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網站
ONEpage
豬跳車的運輸真相
臺灣每天約有600輛運豬車次,若乘以拍賣與屠宰的天數,每年最少有15萬車次,但為什麼豬會摔車?
記者說ep1
記者跟你說ep1
豬為何在國道跳車?
解密豬運輸的真相!
播放Play
記者說ep2
記者跟你說ep2
活體拍賣制度是什麼?
台灣豬的最後一哩路
播放Play
記者說ep3
記者跟你說ep3
屠體評級制度是什麼?
豬外銷的關鍵!
播放Play
影像敘事
ONEpage
肉豬的最後一哩路
但平安撐過運輸,直達拍賣市場的牠們,卻也得經歷一場「末日伸展秀」。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生態公安雙危機 民團聯合籲禁餵、勿回置遊蕩犬

Intro Image

首隻活體擱淺革龜成標本 漁網纏身傷重不治

Intro Image

人熊衝突升溫 日緊急持槍狩獵制度上路

 
 

 
撰文|About鯨豚     責編|窩窩編輯部

以海洋為家的哺乳動物,牠們像人類一樣需要呼吸。其中鯨類動物(包括鯨魚、海豚和鼠海豚)經常潛在海面下,牠們不像人類必須隨時呼吸,依動物的體型、肺部大小和覓食行為來看,牠們只需呼吸一口氣,便可以在水面下待上數分鐘,甚至1個多小時(例如抹香鯨深潛覓食時)。

人體安靜休息時,每分鐘約呼吸10至12次,每次呼吸的量(潮氣量)約0.5公升。鯨類動物中如海豚科和鼠海豚科的海豚,肺容量是其他陸生動物的1.5倍;而身型最大的藍鯨,肺容量更是達到了5000公升。

雖然與人類相比,牠們換氣的次數相對比較少,但所需的新鮮空氣卻是比我們多上許多。

雖然鯨類動物大多生活在離陸地距離遙遠的海上,但我們岸上所產生的有毒氣體可能會隨著氣流飄散至牠們游動的範圍內。更何況有些鯨類會沿著海岸線游動遷徙,或是暫時定居在海灣內哺育下一代,而部份鯨類則是生活在近岸海域或是出海口附近,有的淡水海豚則是居住在流經城市的河流裡。

所以,當我們向當權者爭取呼吸乾淨空氣的基本權利時,也是在為無法為自己發聲的動物爭取

 

離岸發電廠在世界各地有許多工廠是建立在岸邊或是河邊。圖為正在冒煙的發電廠。(圖|維基百科)




高含量重金屬污染,罹癌風險與繁衍危機劇增

據外媒Hakai Magazine的報導,2019年2月一項研究顯示橫跨美國和加拿大緬因灣(Gulf of Maine)內的大翅鯨、長須鯨和小鬚鯨被有毒金屬污染。 研究團隊在2010年至2012年期間收集了來自鯨魚的皮膚活組織檢驗,並測試了它們是否含有25種不同的金屬。他們發現鋁、鉻、鐵、鎂、鎳和鋅的含量較高。

特別是致癌物質鉻和鎳的含量,與死於肺癌的暴露人類勞工一樣高。

雖然還沒有人知道這些金屬是否會對鯨魚造成傷害,但團隊之一的毒物學家 John Pierce Wise Sr.表示:「這絕對令人擔憂」。 

早於2010年,John Pierce Wise在美國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大學的研究小組研究了來自近千隻抹香鯨的皮膚樣本,以令人震驚的發現成為頭條新聞,跨越16個不同的海洋盆地,從太平洋到大西洋和兩極附近,鯨魚有高含量的鎘、鋁、鉻、鉛、銀、汞和鈦

研究人員在他們的論文中寫道,與船隻撞擊之類的直接危險相比,金屬是一種「更加險惡的威脅」,可以逐漸吞噬種群的健康狀況。該團隊並不知道金屬的確切來源,但推測鯨魚可能是從空氣中吸入它而非從水中吸收。例如,鯨魚體內的金屬可能來自燃燒石油或生產鍍鉻的工廠。但 John Pierce Wise表示這都是猜測。

鯨魚被重金屬撼動新研究擴大了已知面臨重金屬污染的鯨魚種類的範圍。(圖|Hakai Magazine)

 

根據現有的研究,大型鯨魚似乎對癌症有著驚人的抵抗力,一項綜述發現只有31例記錄在案的腫瘤病例,其中大部分是良性的。Wise實驗室發現,至少在培養皿中,大翅鯨細胞似乎能抵抗鉻的致癌作用。但是金屬仍然會傷害這些長壽物種,例如限制牠們創造新生命的能力。

在實驗室試驗中,鉻對鯨魚的睾丸有毒。在人類中,鉻與降低精子活力和適應性有關。John Pierce Wise說:

