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信安 編輯|蘇于寬 設計|林昕慧
特別指導|焦傳金 教授
動物溝通理論大集合——現今科學怎麼解?
理論一:腦電波理論
動物溝通是種腦電波傳遞資訊的現象,可裝載接受,或發散信息。
科學解釋 — 腦電波僅能以儀器測量記錄,現今尚沒有無線傳輸或相連電波而得以互相溝通的案例。
理論二:量子科學原理
動物溝通是ㄧ串微小粒子遠距影響另一端的粒子,或與其纏結連接。
科學解釋 — 量子科學主要在描述自然界物質「電子」在觀測上具有詭異的隨機性狀態,現今研究以開發量子電腦為主,而非動物溝通。
理論三:大腦松果體能力
松果體分泌褪黑激素(成分似迷幻劑)可能是人類運用心靈成像關鍵。
科學解釋 — 松果體為腦中央的腺體器官,功能為調節生理時鐘;但因歷史典故與神話故事,常被塑造為人體第三隻眼、具有心靈感應能力。
理論四:潛意識超感知覺
人的潛意識中的超感知覺可使人產生超自然感受並運用在動物溝通。
科學解釋 — 佛洛伊德認為潛意識具有能動作用,爾後有人用以解釋動物溝通;但實際上,腦與心智科學對潛意識仍在研究、了解階段。
科學觀點01:為什麼科學無法支持動物溝通呢?
「科學有沒有辦法解釋動物溝通?我會說沒有辦法。」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焦傳金說道,現今眾多的動物溝通原理雖引用了科學理論,但有些科學的原意並非用以解釋動物溝通;就算將科學概念延伸至動物溝通,也缺乏科學方法來證實可行性。
科學是為了提供理性客觀、可供檢證的解釋或具體結果,要驗證人與動物之間是否可以彼此傳訊,至少溝通的狀態要是可以被觀察出來,或是能使用儀器測量。「不是感受到即可,要有辦法探測,我們才能說它存在。」焦傳金說明,這並非否定超自然現象或動物溝通的言論,只是作為科學家,當面臨難以解釋的經驗現象時,應謹慎探究事實;否則只能保有存疑。
科學觀點02:人腦潛意識能力無限,與動物溝通係金ㄟ?
焦傳金表示,人的大腦無法同時處理太多事情,必須將「意識」放在當下最重要的事情上。也就是人們所收到的感官資料眾多,聽到、看到、有感覺的「意識」皆是大腦已整理過的綱要;然而那些已接收到但大腦暫時無法處理的原始資料,即為「潛意識」,仍可能影響著人們的行為,這並非與動物靈魂交流。
爆米花實驗:在影片逐格中,刻意抽換一格為爆米花圖片。多數人並不會意識到圖片出現,卻可無意間提高大眾購買爆米花的意願。說明視覺上以為沒看見的畫面,卻仍可能因潛意識而影響大腦與行為。
視覺上以為沒看見的畫面,卻仍可能因潛意識而影響大腦與行為。
許多具有所謂心靈感應,甚至通靈能力的人便可能是因為對大腦無意識下接收到的訊息、內外在刺激較為敏感,在腦內形成不同訊號與意識間有不同程度的連結,產生像是氣味、圖像或聲音等。當周圍環境沒有變化或較為安靜的情況下,大腦便有更多空間來接收內外在對這些訊息的反應,這可能也是動物溝通多強調要靜心的原因。
「我們看很多東西是沒有意識的,一旦要解釋時,人們便會受到過去接收到的訊息影響,給予一個合理的解釋。」焦傳金説,很多時候人感覺到現象或畫面,能有正確解釋時,從科學角度來看可能是這些人多具有強烈的觀察天份,潛移默化之下接收到許多動物舉動、無意識的細節,進而讓大腦產生聯想;加上人類神經細胞當中有所謂的「鏡像神經元」,能幫助人同理他人他物,轉為形成理解動物的一部分,於是能有適當的詮釋。
科學觀點03:從動物的角度來看,你的溝通可能不是你的溝通。
焦傳金最後提醒,與動物溝通的方式眾多,選擇時下流行的「動物溝通」並非不可行,但必須要理解「這是一個跨物種的交流,不能夠直接將雙方所認知的世界視為一致的。」要與動物進行溝通前,更應先了解牠們所理解的世界是什麼?而非過於擬人化,視同與人一樣,反可能會產生不客觀的情感投射。
藉由溝通理解動物後,飼主與寵物能有更多互動、產生良性循環,是因人與動物在互動過程中會分泌催產素(荷爾蒙的一種),幫助建立更親密的關係;動物更是藉由實際互動時了解人的語言、表情、肢體動作,進而給予不同的反應或調整行為模式、才達到所謂的「溝通交流」。
「這其實是一種互相演化。」動物以牠們的邏輯來理解人類,用牠們的方式回應;而人從動物行為、互動的表現中得到反饋,進而更加尊重、理解牠們。其實並不一定要進行動物溝通,只要願意長時間觀察、與動物互動,飼主們自己也能與動物進行「有效的溝通」。
哲學家、獸醫師、行為訓練師等專家如何看動物溝通?
窩抱報 Vol.17 《毛孩翻譯蒟蒻》完整蒐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