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網站
ONEpage
豬跳車的運輸真相
臺灣每天約有600輛運豬車次,若乘以拍賣與屠宰的天數,每年最少有15萬車次,但為什麼豬會摔車?
記者說ep1
記者跟你說ep1
豬為何在國道跳車?
解密豬運輸的真相!
播放Play
記者說ep2
記者跟你說ep2
活體拍賣制度是什麼?
台灣豬的最後一哩路
播放Play
記者說ep3
記者跟你說ep3
屠體評級制度是什麼?
豬外銷的關鍵!
播放Play
影像敘事
ONEpage
肉豬的最後一哩路
但平安撐過運輸,直達拍賣市場的牠們,卻也得經歷一場「末日伸展秀」。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生態公安雙危機 民團聯合籲禁餵、勿回置遊蕩犬

Intro Image

首隻活體擱淺革龜成標本 漁網纏身傷重不治

Intro Image

人熊衝突升溫 日緊急持槍狩獵制度上路

 
 

撰文|劉亭妤   責任編輯|陳信安

一隻想回家的黑熊,改變了台灣的山林與人。

台灣黑熊711/568是窩編認識的第一隻黑熊。那時窩編我還沒深入動物議題,而牠還叫作711,是隻屢次侵擾果園、翻工寮冰箱而上新聞的問題熊,所以牠的野放編號也被戲稱成便利商店7-11。後來,牠中了果園山豬吊,救傷收容照養一年又四個月後成為568,被祝福著異地野放後的生活「有順發」,卻在返家路上、破曉時分、三聲槍響下,生命戛然而止。

「打死,丟到樹林裡面。」
「丟遠一點。」

568遺體2022年5月10日,林保署台中分署護管員葉飛、陳智剛、野聲研究員郭彥仁在武界山區溪溝內尋獲台灣黑熊711/568的屍體,沒找到衛星發報器項圈。圖片來源|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知道牠死亡的消息,對於曾多次觸碰到牠新聞消息的窩編,多也難以言語當下的震驚。當時在辦公室,更有看著牠新聞故事許久的同事難掩激動地在公司通訊軟體,留下句:「e04」。

若是看著上述被檢警還原的作案對話,而將黑熊的死怪罪在開槍的獵人祖孫二人、教唆殺熊的叔叔是簡單的、痛快的,也符合常理與人性。尤其當時正勞師動眾地護送牠重回大雪山、牠的家,只有一個渺小的心願:「希望牠回到野外過得好。」儘管結局的導向終歸是大眾最不樂見的方向,但主管保育與山林的林保署卻沒有將問罪擺在第一順位,所有一路上追蹤著568的人們心情也是複雜的。

本書作者蔡惠萍為這段心境下標「我們都是加害者」,並引用了野聲團隊姜博仁的自省:「他們當下會獵殺黑熊,我們可能也是促成這件事的一份子,他們(獵人)某方面也是受害者。」

211780「糟了,武界周邊都是獵場,那裡陷阱很多。」568在野放後25天內移動了54.75公里、翻越14道稜線,主動避開人類聚落、農田;最後,568的訊號在清晨五點多消失,有人聽見不尋常的清晨槍響。

如果_____,568是不是能逃過死劫?

發生在711/568的憾事不僅只是「人熊衝突」,也是「原漢衝突」、「官民衝突」未解的結果。只是一隻野生動物,用牠的熊生來警示我們這件事,不能被遺忘。

「早期獵人的想法是,黑熊是政府在保護,如果夾到就滅口。」一名祖父以布農族狩獵文化傳承的方式帶著孫子打獵,卻因不諳法令而滅證,殺了中了山豬吊陷阱的黑熊。而以往,大眾在意的往往是:為什麼要打獵、放陷阱,甚至殘殺保育類野生動物?

如果跳脫這樣二元對立的思考,走入法規與族群文化之間的矛盾,讓衝突能夠在槍響之前修復,568的熊生或許就還有下頁篇章。

森林法與野保法猶如兩把利刀,徹底切斷原住民與山林的親密關係。族人與執法的林保署衝突不斷,原住民口中的「林先生」,指的不僅是林保署,更是邪惡的代名詞。

從惡法到「現在我們知道可以馬上通報。」的這條路,該如何建成?本書透過568的故事隱隱的告訴我們。

160林保署各分署與部落社區合作「黑熊巡守隊」、推廣換用「改良式山豬吊」,努力消除不信任的高牆,彼此同理、攜手友熊。

恰好窩編前些陣子在製作關於「山豬吊禁不禁」難題的報導,包含林保署、野聲、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等保育工作者都向窩編說,非常擔心山豬吊全面禁用後會「地下化」,更不利保育。

雖然理性上能夠理解,但從守護動物的角度,不免思索著是否只是鄉愿,禁用後的地下化使用和當前一年11隻黑熊遭誤捕的情形有差別嗎?而這本書的訪談內容,也給了另一種報導之外的思考途徑,並給予讀者們更有脈絡的詮釋。

一個多元族群文化共處的國家,卻不考量既有族群、原民部落文化對於土地利用的概念以及自然資源索取的觀念,沿襲日本殖民精神的《森林法》以及大漢人主義的《野生動物保育法》強行將山林國有化、走向禁獵時代。

獵人原是部落的英雄,頓時成了盜竊國家財產的小偷、犯罪的狗熊,「殘忍」「野蠻」「落伍」汙名標籤撕不掉,現代社會不理解也沒機會理解,為何部落族人要吃野外食物。

想像,如果有一天,原住民反過來規範漢人不准燒香拜拜,或是要事先申請,也不准迎媽祖,漢人會不會反抗?

