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犬塞一籠互咬、死亡犬隻遭丟海棄屍?小琉球浪犬運送過程成謎

    每隔一段時間,小琉球浪浪便會因當地無收容所,而被跨海送至屏東縣收容所安置。日前,小琉球暫時留置所內的9隻浪犬需移置屏東縣收容所,但移置過程中,9隻狗狗卻被擠在同一個籠子,導致互咬而傷痕累累,其中更有一隻狗狗死亡,案發2週仍無詳細運送過程。

  • 保護阿里山國寶級帝雉!動保員移除當地浪犬

    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是帝雉(黑長尾雉)、台灣野山羊、黃喉貂等台灣原生種動物的棲息地,但3月初嘉義縣家畜疾病防治所卻接獲通報,帝雉遭受浪犬騷擾、追捕,甚至遭埋伏偷襲,有伏擊的危害,嚴重影響求偶、繁殖,對目前為保育類第二級的帝雉有生存的危害! 

  • 動團批生態熱區濫劃,特生:目前範圍連100隻石虎都保護不了

    農委會6日邀動團說明熱區犬隻移置試辦計畫,將精準劃設衝突熱區、確保移置動物福利。

  • 北市新動物之家到底在哪?選址爭議不斷,動物只能繼續等

    自零撲殺政策上路後,臺北市動物之家因收容爆量、空間擁擠,犬隻打架頻傳,所內照護者也面臨極大壓力,2020年11月起決定進行改建工程!但因原址重建預算過高,目前另尋6、7處新址重新評估,蓋新家恐遙遙無期,爆量的犬貓僅能繼續等待。

  • 北市禁止愛媽公園河濱餵浪浪,動團抗議

    新版《臺北市公園管理自治條例》明文禁止餵食流浪動物與祭出罰款,動保團體、愛爸愛媽們抗議「飢餓不能解決問題」。

  • 多次遭犬隻騷擾,草鴞繁殖季的重大威脅畫面曝光

    8月15日、16日林務局接連兩天舉辦【2022瀕危動物保育行動研討會】,透過不同主題及物種,來向大眾分享瀕危野生動物的族群調查、監測、保育行動等成果。15日下午,屏科大野保所鳥類生態研究室的洪孝宇博士在【青青河邊草:為草鴞保留一片荒草地】主題中,除了分析目前監測草鴞棲架的成果外,亦分享相關繁殖記錄觀察,讓大眾能更了解當前草鴞的繁殖狀況,以及共同可以努力的保育方向。

  • 婦人閃避浪犬失足送醫不治 新竹南寮人犬衝突非先例 (更新:國賠裁定)

    老媽媽早上出門運動,家人卻再也等不到她回家⋯⋯8月21日清晨,王姓婦人到新竹南寮遊客中心散步,途中遇6隻浪犬追趕,驚嚇閃避時跌倒,頭部著地導致顱內出血送醫不治。

  • 東石獼猴懷中浪犬死亡 悲劇收場咎責何方

    嘉義縣東石鄉一隻疑似遭到棄養的台灣獼猴於日前(12/21)被拍攝發現懷中抱著一隻小黑狗,引起各方的關注。

  • 永和河濱浪犬遭惡意攻擊至癱瘓 愛媽號召投書市府

    近日永和河濱浪犬遭惡意攻擊,導致多隻犬隻重傷,長期餵養的愛媽通報動保處,並提出三大訴求,號召群眾投書新北市長信箱。

  • 獨自挨餓受凍,烏克蘭士兵暖心收留牠,取名藍波

    一段來自FREEDOMNEWS的影片是隻小狗狗與烏克蘭士兵的互動,讓無情戰火中有了一股暖流。

    原來是烏克蘭士兵將隻獨自在外挨餓受凍的小幼犬帶回營區安置,小狗狗也就此留下,士兵們更開心地表示:「牠就像我們的守衛犬,牠聽力很好,能幫忙察覺附近有沒有陌生人。」

    而狗狗的名字被取名為「藍波」 ,影片見留言。

    烏克蘭的在地獨立記者Scootercaster 今天在Twitter發佈的最新更新,士兵們表示:「我們將堅守陣地並擋住敵人,而藍波也跟著我們一起。」

    影片: 

