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教育是一種生存,我們為了存活而學習——山夢嫻專訪 山夢嫻,一位熱切追尋生命意義與價值的自然教師,會將沈復的兒時記趣作為教材,解釋為什麼拔山倒樹而來的是癩蛤蟆而不是青蛙,又將蘇東坡的赤壁賦內的... 人物
全部評論專欄 【蔡明淳專欄】TNR是零安樂死政策的好配套嗎?好初早餐的街貓計畫啟發。 明年2017年的2月,將有一項重大的動保政策上路。兩年前修正的動物保護法條文,通過零安樂死政策,新法刪除第十二條中「經通知或公告逾12日而無... 窩評
議題追蹤 打造犬貓友善城市 台北市目前做了哪些事 台北市長柯文哲於2014年競選期間便提出「友善動物城市」的政策白皮書,並於上任後(2015年四月)正式提出「台北市動物友善城市行動計畫」的十... 議題
動保時事 葉門內戰摧殘 動物園鬧饑荒 志工挺身展開救援 我們曾報導過位於加薩地區的汗尤尼斯動物園,因為以巴兩國衝突而導致動物園內動物活活被餓成屍乾。沒想到相同的慘劇換了個地點又再度上演,葉門從20...
人物專訪 《環保,不是趕流行》天然草與回收塑的激盪 馬紹和(Michael),一個大眾陌生的名字,1985年9月30號自香港來到台灣就學,從台大化工畢業、進入職場、結婚生子,這一待就是三十年。... 廣編特企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