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亭妤 編輯|陳信安
由ATT百貨集團董事羅國義開發的台東「都蘭休閒渡假村」計畫(下稱都蘭ATT)4日上午進行第三次環境影響評估初審會議。會前,環團與都蘭部落族人在環境部前召開記者會,訴求「沒有海域生態調查、沒有部落溝通,都蘭不要ATT。」
都蘭ATT開發基地位於台東縣東河鄉都蘭部落傳統領域Kakahalay(五線),中央一野溪流經,更鄰近珊瑚礁熱點加母子灣。開發規模將近7公頃,預計興建7棟大樓及18棟豪華別墅,欲吸引520名遊客——此人數超過都蘭部落常住人口的二分之一。
都蘭ATT開發基地坐落於海階地,緊鄰約75公尺高的脆弱懸崖,基地中央一條野溪流入加母子灣。圖|截自臺東縣東河鄉都蘭休閒渡假村開發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組圖|劉亭妤
ATT集團於2010年間陸續收購都蘭部落土地,包含15筆農牧用地及1筆丙種建築用地,並在2016年由羅國義以個人名義提出開發計畫。
ATT集團董事長戴春發不僅是「夜店教父」,近十幾年在花東地區大量獵地,成為「後山大地主」。而羅國義不只是ATT董事,更與戴春發關係匪淺,曾共同涉入2017年「彩蝶宴」食用保育類肉品案件——被查獲山羌屠體5隻、山羌頭2顆、長鬃山羊羊頭1顆與腳1隻,甚至曾料理過穿山甲,這些「食材」都是由羅國義贈送給戴春發宴請賓客。
2018年5月經台東縣政府第一次環評審查,決議補件再審;在因應《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修正、環評主管單位由地方轉為中央後,2024年6月、11月環保部兩度召開環評初審會議,仍都決議補件再議。
會前,地球公民基金會、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與都蘭部落族人蘇錦雄Paylang Caya、黃劭文Sontok Diway、姜憲宏Papah Tupang等人在環境部前集結,拉布條、持手版,從部落主權、地質災害與環境影響、用水資源、觀光需求等面向逐一發表聲明。
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辦公室專員梁聖岳直指浮濫開發毀國旅,台東多起觀光旅宿開發案實則炒地皮。圖|劉亭妤攝
儘管環團強調,經歷兩次審查開發單位都無法對審查意見給出具體回覆和作為,本案沒有任何通過的合理性,並期盼今日會議能夠產生具體審查結果。但最終會議決議仍是請開發單位於9月30日前依10項審查建議及各委員審查建議補正書件內容,擇期再審。
對此審查結果,自然環資議題部主任陳姿蓉向窩窩記者表示,通常三次專案小組會議後就會有結論進入大會,「看來審查委員再給它(開發計畫)最後一次機會啦⋯⋯」
加母子灣珊瑚衰亡中,沒有生態調查的開發恐加劇環境惡化進程
加母子灣為內凹的海灣,灣內海浪平靜、流速平緩,適合珊瑚生長,卻也容易受到其他外力擾動影響,因為污染物質不易被海流帶離、容易沉積。
自然環資於2014年、2024年相隔10年進行加母子灣珊瑚礁健檢。2014年時,加母子灣活珊瑚覆蓋率為61%,屬於「優良」等級,且水深一米處就有珊瑚生長;但新死珊瑚覆蓋率11%是環境惡化隱憂,山坡崩塌物、不當工程等因素都造成岸邊沉積物覆蓋住珊瑚而死亡。
2024年再度健檢,證實了環境惡化、十年未好轉。活珊瑚覆蓋率衰退至32.5%,取而代之的是泥沙覆蓋率大幅上升、高達41.875%。儘管當前的泥沙量尚不至於造成珊瑚大量死亡,但長期影響不容忽視。
泥沙大量覆蓋藻類及岩石。圖|自然環資2024加母子灣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湯谷明攝
儘管前兩次審查會都要求都蘭ATT開發單位補正說明對珊瑚礁、海域生態的影響及保護對策,但開發單位至今卻還是不願進行珊瑚礁與海洋生態系進行調查。
開發單位強調「廢污水全回收再利用」不直接影響海域生態,也僅補做「鹽度模擬」,主張即使排出淡水,使近岸鹽度暫時下降至最低20psu(加母子灣灣內鹽度平均約32psu),也不影響珊瑚生態。