  • 科技執法助捉浪犬提高三成 嘉義動保課:勿倒廚餘或破壞圍籬

    圖片來源:嘉義縣家畜疾病防治所動物保護課
    記者|呂芷晴     編輯|蘇于寬

    科技執法運用在捉浪犬!嘉義縣家畜疾病防治所近日與雲林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陳靜茹教授團隊合作,以無人機偵測目標犬隻並記錄,再搭配巨型智慧捕犬圍籬,以及試辦區的里長們協同工作,捕犬效能提高3成,捕犬隊人員認為幫助有感。 

    近年嘉義縣布袋鎮漁人碼頭屢遭民眾通報遊蕩犬隻追車咬人,岑海里長翁億穎向窩窩記者表示:「我們這裡有一個觀光漁市場,從過去就有很多人會棄養小狗在這,導致這裡的狗越來越多,又常常有狗會追車,影響到民眾的安危。」 

    此外,根據嘉義縣政府資料,2023年布袋鎮通報犬隻追車咬人案件一共122件,其中因浪犬竄出導致交通事故之案件則共15件。經家畜疾病防治所派員訪查結果發現,除了里長提到的棄養,還因民眾餵養,使犬隻習慣在固定區域流浪,等待民眾餵食而聚集。 

    而為了捕捉當地遊蕩犬,翁億穎形容,過去經常要派3至4台車的捕犬隊的人員騎摩托車,一人用使用麻醉槍,兩人下車捕捉,除了成功率不一定百分百外,也勞師動眾。 

    2023年為了改善犬隻追車,當地也與嘉義縣家畜疾病防治所合作執行「布袋觀光區浪犬矯正專案」,幫浪犬配戴矯正器,在縣府與里長的合作下,追車咬人比例已降七成,僅剩原通報量之三成。

    然而,由於捕犬環境地形地貌複雜,許多浪犬多躲在於隱蔽的草叢、樹林,或是廣闊魚塭中,翁億穎及嘉義縣家畜疾病防治所動物保護課課長簡禎樂均向窩窩記者提到,為了積極捕捉犬隻,許多捕犬隊隊員仍經常因此受傷,或捕捉到一半,面臨找不到中麻醉劑竄逃犬隻的窘境。 

    為了更有效提升捕犬效能,嘉義縣家畜疾病防治所近日同樣以較爲空曠且浪犬多的岑海里作為試辦區, 與雲林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陳靜茹教授團隊共同合作「提升遊蕩犬管制捕捉效能之技術研發」計畫,應用AIoT智慧聯網(AI+IoT)的技術,以無人機偵測問題犬隻並標記,結合與巨型智慧捕犬圍籬捕捉目標犬隻。

    陳靜茹助理教授表示:「之前在媒體上常常看到嘉義縣動保管制隊員因捕犬受傷,因此才想說發揮自身專業,與嘉畜所共同合作。」 

    科技如何幫助降低人員傷害與減少人力,並更有效找到目標犬隻呢?陳靜茹解釋:「當遊蕩犬被麻醉槍打到之後,有時候會暈眩或昏倒,在這段過程中我們就可以用無人機來協助看牠有無掉入魚塭,或是其他危險的地方,或是說已經確定倒地了,地面捕犬人員再前往捕捉,這樣會減少人力,也會減少遊蕩犬受傷程度。」 

    20241018news01 01無人機具有標記及定位犬隻的功能。圖片來源:嘉義縣家畜疾病防治所動物保護課提供

    此外,為了減少誤捕,「巨型智慧捕犬圍籬」則結合紅外線感測器、超音波感測器、鏡頭所整合的觸發型感測器模組,透過平時使用ESP32-CAM拍照並透過LINE回傳現場照片,以判斷現場犬隻數量及狀況,並記錄有追車或是需要結紮的目標犬隻。 

