化和排空的時間不同,但若能在攝入有毒物質後的2小時內進行催吐,才有比較高的機率可以「吐乾淨」。
郭霙瑤獸醫師解釋,「雖然以前有非常多關於居家催吐的教學,但現在已經不建議這樣做了!」
高濃度鹽類可能造成貓咪電解質失衡、吐根糖漿(國外藥局較常見的一種催吐劑)有心臟毒性、雙氧水會刺激腸胃道的黏膜。或當貓咪意識不清、過度掙扎或屬於短吻貓品種,催吐時就比較容易嗆到、導致吸入性肺炎,以及當貓咪攝入的物質具腐蝕性時,也不適合進行催吐。
不只催吐,獸醫師還可以利用活性碳吸附毒物、使用輕瀉劑幫助有毒物質排出、或替貓咪麻醉洗胃。雖然大多數毒物都沒有解毒劑,仍可給予支持性治療,利用藥物或輸血等方式,幫助貓咪渡過危險期。至於中毒的貓咪能否復原,則與貓咪本身的健康狀態、接觸到毒物的種類和劑量、送醫時間有關。
認知到危險,並做好風險管理
郭霙瑤獸醫師勉勵飼主,「大家要小心,但不用太緊張。要知道我們生活中很多東西都可能對家裡面的毛小孩有風險,但認知到風險,再去做相對應的管理就好了。不需要因為洋蔥對貓有毒,就全家一輩子不吃洋蔥,把洋蔥收好就可以了。」
- 物品妥善收納:不僅要將危險物品收好,若家中貓咪會開抽屜、開門,甚至需要考慮上鎖。
- 不放養貓咪:別讓貓咪在沒有看管的情況下到戶外活動,以免誤食有毒物質。
- 小心使用精油:精油通常是高濃度萃取物,且成分複雜。若含有對貓有毒的物質,恐造成貓咪肝、腎衰竭。千萬別因為精油具有抗菌、除蟲、除臭芳香等好處就塗抹在貓咪身上,此外也曾有居家自行讓貓咪泡藥浴後中毒的案例。
- 妥善使用清潔用品:別讓貓咪接觸到未經稀釋的消毒水、漂白水。家中使用清潔劑拖地、或噴灑殺蟲劑後,記得用清水再擦拭一遍地板、櫃子和桌面。
- 確保飼料品質:選擇有信譽的廠商、挑選有標章認證的產品。此外,由於臺灣的環境濕熱,尚未吃完的貓咪飼料和罐頭要儲存在合適的容器和環境中,避免發霉和腐敗。
- 不擅自餵成藥:雖然獸醫師採用的許多藥物都是人用藥品,但診斷病症需要臨床判斷,需要多少劑量才安全有效,也需要獸醫師評估。更甚者,有些人用藥品本身就對貓咪具有毒性。飼主千萬別為了方便而自行替貓咪餵藥,以免得不償失。
郭霙瑤獸醫師提及現今網路的便利,「飼主購買飼料或藥品時,要小心蠻多網購平臺會有假貨、假藥的問題。為了動物安全,最好還是找獸醫師或官方管道!」
(備註:目前臺灣的法規規定不能於網路上販售藥品,境外非法藥品若是吃出問題也無處求償。)
別心存僥倖,保持距離最安全!
毒物有太多種,而貓咪是否中毒又牽涉到暴露劑量多寡、貓咪的身體狀態和體型大小等多種因素。談到中毒,郭霙瑤獸醫師認為凡事謹慎才是上策,「雖然貓咪對葡萄的耐受度似乎比狗狗好,有可能今天吃了葡萄沒事,但不保證牠下次吃葡萄乾也會沒事。或甚至不同地區栽種出來的葡萄,有毒物質的含量也不一樣,因此這件事(中毒)非常難以量化。」
如何確保貓咪免於中毒的風險,郭霙瑤獸醫師簡單明瞭地說到:「你就想三個字:『先不要!』,還有『查資料。』,希望大家確定的東西再給動物,不確定的話就先遠離,保持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