陳姿蓉在環評會議中,向審查委員報告加母子灣珊瑚現況,以及開發帶來的衝擊——地表透水性改變、施工期間灑水控制飛揚塵土、營運廢水用於園區澆灌等,透過野溪或滲入地水層進入加母子灣,都會改變水文環境,增加泥沙污染進入加母子灣,加劇泥沙覆蓋珊瑚礁現況。
陳姿蓉也強調開發缺乏珊瑚生態系的相關調查資料,使得影響衝擊難以正確評估、因應對策難以擬定,更駁斥開發單位草率主張鹽度遠低於標準值不影響珊瑚的結論。
陳姿蓉於審查會議中播放加母子灣水下影像,也對開發單位試圖用鹽度模擬矇混取代海域生態調查表達不滿:「請問珊瑚只看鹽度嗎?」圖|劉亭妤攝
陳姿蓉向窩窩記者說明,加母子灣灣內鹽度平均落在32psu,而從水深一米處還有見到珊瑚可以推斷,近岸鹽度30psu約是珊瑚生長的臨界值,
他們(開發單位)自己模擬最低的鹽度就寫到20psu,20psu對珊瑚就是非常低的一個值,共生藻根本沒辦法生長。
陳姿蓉針對模擬結論繼續提出質疑,開發單位進行的模擬僅是針對每秒排放1.25公噸、2.5公噸的流量、排放最低2小時、最多2天做出評估結論,但實際上如何排水、澆灌頻率多少、每天入水量增加多少等,以及降下來的鹽度到底能不能回復?卻未有具體規劃與說明。
自然環資海洋及海岸守護專案執行周諾恆向窩窩記者補充道,鹽度變化也會造成群落改變,影響生物彼此共生、攝食、競爭等關係,「鹽度降低的話,本來珊瑚自己可能不會死,但是其它的藻類啊、海綿啊可能就造成影響。」
警告基地邊緣已不斷往下滑落,開發風險高、地質災害在眼前
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議題組組長蘇雅婷表示,根據地質學者測量,東河海階地水平位移向量為每年67毫米,又已每年20毫米的速度垂直上升,是地殼變動最快的地方之一。
Kakalahay的海階地形是沖蝕的第一線,根據現勘,基地邊緣已不斷往下滑落;再加上野溪向源侵蝕旺盛,坡度陡峭,若再大量體地開發,恐怕直接衝擊加母子灣海岸與公共安全。
蘇雅婷再補充,開發基地位於黏土質的抬升地形,無風無雨時就容易崩滑、落石;遇雨則可能造成更大的災情——2016年梅姬和艾利颱風過後,邊坡大量土石坍塌使臺11線加母子灣段交通一度中斷,2023年海葵颱風也造成大量植被滑落,至今仍舊崖壁裸露。
都蘭ATT開發基地緊鄰地質不穩的海階邊坡,且2016年9、10月風災後的大規模崩塌位置距都蘭ATT基地僅200公尺。圖|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議題組組長蘇雅婷簡報,劉亭妤攝
這些隱憂並非此次會議首度提出,在過去兩度審查會上就已有討論,並要求開發單位補正說明。
然而,開發單位仍僅有在基地內進行地質鑽探,認為基地無落石、岩體滑動、向源侵蝕等敏感地質;用Google Earth Pro影像確認地貌變化,認為過去風災後的崩塌位置雖在基地西南方200公尺處,但災害前後基地南側邊坡並無明顯崩塌、裸露情況,因而判斷崩塌規模不大。
蘇雅婷批評,開發單位持續輕視開發基地邊緣已經存在的數個明顯崩移的剪切面、多起真實發生的災害事件,未進行更嚴謹的地質調查與監測,也無法得知當地地殼變量對於開發計畫的影響。
審查委員謝若蘭聽完簡報,認為開發單位所做的地質調查監測計畫與提出的保全措施尚待加強,嚴正地說:
這個跟生命權有關係。
陳姿蓉也向窩窩記者提出另一擔憂,現況環境地質就已不穩定,十年來大大小小的崩落事件就已經造成加母子灣內沉積物危及珊瑚存續,若是因為開發而再度發生且加劇地質災害,脆弱的珊瑚生態系更是首當其衝。
都蘭ATT緊鄰「岩層崩滑高潛勢區」,開發單位僅承諾規劃建物退縮(距邊坡36公尺)及保留邊坡原有植披。圖|截自臺東縣東河鄉都蘭休閒渡假村開發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
都蘭ATT疑慮仍多,部落意願、交通管理、供水方案也都需補正再議
蘇錦雄Paylang Caya表示,開發單位從將近10年前啟動開發計畫後,只有在遠離部落20公里外的東河鄉公所辦過說明會,忽視都蘭部落自2003年起累積傳統領域(含海域)調查的成果,更無視了部落在2017年宣告傳統領域範圍、傳統漁獵採集海域、傳統領域管理原則。
蘇錦雄Paylang Caya呼籲開發單位正式部落的自然主權、尊重傳統領域。圖|劉亭妤攝
開發案須為部落主導,請開發單位不要自己替部落決定要在傳統領域的土地上如何大興土木!
