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亭妤 編輯|陳信安 設計|黃品瑄
我們目前犬的寵物登記率大概70%,我們犬的絕育率大概將近69%,落差的1%可能是一些誤差、是免絕育的。
農業部動物保護司副司長陳中興以每兩年的電話調查結果分析說明,認為寵登與絕育兩者相關性高,會願意做寵登的飼主也會願意做絕育。
「寵物登記」在《動物保護法》1998年制定之時,即作為飼養寵物的管理手段,並透過「晶片」建立寵物與飼主的確實關係,而犬隻的晶片號碼、品種、性別、年紀、絕育狀態以及飼主的姓名、身分證字號、聯絡資訊等,都被紀錄於寵物登記資料庫中。
「你逃不掉了。」陳中興說,有了寵登資料,地方動保單位就能藉此不斷通知飼主:為什麼你的狗還沒來做絕育?為什麼你的狗沒有做免絕育申報?
然而,實際情況卻可能是——會做寵登的不見得會主動做絕育、也可能不理會政府的絕育提醒。
寵登、絕育關卡重重,推行十年全國仍有45%家犬未絕育
雖然每兩年的電話調查結果顯示絕育率將近七成,但檢視農業部寵物登記管理資訊網(下稱寵登網)各縣市歷年上傳的數據,2023年全國家犬絕育率僅55.42%。也就是說,將近一半已寵登、被政府納管追蹤的家犬未完成絕育;而這項數據在十年來變化幅度不到4%。
寵物登記管理資訊網由地方政府上傳資料,其所統計出的家犬絕育率與農業部每兩年進行的電話調查結果落差不小。資料來源|農業部新聞稿、農業部寵物登記管理資訊網
相較於電話調查的絕育率是以抽樣數量作為母體,寵登網的絕育率數據則是以完成寵登的犬隻數量為母體,它所統計出的絕育率是否能如實反映各縣市的家犬絕育比例,受各地區寵登普及、資料登載等人為狀況影響。
窩窩記者在整理絕育率數據時,也察覺數字與實情可能有落差。
寵物登記管理資訊網絕育率在未完成寵物登記的「黑數」犬隻、未更新絕育狀態的家犬以及偏鄉免費絕育活動納入的新數據之間,呈現出統計上的偏誤。
陳中興表示,來自合法寵物店購買、從動物之家或動保團體認養的犬隻,幾乎都會植入晶片、寵物登記,但來自親友之間贈與或路邊拾獲而來的犬隻,僅有賴飼主自行前往寵登站進行相關手續。
「我們現在統計寵物犬的四大來源,最大的其實是贈與,大概將近30%,購買、認養、還有最後第四個是拾獲。」依據陳中興對現況的描述,再加上購買、認養而來的幼犬得待適齡後再結紮、更新狀態,說明有不小比例的犬隻管理依靠飼主的主動性,正是當前寵登網絕育率可能失準的因素。
雖然失準,但有些情況並不糟糕,牠們至少都完成絕育了。台中市夏洛克動物醫院獸醫師陳威表示,有些家犬可能已經絕育了,只是獸醫院不會要求、主動確認寵登資料,或沒與政府合作、沒有更改資料的權限,也可能是基於醫療行為摘除睪丸或卵巢,卻忘記應也一併更新狀態為已絕育。
全國仍有不少獸醫院不會向地方動保機關申請成為寵物登記服務機構,無法做寵物登記或協助飼主更新寵登資料。但陳中興說成為登記站條件並不高,只要獸醫院有網路、有電腦、有意願即可申請。資料來源|各縣市動物醫院名冊、全國獸醫師執業診療機構開業查詢系統、寵物登記機構查詢系統關鍵字搜尋(醫院、診所、動物保護處、動物疾病診斷中心)
因為資料登載有缺失,所以陳中興不建議窩窩記者以寵登網統計資料了解各縣市實際的絕育成果。然而,比起漏登絕育狀態,更大的隱憂恐怕是高估了家犬絕育的情況。
不登記的也不結紮,然後登記的都是結紮過的。
陳威說,在寵登尚未普及之下,偏鄉絕育活動不只替家犬做絕育,也要求完成寵物登記,絕育與寵登之間是百分之百的相關,反觀許多沒有寵登也沒有絕育的放養犬,從來不被計入統計之中。