這些研究結果表明金屬可能會導致某些鯨魚的繁殖問題。 

研究結果示意,研究人員應該更多加關注空氣中的金屬和其他毒素,不僅在工業中心,還有人們通常認為空氣「乾淨」的海岸,John Pierce Wise說。「我們呼吸的空氣和鯨魚一樣,我們只是先吸入」,他補充說。



漏油事件不斷致「肺部疾病」,鯨豚們無一倖免

無論是航行在海上或河流的船隻除了會增加海洋噪音、動物被撞擊的風險外,溢油也會立即嚴重破壞當地的生態及食物鏈,而現今全球航運量增漲,連帶提升漏油的機率。 

據致力於促進關於喜馬拉雅流域,和發源於此地的河流的多語言資訊及討論平台「第三極(The Third Pole)去年11月的報導,在10月25日大約1萬公升重的燃料油洩漏到孟加拉的戈爾諾普利河(Karnaphuli River),蔓延超過16多公里。這對數百種魚類和極度瀕危的恒河豚(Ganges dolphin)的繁殖地構成了嚴重威脅。


78104666 2502306953373286 1523092946163859456 o漏油事故發生後,戈爾諾普利河附近的植物被柴油覆蓋。圖|EcoWatch

 

吉大港大學(University of Chittagong)海洋科學研究所教授Mohammad shafiql Islam形容,這對河中的海豚族群來說是一場重大災難,因為牠們在浮出水面呼吸時會吸入有毒的石油揮發氣體。

隨後如果棲息地被污染,「海豚可能會通過呼吸系統和攝取受污染的獵物經歷急性和慢性暴露。海豚身為戈爾諾普利河系統的當地居民,如果石油沉入河底,牠們將受到漏油的影響,因為動物在進食期間會挖起大量的沉積物」。

恒河豚恒河豚在河面上「豚游(Porpoising)」。動物嘴角上方的凹陷小洞就是眼睛,在這混濁的河流中基本沒有視力,牠們主要靠聽力。(圖|WWF India)

 

2010年4月,英國石油公司(BP pl)所租用的一個名為「深水地平線(Deepwater Horizon)」的深海鑽油平臺發生井噴並爆炸。在長達87天內,墨西哥灣(Gulf of Mexico)流入了1.34億加侖的石油(約320萬桶石油),殺死了成千上萬的海洋哺乳動物,包括海豚。 

而在2013年12月一項名為深水地平線漏油事件發生後,路易斯安那州巴拉塔利亞灣的普通寬吻海豚(Tursiops truncates)的健康狀況的研究指出,在墨西哥灣海域的巴拉塔利亞灣(Barataria Bay)海豚中觀察到的肺部疾病,與暴露在外通過攝入、抽吸或吸入石油碳氫化合物的人類和動物的實驗室研究和臨床報告一致。 

肺炎、氣道炎症和延遲性肺水腫與吸入性暴露有關,即使在低職業性暴露水平下,石油衍生的碳氫化合物也與肺功能下降、慢性支氣管炎和氣道炎症有關。此外,人類和其他動物攝入石油碳氫化合物會導致吸入性肺炎。

在巴拉塔利亞灣海豚身上觀察到的中度至重度肺部疾病,發現與暴露在石油中導致原發性肺損傷和續發性肺炎或原發性吸入性肺炎是一致的。

或者,也應考慮來自普通傳染源的原發性肺炎,雖然研究團隊認為這不太可能。

海豚除了藉由呼吸空氣吸入揮發性和霧化的石油相關化合物外,也有機會在漏油後游經油污水域時導致石油黏附於皮膚上。另外海豚也有可能透過直接接觸海面和水層,通過覓食時偶然攝入海水、沉積物或受污染的獵物而接觸到石油。

在含油的海面中游泳的海豚在含油的海面中游泳的海豚。(圖|路易斯安那州野生生物和漁業部)



出海賞鯨請保持距離,鯨豚活得會更健康

乘船出海觀賞鯨類動物的賞鯨活動是近年來受大眾歡迎的其中一種海上生態旅遊。各國為了保護海洋生物及牠們的棲息地,陸續推出讓賞鯨業者遵守的相關賞鯨規範。除了不高速接近鯨豚、不包圍動物、不穿越或衝入鯨群及避免追逐母子對等規定外,還有賞鯨船與鯨類的安全距離。留給動物適當的空間除了減少牠們對船隻的緊張外,也可以降低動物被燃料油污染的威脅。

據外媒Hakai Magazine的報導,北美的研究人員收集了當地虎鯨群的糞便,並分析其中是否存在「多環芳香烴碳氫化合物(PAHs)」,這是《美國有毒物質和疾病管理局(US Agency for Toxe Substance and Disease Registry)》列為最危險的十大物質之一。 

船隻運輸造成的石油污染是薩利希海(Salish Sea)的一個主要問題,該海域橫跨美國華盛頓-加拿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邊境,是瀕臨滅絕的「南部居留虎鯨群(Southern resident killer whales)」的家園。2019年,加拿大聯邦政府批准了備受爭議的《跨山輸油管(Trans Mountain)擴建計劃》,但仍面臨法律挑戰,這將導致通過虎鯨關鍵棲息地的油輪運輸量增加7倍