黃劭文Sontok Diway更進一步指控,開發單位盜用由部落青年推動發展的「阿米斯音樂節」成果,未經部落同意,就擅將此活動列入環評書件中的「遊憩資源」。且更嚴重的是,開發單位還將在外地獲得的連署同意書放在此次審查的意見回覆中,欺騙環評委員該文件為都蘭部落連署,當中還有不少字跡一致的簽名,連署品質堪慮。
黃劭文Sontok Diway質疑開發單位偽造文書、欺騙委員。圖|截自臺東縣東河鄉都蘭休閒渡假村開發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個資隱藏與組圖|劉亭妤
對此,謝若蘭雖有再次垂詢開發單位,要求合理答覆連署資料如何蒐集、為何整排字跡相似且也皆未留下身分證字號與聯絡電話,但開發單位並未作具體回應。
儘管如此,現場仍有眾多村長、部落頭目、族人、居民等登記發言表示贊成都蘭ATT開發案,盼能透過更多的就業機會,減緩青年外流現況、改善部落長輩照顧的困境。
然而,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辦公室專員梁聖岳卻戳破願景泡沫,指出過去通過環評的11案開發、1.3萬名遊客、1800名就業機會通通都是海市蜃樓,只有爭議重重的美麗灣渡假村實際動土興建,更沒有任何一案在此時此刻帶來經濟效益、地方發展。
梁聖岳展示台東縣10年一般旅館間數(藍線)、住用率(紅線)、員工人數(黃線)的圖表,向委員說明開發沒有必要性。圖|劉亭妤攝
除此之外,環評委員也持續關注交通管理評估,尤其鄰近水往上流遊憩區,開發單位卻連交通高峰時間也出現錯誤,因而要求開發單位再補正交通運輸管理的規劃。
面對水資源的爭議,都蘭ATT強調已與自來水公司取得明確的合作意向,將全面使用自來水、不影響都蘭居民的用水。
都蘭地區向來缺水問題嚴峻,姜憲宏Papah Tupang說明都蘭部落位於自來水管線末端,時常發生水壓不足而停水的狀況,擔憂都蘭ATT用水規劃模糊,將來會與在地居民搶地下水、搶溪水。圖|劉亭妤攝
自來水公司亦有代表參與環評會議,補充說明,從台東另外延管至都蘭ATT專用,技術上可行,且不會損害台東居民用水權益,只是由於都蘭ATT基地海拔較高,開發單位需自行負擔處理水壓問題、接管點到基地的管線路權。
對此,環評委員認為,雖然全面使用自然水確實能破除在地居民先前的水資源擔憂,但自來水公司延管後,都蘭ATT怎麼接水、怎麼加壓、「內線」管線怎麼設置等,也必須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說明中,因此再度要求補正內容。
會議最終決議,開發單位必須再補充十項內容與回應各委員的審查意見。9月30日前開發單位須完成補件送審,環境部將再擇期召開第四次都蘭ATT環評專案小組會議。
十項審查意見包含旅宿供需分析、海階邊退縮情形、地質災害應變和監測、交通運輸管理、鄰近水域的生態影響、自來水供應方案、樹木移補植計畫、補足周邊敏感生態環境調查與減輕措施、綠建築與融入都蘭特色的規劃、部落諮商同意等面向。
觀光是會帶來非常多污染的。
謝若蘭提醒,目前的都蘭ATT是資本主義式的開發,部落並沒有共榮;環評若是通過此案,將是縱容經濟掛帥的開發邏輯去破壞在地人文與環境,後果恐怕難以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