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自民黨(北海道沙裡町提供)
記者|陳怡潔    編輯|蘇于寬

日本的人熊衝突情勢日益嚴峻,軍警力量開始加入防熊行動。11月5日,在秋田縣知事鈴木健太的請求下,防衛省派遣自衛隊前往秋田縣,協助捕熊的後勤支援;除了動員軍方力量外,日本警方也在11月6日通過制度更新,未來警察將可依據《警察官職務執行法》使用步槍獵殺熊隻

熊襲擊致死事件創新高 自衛隊不配殺傷性武器惹議

過去窩窩曾報導,自今(2025)年9月1日起,日本啟動「緊急持槍狩獵制度,在熊或野豬出現在居民生活區周遭、對人類造成潛在威脅,且難以用其他方式捕捉時,授權地方政府可放寬在市區使用獵槍的限制,讓獵人進行緊急獵捕

(延伸閱讀:人熊衝突升溫 日緊急持槍狩獵制度上路

根據日本環境省統計,自「緊急持槍狩獵」制度實施以來,截至11月5日,已有18起案例發展至必須在市區「緊急狩獵」的程度。然而,近兩個月來,日本人熊衝突的勢態並未趨緩,僅在10月間,全國就發生7起因熊襲擊導致死亡的事件截至11月5日,今年度已累計有13人因熊攻擊喪命,是有紀錄以來最多死亡人數的一年。

其中,秋田縣可說是人熊衝突的熱點區域,今年度當地「熊目擊事件」已超過11,000起,更有3人因熊襲擊死亡、50餘人受傷,最近的一次事件則發生於11月10日,一名88歲男子於住宅附近遭到熊襲擊。

秋田縣知事鈴木健太於10月底主動向防衛省請求支援,經防衛大臣小泉進次郎批准後,自衛隊派出15名隊員率先前往秋田縣鹿角市,協助捕熊作業的後勤支援。

由於法規限制,加上自衛隊所配備的槍枝並不適合直接獵捕熊隻,因此此次出動的隊員並未攜帶槍械,而是配戴護具、手持「木槍」和防暴盾牌,並配發可發射網具的「網槍」及防熊噴霧,照片曝光後引發社群熱議。

對此,小泉進次郎強調自衛隊隊員將以與熊保持安全距離為優先,並引述獵友會的提醒:

沒有什麼比受傷的熊更危險。

以此說明隊員未配備殺傷性武器的原因。

20251111 01此次出動的自衛隊隊員並未攜帶殺傷性武器,小泉進次郎強調隊員將以與熊保持安全距離為優先,這也是聽取專業獵人建議後所採取的決策。圖片來源:小泉進次郎’s X


雖然過往確實有日本自衛隊協助獵熊的先例,但一般自衛隊隊員並未接受使用獵槍的訓練,也缺乏獵熊經驗,因此派遣到秋田縣的自衛隊,主要角色是協助獵人完成獵熊任務,工作內容包括前往指定地點設置籠式陷阱,以及協助妥善處理被獵殺的熊隻等。

另一方面,日本警察廳所屬的機動隊主要配備步槍,在獵殺熊隻方面可能提供更多支援。

日本警察廳說明,配備步槍等特殊槍械的部門,過去任務僅限於「重要設施的警戒與警備」、「劫機事件的應對」以及「鎮壓重大犯罪」等,但在11月6日的修改《國家公共安全委員會規則》後,「獵殺熊隻」將被正式納入任務範圍。

警察廳長官楠芳伸表示:「針對野熊出沒頻繁、災情最嚴重的岩手縣與秋田縣,將輪流派遣各地訓練好的支援部隊前往協助。」並表示預計於11月13日前完成準備作業。

多重因素推升人熊衝突 不怕人的「新世代熊」成高風險族群

雖然仍有部分人士主張,不應採取獵殺手段解決人熊衝突;但目前人與熊之間的緊張關係已經影響到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例如,日本郵便於5日宣布,若有熊隻出沒,可能暫停部分集配送與櫃檯業務,目前,秋田縣部分地區已暫停郵件投遞,連鎖超商7-11也公告旗下門市,可視熊隻出沒狀況調整營業時間。

為什麼今年的人熊衝突如此頻繁?