台灣動物保護協進會就分享,偏鄉地區會將犬隻送來做絕育手術、寵物登記,不乏是已經遭人檢舉、被動保機關要求改善,或是母犬已懷孕、生出一窩幼犬了,才願現身來解決問題的飼主。
現行犬隻的管理僅靠飼主自行登記、納管的機制,沒有地毯式的家訪、狗口普查式地掌握家犬資訊,使得未寵物登記的家犬的數量與繁殖問題都難以評估與事前避免,寵登網的絕育率數字恐怕也無法反應實情。
不過,地方動保單位評估絕育情況都還是以寵登網的絕育率數據為依歸,而這項數字仍舊反映出家犬絕育未被落實的一個現況——即是做了寵物登記,還是有部分飼主不將家犬帶去結紮。
值得注意的是,六都除台北市、台中市之外,其餘四個直轄市絕育表現並沒有優於全國平均;南投縣、雲林縣、嘉義縣等農業縣,寵登絕育表現在數據上反而位居前段班。雲林縣動植物防疫所認為,高於全國平均的表現可能與人口外流有關,寵物跟著飼主戶籍登記在雲林縣,但實際飼養在外縣市。資料來源|寵物登記管理資訊網
絕育數十年,卻難鬆口「有成」
「我們台中市的絕育率大概大概七成多啦,其實也算是比較高一點的。」一半都會、一半偏鄉的台中市,即使家犬絕育率十年來都有著全台最高的、超過七成的家犬絕育率,林儒良卻不認為這能被稱作「絕育有成」,因為目前仍持續著用簡訊和法規鞭策市民,但民眾的主動性還有待提升,而持續採取「只要民眾願意把狗帶出來,動保處都盡量找錢去支付絕育」的模式,也還沒看見未絕育犬隻數量下降。
苗栗縣動物保護防疫所所長張俊義則說,苗栗縣的絕育率10年來沒有明顯變化,始終在40%至50%之間,即使近期重點投入熱區23個里的犬隻管理工作,絕育率衝上了67%(寵登率96%),但他對於提升全縣的犬隻絕育率仍不抱樂觀想法。因為這項成果耗時一年、更是出動防疫所、動保團體、公所、村里長、社區理事長,這套模式難以再擴大實施至苗栗縣全縣274個里。
台灣動物保護協進會分享,在苗栗縣動物保護防疫所的勸導下,今(2024)年9月苗栗縣後龍鎮絕育活動來了許多犬隻。圖|台灣動物保護協進會
台北市,陳中興口中的「100%都會型」城市,動保資訊唾手可得,家犬也都養在高樓叢林之間,絕育比例會比較高嗎?事實是,台北市的家犬絕育率十年來都僅維持在六成,台北市動物保護處動物管理組組長陳緯倫更坦言,就是有三成多的飼主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因素而不願意幫他的犬貓做絕育,「這個數字如果想要再突破,可能就比較困難。」
陳緯倫解釋,在城鄉發展進程上,台北市已經是一個完全開發的城市,各項發展也大概都走到了頂點,並開始處於穩定期。「其實我們台北市的寵物登記率已經幾乎是百分百。」就像是一個緊箍咒,限制了進一步成長的可能性,但同時也是一面照妖鏡,不負責任的飼主一一現形,政府束手無策的窘態也無所遁形。
台北市動保處動物管理組組長陳緯綸向窩窩記者說道,台北市透過建設管理狗公園、辦理寵物友善活動、友善公車、友善捷運等,持續進行飼主責任教育推廣。圖為今(2024)年毛孩夏日派對。圖|台北市動物保護處
落實絕育只靠好言相勸?陳中興檢討:應商議未絕育情節的執法準則、適時開罰
《寵物登記管理辦法》明定,寵物出生後四個月內,應辦理寵登;然而,絕育卻普遍被建議在出生後六個月後再進行。這也是許多來自寵物店、收容單位的幼犬有寵登卻未絕育的原因。但既然寵登已完整掌握未替犬隻絕育的飼主資訊,又是什麼原因讓寵登無法發揮應有的追蹤、管理結紮效果?