研究人員試圖建立這些鯨魚體內多環芳香烴碳氫化合物的基準資料,卻得到了一個完全出乎意料的發現。

這項研究表明,對賞鯨船實施更嚴格的規定正對這些標誌性海洋哺乳動物的健康產生了積極影響。

這項法律於2011年在美國開始實施,它將船隻駕駛與虎鯨之間的距離增加了一倍,從100碼(91公尺)增加到200碼(183公尺)


C:\Users\apple\Desktop\窩窩-我們需要呼吸乾淨的空氣,鯨類動物也需要!\圖片\虎鯨.jpg從薩利希海虎鯨糞便中提取的多環芳香烴碳氫化合物的測量結果表明,美國一項規範船隻如何接近動物的規定是有幫助的。圖|Hakai Magazine

 

根據這項新研究,研究人員用訓練有素的狗來嗅出漂浮在海洋表面的虎鯨糞便,在薩利希海的虎鯨幾乎沒有受到多環芳香烴碳氫化合物的污染。從2010年到2013年,在美國華盛頓州聖胡安群島(San Juan Island) 附近收集並分析的70份糞便樣本中,大多數的濃度低於10億分之10。

然而,最重要的是,在更嚴厲的法規生效的前一年(2010年)採集了四份樣品,這些樣品的多環芳香烴碳氫化合物含量明顯較高,從10億分之11到104不等。這表明,在採用舊船運規則的情況下,鯨魚中的「碳氫化合物」含量要高得多。

這四份樣本中有一份帶有原油或精煉油的特徵,表明污染源是燃料溢出或洩漏。另外三份顯示燃料燃燒的證據,與小型船隻的引擎一致,例如賞鯨旅遊經營者使用的引擎

多環芳香烴碳氫化合物不會像其他污染物,如多氯聯苯(PCB)那樣在食物鏈中累積,然而它們確實會比在其他碳氫化合物複合物,如苯(benzene)在環境中停留的時間長得多,苯在洩漏後會迅速蒸發。

對於海洋哺乳動物來說,接觸石油與腎上腺、生殖和免疫問題;肺病和心臟病;胃部病變;和種群數量減少有關。

虎鯨被認為是特別脆弱的;當牠們浮出水面呼吸時,可以通過噴氣孔吸入、張嘴吞咽甚至通過皮膚吸收多環芳香烴碳氫化合物。




賞鯨船華盛頓州聖胡安群島附近的賞鯨者與虎鯨。圖|NOAA



台灣仍落後國際賞鯨規範距離,盼未來入法

台灣賞鯨業發展至今已超過20年,但卻沒有官方制定相關法規規範,只停留在各個縣市業者間的自律公約,沒有任何罰則和有效的監督機制。

依《臺東縣經營賞鯨船自律公約》的條文來看,賞鯨船與動物的距離的規範為:「以大型鯨豚為中心,50公尺範圍內禁止進入;但若為母鯨帶幼鯨,則擴大為100公尺;但若為停船狀態,有時鯨豚會自然靠近,則須待鯨豚離開30公尺後始可開動。」與美國所規定的距離相比(舊規91公尺、新規183公尺),台灣的規範對保護這些海洋哺乳動物而言是不太足夠的。

從生活落實起,還鯨豚一口乾淨空氣!

以前因為人類的無知和貪圖便利,認為海洋浩瀚無窮,除了可以納百川外,也可以接受我們在陸上所製造的各式各樣廢棄物。所以我們無節制的將這些廢棄物隨意傾倒入河流和海洋,或者沒有經過詳細分類就丟置在垃圾填埋場,這導致諸多污染源間接或直接影響以大海為家的野生生物的繁殖和生長。 

現在,一些相關證據顯示人類所排放的有毒廢氣或者石油揮發氣體會影響鯨類動物的健康,我們應該努力避免讓這種憾事繼續發生,不要讓這些海洋哺乳動物造成更多無可挽回的傷害。


鯨魚噴氣願鯨類動物可以在大海中悠游自在呼吸到新鮮並且乾淨的空氣。圖|WildPhoto Travel

 

最後特別強調,本篇文章只是藉由鯨類動物來論述,與我們一同生活在這顆藍色星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有權利呼吸到乾淨的空氣,但牠們的權利卻是掌握在人類的手中,我們必須做出改變。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關於窩窩

嘗試從關心動物與生活環境開始,是學會與世界永續共存的第一步 —— 也是窩窩的使命。

聯繫:service@wuo-wuo.com

免費收到窩窩好康資訊

成為窩粉

窩窩官方Line帳號成立了,歡迎加入除了能直接與我們聯繫,還能收到許多專屬資訊!點此加入,或加入好友@341jxh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