在窩窩過往報導中,曾引述執政黨自民黨官方網站的分析資訊,指出因農山村人口減少與高齡化,導致荒廢耕地擴大,成為熊的藏身與覓食場所,也讓市區與熊活動區域的隔離帶消失;而因為獵人減少,熊對人類的戒心下降,也更趨向於靠近人類生活區域,都是近年推升人熊衝突的背景社會因素。

同時,自2003年以來,日本全國的熊科動物總數呈增長趨勢,除四國地區外,各地都常在低海拔地區目擊熊類。另一方面,日本東北森林管理局的調查結果顯示,熊類大量取食的「山毛櫸果實」,今年迎來歉收期,這恐怕也是入秋之後人熊衝突事件創新高峰的因素之一——部分熊類個體為進行度冬準備,而前往人類生活區域覓食。

此外,《城市熊的威脅(アーバン熊の脅威)》一書提出了「城市熊」或稱「新世代熊」的概念。「新世代熊」可能因為幼年時就曾被母熊帶到人類生活區域學習覓食,因此不特別畏懼人類,對人類的存在或日常聲音不會特別警覺,甚至已習慣食用人類丟棄的垃圾與農作物,並會週期性地出現在人類生活區覓食,行為模式與傳統的熊顯著不同

東京農業大學教授山崎浩二指出,「新世代熊」的出現令人相當擔憂,當越來越多不畏懼人類的熊闖入人類生活區域,不僅可能讓人類置身險境,對熊自身也構成威脅。

一般民眾應如何應對頻仍的人熊衝突?

許多專家都提醒,最重要的防熊關鍵是「盡量避免與熊接觸」,在戶外行動時應結伴同行,不斷發出聲音讓熊能注意到人類存在,提高牠主動避開的機率,也務必隨身帶走食物與垃圾,避免留下氣味吸引熊靠近。

此外,出行前應先收集資訊,了解計畫前往地區是否有熊出沒記錄,並避開目擊區域或者避免在熊較活躍為的清晨與傍晚時段活動

有民間團隊為此創立了即時更新日本全國熊出沒資訊的網站Kumamap,該網站運營團隊表示,在2025年8月震驚各界的羅臼岳登山客遭熊襲擊事件後,他們發現日本30多個地方政府單位雖各自皆有公開熊出沒紀錄,但多僅提供日文版本且格式不統一,為了解決資訊分散與不易查詢的問題,Kumamap應運而生,除了每日從政府單位公開資料更新資訊,也接受民眾主動通報目擊紀錄。

加強環境管理也是防熊重點,秋田縣政府呼籲民眾應將熊可能取食的食物收進堅固的建築物內或以電圍欄包圍。農地等可能吸引熊進入覓食的場域,應盡量設置電圍網,包含民宅周邊的果樹,都建議以電圍網包圍整棵樹或以鐵皮包覆樹幹,避免吸引熊靠近

在自然環境與社會因素交織下,日本的人熊衝突日益頻繁;隨著傳統防熊力量——「獵人」逐漸高齡化,政府不得不動用自衛隊與警察介入「補位」。然而,如何長期處理人與熊的共存關係,仍需更多智慧,「新世代熊」的出現,更反映了人類與野生動物互動時,持續面臨新的挑戰。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報導分類

關於窩窩

嘗試從關心動物與生活環境開始,是學會與世界永續共存的第一步 —— 也是窩窩的使命。

聯繫:service@wuo-wuo.com

免費收到窩窩好康資訊

成為窩粉

窩窩官方Line帳號成立了,歡迎加入除了能直接與我們聯繫,還能收到許多專屬資訊!點此加入,或加入好友@341jxh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