從北市動保處的經驗來看,會先透過寵登網系統篩選出尚未絕育的犬貓資料,以簡訊提醒其飼主盡快完成家犬絕育責任,每年約一、兩萬則。北市動保處動物管理組聘用人員黃佩華就表示,發送提醒簡訊會考量寵物是否正值適合絕育的年紀,「我會往前回推三年的,因為那時候狗剛做完寵物登記,正年輕、三歲以前的。」
台中市動保處則除了一、兩個月一次的例行性地進行勾稽、寄通知之外,也會搭配免費偏鄉絕育活動的舉辦日程進行絕育提醒,林儒良說:「比如說在東勢要辦了,我們就會去篩東勢那附近趕快寄給他們,提醒他們可以就近去辦理。」
台灣動物保護協進會今(2024)年6月前往南投縣山區部落,2日一共替140隻貓犬完成絕育,成果令人感到振奮。協進會透露,多年前剛開始進部落做絕育,被帶來絕育的寵物寥寥無幾。圖|台灣動物保護協進會
不過,提醒之後呢?民眾就會帶家犬完成絕育了嗎?答案也是否定的。
林儒良坦言,若要一個一個飼主持續地從收到提醒通知追蹤到完成絕育,各縣市的動保單位恐怕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因為會需要花很多的人力去確認做了或是還沒做;因此,台中市的做法就是每隔一段時間就從寵登網系統中篩出名單、持續提醒。
「其實飼主都怕罰啦,而且一罰就五萬,誰不怕?」陳緯綸認為在簡訊中提到罰款,在現階段是讓飼主留心的、很有效果的方式。黃佩華補充,飼主收到簡訊後都會緊張地打電話詢問,他也會藉由這個機會嘗試鼓勵飼主盡快帶狗狗做絕育,因此他每年都在調整簡訊內容,就是為了進一步讓飼主看到簡訊後更有動力完成家犬絕育,
可是必須說,還是會有一些頑強份子在裡面。
新北市動物保護防疫處例行清查寵登資料,並寄送犬貓寵物絕育通知書,通知書內容除動物資本資料,也提及《動物保護法》的裁罰以及寵物絕育後的好處,期盼能使飼主重視絕育義務、完成家犬貓絕育。圖|新北市政府動物保護防疫處
黃佩華透露一段與飼主的交涉經驗,「我就跟他說,你罰是五萬起跳、你絕育最多也才五六千、你如果子宮蓄膿是一萬,你要哪一個?」無奈,對方聽完,在乎的是動保處是否會馬上對他進行裁罰,「我說我不會,但如果民眾檢舉我會。」卻沒想到飼主說:「那我等人家來檢舉我,我才沒有那麼衰!」
聽到這裡,也許會有人納悶:為什麼動保處都知道未絕育的情勢了,仍然放過飼主、被動等待他人檢舉呢?陳緯倫為我們解答。要開罰必須要有稽查事證、確認真的未絕育,只是這一查下去將會是七、八萬隻犬貓的浩大工程,「這已經有點類似普查,那它所需的人力就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
在有限的人力之下,逐一稽查是天方夜譚,動保單位光是受理民眾檢舉案件、追究未替家犬絕育的飼主,便已分身乏術,「我們一年救援隊他們要查的案件是很可怕的一個數量。」台北市去(2023)年總共1013件動保檢舉案件,其中29件為「未絕育及未申報」,但台北市卻實際上有約4萬6000隻家犬未絕育也未申報免絕育;僅靠民眾檢舉就想改善家犬未絕育的情況,恐是緩不濟急。
2023年台中市約有3萬2578隻未絕育家犬,但未絕育、未申報免絕育檢舉案件只有113件;苗栗縣則是約有近2萬隻未絕育家犬,未絕育、未申報免絕育檢舉也僅47件。資料來源|動物保護資訊網 112年第4季各縣市政府執行動物保護法案件情形
處新臺幣五萬元以上二十五萬元以下罰鍰,並得公布其姓名、照片及違法事實,或限期令其改善;經限期令其改善,屆期未改善者,得按次處罰之。
法規文句不夠精確,使得「處罰鍰」成為一個「選項」,進入了行政單位的裁量範圍。「法規裡面的的確確有灰色地帶,立即處罰說得過去,限期改善未改善再處罰也說得過去。」陳中興說,因為動保法罰得重,地方政府在做裁罰是不免有壓力,久而久之就傾向先給民眾改善機會,未改善才會依動保法處以罰鍰。