    在目標犬隻進到圍籠,其通訊軟體就會提醒監測人員已有犬隻靠近,進而方便監測人員判斷和確認犬隻,並用手機遠端關籠,降低漏抓或誤抓之風險。此外,籠內監視器也可以更確認犬隻是否已經在內,也避免捕捉到後因未巡查,而令其在內等待以致曝曬、飢渴等風險。 

    20241018news01 02巨型圍籬的觸發型感測器模組。圖片來源:嘉義縣家畜疾病防治所動物保護課提供

     

    試辦幾週後,翁億穎表示:「這個方法對於一些比較難抓的狗幫助蠻大的!而且不只是減少捕犬人力,有些狗狗被人追得很緊張,用這個方式也會對牠們比較不會有傷害性,真的比較好抓狗!」簡禎樂也表示:「相較過去,搭配科技輔助捉捕犬,效能提高了3成!」 

    不過,在試驗期間,里長及嘉義縣家畜疾病防治卻屢屢發現民眾在圍籬外惡意傾倒廚餘、故意破壞圍籬放狗,以及取下行為追車犬身上的矯正器,導致問題犬隻持續肇事等妨礙公務行為。

    針對此情況,翁億穎於社群貼文呼籲民眾:「各位鄉親我們正在努力抓追人的浪犬,請各位朋友不要再餵食浪犬,以及亂丟廚餘,避免造成浪犬聚集和環境髒亂。被拍到是會被罰款,若造成浪犬追人受傷,也需要負起責任。」 

    20241018news01 03因有民眾餵食造成影響捕捉犬隻工作,圍籬外也有貼告示提醒民眾勿餵食。圖片來源:嘉義縣家畜疾病防治所動物保護課提供 

    而嘉義縣家畜疾病防治所也呼籲民眾勿妨礙捕犬工作,以免妨礙公務,目前目前已掌握相關人員資料,後續將依法處置。根據《刑法》第138條,毀損公文書及公物之行為,像是毀棄、損壞或隱匿公務員職務上掌管或委託第三人掌管之文書、圖畫、物品,或致令不堪用者,將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家畜所也表示,未來將持續進行飼主家戶訪查,請民眾務必為家中毛孩完成寵物登記,做好狂犬病注射與絕育,違者可依《動物保護法》處新臺幣3000至1.5萬罰鍰,且不可縱容犬隻造成危害,否則違者最高開罰1.5萬。

  • 穿穿媽曾遭犬咬斷尾,寶寶難以抓牢滑落山坡

    記者|蘇于寬     影片授權|孫敬閔

    穿山甲生寶寶與人類一樣,歷經懷胎8至10月,通常在11月至隔年1月生產。穿穿媽會把幼崽背在背上或尾巴上形影不離,悉心照料約半年的時間。

    然而,今日(12月10日)穿山甲研究學者孫敬閔博士則揭露了一則令人心酸的消息,顯示完整的尾巴對於穿山甲背負幼獸的重要性。

    他表示,影片裡的穿山甲媽媽(阿花)約兩個禮拜前生產了,這天記錄到穿山甲媽媽要帶寶寶外出,穿山甲寶寶嘗試緊抓住媽媽的尾巴,不過卻失敗滑落山坡(詳見下方影片)。 

    仔細看可以發現穿山甲媽媽的尾巴其實比正常的穿山甲還要短少5-10公分,缺損的長度大約占尾巴總長的1/4,因為媽媽的尾巴之前曾經遭遇遊蕩犬隻的攻擊而短少一截。

    孫敬閔過去在野外研究過程中,亦同步彙整救援單位穿山甲創傷的案例資料,發現自2006-2017年間獸鋏傷害佔了傷病總數的77.8%,犬隻攻擊則佔了20.4%,其他則為虛弱、膿腫、腹瀉等情況。「全臺三個救傷單位所看到最多受傷的例子就是獸鋏及浪犬咬傷。」他說道。

