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呂芷晴     編輯|蘇于寬

你聽過蘭嶼吻鰕虎嗎?牠是臺灣特有的淡水魚,主要分佈在蘭嶼,近年因溪流工程、颱風改變棲地等因素,造成野外族群不穩定。

為了更有效保護這個獨特物種,並避免非法繁殖與買賣,農業部於2025年2月7日宣布,將其正式增列為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決定加強對蘭嶼吻鰕虎的保護措施! 

蘭嶼吻鰕虎(Rhinogobius lanyuensis),據悉因吻鰕虎體型較小,過去被烹煮後吃起來有一股苦味,被俗稱「狗甘仔」或「甘仔魚」,主要分布於蘭嶼的清澈溪流中,屬於淡水與海水之間洄游的魚類。

雖然蘭嶼吻鰕虎目前沒有人為捕撈的壓力,不過,根據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公告內容近年蘭嶼吻鰕虎因為溪流整治工程的「三面光」結構,而有生存上的影響。

三面光是一種水圳設計,會將舊有的土溝左右兩側以及底部以水泥覆蓋,因此水圳三面都會呈光滑、無縫隙的表面,有助於使水流速度更快,也較傳統土溝堅固耐用而被廣為使用。 

不過也因為垂直、平整設計,使得許多小動物難以攀爬,成為不少動物的死亡陷阱,包涵:犬、貓、山羌、紅冠水雞、白腹秧雞等水鳥。 

那麼這樣的設計,也會對生活在水裡的魚類有影響嗎?答案是會!由於三面光設計使水圳呈無縫隙結構,如此,蘭嶼吻鰕虎便缺乏躲藏的地方,導致牠們連逃避天敵的空間消失,越來越難以生存。 

此外,每年春季,蘭嶼吻鰕虎幼魚會由海洋回到溪流上游繁殖,孵化後的仔魚會再返回海洋。但也因為溪流工程緣故,溪流攔水設施導致水流截斷或河道落差過大,不利於牠們洄游,因此族群數量波動大,生存環境與族群數量相當不穩定。

根據調查,蘭嶼吻鰕虎的野外族群數量曾一度大幅下降,2019年時,牠們的分布僅限於兩條溪流,且數量不超過200尾。 

到了2024年的調查顯示,雖然數量有一度回升至1萬尾以上,但因為幾乎僅分布於1條溪流,且高峰數量即為春季幼魚集體上溯的季節,顯見這些魚仍然面臨不穩定的生存狀況,族群數量波動大。 

為了保育這個珍貴的物種,農業部與專家學者進行討論與評估,並與蘭嶼當地居民進行充分溝通,也經經野生動物諮詢委員會審查通過,最終決定將這隻特有魚類列為保育類物種。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提醒,由於蘭嶼吻鰕虎自2月7日起已列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如民眾在公告前已經飼養,須於2025年3月31日前到當地主管機關登記備查,才能繼續合法飼養,但不得在公共場所展示。 

同時,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也強調,未經許可不得私自繁殖及買賣,違者最高可處以最高5萬元罰緩並沒入未登記個體。 

目前,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東分署也已經設立了聯繫平臺,並邀請政府機關、NGO團體及在地社區合作,定期討論如何改善溪流環境,進行必要的生態修復,像是適度調降壩體、減少水泥工程、納入生態工法等等。 

期盼列入保育類動物以及改善溪流環境與措施後,能有助於保障蘭嶼吻鰕虎的棲息環境,並貼近在地需求與合作,共同推動保育行動、促進物種的穩定發展。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報導分類

關於窩窩

嘗試從關心動物與生活環境開始,是學會與世界永續共存的第一步 —— 也是窩窩的使命。

聯繫:service@wuo-wuo.com

免費收到窩窩好康資訊

成為窩粉

窩窩官方Line帳號成立了,歡迎加入除了能直接與我們聯繫,還能收到許多專屬資訊!點此加入,或加入好友@341jxh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