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撈都撈不完阿,能做多少是多少,為環境盡一份心力。」
站在船上,一次又一次地將垃圾從海岸邊撈起,傾倒到自備的籃子裡面,海巡署的士兵李冠憲自發性的,利用勤務時候,在漁港內打撈著海面上的小型垃圾。
日一復一日的打撈著,只是因為一個簡單的念頭:不想要海邊垃圾這麼多。即使知道,今天撈完,明天浪一打來,新的垃圾又飄會進來,但是仍然抱持著能做多少,就是多少的想法,獨自辛勤著持續打撈、分類,然後等著垃圾車前來載走。
這些垃圾來自不同地方順著海流,可以見到沒有吃完的泡麵碗、被主人落在海邊的單隻拖鞋、依稀可以見前世顏色的粉紅網帽。其中最多的就是萬年不死的塑膠垃圾——寶特瓶、找不屍首的寶特瓶蓋、如飄浮鬼魂苦苦糾纏的塑膠袋,還有像是雪花般遍佈海邊的保麗龍碎屑。
打撈的人不清楚垃圾來源,就如同我們也沒辦法找到製造這些垃圾的罪魁禍首。但是,突然一個念頭出現:有沒有可能這個寶特瓶,就是我前幾天忘在路邊的那個水瓶?
我們都是那個潛在兇手,但同時,我們也可以是撈垃圾的人。只要一個動作,減少製造垃圾、減少生活中一次性塑膠製品的出現,只要盡可能,在最大限度內,做到我們可以做到的垃圾減量,也許那樣就夠了。
「開始撈垃圾之後,會希望有其他人也加入嗎?」
「你不能強迫別人一定要做什麼,我就自己把我想做的做好,他想要一起也很好,但是不用說別人一定也要怎麼樣。」
要放棄某些理念,比堅持下去來得簡單。在很多事情上面都是如此。
我們都可以選擇放棄,但是我們都沒有,因為我們都相信,只要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好,每天即使只有那麼一點的改變,也足夠讓自己堅持做對的事情下去。
窩抱報最新篇章《蔚藍,卻不是海洋的家》歡迎訂閱 https://goo.gl/jNE7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