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鳶族群的消退與恢復
根據2019年台灣黑鳶保育行動綱領,黑鳶曾經廣泛分布於全台平原,1980年代後族群開始大量消退,僅剩南北有族群分布,甚至在1990年代記錄不到200隻。近年研究發現,農藥、毒鼠可能是導致族群減少的主要原因。
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也表示,雖然近年農委會防檢局已經嚴格禁止使用高濃度的加保扶,也取消毒鼠週的推廣,黑鳶的族群也似逐漸回升,但仍然有黑鳶中毒的案例,可能是因目前仍可合法使用的低濃度加保扶3%粒劑引起。此外農地毒鼠的老鼠藥依然容易取得且不易管理,是黑鳶族群的一大隱憂。
黑鳶的調查主要以非繁殖季的夜棲點為主,各地志工同時會至全台各個夜棲點進行計數調查,以確保數據精準。而2020年新北市貢寮區的夜棲地成為亮點,12月黑鳶數量達228隻,比起9月以及往年的調查多了1百多隻。
歷年的黑鳶數量及分布概況。圖片來源|台灣猛禽研究會。
衛星追蹤「小茄子」解密臺灣的黑鳶族群
治療完畢後野放的小茄子。圖片來源|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
早期黑鳶被認為是四季可見的留鳥,且南北族群之間沒有交流,直到「小茄子」出現才改變了這個觀念。小茄子是2019年2月於屏東一處茄子園發現的受傷黑鳶。小茄子經過救傷後,在同年4月揹著衛星發報器返回到野外。從此牠身負重任,背上的衛星發報器可以幫助科學家了解黑鳶的族群概況,如活動範圍、遷移路徑等等。
野放後的小茄子一路向北,13天後抵達山東,消失兩個月後又出現,移動往安徽省。圖片來源|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
根據小茄子野放後回傳的訊號,第一天就突破南北族群分界,從屏東飛到宜蘭,幾天後再從宜蘭飛到中國山東,13天內共飛行了1,800公里,長途北上更證實台灣的黑鳶族群中有侯鳥存在。寒冬又來臨了,根據2020年12月28日的消息,小茄子的發報器顯示,牠正在廣東沿海停留,會不會飛回台灣?我們拭目以待。
小茄子「茄哥」日前的訊號紀錄到廈門沿海,距離台灣僅一個海峽之隔,許多臺灣粉絲期盼小茄子回來度冬。圖片來源|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 。
守護黑鳶也守護農地生態系
根據台灣猛禽研究會、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及基隆鳥會共同制定《2019年台灣黑鳶保育行動綱領》中顯示,近年農委會推廣有機及無毒農業、林務局推動的里山倡議、防檢局亦著手進行農地鼠藥發放的減量及劇毒農藥逐步禁用等,均有助於產業及環境保育的提升,也有助於黑鳶族群的成長。
當然,除了藉由政策推動幫助黑鳶族群的恢復。大家也可以支持不毒鳥、符合安全用藥規範的老鷹紅豆,還有其他有機、或是得到綠色保育標章認證的農產品。而從日常消費投入保育,直接回饋給照顧環境的農友,才能一同守護台灣農地生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