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記者|陳信安 採訪報導
降級爭議未平,民間已大肆私養野生獼猴
2019年農委會林務局公告將台灣獼猴從保育類降為一般類野生動物,對此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副執行長陳玉敏表示,公告降級前民間團體就呼籲應評估後續衝擊與配套,但「林務局僅根據少數學者意見,認為獼猴數量穩定就將獼猴降級;這幾年仍有非常多人猴衝突的發生⋯⋯透過三年來實地調查,看到獼猴嚴重被飼養虐待的現象。」顯示降級後續問題,並沒有減少,甚至層出不窮。
根據動保團體提供的資料,自2019年1月以來至今總共有151民眾通報獼猴遭飼養或不當對待的情形,但扣除重複與非飼養的案件,總計有127例,涉及了140隻獼猴遭民眾私養。這些獼猴遍及全臺,一共18個縣市皆有目擊紀錄,其中以高雄市紀錄最為多!而無法確認縣市的通報案則高達30件,是民眾在網路上,例如Facebook、Tiktok等平台所目擊的飼養狀況。
全台22個縣市中共有18個縣市皆有目擊記錄,可說問題嚴重且普及。圖片來源:擷取自記者會簡報
而分析這些動保團體接獲的民眾通報案件的時間分佈,可發現自2019年獼猴調整為一般類後,民眾通報案件就開始大幅增加,
「每一年在成長,有一個趨勢在的。」
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執行長姜怡如說,這些案例也多為新案,非過去法規修正前可合法登記持有飼養的獼猴。這些獼猴動保團體也根據通報者提供的照片、影片,以及實地訪查的分析,統整以出生未滿1歲的嬰猴、3歲內的幼猴為主,佔了總數的7成。「近一步分析飼養地點,這些獼猴是被飼養在私人住家為最多。」姜怡如說明,除了住家外,像是被民眾養在商店、戶外遛猴子,甚至飼養在民宿、農場或露營區的皆有,顯示民眾私養風氣已漸漸展開。
飼養藉口鑽《野生動物保育法》漏洞,但飼養行為已涉及虐待
「針對獼猴來源我們也試圖了解,多數是送贈、領養最多,有些飼主則直接表達是用購買,再來則是拾獲。」姜怡如表示。
實際上無法得知這些被贈送的台灣獼猴究竟是如何從野外進到人類家庭中,也無法排除是否為獵捕、人工繁殖而供應給市場的個體。訪查中也明確指出,有些獼猴是遭獸鋏、陷阱、獵槍等方式捕到母猴,但將其身旁的嬰、幼猴撿下來或捕捉下來,進而飼養、轉送或販售給其他人飼養。
長期遭民眾關籠飼養而出現刻板行為的獼猴。圖片來源:動保團體
調查過程中,民眾以救傷、拾獲、農害防治作為藉口來飼養,遇到小猴子在路邊就撿回家養,可見政府在獼猴移出保育類野生動物後的保育工作非常不夠力。
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秘書長林美吟則強調,根據《野生動物保育法》第17條,私自獵捕或飼養獼猴皆屬違法行為;但除了不見主管機關對於一般類野生動物的保育或保育規範做出宣導,使得民眾往往誤以為「一般類野生動物」可以獵捕飼養外,民眾也會透過主張是「救傷、拾獲、農害防治」,藉此規避獵捕及飼養的違法行為。在《野生動物保育法》第21條中,民眾只要主張安全或性命、作物養殖受到危害,就可不通報主管機關進行獵捕,但卻未規範使用的工具、方式,以及後續通報流程或動物處置等問題,以致於飼養、繁殖買賣等問題才會越發嚴重。
在通報案例中許多獼猴已明確遭到虐待,且動物福利也嚴重未能獲得滿足。例如坊間曾有「不喝水,幼猴就不會長大」的謠言,以致於許多飼主不提供飲水給獼猴!
田野調查的第一天,是台南小咪(案例)猴生第一次喝水。
林美吟哽咽說道,此案例不僅長期遭到關籠,屁股骨盆骨骼也變形,無法像正常獼猴行走,甚至有非常嚴重的自虐傾向,只要焦慮、情緒不穩定就會自殘與拔毛的情況。
長期關籠導致骨骼變形的獼猴小咪。圖片來源:動保團體
除了此例外,遭民眾私養的獼猴多數被關在狹小、環境單調的鐵籠內,無法自然展現習性與活動;另一種則是以鐵鍊拴綁、限制行動,但卻也曾有獼猴最後慘遭鐵鍊纏繞吊死,亦或誤食環境中的毒物而中毒身亡。
遭到拴綁、限制行動的獼猴。圖片來源:動保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