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網站
ONEpage
豬跳車的運輸真相
臺灣每天約有600輛運豬車次,若乘以拍賣與屠宰的天數,每年最少有15萬車次,但為什麼豬會摔車?
記者說ep1
記者跟你說ep1
豬為何在國道跳車?
解密豬運輸的真相!
播放Play
記者說ep2
記者跟你說ep2
活體拍賣制度是什麼?
台灣豬的最後一哩路
播放Play
記者說ep3
記者跟你說ep3
屠體評級制度是什麼?
豬外銷的關鍵!
播放Play
影像敘事
ONEpage
肉豬的最後一哩路
但平安撐過運輸,直達拍賣市場的牠們,卻也得經歷一場「末日伸展秀」。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生態公安雙危機 民團聯合籲禁餵、勿回置遊蕩犬

Intro Image

首隻活體擱淺革龜成標本 漁網纏身傷重不治

Intro Image

人熊衝突升溫 日緊急持槍狩獵制度上路

 
 


撰稿|曾國軒

 

人類近親也不懂 狗狗究竟懂不懂

 

會發現狗狗能讀懂人類手勢的起源,其實一開始是用來測試黑猩猩的。

如果你發現某件只有人類能做到的事,在黑猩猩身上測試;如果黑猩猩做不到,極有可能那些與人類在基因血緣關係上較遠的物種也做不到。——《狗狗的愛:讓動物科學家告訴你,你的狗有多愛你》P.25頁

在動物世界中,與人類DNA編碼相似度高達98%的黑猩猩是我們最親近的物種;而手勢實驗則是放置兩個杯子,其中一個杯子放有食物,當人類手指向放有食物的容器時,動物能否選擇該容器。而實驗發現,黑猩猩很難理解這項機制。

神奇的是,寵物狗卻能精準地完成這項實驗,使得科學家發佈了這是屬於狗狗專有而其他物種只能望其項背的能力。

但是,作者後來被印第安納狼群研究機構「狼公園」(Wolf Park)的工作人員——篤定狼也能輕易完成此試驗的人——邀請對狼群進行測試,結果這群由人工飼育成長的狼果真能完成。這不僅突破了作者的想像,更令人驚喜的在後頭;事後又到了幾間犬隻收容所進行同樣測試,作者提到收容犬隻與人類的互動頻率比寵物狗來得低,過往可能還發生過不愉快的互動經驗等。實驗結果出乎意外,這些收容犬隻在第一時間幾乎都無法理解手勢意義

寵物狗和收容犬隻的差異使得作者更進一步實驗,試圖以能否在收容犬隻身上建立行為機制,也就是能否透過訓練、強化讓收容犬隻理解手勢,去瞭解究竟狗天生在演進過程就有理解人類手勢的能力,而單純部分犬隻錯失了這能力;抑或是這項能力是後天與人類互動的經驗、學習養成。

作者得到了後者結論,收容犬隻在稍加訓練後,幾乎都能在短時間內學習到手勢的意義。一段簡單的實驗,經歷了黑猩猩不懂、狗懂、狼居然也懂、狗疑似先天不懂的過程,深深吸引作者去探索狗狗未知的世界。

02 8F5437C7 E503 4C04 B320 D48C843A4616挖掘狗狗與人類關係的未解之謎,以及希望讓每一隻陪伴過自己的狗狗都能生活得更美滿,是作者持續在犬隻認知科學領域努力的動力。

 

人類其實不特別 狗狗會愛所有的動物

人類漫長的馴化狗狗之路已經歷一萬五千年了,原以為狗狗對待人類與其他物種會有差異,但事實並非如此;狗狗會愛人類,純粹是因為狗狗有愛的能力,而剛好人類陪伴牠們一同成長。

換句話說,如果狗狗由土豚養育長大的話,狗狗就會展現與人類同樣的互動在土豚身上;這邊有個關鍵是土豚必須經歷狗狗的幼犬時期。沒有陪伴狗狗成長會有差異嗎?作者以四隻狗為例,證明在幼犬時期事先相處的差異,這些狗先後被送到澳大利亞中島去保護遭受狐狸攻擊的小藍企鵝。前兩隻狗由人類養大,被送到島上一陣子後便耐不住沒有人類的生活,離島出走並靠著自己的力量回到飼主身邊;後兩隻狗則是自小就和小藍企鵝共同生活,持續至今仍在島上堅守崗位。

03 219556狗喜歡與我們親密互動跟人類身份無關,事實上,狗狗不分物種都能給予相同的愛。

 

你不懂狗情緒 但狗狗卻能同情人類

「當我難過時,牠會來安慰我!」飼主情緒低迷的反應會引來狗狗的關注、陪伴,但令科學家好奇的是,狗狗是真的在乎我們的感受嗎?還是單純被我們詭異的行徑吸引而來?

