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動物園確實有各式各樣的存在形式,甚至連字典對於這個名詞的解釋都大相逕庭。比如在Cambridge English Dictionary中對於「zoo」的解釋是:
一個飼養動物,特別是野生動物,以供人觀看或研究的場域 (an area in which animals, especially wild animals, are kept so that people can go and look at them or study them)」
而當我們看到Oxford Learner's Dictionaries,解釋則變成了:
一個為了讓大眾觀賞而飼養野生動物並在同時對牠們進行研究、繁殖以及保護的地方(a place where many kinds of wild animals are kept for the public to see and where they are studied, bred and protected)」
基本上,我們可以從各個機構的「Mission」以及「Vision」中看出端倪,前者可以解釋為「職責」,也就是該機構正在做的事情,而後者則是希望有朝一日能靠著恪守職責達成的「願景」。時常被評價為英國第一、世界頂尖的Chester Zoo,在2018之前訂定的Mission為「成為保育全球生物多樣性的主力(To be a major force in conserving biodiversity worldwide)」,而Vision則是「一個多樣化、興旺發展並且永續的自然世界(A diverse, thriving and sustainable natural world)」,很明顯地,前些段落的字典們所提供的解釋完全無法解釋像Chester Zoo這樣的存在。
我在過去的文章中曾提到,許多全球性保育組織旗下都有自己的動物園,但實際上這樣的說法並不準確,實際的狀況是,隨著動物園行業的發展,許多一線的動物園在追求理想中的自己的同時,逐漸轉變為經營動物園的保育組織,家喻戶曉的Jersey Zoo一步步從Durrell自己的秘密花園蛻變為以Saving Species from Extinction為宗旨的Durrell Wildlife Conservation Trust就是完美體現這一趨勢的案例,並且事實已經證明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動物園加入它的行列。
另一方面,曾經被我多次提到的Pairi Daiza,作為一座被認為與保育連結不深、以文化娛樂為主要導向的動物園,他們替旗下基金會訂定的Mission為 ”Support our adventure, outside the walls of Pairi Daiza”。而他們篩選、執行保育的依據則是「是否能達到人類文化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屬於「延續冒險」的途徑之一,且正因為讓人看到了他們朝著自己的願景邁進的樣貌與態度,基本上沒有人會批評他們「為了人類犧牲動物」,反倒是佩服他們對於重現文化景觀的投入與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