林儒良解釋,當檢舉案件入案,台中市動保處便會儘速派人至現場了解,面對沒有寵登、絕育、打狂犬病疫苗或飼養情況差的情勢,會要求限期改善;而當對方改善了或是提供一些可被接受的理由與事實,便會以「改善完畢」結案,除非再去複查時仍不見情況好轉,才會依動保法裁處。
即使是盡人情的裁處方式,仍得接受部分民眾的異議,「很多人還是提行政訴訟,送到農業部那邊去決定,原則上應該行政訴訟大概都是民眾敗訴比較多。」
不同於台中市會先限期改善再裁罰的處理方式,台北市動保處在稽查相關事證、搜集證詞後會直接祭出罰鍰並令限期改善,仍未改善則會連續開罰。而這樣的方式也會讓部分限期改善完成的飼主不滿,打電話到動保處抗議,「為什麼我都做完絕育了,你還是罰我錢!」黃佩華轉述曾接到民眾怨言。
高雄市動物保護處每年都透過文宣與公園稽查告訴民眾,未絕育最高將被開罰25萬元,且無勸導期。圖|高雄市動物保護處
然而,北市動保處硬派的做法並不意味著改善效果良好,相反的,台北市總共才29件未絕育案件卻祭出了79次裁罰,這些來自於連續開罰。陳緯倫說,負責動保案件稽查的救援隊曾反映,陽明山上就有飼主的信仰認為絕育的動物死後靈魂不完整,因此無論如何都不願意讓他的狗動刀、摘除生殖器官,「他寧可被罰、一直被罰、一直被罰,就是不願意幫他的狗做絕育。」
台北市、台中市動保處靠著編制人力和委外合作,完成了檢舉案件的稽查與後續追蹤,但對苗栗縣、雲林縣等動保量能更有限的農業縣動保機關而言,張俊義認為能做的很有限。「動保法是免勸導直接罰。」他如此向窩窩記者說明,但苗栗縣卻也是先勸導改善才可能裁罰。而中間的矛盾在於,苗栗縣沒有足夠的人力不斷地做稽查與追蹤,「追蹤的話,等於說是有被『再』檢舉、或者是有『再』去家訪到的時候,才有這個人力去做未完成絕育的案件。」
雲林縣動植物防疫所也坦言,動保機關長年的高流動率與人力缺口問題,嚴重影響執行家犬絕育政策;在公務獸醫師以及專責訪查、輔導飼主配合政策的人員補足、擴編前,絕育的速度恐怕難趕上家犬數量的增幅。在公權力有限的情況下,對於犬隻絕育與否,僅能端看飼主有無願意主動改善。
「這個人他的公狗每天在外面遊蕩、到處去亂配,又或者說我已經看到牠懷孕、已經生小狗了,那你還不去處理牠?」陳中興雖理解當前各縣市政府稽查與裁罰的手段與考量,但對於「惡性的」未絕育情形,他認為必須做立即的處分,不該一味地給改善期,
有的時候處罰就是最好的勸導。
台灣動物保護協進會曾在苗栗縣銅鑼鄉進行免費絕育時,驚心地接生貓寶寶,而飼主對貓咪已經懷孕毫不知情。圖|台灣動物保護協進會
陳中興表示,將來會和地方政府商議執法準則,按照輕重情結處理未絕育家犬的問題,對於犬隻管理才能有長足的進步,「比較惡性的一些樣態先定出來之後,其他的比較緩的,譬如說我家就是養在家裡、從來不帶出來的小狗,我覺得逐步地去把這些階段性慢慢去做。」
飼主說免絕育就免絕育?動保機關無法駁回、又無力訪查管理
事實上,有寵登的犬隻若能做好管理、不任意繁殖,是有合法管道能不絕育的。動保法修訂時,基於寵物仍是民法上「物」權的概念,飼主有權利自行處分寵物,因此,只要飼主向地方動保機關提出管理說明,便能申報免絕育。
爬梳各地方政府自訂的「特定寵物免絕育申報書」,給民眾參考、勾選的免絕育原因不盡相同,年紀與健康因素之外,參與比賽、宗教信仰、覺得殘忍、擔心影響體態、完整身體結構等也在列,並保留其他欄位讓民眾依實情填寫;而避免繁殖的管理措施不外乎就是在家公母分籠、外出牽繩並避免公母接觸。
「申報」與「申請」不只是一字之差,更是地方動保單位有無准駁權力的差異;飼主填寫申報書向機關報備寵物不絕育,機關只能接受並造冊列管。因此,實際上申報書填寫了什麼內容,並不影響飼主向政府報備不絕育家犬的結果,截至2023年,台北市免絕育家犬1547隻、苗栗縣420隻、台中市1萬3146隻列管在案。