答案是:狗狗的確在乎我們;幾乎眾所皆知的答案不特別,特別的是實驗過程。狗飼主被安排和一位陌生人交談,並且在過程輪流發出哭泣聲和哼哼聲(飼主平日鮮少發出的聲音),觀察狗狗會不會移動到身旁;結果發現不論是飼主還是陌生人哭泣,狗狗都會接近,這表示狗狗確實會去關心正處於負面情緒的人,而且接近的程度高於飼主和陌生人發出哼哼聲的時候。

至於為什麼狗是同情人類,而非展現同理心?科學家界定兩者的差異:

  • 同情心:見飼主悲傷卻不一定感到悲傷,但會試圖安撫飼主悲傷。

  • 同理心:見飼主悲傷也感染悲傷,進一步反應是去紓解自身悲傷。

這個簡單又能如實呈現狗狗內心想法的實驗,作者推薦每位養狗飼主試試看,畢竟親身經歷比起字面上的體驗更深刻。

04 E0B620AF D5AF 457F B815 E96BB1667A2E狗狗可以感受到人類的苦惱不安,此實驗證明狗狗在乎我們、關心我們發生了什麼事。

 

60秒定終生 能否走出收容所靠外型跟行為

你的狗狗是從收容所帶回家的嗎?你是否還記得是如何挑中牠的?

為數龐大且難以減退的流浪犬隻使得收容所長期處於空間緊繃狀態,這狀況在臺灣和美國仍是待解難題。當然,提高領養率是緩解空間壓力的方法之一;為瞭解可以如何提高收容犬隻被領養的機率,美國德州理工大學教授進行了一項調查,瞭解哪些狗狗最容易被領養。

調查人員先錄製人類站在收容犬隻面前六十秒時,狗狗會有哪些行為(搖尾巴、吠叫、大便或走動等),並紀錄狗狗事後是否被領養以及在收容所待了多久。在看完數千隻影片加以分析後,得出以下結論:外型是第一門檻,接著是行為

無庸置疑地,可愛的幼犬和玩賞犬最容易在第一時間被領養。而行為則是另一關鍵,太過慵懶、沒精神的,被領養的機會當然較低;但過度活潑又不行,那些坐立難安、到處走動的狗狗被領養情況也不是最好的,最佳的狀態是會走到訪客前面並且表現出有興趣的樣子,作者以「機敏但不過度活潑」形容

但是,其實在書中還提到生活經驗對狗狗的重要性,只要適度接受訓練,收容所的狗狗也能表現出與寵物狗無異的親人程度和穩定性。回頭看那些遙遙等家的收容犬隻們,牠們之所以會展現出人類主觀不喜歡的樣子,也許只是尚未經歷與人類適度的相處;如果有機會的話,這些狗狗說不定就能懂得向人類表達愛吧——當然這還得先解決收容所人力資源不足,根本無暇陪伴犬隻、協助調整行為⋯⋯

05 1D9CD9D9 719F 4634 B017 18711DC2A9B7作者反覆闡述瞭解狗狗行為與認知能力的重要性,不僅是窺探狗之所以成為人類伴侶的謎底,更能因此提升狗狗的動物福利。

 

看到書名有科學兩字,還以為會充滿研究數據和艱澀理論來說明狗狗的情意;令人意外的,裡頭大部分是作者以自身經驗寫出一段段幽默有趣的故事,光是瞭解每段實驗的前因以及後果便屢屢獲得新穎知識,同時不斷突破對狗狗淺顯理解的框架。看完本書,能稍稍明白為什麼狗狗會愛我們,但也確信絕不僅僅只有本書所述如此——狗狗無私付出的愛必定還有執得我們探索、仍待解開的謎團。 


特別感謝本篇狗模嘟比

 

《狗狗的愛:讓動物科學家告訴你,你的狗有多愛你》章節預覽

  • 第一章|賽弗絲
  • 第二章|是什麼讓狗如此特別?
  • 第三章|狗狗在乎
  • 第四章|身體與靈魂
  • 第五章|源起
  • 第六章|狗狗們如何墜入愛河
  • 第七章|狗狗們值得更好的待遇
  • 第八章|結論

06 螢幕快照 2020 06 03 20.40.45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關於窩窩

嘗試從關心動物與生活環境開始,是學會與世界永續共存的第一步 —— 也是窩窩的使命。

聯繫:service@wuo-wuo.com

免費收到窩窩好康資訊

成為窩粉

窩窩官方Line帳號成立了,歡迎加入除了能直接與我們聯繫,還能收到許多專屬資訊!點此加入,或加入好友@341jxh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