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實習記者|綦家萱 編輯|呂芷晴、蘇于寬
台糖公司所屬的沙崙農場,面積超過九百五十公頃,是臺灣西部目前僅存難得的大面積完整農地及造林地。根據台南鳥會長期的調查監測,農場內平日的調查就會有60種左右的鳥種,歷年曾經出現過的鳥種則超過130種,包含30種保育類鳥種,像是:環頸雉、大冠鷲、紅尾伯勞等。
然而,台南市政府規劃開發的「沙崙健康園區」於2021年起計劃於該農場設廠,此舉引發野生動物及環保團體關切,擔憂將衝擊多種保育類鳥類,其中包含臺灣一級瀕臨絕種的保育鳥類―草鴞的棲息環境,並導致生態系統嚴重被破壞,故於1月25日發表「反對沙崙農場開發侵蝕瀕危草鴞棲地聲明」。
此外今年1月15日南部科學園區更公告,南科管理局將籌設的「生態科學園區」開發案。在現已不到500隻的瀕危草鴞持續面臨棲地開發下,也讓保育人士擔憂,草鴞的處境「雪上加霜、沒有停歇」。
涵蓋沙崙農場的兩項開發案簡介 | ||
---|---|---|
|
沙崙健康園區 |
生態科學園區 |
主管單位 |
台南市政府主導 |
南科管理局(國科會) |
位置 |
台糖沙崙農場北側(佔地逾四分之一) ,鄰近高鐵車站 |
台糖沙崙農場,鄰近高鐵車站及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 |
產業定位 |
精準醫療、AI產業、綠能、資安等生產製造之產業聚落 |
半導體、AI人工智慧、資安科技、淨零及前瞻能源等新興科技 |
計畫面積 |
84.25公頃 |
500公頃 |
開發目的 |
結合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動能,強化產學連結,設置產業用地,發展精準醫療、AI、綠能與資安產業聚落。 |
推動AI與高科技產業發展,打造永續科學園區,促進南臺灣產業聚落與經濟韌性。 |
環境保護措施 |
於園區綠地規劃塊狀綠地作為保育區,底層建構灌叢及草生地吸引鼠、爬蟲類等食物來源;喬木底層種植芒草,營造為草鴞之活動範圍及覓食地等措施。 |
在既有生態紋理下發展園區,營造生態廊道,原有林地及優質樹種最大化妥適保留,提供完善公園綠地、滯洪池等開放空間。 |
開發進度 |
正在環評程序,去年10月初審因污水處理、異味、空污問題,以及保育類動物環頸雉、東方草鴞保育對策不足等原因,決議補件再審。 |
正辦理可行性評估並徵求民眾意見,後續將納入民眾意見審慎評估後持續推動。 |
環團回應 |
開發選址未避開生態敏感區,大面積破壞減少草鴞活動覓食區、潛在的繁殖區。 |
尚無具體開發計畫,仍待資料數據明確後評估。 |
由於「沙崙健康園區」基地周邊環繞研發中心提供適當生產用地,而「生態科學園區」則認為可以結合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及高鐵特區,兩者皆認為該地具選址優勢因而進駐。資料來源:臺南市沙崙健康園區環境影響說明書、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南部科學園區管理局 新設生態科學園區 資訊公開上網資料
黃線為沙崙農場面積範圍。資料來源:台南市沙崙地區草鴞出現分布現況調查
「沙崙健康園區」的開發目的旨在打造醫療、AI產業、綠能、資安等產業,面積示意則為右圖。資料來源:臺南市沙崙健康園區環境影響說明書
今年年初籌設的「南科生態科學園區」開發案,目前公開的面積範圍示意圖,詳細範圍仍待更多資訊公開。資料來源: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南部科學園區管理局新設生態科學園區 資訊公開上網資料
環團憂草鴞棲地遭破壞 台南市府持不同意見
1月25日,台南市野鳥學會、中華野鳥學會、臺灣環境規劃協會、地球公民基金會、荒野保護協會台南分會等13個環保團體聯合發表「反對沙崙農場開發侵蝕瀕危草鴞棲地聲明」,指出園區開發將使沙崙農場消失逾四分之一,嚴重影響草鴞及其珍貴生態。
環團強調,草鴞在沙崙農場北側的牧草區頻繁活動,該地區為草鴞的重要覓食與學習飛行場所,倘若開發將導致棲地破碎化。
聲明中也呼籲:「以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為核心之發展規劃,應維持在原有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亦即高鐵特區的範圍內,或評估台南市其它已開發區域,切勿持續擴充在沙崙農場之開發範圍,讓台南目前面積最大、最完整的農地消失在開發中。」
