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

 

串起一家人的動物園之行

「每個人一生至少都會到動物園二到三次。第一次是小時候被父母親帶去,第二次是長大當父母後帶孩子去,幸運的話還有第三次,就是陪著孫子一起去。」而這次逛動物園,不是被父母親帶去,也不是身為父母帶著孩子去,李偉文笑著說,應窩窩要求,這次心情像是要出任務。

走進新竹動物園才發現,和他想像得不一樣,位在市中心的新竹動物園,交通方便,園內參觀的遊客不只是親子檔,還是有許多年輕情侶正在約會,這和他所認識只會去兩、三次動物園不同「因為我想像,動物園不會常去,但是我感覺新竹人好像平常就會去。」

對李偉文來說,最深刻的動物園記憶分別是還是孩子的他,在舊圓山動物園大象林旺前面,留下的全家福合照;而另一次,則是他推著寶貝女兒A寶與B寶也同樣在動物園留下了全家合照。「我們小時候拍的第一張全家福合照,大概都是在動物園。當時拍照很昂貴,一般人沒相機,不是去相館拍,就是在全家出遊去動物園的專業攝影拍一張。所以我文章才會寫到,這是全家歡樂的記憶。」他認為,動物園可說是很多家庭的共同回憶,串起一家人感情的重要記憶,無法被輕易取代。

ab 49752297858 o動物園對李偉文,也有一家人幸福快樂的回憶,A寶、B寶的小小身影也珍藏在相片之中。  相片提供|李偉文

 

走,爸媽帶你去動物園!

「因為動物園是被設計給各年齡的孩子都適合的去處。」李偉文表示對父母親而言有著兩點優勢:首先,動物園環境很安全,在動物園裡面,孩子可以在父母視線範圍內安全的玩耍,不用擔心會突然有汽車從角落衝出來撞傷孩子。並且無論坐在幼兒車,或是上了年齡的孩子,都可以在動物園暢行無阻,不受到場地、設施的限制。此外,除了休閒娛樂,動物園更是一個「教育場域」,提供孩子們學習動物知識的機會。

「這些動物們都是課本裡面會出現,孩子會學習到的知識,動物園提供了家長們,可以輕鬆藉由『寓教於樂』的方式,在玩樂中學習知識。」李偉文以父親兼親子教養專家的身份分享著。

新竹動物園中的「大鳥籠」,即是讓李偉文驚艷,同時結合了教育與親子的設施。原先關鵜鶘的展區,經過再生計畫改造,搖身一變成為兒童探索籠,動物園將舊鳥籠鋪設了安全網,讓孩子們可以在籠內攀爬、玩耍。「我覺得這個比較特別,很有趣!原本的鳥籠沒有拆掉,變成人關在裡面的隱喻,但是小孩子不知道,會在裡面玩得很開心。」透過孩子們玩耍的過程,父母也可以借此機會,告訴孩子鳥籠以前的功用,達到教育的功能。

28095472704 13cdd6aaa3 o 49753165282 o88158765 491525365061291 6352487687139622912 n 49752833601 o對照過去(上圖)新竹動物園將過去原展示鵜鶘的鳥籠改建成遊戲場(下圖),假日時總是可以看見許多孩子在籠子內攀爬玩耍。 

 

「當然也有其他地方,也可以類似動物園的功能。但是,父母親要有能力去引導孩子,因為這比較困難,包括安全性、體力和知識。」李偉文舉例,公園、植物園當然都是假日家長帶孩子出門很好的選項,甚至登山、露營也是其中一種。但是這些地點,大多都是植物,如果父母沒有足夠的知識可以引導孩子,那通常只是走馬看花地走一走「然後孩子又會覺得太熱⋯⋯」李偉文無奈地笑說。

「所以為什麼動物園,一直是帶孩子很好的遊憩地方,原因也在這裡——因為活生生的動物,對孩子而言是很興奮、很好奇的。」考量到大多數家長們的能力,還有孩子們源源不絕的活動力與好奇心,動物園從眾多選項中脫穎而出成為「最佳選擇」。這也同樣是李偉文所重視的,動物園提供的教育,不只是知識上的,更重要的是動物園所提供的「生命教育」。

在生命教育或動物園可以呈現的是,生命是有意義的,每個動物都是活生生的生命,也有牠的喜怒哀樂和牠的價值,跟人一樣。

在動物園裡,孩子有機會可以接觸到機會真正的植物、動物,看到一個生命在眼前的時候,會有著不一樣的感受,李偉文再三地強調。

 

生命的重量,比知識更重要

李偉文對於生命教育的重視,體現在對動物園的觀察了解和反思,談起新竹動物園能改進之處,他所著眼的是園區能否足以帶給孩子不同體驗,激發孩子們認識生命的能力。李偉文發覺園內並沒有提供足夠的人員導覽,雖然有設立許多解說牌,但對他來說仍十分可惜。

「已經花了成本,排放很多二氧化碳到現場,結果現場看的,又是上網隨時可以看到的資料,那花時間去現場看這些東西幹嘛?」

 

