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校內的茶茶小王子餐廳裡,整面的落地窗面對著一片小樹林。兩隻金背鳩沿著紅磚小徑撿拾掉落的果實,偶爾有行人、腳踏車有時候路過,金背鳩只是加快腳步移動,沒有要飛走的意思。但在不久之前,這個人鳥共享的悠閒角落,曾是吸引鳥類自尋死路的生態陷阱。
2023年7月,一隻過境赤翡翠撞上茶茶小王子的落地玻璃窗,咚一聲,提早結束了牠的遷徙行程。兩個月後,落地玻璃窗上多了一些小方塊,以5公分的間隔,布滿了正對小樹林的窗面,以免再有無辜野鳥撞窗傷亡。
記者|洪郁婷 編輯|蘇于寬 設計|陳莉卉
窗殺預防其實非常簡單,以足夠的密度在窗戶加上鳥看得見的佈置,就能有效防止鳥類窗殺。
茶茶小王子大面落地窗正對著小樹林,玻璃上反射的林蔭風景吸引鳥類撞窗。攝影|洪郁婷
窗殺研究工作小組成員以學生為主,目的是改善校內鳥類窗殺的情形。校內多個窗殺熱點,包括小福樓、思亮館國際會議廳、化學系積學館、連接普通和博雅教學館的空橋、共同教學館的走廊屏風,改善後皆至少一年不曾再發生窗殺,效果顯著。
台大窗殺研究工作小組成員謝季恆表示,窗殺不像其他的環境議題那麼複雜,只要願意動手佈置窗貼,窗殺問題就解決了。
預防窗殺怎麼做?簡單DIY就能完成
台大化學積學館是其中一個成功改造的案例,學生們利用文具行圓點標籤貼紙就完成了窗戶改造。
一般來說,為了提醒鳥兒「此路不通」,不論是窗貼或塗鴉都要佈置在鳥看得到的位置,通常要貼在玻璃的外側。不過化學系館的窗戶是固定窗,要從外側施工就得出動吊車高空作業,動輒6位數的工程費,對館方來說並非能夠輕易負擔。
窗殺工作小組現場評估後,發現化學系館玻璃屬於能雙向透視的清玻璃,可以從窗外看見窗內的佈置。於是建議學生從窗戶內側貼上圓點標籤貼紙,但選擇尺寸較大的圓點(10mm),並且用較密的間隔(上下左右間距5公分),貼滿3樓至6樓電梯間的落地窗。改造總花費不到新台幣500元,就大功告成。大幅降低了施工難度和費用。
台大化學系積學館改造後的玻璃窗。攝影|蘇于寬
新北市的深坑國小甚至只用幾隻油漆筆、立可帶就完成窗殺改善工作。深坑國小總務主任陳瑞玲說明,深坑國小生態資源豐富,時有鳥類撞窗事件。學校老師利用機會進行窗殺教育,帶領小朋友發揮創意,利用手邊現有素材佈置玻璃窗,降低鳥類窗殺的風險。不只油漆筆和修正帶,造型窗貼、標籤貼,各種可以貼在窗上物件,都可作為防鳥撞玻璃的素材。
深坑國小窗戶塗鴉照片 。照片來源|陳瑞玲
專業施工,友善鳥類兼顧美觀耐用
而為了進一步降低防窗殺的門檻,猛禽會也和博威鳥控合作開發了透視性高且不遮蔽窗外景色的防鳥撞窗膠帶,幫助民眾在有限的預算下完成既美觀又耐用的防窗殺佈置。
猛禽會與博威鳥控合作開發的透明窗貼與實際應用畫面。左圖來源|博威鳥控、右圖攝影|洪郁婷
不過居家或校園對美觀要求較彈性,窗戶改造其實相對容易。但是並非所有情境都容易施工。許多建築將窗戶設計成密閉窗,或貼有反光隔熱紙,窗貼要在外側才有防窗殺效果,就可能需要出動吊車才能作業。
如果需要耐得住風吹日曬的窗貼材質,或是有圖案、風格的需求,就需要委託專業團隊處理。
施工難度較高的窗戶或是需要插圖設計,就需要委託專業廠商處理。圖片來源|博威鳥控、蘇于寬
改造窗戶防窗殺,不只對鳥有益
改善窗殺如果能讓人鳥共好的話,為什麼不做?
謝季恆表示,避免窗殺發生,其實也是照顧人們的心理健康。某次窗殺地點是台大的健康中心,一位身體不適的同學,聽見撞窗聲響出來查看,將鳥撿了起來。看著手上的鳥吐血死亡,掌心中的溫度漸漸流失,對同學身心造成更多負擔。由此可見,窗殺不只鳥類的問題。
博威鳥控公司是改善窗殺問題的專家,曾協助公家單位、商業空間及私人住宅等,根據客戶需求提供相應的服務,並接受民眾的窗殺改善諮詢。鳥類窗殺也和居住品質相關。博威鳥控負責人杜昆盈表示,許多客戶的困擾來自窗殺鳥死亡後,屍體的臭味和隨之而來大量蒼蠅。
臺北市立動物園是博威鳥控的委託者之一。非洲動物區區長蔡昀陵表示,改善窗殺問題,除了避免鳥類傷亡,其實也是為了保障園內動物的安全。避免撞窗鳥掉落後與園內動物接觸,發生疫病傳染。
動物園的窗貼點鎮以水平排列,減輕對觀賞、攝影的干擾。攝影|洪郁婷
窗外美景與風格,只能用鳥命來換?