全台22縣市申報免絕育家犬數量。截至2023年底,全國共5萬1758隻免絕育家犬列管中。資料來源|農業部寵物登記管理資訊網
少了關鍵性的准駁權,在家犬不絕育的第一步就無法做好防堵與把關犬隻繁殖管理,地方動保單位也只能在收件時盡力勸說,希望飼主能自主做好管理責任,不要讓未絕育家犬成為繁殖破口。
林儒良說,機關必須要尊重各個飼主對犬隻的偏好和態度,而且若飼主自主管理得宜,犬隻不絕育也不會造成問題。只是,如果申報書內容真的太不合理、太離譜或無法善盡管理的風險太大,台中市動保處的同仁還是會想辦法藉由其他方式和飼主說明、溝通,並希望對方能接受、做好絕育,「有些飼主他可能就會缺件不補件,那就是沒有申報成功,當然我們也會有那種不成功的案例。」
黃佩華則是強調,只要民眾的申報書上沒有寫到「我雖然不絕育,但是我也不會去配種,我很確定、我絕對」等意思,他一律致電飼主說明免絕育的權利義務,確認飼主充分知情不絕育也不能繁殖的規定;也提醒飼主如果未來反悔、想絕育,就盡快帶去絕育,
我很怕大家只是為了不想絕育,然後簽,但是其實還給我偷雞摸狗。所以我還是一樣,每一通電話都要講到。
免絕育申報入案後,黃佩華依舊每年發簡訊提醒免絕育權利義務——不要群聚、不要亂配種;此外,也會將列管的寵物依照風險程度分級,並交由負責訪查業務的救援隊定期追蹤、拜訪。只不過,獸醫師開證明病的、老的、瘸的、不太可能生育的家犬會被列在低風險,其餘免絕育家犬也都只被評估為中度風險,在訪查人力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其實都不太有機會被訪視到。
人力都不足了,我們會盡量能用在有用的、能夠有成效的地方優先。
台中市的管理情況也是如此,雖然動保處可以針對免絕育申報的犬隻做抽樣訪查,但實際上會以能有明顯成效的業務優先執行。而林儒良認為,被人檢舉或從寵登網系統篩出未完成絕育的情況,都比起主動申報免絕育的飼主更值得稽查,因為這些飼主已經明著違反規定、僥倖地不履行管理責任。
黃佩華和林儒良看法一致,雖然動保處沒有餘力確認這些列管在案的家犬繁殖管理,但他相信,申報家犬免絕育的飼主反而是一群相對守法、守規矩的飼主,也更能夠管理好犬隻、避免繁殖的情事發生,「他們敢來跟政府申報,簽了那些東西其實要負責任,有sense的反而會來,真的會如實報說我家的狗怎麼樣。」
面對免絕育申報也近乎毫無有效管理手段的困境,林儒良希望能直接從源頭防堵,也就是讓地方動保單位有准駁的權力,如此才能更務實地確保免絕育後的管理得宜、防止意外繁殖;只不過這麼做就牽涉到必須得修正動保法,得將免絕育「申報」改為「申請」。
「有准駁之後,就不會像現在一樣飼主說免絕育就免絕育,我覺得在法治面的部分是一個很大的一個突破。」陳中興也清楚免絕育申報現存的問題,因此也提出了修正草案,期望在這個會期能夠通過、上路,如此一來,當地方動保機關覺得民眾提出的免絕育理由不充分時,就可以適時駁回,民眾的犬隻不可以免絕育。
這個十年,從地方數據、地方動保機關的觀察,寵登與絕育兩者間的相關性並沒有中央動保司認為地這麼絕對,反而也提醒了寵物登記並未能發揮應有的強制絕育管理效果現況。該如何落實動保法檢舉裁罰、如何有效評估免絕育,以及有限人力下,除了簡訊外,還有什麼方法能更具效果的增進寵登絕育率?都是下個十年中央、地方需攜手努力的標的。
至於,不在寵物登記資料庫中的黑數家犬,牠們的繁殖飼養情況又是如何被管理的呢?下篇將揭示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