法律嚴厲剝奪狩獵權、打壓狩獵文化的結果是,讓原住民的狩獵活動轉為地下化、法律成為了具文;警民心知肚明,平常相安無事,需要業績時就把原住民違法打獵當成提款機。這樣的關係,是無助於動物處境的提升或保護。

113獵人不只是向山林拿取獵物,更是管理山林的人。和土地關係親密的部落擔起資源利用與照顧的責任,比政府更用力保育棲地與生態。

「我怪我們自己做得不夠快,沒有讓這些族人們知道,誤傷黑熊只要通報並協助救援就不會有罪。」林保署署長林華慶自責,國家沒能來得及和全台800多個部落一一化解對立關係,如果能早些與案發的武界部落重新建立起緊密的信任關係,合作狩獵自主管理計劃,就有機會解救受困山豬吊的568,牠的生命更不會結束於三聲槍響。 

不恨了,和解才有下一步

568的案子,三名被告被檢方依照違反野保法、刑法提起了公訴,也遭林保署台中分署請求民事賠償568的衛星發報器項圈。

但比起嚴刑峻罰或賠償24萬多的財損,林華慶反而更希望促進黑熊保育宣導,竟邀請獵人祖孫兩人擔任黑熊保育志工,參與了包含《一隻台灣黑熊之死》紀錄片放映在內的宣導活動。不僅如此,案子審理結束後,林華慶也邀請三人一起送711/568回到大雪山長眠,「很抱歉!568回家吧!」「我們很抱歉,安息吧!謝謝568。」

711568回家了711/568回家了。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的林間一隅,成為牠最後的歸身之所。這是一片典型的中海拔針闊葉混合林,充滿了黑熊最愛的殼斗科樹木。圖片來源|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獵人也許會想跟黑熊和解,也會想跟林保署和解,若邀請他們一起到大雪山送568回家,也象徵三方和解。

雖然邀請被告參加受害者的葬禮,站在人類文化思維裡幾近「在受害者身上灑鹽」,而林保署選這種近似於「修復式正義」的作法也不免引發爭議,被認為沒替黑熊討公道、還跟兇手和解?但林保署相信,只有和解才能共生、共好,「因為保育的關鍵是在這些山村部落。」

窩編初次接觸山豬吊議題時,曾經想著——何不不再用陷阱了、不要再讓動物無辜死傷了,就可以解決動物處境了!但野灣救傷團隊卻告訴我,保育不只是動物的安危與存續,與動物生活共享生活空間的居民過得好不好,他們的處境、需求同樣必須重視。

撕裂的傷口需要時間結痂、癒合,被山豬吊勒出的傷口是如此,族群間複雜的矛盾對立亦是。原諒、和解只是攜手保育的第一步,如何透過狩獵自主管理、生態服務給付等方式串起人、動物、環境的連結,是我們可以持續關注、給予支持的在地治理。

568透過山神告訴巫師,受困陷阱當時,牠原本是背對獵人,雖然聽到有人靠近,但並不以為意,因為牠相信人類,知道人是友善的,最後被殺了,牠也覺得很訝異。


「那牠還相信人類嗎?」這是我最想知道答案的問題。


「568說牠依舊相信人類,沒有恨。」

大雪山的殼斗科植物種子們陪568長眠。圖片來源|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未完的旅程:一隻台灣黑熊的人間啟示錄》的作者資深記者蔡惠萍深入黑熊711/568的死,用內斂的筆、持平的敘事,撐開介於「你的正義」與「我的正義」之間的灰色空間,讓讀者得以衡量出自己心中的那道天平:是使用山豬吊的錯嗎?是獵人的錯嗎?是野放的方式錯了嗎?

在探究人與熊、都會與山村、原住民族與政府之間層疊交錯的問題,對錯、黑白之間,是否有更好的選擇?711/568沒能走完的返家路,不也是我們尚未完成的旅程?

《未完的旅程:一隻台灣黑熊的人間啟示錄》章節預覽

第一章|最常上新聞的黑熊
第二章|熊熊來到人間
第三章|你怎麼又來了
第四章|五六八,你要去哪裡?
第五章|打死,丟到樹林裡
第六章|我們都是加害人
第七章|鑰匙在哪裡?
第八章|終於敢作夢了
第九章|從懷璧其罪到守望者
第十章|回眸後的深情
第十一章|死了一隻熊後
第十二章|獵人的眼淚
第十三章|難以跨越的大山
第十四章|你有恨嗎?

211777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關於窩窩

嘗試從關心動物與生活環境開始,是學會與世界永續共存的第一步 —— 也是窩窩的使命。

聯繫:service@wuo-wuo.com

免費收到窩窩好康資訊

成為窩粉

窩窩官方Line帳號成立了,歡迎加入除了能直接與我們聯繫,還能收到許多專屬資訊!點此加入,或加入好友@341jxh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