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網站
ONEpage
豬跳車的運輸真相
臺灣每天約有600輛運豬車次,若乘以拍賣與屠宰的天數,每年最少有15萬車次,但為什麼豬會摔車?
記者說ep1
記者跟你說ep1
豬為何在國道跳車?
解密豬運輸的真相!
播放Play
記者說ep2
記者跟你說ep2
活體拍賣制度是什麼?
台灣豬的最後一哩路
播放Play
記者說ep3
記者跟你說ep3
屠體評級制度是什麼?
豬外銷的關鍵!
播放Play
影像敘事
ONEpage
肉豬的最後一哩路
但平安撐過運輸,直達拍賣市場的牠們,卻也得經歷一場「末日伸展秀」。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生態公安雙危機 民團聯合籲禁餵、勿回置遊蕩犬

Intro Image

首隻活體擱淺革龜成標本 漁網纏身傷重不治

Intro Image

人熊衝突升溫 日緊急持槍狩獵制度上路

 
 

撰文 胡潔曦|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鯨豚保育研究員

快速往來的船隻、吵雜的噪音、天羅地網陣一般的漁具等似乎已漸漸成為了鯨豚的日常,透過花紋海豚傷疤分析,我們發現到部分花紋海豚身上有出現疑似漁業或船舶活動所留下的傷疤,同時在今年香港西貢海域也發生了一起布氏鯨死亡案例。經過這些歷程不斷地讓我們重新審視人與鯨豚的關係,人們對於生態的利用之於保育究竟該如何尋求平衡,而是否國際上已經有相關的經驗可供參考?

隨著近年來保育意識抬頭,許多國家的政府為了預防、控制或減輕人為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提出了許多相對應的「忌避措施(Mitigation measures)」,而過去臺灣也曾經使用過幾種方式避免無辜生物喪命,例如在延繩釣上裝設閃亮的彩帶,又或者是將餌料染成藍色,以降低混獲(Bycatch)註解1海鳥的機會。透過這篇文章,我們將帶領讀者瞭解國際上對鯨豚遇到人為威脅時的幾種處理方式,同時做為花紋海豚傷疤分析的延伸,我們也希望進一步盤點值得參考的忌避措施,與其應用上的限制。

註解一:漁撈作業時一併捕到目標種以外的生物,稱為混獲(Bycatch)。

漁具裝設蜂鳴器(Acoustic pingers)能驅離鯨豚?

相信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驗,當在路上們聽到救護車「喔咿喔咿」的聲音,路上的車友們就會很有默契的讓道,讓快速運行的救護車通過。由於鯨豚是聽力敏銳的生物,假設我們應用類似的聲音,能夠提前讓鯨豚閃避漁具嗎?其實蜂鳴器的研究已行之有年,早在約20多年前就可以看到諸多蜂鳴器的實驗,而科學家們希望瞭解,水下的聲音究竟可不可以用來警告或驅離海洋哺乳類動物,降低牠們被混獲的機會呢?

20240321 01蜂鳴器的原理。|圖片來源: Fishtek Mari

其實國外對港灣鼠海豚的短期研究有發現,在裝設蜂鳴器後,牠們被混獲的比例有顯著的降低,而圈養環境也同樣的發現!證實了蜂鳴器的聲音具有警告或驅離鯨豚的潛力;在2000初年時,臺灣海洋大學也有做了幾次實驗,發現蜂鳴器針對部分種類鯨豚有一定程度的效果。「那蜂鳴器這麼棒的東西,不應該多加利用嗎?」其實多篇的研究有發現,蜂鳴器並不適用所有海洋哺乳類動物,目前僅有發現港灣鼠海豚、喙鯨、真海豚等會避開這類聲音,但似乎對瓶鼻海豚似乎沒什麼效用,甚至實驗中蜂鳴器也有許多中途故障的案例。


有許多學者也提出討論,如果長期使用蜂鳴器,鯨豚可能會適應蜂鳴器的聲音,甚至可能會誤把蜂鳴器的聲音當成晚餐鈴,以為是在告訴牠們「這邊有已經有抓好的魚,趕快來吃!」,這種現象學者稱其為晚餐鈴效應(Dinner bell effect),而有些研究發現瓶鼻海豚、賀氏矮海豚及海獅有過類似的情況。


20240321 02香蕉蜂鳴器 Banana Pinger。|圖片來源: Fishtek Marine

綜合這些研究來看,其實蜂鳴器並非 100% 的解方,國際上也提出建議,若要使用蜂鳴器必須要先瞭解鯨豚對於頻率介於多少或音量多大的聲音有反應,同時也要評估蜂鳴器的聲音會不會將牠們驅離原本的棲地,或干擾其他生物;為確認蜂鳴器對環境的影響,使用時也需要設定長期監測的目標,並明確規範蜂鳴器要使用在那些漁法上,安裝數量要多少顆等等;在規劃的過程也需要有眾多鯨豚專家、漁業管理單位與利害關係人來回溝通,並且設定可接受的混獲量,透過多管齊下的管理措施,才能夠達到最佳的使用效果。

蜂鳴器是國際上廣泛使用避免海豚混獲的漁具改善方式,臺灣應可持續試驗發展,增強漁民應用蜂鳴器的意願與信心,除減緩鯨豚混獲,也能降低食餌損失及漁具損壞的機會。

——中華鯨豚協會 |鯨豚保育的沈苛難題-漁業混獲

紐西蘭──賀氏矮海豚與毛伊海豚的保育案例

現今海洋中的威脅非常多元,前段提及的蜂鳴器主要是為漁業所設計的忌避措施,但船舶活動、海底探勘、海上娛樂等等也是鯨豚今日所要面臨的,接下來我們將會以紐西蘭的賀氏矮海豚(Cephalorhynchus hectori)為例,探討牠們在紐西蘭的保育歷程,與學者、非政府組織所提出來的討論。

