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亭妤 編輯|陳信安 設計|黃品瑄
#送養文
工廠母狗生了一窩8隻小寶貝,胖胖圓圓的很可愛!
這邊大貨車進出很危險,他們這麼小就要在外流浪實在不忍心
家人已收編2隻,有沒有好心人可以給牠們一個溫暖的家~
「贈與」及「拾獲」是寵物店購買、收容所認養以外,也相當常見的寵物來源途徑。但是,這些在街坊鄰居、在網路社團之間分送、轉送,或是本遊蕩在外、自己跑來民眾家裡或被收編的犬隻,常沒有寵物登記、也沒被結紮,更難以被政府追蹤管理。
雲林縣動植物防疫所就坦言,除了收容所認養、TNVR遊蕩犬認養以及向寵物業者購買犬隻,寵登率是100%以外,其餘防疫所沒有任何資料得以掌握犬隻的寵登、絕育情況。
台灣動物保護協進會(下稱協進會)分享,他們在偏鄉辦理免費絕育活動,經常得一併替來絕育的家犬、家貓施打晶片、完成寵登,有時還得與對寵登有疑慮、意願不高的飼主交涉,「我免費幫你絕育,你必須盡到最基本的飼主責任。」
即使如此,願意現身完成絕育與寵登,仍值得慶幸,因為還有一群沒沒無名的家犬在社會某些角落,絕育與也否無人聞問,更是農業部寵物登記管理資訊網(下稱寵登網)缺失的絕育率評估對象,以致數據恐怕難以真實呈現遊蕩犬繁殖管理的問題。
「不登記的也不結紮,然後登記的都是結紮過的。」台中市夏洛克動物醫院獸醫師陳威認為官方絕育率數據並不合理,那些在路上、往山裡跑的遊蕩犬數量在被抓結紮之前,從不在數據上被看見。「基隆市做很爛嗎?再來是新北嗎?聽起來就超不合理。然後雲林跟嘉義都是漂亮的啊,但他們做的不好啊,他們做得很爛啊⋯⋯」資料來源|農業部寵物登記管理資訊網
當民眾檢舉補不了漏,如何要求未寵登的家犬完成絕育?
「狗才出去三分鐘,就被民眾、鄰居檢舉過來,(飼主)氣死了、一直罵。」台北市動物保護處動物管理組約聘人員黃珮華分享,台北市民眾普遍具寵物管理法治觀念,在路上落單犬隻或問題犬,常會通報動保處做進一步的處理。
不過這套靠民眾檢舉補漏的機制難複製到全台各個地區,因為還有不少地區的在地民眾普遍維持著放養習慣。陳中興更直說,沒有遊蕩犬的景象甚至到了台北市邊緣、空間相對寬敞的地點就不一樣了,「像到南港、木柵、或到北投,你就會發現很多狗在那邊跟你大眼瞪小眼,那些狗很多都有項圈,是有飼主的呀,牠就是放養犬。」
雙北市河濱仍能見到成群遊蕩犬隻,有民眾固定餵食、照顧。圖|窩窩
老一輩的民眾始終認為犬隻就應該放出去、任其自由奔跑;也有民眾將犬隻視為工作夥伴,須要牠們巡視果園、農地以驅趕其他野生動物;更有些家犬本身就是流浪動物出身,民眾在自家門口餵著、餵著,逐漸將牠們視為一份子,但仍舊讓牠保有在外遊蕩的習慣。
就連偏鄉絕育活動志工叮嚀飼主的術後照護話語,也透露對偏遠地區放養現況的無能為力,「要關一個禮拜才能放出去跑喔!回去一定要先關籠休養喔!」協進會坦言,目前還很難勸服、改變放養家犬的現象。
放養的風氣還要兩、三代人的時間促成改變,但犬隻若沒有及時絕育,放養將加劇犬隻源頭管理的疏漏;自由活動又未絕育的犬隻們相會,漏洞成為黑洞,流浪犬源源不絕地出生。
目前在偏鄉,主要透過免費活動鼓勵飼主自主帶家犬出來寵登與絕育,並透過家戶訪查深入社區找出家犬,說服飼主完成飼主責任。但執行這些任務的協進會說,最不樂見的常態是:遇到泌乳中的母犬,但幼犬都都已經分送出去,不曉得送給了誰、送去哪。
「不小心生了4隻出來,鄰居介紹才知道可以來這裡(偏鄉免費絕育活動)做絕育。」協進會提到,不少民眾是直到繁殖問題產生時,才開始意識替犬隻絕育的問題;相對被動的飼主也依舊多,等到相關人員找上門、開立勸導單或通知,才姍姍前往。
在絕育活動現場時,不乏飼主坦承是因收到勸導單、檢舉,才攜帶寵物前往。圖|窩窩
雖然若有寵物登記的情況下,就能先行提醒飼主替犬隻進行絕育與管理工作;但在未被登記與絕育的黑數之下,要如何讓飼主更具有意識的主動進行犬隻絕育與管理,也成了重點。
檢視絕育活動十年成果,免費服務能增進偏鄉黑數家犬的絕育率嗎?