草鴞(Tyto longimembris pithecops),台灣特有亞種,國內第一級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是臺灣已知的貓頭鷹種類中唯一不在森林棲息的種類,反而偏好淺山丘陵的草生地或農耕地,並於草叢內育幼,由於棲地過度開發、農藥及鼠藥毒害、鳥網、遊蕩犬攻擊等原因,讓草鴞數量銳減,全臺數量不超過500隻。圖片來源: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台南市政府2月3日回應環保團體聲明指出,沙崙健康園區開發不影響草鴞繁殖地,根據2021年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委託台南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執行的「台南市沙崙地區草鴞出現分布現況調查」報告,草鴞的主要棲地並不位於沙崙農場,並稱沙崙健康園區開發會以「生態優先」為原則,透過有效的保育措施,確保草鴞的覓食環境與整體生態系統穩定發展。在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取得平衡。
而針對南科局籌設的「生態科學園區」開發案,窩窩記者於2月8日聯繫南科局局長鄭秀絨,局長回覆需要嚴謹的處理園區籌設相關議題,先拜會相關單位之後,才能再安排時間接受面訪,以提供更明確的做法。
沙崙農場草鴞出現率達六成 中華鳥會批市府誤導民眾
不過,根據2021年「台南市沙崙地區草鴞出現分布現況調查」報告,當時調查團隊在7、8月總共40日調查沙崙地區時,在執行的234個工作小時中,有151個小時有草鴞紀錄,草鴞出現率達64.5%,該調查結果也提及,「本區規劃中的土地開發工程,在未來將無可避免的會衝擊到當地草鴞族群的存續。」
沙崙農場南側二仁溪發現的草鴞幼雛。圖片來源:擷取自台南沙崙地區草鴞出現分布現況調查報告
中華鳥會秘書長呂翊維對此回應:「台南市政府聲稱沙崙農場非草鴞主要棲息地,是刻意誤導大眾並迴避問題,這個不是事實。」
「沙崙農場幾乎是全臺灣唯一一個可以路邊看到草鴞的地方。」
高雄野鳥學會總幹事林昆海解釋:「草鴞棲地需要三個環境:1.繁殖的巢位 2.日間、夜間躲藏休息的環境 3.夜間覓食的環境」此處對草鴞來說,其實也是夜間覓食的重要區域,對草鴞來說「育幼、住的、吃的,都一樣重要」!
呂翊維也表示:「沙崙農場是一個複合式的環境,它提供了在地野生鳥類及其他動物不同的棲地環境,它的生物多樣性其實很高,不是只有草鴞。」他強調,環保團體並非反對所有開發,而是認為選址時應迴避生態敏感區,才能確保長遠的保育成效。
橋頭科學園區草鴞保育未見成效 環團對生態補償存疑
目前動工許久的「橋頭科學園區」(原中崎有機農業專區)開發案,曾於2021年通過環評,過去同樣引起草鴞生態爭議,當時南科局承諾將「增加在地保育」、「擴大異地補償」,並「成立東方草鴞保育推動小組」,因此劃設了約10公頃草鴞保護區。
但林昆海向窩窩記者說明:「那塊棲地的補償,現在的狀況就是連白茅都沒有辦法種得非常好,除了天候因素外,這幾年也一直被外來植物的入侵所困擾,就算白茅都種得很好,也不代表牠百分之百就會進來,現在那塊地還非常不穩定,我們到現在不能說這個棲地營造是成功的。」
「這些開發單位一直沒有搞清楚這個觀念跟原則,他們都會認為把原來的環境破壞掉了,我可以再去營造一個新的、好的,但不是每一個物種都可以這樣子。」
他強調:「過去環評的承諾到現在成果就是不明顯,那在這種條件下,你還要再做一個新的開發案,又是要直接影響到牠現在利用的棲息環境,在沒有辦法確保會成功的情況下,大家就會對於所謂的『生態補償』方案沒有信心。」
政府環團爭議焦點:如何真正保護草鴞?
對於市府提出的補償與生態管理計畫,呂翊維持保留態度:「開發後再去談補救,那樣投入的成本絕對更高,而且效果很難驗證,最有效的保育方式是選址時就避免生態敏感區。」林昆海也呼籲:「若是環評通過了,已經把原來的棲息環境破壞了,開發後再發現復育成效不好也沒辦法重來了。」
「人們會認為要保護樹,但其實樹有樹的生態系,草地也有草地的生態系,對大眾來說這兩個不是等價的。」
此外,呂翊維提醒,大眾對於生態環境的理解往往有所誤解。「很多人覺得這片農場是一塊待開發的荒地,但實際上,它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不只草鴞,還有其他野生動物依賴這片土地生存。」
沙崙健康園區的開發地及周圍區域是臺灣多種保育類鳥類的棲息地。資料來源:臺南市沙崙健康園區環境影響說明書。
沙崙健康園區的開發計畫反映臺灣在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育之間的拉鋸。市府強調將透過生態管理降低衝擊,但環保團體認為,現有措施不足以取代原生棲地的價值。未來,如何在確保草鴞存續的同時兼顧產業發展,仍有待進一步討論與評估,也有賴民眾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