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南投草屯首次被民眾及兩棲類保志工團隊發現野外的外來種海蟾蜍個體。圖片來源:游崇瑋授權提供

11月6日隸屬於臺灣自然研究學會(TNRS)的臺中兩棲調查保育志工隊接獲民眾通報,南投草屯發現外來入侵種海蟾蜍,其食量、體型、毒性極具生存優勢,可能對臺灣原生種造成威脅。東華大學研究團隊確認後,緊急進行移除工作,目前已移除32隻,並持續監控中。

撰稿|陳信安      責編|洪郁婷       設計|陳億瑞

2021.11.30資訊更新——監控小組成立,海蟾蜍族群恐已存在多年

社團法人台灣兩棲類動物保育協會組成海蟾蜍監控工作小組,並與林務局、特有生物保育研究中心及南投林管處、南投縣政府等單位協調合作,進行海蟾蜍移除控制。11月17至30日工作小組進行草屯熱區2公里範圍內的地毯式調查,希望了解海蟾蜍分佈範圍與族群狀況,以及棲地中其他物種狀況。

在部分區域中,則發現體型大小不一、亞成、成年等不同個體的海蟾蜍,27日移除作業中甚至發現幼蛙。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楊懿如副教授在社群平台發表貼文表示,推測族群可能已經存在多年,但是否有在地繁衍與影響該地生態等問題,值得持續關注。

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之一,海蟾蜍現身草屯

海蟾蜍(Rhinella marina)又稱蔗蟾,原產於中、南美洲。曾經被廣泛引入以防治農業害蟲,但反造成當地生態災害與損失,被列為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 

11月6日TNRS臺中兩棲調查保育志工團隊接獲通報,南投草屯的私人菜園疑似有海蟾蜍出沒!經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楊懿如副教授研究團隊確認後,認證為臺灣野外首次發現的海蟾蜍個體。

研究團隊在通知林務局後,11月7日火速與TNRS團隊、台灣兩棲類動物保育協會和當地國小老師、菜園員工共15人進行移除控制,當晚累計捕獲32隻的海蟾蜍,至今仍陸續捉到漏網之魚。

造成澳洲生態浩劫的海蟾蜍

澳洲昆士蘭曾在1935年引入百隻海蟾蜍以防治甘蔗害蟲。沒想到海蟾蜍以每年約40至60公里速度擴散,至今已擴散至整個北部、東北部,甚至往西部傳播,數量推測可能過億隻。澳洲政府曾於2008至2010年投注超過200萬美元進行移除計畫,但效果相當有限。 

時事 蟾蜍2澳洲博物館官網記載海蟾蜍在澳洲的分佈,多集中於北部、東北部。圖片來源:澳洲博物館 

海蟾蜍體型碩大,體重可達1.5公斤,長度更可達22.5公分,野外壽命5至15年,繁殖、適應能力極強,以小型地棲動物為食,食量極大。根據澳洲維多利亞州農業部的說明,海蟾蜍一晚吃進的食物多達200種,嚴重與本土其他蛙類競爭資源。 

同時,海蟾蜍本身也具有毒性,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楊懿如副教授說明,海蟾蜍毒性極強,許多澳洲原生物種因為捕食海蟾蜍而被毒死。澳洲卡卡杜國家公園中的巨蜥、袋鼬數量就因海蟾蜍而顯著減少。 

時事 蟾蜍3分泌毒液的海蟾蜍。照片來源:游崇瑋授權提供 

接觸到海蟾蜍的毒液,也會造成動物與人類的不適與危險。農委會動物疾病知識庫中寫道,海蟾蜍毒液會使犬貓發燒、下痢、呼吸困難等。人類接觸海蟾蜍毒液,可能造成眼部、手部刺激,若食入更可能導致死亡。澳洲維多利亞州農業部也有記錄,當地鱷魚、魚類、青蛙都會因海蟾蜍毒素導致心臟麻痺死亡。

楊懿如也強調,海蟾蜍繁殖能力極強,澳洲、日本石垣島皆投入許多資源移除,但都尚未成功。本次草屯移除工作中也發現,海蟾蜍會躲進水中、泥堆中,誘捕不易,根除難度很高,一旦在臺灣建立族群後果不堪設想。

海蟾蜍台灣現蹤,全民協助通報不可大意!

林務局保育組組長羅尤娟表示,2015年修訂野生動物的輸出入審核要點後,並無海蟾蜍的輸入許可。但在法規修訂前,民眾可申請進口、繁殖當寵物的海蟾蜍個體,可能因棄養、逃逸等原因而出現野外,後續仍會再與內部及專業學者討論如何應對。 

楊懿如則認為,目前首要任務應做好飼主管理責任,不要隨便野放或造成海蟾蜍逃逸,避免澳洲生態浩劫在臺灣上演。同時,海蟾蜍辨識略有難度,若民眾發現疑似海蟾蜍,則應迅速通報1999專線,由地方縣市專責單位處理,以免誤捕或誤傷原生種蟾蜍。 

時事 蟾蜍4下方海蟾蜍耳後腺突起成三角形延展至肩部為最主要辨別的特徵,且相較上方本土黑眶蟾蜍大且明顯許多。圖片來源:游崇瑋授權提供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報導分類

關於窩窩

嘗試從關心動物與生活環境開始,是學會與世界永續共存的第一步 —— 也是窩窩的使命。

聯繫:service@wuo-wuo.com

免費收到窩窩好康資訊

成為窩粉

窩窩官方Line帳號成立了,歡迎加入除了能直接與我們聯繫,還能收到許多專屬資訊!點此加入,或加入好友@341jxh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