偏鄉獸醫院分布都不如都市來得密集、易達、便利,跑一趟獸醫院完成犬隻絕育,包含交通和等待時間,半天、一天的時間就沒了,都大大降低的偏遠地區飼主主動帶家犬絕育的意願。
因此,農業部動物保護司、縣市動保單位都投入資源,結合民間動保團體、獸醫師、村里社區,定期進入偏鄉地區,免費替有主米克斯犬貓做寵物登記、絕育和施打狂犬病疫苗。
只是,相對鄰近又免費的服務,真的能夠增進偏鄉飼主們的主動性,將未寵登也未絕育的犬隻帶出來,並能夠有效減少家犬私自繁殖的情形嗎?十年了,沒有人敢斷言,偏鄉未絕育家犬的現象已被改善。
台灣動物保護協進會表示,自他們2014年開始努力舉辦下鄉絕育活動,至今已完成了2萬8942隻母犬貓絕育手術,預估減少了至少200萬隻犬貓新生。圖|窩窩
「至少是持平、不是上升,這也是件好事吧。」台中市動物保護處處長林儒良說,每年政府幫忙絕育的數量沒有下降,還沒看到絕育有成的結果。苗栗縣動物防疫所所長張俊義也坦承,即使在鄉鎮活動中心的絕育服務解決了鄉村獸醫院不足的問題,但如民眾的配合度、參與犬隻絕育的積極度仍是挑戰。
協進會則是觀察到,近年來幫忙絕育的犬數量明顯減少、貓則大幅增加,只有山區因果園需求仍有較多狗,而且送來絕育的是年輕犬隻。只是,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家犬絕育數量的變化,協進會也不敢給出肯定答案。樂觀一點是家犬都被絕育完了,但也不能忽視犬隻新生、新移入的情況,和潛在的養貓趨勢。
窩窩記者10月6日實際前往台中市梧棲區、參與台中市第53場次絕育活動,現場見到的家犬不超過10隻,而貓卻有高達近百隻。台灣動物保護協進會說,早期絕育的數量是狗80%、貓20%,但近五年已經變成狗30%、貓70%,但山區狗的比例還是比較高。圖|窩窩
哪些因素會影響偏鄉絕育活動成效?苗栗縣動防所所長張俊義指出人口結構會是一項因素。他說明,苗栗縣獨居老人、中高齡農友多,不僅可能沒有交通工具、也沒有子女協助載運犬隻,農忙時更沒有其他人能分擔繁重的農務;因此,即使知曉絕育活動的資訊,仍可能不斷錯過。對此,苗縣動防所提供「載運犬隻服務」因應,希望沒有交通工具的民眾也能完成家犬絕育。
「我個人會覺得最根本的因素會取決在地方主管機關的態度。」USR浪愛無國界計劃國立中興大學獸醫學系副教授林荀龍則指出,地方主管單位對動保業務的積極度與重視程度對於推行家犬絕育的至關重要,「當它重視時,才會帶領周邊的獸醫、動保團體開始動起來,才動得起來。」
2024年全台至少辦理384場絕育活動。林儒良表示,台中市動保處透過增加絕育活動場次、拓展服務區域,甚至深入梨山、環山地區駐點一週,來促進區域內的絕育成果,「讓這個行之有年、讓他們覺得習慣,也希望把這個動保的精神帶進去深山裡面。」
區公所、村里長在與民眾接觸的第一線,有沒有積極宣傳絕育活動,也會影響成果。協進會就曾在臉書上分享,有賴動保處在絕育活動前夕挨家挨戶、地毯式地家訪宣傳,才能在讓偏遠的台中梨山有近百隻犬貓的絕育成果。但協進會也向窩窩記者透露令人失望的經驗,曾有村里強烈表示有家犬貓絕育的需求,但疏於宣導、廣告,最終活動只絕育了10隻犬貓,效果遠低於預期、相當可惜。
在關係緊密的社區中,街坊鄰居也是推廣家犬絕育政策的一個著力點。「願意帶出來絕育的飼主甚至還會幫忙一起說服原本沒有意願的飼主。」協進會分享,透過口耳相傳,正確的飼養觀念、絕育的重要性及好處在坊間流傳,也真的有飼主就跟著鄰居一起帶自家犬貓來結紮。
在偏鄉當地固定餵食流浪犬的愛爸愛媽們也是完善有主犬隻絕育的一塊拼圖。「最讓政府頭痛的應該屬於餵養型飼主。」張俊義接著說,有些民眾餵養犬隻,卻以「與牠們不親近」為由不帶去活動絕育,動防所還得出動捕犬隊抓紮這些被餵養的有主犬。然而,愛爸愛媽們若他們開始拾起飼主責任,願意並積極配合寵登、絕育等管理,也能使絕育成果再進一步提升,獸醫陳威觀察到:「我覺得愛爸愛媽這幾年比較願意去做絕育。」
台灣動物保護協進會人員熟稔地招呼著特定飼主,協進會向窩窩記者透露,有些民眾其實是在地愛媽,不時帶貓來做免費絕育。圖|窩窩
實施重點區域狗口普查,「熱區家訪」能提升黑數家犬的絕育率嗎?