對他而言,環境教育一定要親臨現場,雖然課本、影音可以拍得更加立體真實,但是這些虛擬媒介,卻無法讓孩子感受到「生命」的真實與重量;現代我們容易透過電視、手機創造出各式各樣人造的新奇東西,但動物不一樣,牠們不是人造、受人宰制的東西,而和我們一樣平等的活在這個世界上。說到這裡,李偉文彷彿又回到荒野保護協會創辦人的身份,那個重視生命的感受的人,強調著人與大自然、動物之間,是同樣對等且需要被尊重的存在。

生命就是一個生命,人也是,人跟任何動物都是一對一的,不是人是特別尊貴。

這樣愛護生命、喜好自然的觀念,也可以看見他如何從小傳遞給一對雙胞胎女兒。過去李偉文也時常於網路上分享與AB寶的聊天內容,當時國中年紀的她們,已經懂得思考動物園存在的意義。李偉文說:「小時候就是覺得動物很新奇、很可愛,長大後她們開始接觸到很多愛護動物訊息,才去思考,以前不會想到這些東西。」不僅是他的兩個女兒,李偉文從投身環境教育或保護動物的夥伴身上觀察到,很多人因為過去有十分美好的動物相處經驗,長大才一輩子願意投身加入美好的動物保護的行列。而這美好的動物相處經驗,很有可能就是來自——動物園。

ab 49752833606 o李偉文的教育理念使A寶、B寶也成為熱愛自然與生命的人,翻開相簿可以見到一家人在徜徉在自然之中的快樂合照。  相片提供|李偉文

 

一開始當然是覺得動物很可愛,很喜歡,長大才會去注意到動物們權利啊!

他反問這是不是有點弔詭:「長大才知道,那時候很多動物,沒有動物福利⋯⋯」,但是小時候不知道,卻會很開心。他也舉例:當我們只灌輸孩子關於環境的負面訊息,在未來長大,他會因為無力感,逃避相關的訊息,「反而從正面的角度切入,可愛的動物遇到什麼困難的角度切入,孩子才會願意正視這些訊息。」李偉文認為從可愛、欣賞願意接受的角度切入,再帶領孩子思考自己可以為動物們做什麼事情,比起恐嚇威脅的方式更為正向,也才能真正在未來使孩子成為一個理解自然生命,進而願意採取行動保護自然與動物的人。

 

除了看動物,還有更多能做的事

談到生命教育,李偉文半開玩笑故作嚴肅地說:「去公園或是露營這些活動,離我的標準都還是滿遠的。」雖然比待在家中好上許多,但是還是看不到自然生命,相比起來,動物園成為了生命教育的「必要之惡」,因為它是孩子能夠接近大型動物的最大機會。那麼,該如何改進這必要之惡,成為李偉文心中理想的動物園樣貌呢?

「第一個,必須要像新竹動物園這次改建一樣,盡可能的讓這些動物不被關在籠子裡面。再來,在自然空間是多生物在同一個空間,以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希望動物園能儘量趨向自然。」李偉文提醒,過去動物園並無動物福利概念會把動物關在籠子裡面展示,確保遊客一定看得到動物,也使動物產生很多行為問題,所以首先還是要確保動物園拿掉獸籠並且越趨向自然,讓孩子得以藉難得的機會,親近自然生命。

但是,不僅於硬體設備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如何使人體會生命的價值,對李偉文來說,去動物園,並不只是學習動物的知識,了解大象有多大、長頸鹿的脖子有多長,而是建立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他更加期望生命教育的過程中「孩子可以對動物有所貢獻,可以從小參與進來。」他舉例許多動物園現有的認養制度,其實就能夠啟發孩子對生命的熱情和與動物的連結,不只是知識教育,更是學習能對動物付出。

「你一定讓他有所行動,才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生命。」李偉文篤定地說。

動物園提供了實體的環境,可以讓孩子們親眼見到動物,是其他媒介無法提供的。但李偉文期望,動物園也能夠更進一步,再多做一點。譬如認養活動,捐錢雖然是最簡單的方式,但能不能,譬如讓孩子親自到動物園當志工、學習如何餵飼或照養動物?或每個月辦活動,讓孩子去了解動物,更甚至如果認養多年,就舉辦活動帶他們到動物的棲地裡面去旅行,透過各式活動擴展孩子與動物的連結性。李偉文期望,透過生命教育,可以持續一輩子,最後讓孩子變成環境守護者,或是動物愛護者。

49752833656 f630a271c7 o透過從小對動物的好奇和熱情,進而將孩子們培養成一個願意尊重與親近自然的人,對李偉文來說才是生命教育最大意義。 相片提供|李偉文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關於窩窩

嘗試從關心動物與生活環境開始,是學會與世界永續共存的第一步 —— 也是窩窩的使命。

聯繫:service@wuo-wuo.com

免費收到窩窩好康資訊

成為窩粉

窩窩官方Line帳號成立了,歡迎加入除了能直接與我們聯繫,還能收到許多專屬資訊!點此加入,或加入好友@341jxh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