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娉婷,工業設計系背景,出社會後卻應徵了台灣動物新聞網的記者工作,「一來是愛動物,想從事相關的行業,二來是本科操累了四年,其實想休息一下。」殊不知踏入媒體業後可不比原本設計系輕鬆。連續兩年每一天採訪撰稿的日子,娉婷除了替動物發聲,更希望作為一位媒體工作者,能透過新聞專業,來拉近社會上彼此壁壘分明的距離,讓不同的聲音都能獲得理解。

 

娉婷舉例被動保運動奉為圭臬的「領養代替購買」,一句口號推了這麼多年,在他採訪工作的過程中卻發現經常被扭曲或誤解了原意;「似乎變成只要透過購買的方式取得犬貓就必須背負原罪,然後只要領養就是絕對正確。」於是乎品牌迷思的價值觀,依舊不變,只是轉換管道變成「收容所什麼時候有品種犬品種貓可以領養?」的民意展現;於是乎繁殖場的生態,並沒有被翻轉,合法育種的制度難以建立。

  

會有這層思維,其實挑戰著娉婷自己,也透過新聞挑戰著閱聽人。

 

娉婷說:「我們家養過各種動物,舉得出來的寵物幾乎都出現在我生命歷程中,兔子、八哥、烏龜、魚、狗、貓,家中從來沒有『沒動物』的時刻。」而家中的奶奶無論如何只養品種狗,「那是一種無法理解也難以溝通的觀念。」

 

與其打著領養米克斯的旗幟搖旗吶喊,娉婷更希望有健全、合法、符合動物福利標準的管道可以讓只鍾情品種的民眾可以取得。這並不是鄉愿,娉婷奶奶的觀念也反映出社會一部分的縮影,從每每收容所有品種犬貓的領養資訊時就出現徹夜排隊的人潮,而米克思(混種犬貓)仍然乏人問津的現象,就能體會。

 

s4 3

圖片提供 - 台灣動物新聞網:認養非法繁殖幼犬 耐力大拚比

 

學會與不同價值觀念的人溝通,才能讓社會往下一步邁進。

 

談到將在8/28講座分享的動保警察制度,娉婷從大橘子案到斑斑案都有追蹤,深知「傳聞證據」跟「直接證據」在法律的判定上有著決定性的差距,然而因為群情激憤加上媒體渲染,卻變成了「警察吃案、檢調辦案不彰」的各種怒罵,然而卻對實際的案件調查沒有太多的幫助。

 

s4 2
溫州街大橘子案,距離報案人第一次報案過了26小時、警察局副分局長出面協調後,案件才獲得警方受理。事後警方檢討流程、進行內部教育,現已改善不受理動保案件狀況。 (照片:李建明/提供)

 

國外的動保警察制度是什麼?民間的動保檢查員會如何與警方通力合作?而台灣的警察、動保處、動保團體之間的垂直與水平溝通該怎麼進行?娉婷會在講座上有深入淺出的介紹,歡迎來聽!

 

 


 

banner

 

|講座:流浪犬源頭管理多元策略之可能

|日期:2016/8/27-28(六、日) 13:00-17:30

|地點:濕地 venue (台北市林森北路107巷10號 B1) 

|報名網址:http://www.accupass.com/go/s01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專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