綠建築標章裡的「生態」和「節能」,居然構成了生態陷阱。 謝季恆從收集到的案例中發現,許多窗殺都發生在號稱生態友善的綠建築。
台大博雅館是內政部認證的綠建築,但大面積的玻璃窗卻是校內的窗殺熱點。攝影|洪郁婷
謝季恆解釋,為了提高生物多樣性達成生態指標,建築師綠化建築環境周圍環境,讓鳥類等生物回到附近活動;為了節能、提高居住者的舒適性,裝設大片玻璃,引入自然採光和綠意,組成有鳥又有窗的環境,剛好滿足了窗殺發生的要件。
並不是窗戶越大,就代表建築越綠。
台大土木系副教授詹瀅潔專長是永續建築設計和日照分析。「窗戶不是越大就越好。」這是詹瀅潔在每學期第一堂課就提醒同學的觀念。在日照充足、氣候炎熱的台灣,過度開窗會影響建築隔熱效果,增加空調使用率;過度採光也會降低居住舒適度,反而需要設置遮陽來調節進光量。
他表示,大面積窗戶並不是綠建築的必要條件。開窗位置比窗戶大小更重要。設置多個小窗,讓居住者能夠從室內各個角度欣賞窗景,比起一大面窗戶更能提升居住舒適度。
詹瀅潔舉台大次震宇宙館為例,建築物的外遮陽剛好分割了玻璃反射畫面,也能間接減少了窗殺的可能性。攝影|洪郁婷
2024年5月玉如阿姨樹林店發生了鳥類窗殺事件,目擊鳥兒倒地不起、抽蓄吐血,消費者受到震撼並在Google評論上留言,建議店家效仿台北捷運在玻璃窗上設置圓點窗貼,防止窗殺再度發生。不過連鎖店面裝潢風格受到公司規定限制,無法任意調整。記者聯繫玉如阿姨總公司,詢問是否考慮改變佈置預防窗殺,截稿前未獲得回覆。
受限於空間風格要求,無法為預防窗殺佈置窗貼。攝影|洪郁婷
讓窗殺被看見,改變才會發生
台南市政府曾在2023年時承諾落實減少鳥類窗殺,並由市府研議計畫公部門率先作為模範。
但是台南市農業局森林及自然保育科承辦窗殺業務的馮技正卻苦於沒有施力點。一般民眾對窗殺的敏感度不高,即使發現鳥類屍體,也不一定能判斷是否為窗殺。加上窗殺防治缺乏直接的經濟效益或與民眾切身相關的誘因,導致關注度不如其他動物保育議題。
馮技正無奈表示,目前為止開過的座談會,參與者都不多,回應亦不如其他生態宣導熱烈。僅能針對個案,例如提供台南高鐵站窗殺改善作法。台南市亦效仿野鳥撞玻璃回報社團建立了台南市窗殺通報網,但是5個多月以來沒有收到任何回報,無法針對窗殺熱點加以改善。
台南市雖建置窗殺通報平台,卻收集不到民眾通報。截圖自|台南市窗殺通報網
台北捷運文湖線月台因為使用大量玻璃窗,發生過多次鳥類窗殺。台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研究所甘佳昀針對捷運文湖線鳩鴿科鳥類撞玻璃所做的研究調查發現,文湖線一年光是鳩鴿科鳥類就紀錄到143件鳥類撞窗事件,其中動物園站、麟光站、六張犁站和劍南路站,是窗殺次數最高的前四站。但在麟光站和動物園站完成玻璃佈置之後,就不再有其他防窗殺行動。而捷運公司給甘佳昀的回應總是「還在評估中、會視情況做調整」。
謝季恆在台大校內的推廣行動,並不總是順利的。但他認為持續累積鳥類撞窗案例,就能讓窗殺的輪廓更明顯,將熱點轉化為窗殺議題的負面教材。耐心等待適當的時機,才能有效向大眾傳達窗殺的危害。他認為,改善窗殺的關鍵在於要能意識到問題,才能夠進一步去解決問題。鼓勵大眾加入野鳥撞玻璃回報社團,回報並分享窗殺議題,培養大眾對窗殺的敏感度,才有機會從組織的內部展開防止窗殺的實際行動,挽救更多無辜鳥類的生命。
猛禽會也積極和不同單位合作,推出窗殺漫畫、繪本、紀錄片、線上博物館等不同形式的作品,呈現窗殺議題。也串連各地鳥類保育相關團體在各個保育活動現場,面對面向民眾說明窗殺對鳥類的威脅。
台北市動物保護處與猛禽會共同推出野鳥窗殺繪本。圖片來源|截圖自《報告老師-有隻鳥撞到玻璃》繪本
窗殺需要被看見才能改變。然而一般大眾對窗殺議題仍陌生,對窗殺嚴重程度的認定不一,使得窗殺討論缺乏共識和目標,難以凝聚改善的動力。才有機會推動相關的建築法規、建材研發,從根本達成窗殺預防。
窩窩特別製作《到不了的天空》專題網站,希望讓更多人發現生活裡的窗殺,了解窗戶對鳥類的威脅,願意進一步思考預防的可能性,就有機會實現人鳥共好的新生活。
窗殺的低可見度,使人低估其危害性。保育研究人員如何揪出隱形的鳥類殺手?請閱讀上篇《【窗殺:寧靜日常的鳥類災難】每年窗殺百萬野鳥,人們為何看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