對於始終不主動現身絕育的黑數家犬,「家戶訪查」是政府單位和部分動保團體的最後手段,在一定範圍內執行「狗口普查」,以彌補僅靠飼主自主寵物登記的犬隻管理缺口。
農業部遊蕩犬管理精進措施計畫補助地方政府依人犬衝突、遊蕩犬侵擾野生動物的風險劃設「遊蕩犬熱區」,除了辦理偏鄉區域犬貓絕活動外,也進行重點區域逐區逐戶訪查。去(2023)年,全國共完成5萬2817戶訪查,清查出1萬5340隻家犬,完成寵物登記率90.1%、完成絕育或免絕育申報的繁殖管理率88.37%。
對比農業部寵物登記管理資訊網的數據,去年繁殖管理率59.14%,家訪的成果顯著。張俊義也以苗栗縣23里熱區的數據說明,熱區的家犬絕育率67%已經高於苗栗縣十年來不到五成的絕育現況,「熱區清查並宣導家犬絕育工作,確實有明顯的效果。」
台灣動物保護協進會承辦南投縣家畜疾病防治所的委外家訪,在南投石虎生態熱區向在地民眾宣導犬隻絕育以及保護石虎的重要性。圖|台灣動物保護協進會
然而,問起林儒良台中市的熱區家訪成果,他卻不諱言的表示:「調查出來的數字其實應該比實際的少很多,因為民眾他不一定會講啊。」林儒良認為,民眾對於不熟悉的調查防備心重,不見得配合家訪人員,訪查的結果只能當作參考。
另一方面,林儒良認為,即使訪查到未寵登未絕育的家犬,要「強制」飼主帶犬隻進行絕育手術是困難的。法律沒有賦予相關單位「進去你家抓狗出來」這樣的公權力,家訪團隊只能持續與民眾進行溝通與複查直到狗做絕育為止,「但要花費更大的人力、物力才盯得住,我們現在台中沒有辦法做這麼的緊迫盯人。」
張俊義也承認,苗栗縣動保資源有限,家訪調查委由三間動保團體執行,卻沒有更多的人力再持續追蹤家訪中遇到的未絕育犬隻,因此也只能等到下一次再度家訪到該家戶時,才能確認犬隻是否完成絕育。
家訪得親自走訪多戶家庭,更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心力與飼主交涉,但實際上願意聽勸做絕育的還是少數。陳威根據自身經驗認為,現階段來還不是做家訪的時候,「我們自己做起來家訪效果超爛,還不如路上抓流浪狗進行結紮,抓到的還比較多。」
陳威表示,家訪的重點應在於,當一區域短時間內頻繁地辦絕育活動後,願意帶出來絕育的狗都已經帶出來、結紮後,才必須再走入社區、找出不願意出來絕育的那些犬隻,進一步提升家犬絕育率。
絕大多數縣市動保單位,目前都會舉辦或提供免費的犬貓絕育活動。圖|窩窩
「應該是我們做到了九成之後,那10%可能需要集中力量去處理,但我們現在應該是要『廣』。」林儒良說。
林儒良的想法與陳威的觀點一致,認為現階段還不需要「深入」,維持著盡力為偏鄉提供免費絕育服務的方針,拓展動保觀念、家犬絕育版圖,「比較不會浪費那麼多的人力物力,結果看起來好像沒什麼效果。」
此外,家訪絕育要做出效果,還得要高強度、長期性的投入結紮與預防繁殖,並盡可能避免外來移入的犬隻破壞平衡。然而,協進會看到的實際情況是,每年進入山上部落做絕育,總是會看到新來的犬隻。
協進會解釋,一部份是因為當地民眾經營果園,需要年輕、有體力的公狗幫忙工作,可是也有一部份的情況是,是當子女、孫子女大學畢業、要去異地工作、要去當兵等,面臨人生階段改變、無法繼續照顧犬隻時,便會把狗帶回山上、直接交給家人照顧。
而在網路社團上,全台送養犬隻的現象持續中,遊蕩犬問題本就嚴峻的地區,至今依舊頻傳遭蓄意棄置數犬隻。這些現實都威脅著家訪絕育理想中的成果,使計畫發揮效果的時間拉得更漫長,甚至遙遙無期。
未寵登家犬的繁殖風險該如何管控?我們還有沒有更好的方式能突破現況?陳中興期許從提高寵登率至八成、九成做起,因為若飼主觀念已經到了會做寵登,絕育這件事的門檻就不至於太高、太難說服,「我們現在看到很多的訴願案,同時被逮到沒有寵登也沒有絕育,有寵登卻沒有絕育的(案件)比較少。」
地方動保處的解方則是持續持續透過教育活動、廣告宣傳、家訪宣導等提升飼主責任意識,因為唯有當寵登、絕育、打狂犬病疫苗等飼主責任真正得到飼主們的重視,才會是改善黑數家犬問題的加速器。那麼,這十年來飼主責任觀念如何走入人心?下篇將揭示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