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威脅篇
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_歐亞水獺
台灣最後的水獺Ep1_威脅篇
「不是擔不擔心的問題,牠一定會滅絕⋯⋯」袁守立博士歎道。
播放Play
EP2救傷篇
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_歐亞水獺
台灣最後的水獺Ep2_救傷篇
從金門救援的小水獺去到動物園過得如何呢?未來又將面臨什麼挑戰?該留在動物園圈養嗎?
播放Play
EP3在地篇
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_歐亞水獺
台灣最後的水獺Ep3_在地篇
「水獺就是水猴子,在水裏兵兵砰砰抓魚吃,現在真的很少了,還是希望下一代可以看到啦。」
播放Play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撰稿|陳信安    編輯|蘇于寬     設計|林昕慧

 2 49752989232 o路殺、迷路與落難消息,成了民眾最直接認識水獺的途徑。|圖:金門縣政府提供

 

 2 49752989232 o2016年,在金門陽明湖附近遭路殺的雌性水獺。|圖:金門縣政府提供

 

                               「水獺出沒,請小心」警示牌旁,清晰可見當時牠遭路殺的血跡。|圖:金門縣政府提供

 

水獺之死,不再安全的水域

將時間倒轉回2016年10月13日,民眾行經金門黃海路近陽明湖路段時,在「水獺出沒,請小心」的警示牌周遭發現一隻路倒死亡的雌性亞成水獺,而牠的死,並非單一個案,在這個水獺重要棲地——陽明湖周圍,已悄然累計了四起水獺喪命事件;事實上,陽明湖棲地相對人為干擾較低,且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曾於2014年設置友善水獺的階梯設施,都應有利水獺的生存。

也因這路段的多起事故,研究人員抽絲剝繭與探勘周圍棲地後才發現,陽明橋下倒木與雜草遍佈、涵洞乾涸,推測水獺因難以使用,只能走上柏油路地,造成魂斷輪下的噩耗。

而作為水獺最後一片淨土的金門,類似這樣的路殺問題不可輕視,在1996年至今的研究資料中便指出,這24年間一共56隻水獺死亡,其中48隻是遭逢路殺,換算下來平均全島每年皆有路殺事件,巔峰時期一年更高達4至6起。對於族群數量僅200隻上下的瀕危物種,這樣的死亡數不免令人感到擔憂。

 

p1030438 49752989087 op1030423 49752660261 o倒木、雜草、乾涸,皆是誘使水獺走上道路的原因。|圖:袁守立提供

 

vol19 49719880406 o金門全島皆有水獺「車禍」的痕跡,進一步分析可發現路殺多發生在金門東部,高達72%。圖|窩窩繪製

 

水獺密度高的地方,路殺就會多;路殺還關係到車輛及車流量的問題。

袁守立說明,金門東部有太武山,發源出三大水系及廣闊的平原腹地,有著四通八達的溪流及排水系統,是最多水獺定居的生活圈;同時東部也是金門最大的農墾區,農業活動與車輛流動頻繁,路殺因而多集中於此區。

水獺會利用各種形式的水道作為主要移動手段,維持金門島內各水道連結暢通為減低水獺誤闖道路被撞擊致死的首要方法。」最早進行水獺研究的學者李玲玲分析,水獺不幸走上馬路遭路殺,起因多與水道本身不暢通有高度關聯性。事實上,影響水獺無法安穩使用水道移動,進而遭逢路殺悲劇的因子眾多。

 

49343217558 84fa93d3f6 w 49752660111 o「希望水獺去走水路,不要走道路,就較不會被撞死。」東海大學的水獺研究員袁守立強調。

 

舉凡以下列點皆是:

  • 水生植物與雜草生長茂密

  • 人造垃圾蓋住河道

  • 水域棲地破碎化

  • 治水導致水域高度水泥化

  • 設計不良的攔水堰與涵洞造成窒礙難行

  • 極端氣候與農業灌溉讓棲地缺水問題加劇

  • 遊蕩犬貓的威脅與干擾

  • 水獺固有的習性與迷路

延伸閱讀:活下去好難——歐亞水獺七大生存威脅

 

終結路殺,從水道暢通開始

以雌性水獺死亡地陽明湖為例,2016年發現倒木、雜草堆積讓水獺無法沿著溪溝移動後,金門縣政府迅速辦理清除,後續每年再搭配清淤工作後,陽明湖區域至今便未再發生水獺路殺事件。

 

vol19 49719880536 o經人員清淤後,整理出一條暢通的溪溝,利於水獺通行。

 


清淤後,可見水獺頻繁進出陽明湖的人工階梯。|圖:袁守立提供


2017年5月有民眾多次目擊水獺在金門東部的太湖二橋上狂奔,原因正是春天生意盎然,用來淨化水體的布袋蓮跟著生長茂密,也覆蓋阻塞了水獺頻繁通行的水道;「太湖二橋旁邊,就是十字路口。」袁守立說得了當,太湖因湖庫面積廣大,加上水位穩定,是金門全島水獺族群數最穩定的地點。太湖外圍則為金門最大的遊憩區,有觀光步道、學校、飯店,水獺與人幾乎零距離,太湖的水獺們也較不怕車輛、燈光等人為干擾,「水獺十分活躍」,卻也凸顯出其潛在的路殺風險。

除了較為被動式的暢通水道工程,袁守立建議更應積極的防患於未然,「去做一些友善水獺的設施,或是動物防護網。」畢竟緊鄰著馬路的太湖,周圍並沒有溪流與農田可讓水獺作為緩衝,盡可能阻止牠們上陸才是最佳解方;再加上太湖多有民眾運動、遊憩,若能有大型告示與解說牌,或許民眾就能多留意與保護水獺一點。但動物防護網容易把道路截斷,且周圍道路土地歸屬權複雜,現階段未能順利推動。