20240321 03賀氏矮海豚外觀|圖片來源: WWF

賀氏矮海豚是棲息在紐西蘭近海的保育類鯨豚,體型非常小巧靈活,而在這種鯨豚之下有分為兩個亞種,一種是在紐西蘭北島的亞種──毛伊海豚(C. h. maui),另一種是在南島的亞種──賀氏矮海豚(C. h. hectori)。由於刺網跟拖網的混獲,賀氏矮海豚與毛伊海豚近年來數量、活動範圍急速下滑,根據紐西蘭政府2020至2021年的調查,賀氏矮海豚數量目前約有15,000隻,而毛伊海豚超過一歲的個體僅剩約54隻,IUCN評級為極度瀕危。

20230321 04被網具混獲的賀氏矮海豚。|攝影:S. Dawson 圖片來源:NABU

在2000初年時,就有部分學者提出疑慮,擔心賀氏矮海豚會因為人為的干擾、混獲逐漸邁向滅絕,因此紐西蘭政府在2007年提出風險管理的計畫架構,並在歷時十多年的討論、修正後於近幾年正式公告計畫;根據官方的文件,賀氏矮海豚與毛伊海豚的保育歷程可大致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 建立生態基礎資料
  2. 推出風險管理計畫架構
  3. 盤點賀氏矮海豚與毛伊海豚的威脅
  4. 制訂忌避措施、與利害關係人溝通
  5. 公告風險管理計畫,明訂保育目標與要施行的項目
  6. 長期監測,追蹤成效

計畫公告的同時,政府關閉了幾種對賀氏矮海豚與毛伊海豚傷害較大的漁業,除了設定了混獲最大數量限制外,也規定在特定大小的漁船上必須全程錄影。除了上述做法外,紐西蘭政府也為賀氏矮海豚與毛伊海豚劃設海洋庇護區,禁止在區域內進行震測與採礦,並且庇護區內的觀光娛樂行為也會受到管制。那後續要如何知道保育的成效呢?紐西蘭整府規劃了5年的研究計畫,而政府單位也會每年回報計劃的進展,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紐西蘭政府也鼓勵公民提供賀氏矮海豚影像與回報死亡個體,讓紐西蘭的公民共同參與生態基礎資料的蒐集。

上述的案例對我們有什麼樣的啟發?

紐西蘭政府確實有些值得我們學習的,但也有許多需要加強的地方。以鯨豚族群下滑的趨勢來說,保育計畫從最初的架構到公告歷時了10多年,在這麼長的時間裡,無論是賀氏矮海豚或是毛伊海豚,數量都是急遽的下滑中,而依目前毛伊海豚的族群量,倘若遭遇到天災、人禍就很有可能回不去了!「Act Early」,在看見問題的初期必須要及早對症下藥,才能夠減少損害的程度,如果忌避措施提出的時間越晚,或是看見危機卻仍未設立保護區擬定保育策略和管理機制,相對的也就要耗費更多人力、花更多錢才能夠達到保育的目標和效果。臺灣除了白海豚之外,目前其他鯨豚的保育計畫草案仍在討論中,內容對於漁業混獲的管理與其他族群監測等尚未有著墨,借鏡紐西蘭,期待臺灣也要儘早更積極的進行有效的保育行動。

參考資料:

  1. Cox, T., Read, A. J., Swanner, D., Urian, K. W., & Waples, D. M. (2004). Behavioral responses of bottlenose dolphins, Tursiops truncatus, to gillnets and acoustic alarms.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115(2), 203–212. https://doi.org/10.1016/s0006-3207(03)00108-3
  2. Dawson, Stephen & Northridge, Simon & Waples, Danielle & Read, Andrew. (2013). To ping or not to ping: The use of active acoustic devices in mitigat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small cetaceans and gillnet fisheries. Endangered Species Research. 19. 201-221. 10.3354/esr00464.
  3. Barlow, J., & Cameron, G. (2003). Field experiments show that acoustic pingers reduce marine mammal bycatch in the california drift gill net fishery. Marine Mammal Science, 19(2), 265–283. https://doi.org/10.1111/j.1748-7692.2003.tb01108.x
  4. Slooten, E., & Dawson, S. M. (2021). Delays in protecting a small endangered cetacean: lessons learned for science and management. 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8. https://doi.org/10.3389/fmars.2021.606547
  5. 網具加裝蜂鳴器,真的能有效驅趕鯨豚嗎?
  6. 鯨豚保育的沈苛難題-漁業混獲
  7. Pingers: Alarms or Dinner Bells?
  8. Pingers - acoustic alarms
  9. Hector’s and Māui Dolphin Threat Management Plan 2020
  10. Protecting Hector's and Māui dolphins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Phil 酥酥
作者: Phil 酥酥
“ 有兩個方式可以逃離生活的苦難 —— 音樂,以及貓。” 阿爾伯特·史懷哲

關於窩窩

嘗試從關心動物與生活環境開始,是學會與世界永續共存的第一步 —— 也是窩窩的使命。

聯繫:service@wuo-wuo.com

免費收到窩窩好康資訊

成為窩粉

窩窩官方Line帳號成立了,歡迎加入除了能直接與我們聯繫,還能收到許多專屬資訊!點此加入,或加入好友@341jxh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