    然而,他也提醒,其實自2017年以後,全台灣主要的野生動物收容中心的資料都顯示犬隻攻擊是穿山甲受傷的主要原因。

    無論是獸鋏或是犬攻擊,而這兩種傷害都會造成穿山甲身體的缺損,即便痊癒也可能影響日後育幼、防禦外敵。也因此呼籲大眾應重視這兩者造成穿山甲的生存威脅,「獸鋏的源頭控管、使用配套措施,遊蕩動物的控管」等有效生態管理在保育上更是刻不容緩。

    此外,根據資料統計,過去十年來,遭犬貓攻擊的穿山甲逐年增加(21%增加至68%),而斷尾的主因就來自犬攻擊


     12/11更新:穿穿媽媽目前已更換洞穴,研究員會再去洞口架自動相機確認。 孫敬閔表示穿山甲育幼期會使用不同的洞穴育幼,希望寶寶都能跟緊緊。

  • 被誤解的動物1——誰是外來入侵種?該移除還是共存?

    這篇文章想讓你知道的是:當全球貿易開始蓬勃發展,動物們也有了機會跟隨人們四處旅行,只是想用力生存的牠們,怎麼卻成為人們眼中惡名昭彰的存在?

  • 被誤解的動物2——練槍、炮炸、成箭靶,虐殺外來入侵種無法可管?

    這篇文章想讓你知道的是:當人們視入侵動物為囊中獵物,污名化與殺戮氣息開始淹沒整個社會,當我們對動物生命的尊重蕩然無存,無知的惡已悄悄蔓延,讓移除任務更加艱鉅⋯⋯

  • 被誤解的動物4——死亡是唯一選擇?外來入侵種送養、絕育、收容行不行?

    這篇文章想讓你知道的是:不帶走入侵動物的生命可以嗎?動物的死亡與犧牲可能讓移除任務邁向尾聲嗎?如果沒有選擇,又怎麼在送行的路上,讓入侵動物們承受最小的痛苦,並致上最大的歉意?

  • 陳信安|除了愛與憐憫 流浪動物問題我們認識多少?

    前陣子人犬衝突頻傳,追車導致摔重傷或死亡、毒犬等相關新聞如湧泉般襲來,動保圈瀰漫著各種聲浪。檢討人、檢討政策、檢討浪犬,要求政府流浪犬全面結紮、要求流浪犬全面安樂死等各式公共政策提案陷入角力與爭執。

  • 餵養,該負責任嗎?——有餵就有風險?餵養前請先詳閱公開懶人包

    要餵帶回家餵啦!

    牠不是我的狗啦!

    上述熟悉又典型的說詞,你是否也聽過呢?若餵養成災,風險該由誰承擔?

  • 餵養,讓流浪到此為止?——河濱餵養人楊秀玲

    「小朋友,快來吃!」楊秀玲高頻嘹亮的聲音穿過草坪,遠方樹下的浪犬三三兩兩地走近,吃她預備的飼料拌肉飽餐一頓。她在新北市河濱一帶餵養浪犬8年,前後供應上百隻狗每日一餐,讓牠們在無情的野外又多活過一天。

    撰稿|何怡君    編輯、攝影|蘇于寬 設計|陳億瑞

     
  • 餵養,難以融入島上的風景?——漁光島里長林寧峰

    一隻狗死了,無人知曉牠的過往。牠靜靜地躺在漁光島的沙灘,臺南市環保局因為車子開不進來無法清理,只有里長林寧峰一個人站在這裡。他看著漲潮的海水淹過狗的身體又退去,不知如何是好,他也想著島上狗的問題,不只是如此而已。

    撰稿|何怡君    編輯、攝影|蘇于寬 設計|陳億瑞

關於窩窩

嘗試從關心動物與生活環境開始,是學會與世界永續共存的第一步 —— 也是窩窩的使命。

聯繫:service@wuo-wuo.com

免費收到窩窩好康資訊

成為窩粉

窩窩官方Line帳號成立了,歡迎加入除了能直接與我們聯繫,還能收到許多專屬資訊!點此加入,或加入好友@341jxh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