 

18209184 1705212682829865 3445182495018991869 o 49752989067 o緊急清淤,要還給水獺一條通道。 圖|袁守立提供 
vol19 49720197877 o無障礙的水道,方便水獺自由進出。圖|袁守立提供 
49752123078 3a9c8c52c5 o透過定期清淤、剷除布袋蓮,維持好水道暢通,水獺就較不會冒險上陸。圖|袁守立提供

  

                               佇立在金門太湖旁道路上的告示牌,需要細心留意才會發現它的存在。

 

防治路殺其二,水獺無障礙空間之必要

也有一些溪流,本身並沒有堵塞,但水獺仍舊難以使用。清華大學的曾晴賢教授給出了答案:

金門當地脆弱的溪流,都因不當工程設施而寸斷,水獺只能在劣化環境中求生。

過去金門自然溪流常因治水與取水需求而密佈攔水堰、高聳的水泥護岸等人工障礙物,導致水獺無法穿越而被迫走上溪流旁的道路,間接發生路殺事件。

而替水獺打造一個無障礙空間——生態廊道,便是串起這人工環境的重要關鍵。「功能就像是我們上下樓要走的樓梯一樣。」串連起上下游環境,從水獺等水生動物的行為模式、生態習性角度思考,例如水獺的攀爬、跳躍高度、魚類游泳時可以克服的最大水流速度,配合當地溪流環境條件設計出最適合水生動物們利用的樓梯,達到養育與串連棲息於此的生物,藉以復甦溪流的棲地生態。

金門的水獺其實沒有看過天然的溪流,所以這些東西看起來好像很人工,但牠用的很開心啊!」袁守立也補充道,金門水獺別於其他物種之處在水泥與人工化早已是牠的日常,像是人工搭成的水泥小階梯、木頭打造的生態廊道等種種人工化設施,其實牠們依舊能運用自如。也因為水獺習於人工環境的特性,引導牠們使用水泥涵洞與水道也能降低路殺風險。 

vol19 49719345893 o由曾晴賢教授設計的生態廊道,有助於幫助水獺、金龜、魚類等水生動物通行。

 


有無障礙設施的水路通行,水獺較不會走上危險的陸路。

 

vol19 49719880671 o同樣位於金門東部的忠孝新邨農塘中有許多魚,是水獺的覓食重要地點。

 

忠孝新邨中的大農塘,是許多水獺們的捕魚寶地,水獺們會從地下溝渠走來,也會跳過水溝壁面,筆直穿越道路奔來;但此處緊臨著曾發生路殺的沙青路地段,是潛在的路殺高風險區。袁守立說明,與野聲生態環境顧問公司一同觀察水獺行為後,在農塘主要入口、水獺行經的水溝壁面架設隔離網,也將農塘入口設置為只供單向進入的小門,用來限制水獺通往平面道路的路徑,藉此引導牠們利用地下溝渠往農塘抓魚,便能避開車流量高的馬路。

 


成功利用溝渠進出農塘的水獺。|影:金門縣政府提供
                               將農塘入口以隔離網、單向進入的小門擋起。
                               並將水獺會行經、跨越的水溝壁面以隔離網擋起,用以引導牠們走入溝渠內。

 

上陸當心車,水獺閃光燈!

「水獺適應力很強,你剛弄完這個棲地讓牠可以用,馬上就回來了。」近年執行研究調查,眼見著清淤、水道整理、生態廊道與隔離網引導之於水獺的幫助,袁守立心有所感說著;而這些保育措施也反映出成效,在2018年至2019年的路殺數成功下降。

但這樣是否意味著水獺用路將永保平安?可惜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地形的關係,水獺很容易抄捷徑。」袁守立無奈說著,以金門東部太武山以北舉例,它是一片平原農地,幼獸迷路、成獸抄捷徑與探索領域都是有可能發生的突發狀況,過往也曾經發生過水獺爬上欄杆護岸而慘遭路殺的事件。

2018年起,在環島北路金沙水庫路段,兩旁護欄上出現了不起眼的小裝置,即為車燈反射器,成了這區水獺的救命武器。

vol19 49720197727 o近兩年路殺緩解至1起,低於巔峰期的6起。*資料來源:〈金門地區歐亞水獺影像蒐集、族群監測及棲地改善計畫(1/3)〉圖|截自窩抱報水獺專刊

vol19 49720198087 o緊鄰東部太武山農地的環島北路,是金門車流量十分高的主要幹道。

                               不適合設置防護網的農地,改裝車燈反射器。
 49752306033 07b9797dec c對反射器感到興趣的水獺。|圖:金門縣政府提供
49752842141 b48c92a5af b水獺安全過馬路。|圖:袁守立提供

 

「因為旁邊都是田,弄防護網一點效果也沒有。」民眾的農耕用路需求,變成防護網只能一段一段架設,造成只要有縫水獺就可直接鑽出去,反更容易遭撞死,「退而求其次,設計車燈反射。」袁守立解釋

利用動物看到亮光、發光體會稍微停頓觀察的習性架設反射器

等到了夜間有車輛行經時,反射器會將車燈部分反射到路邊,提醒水獺有「亮物」經過,讓牠們停頓一下,進而達到車子已行駛一段安全距離後,水獺再繼續前進。 

水獺用路安全還需人守護,最好的保育措施最難推

也因金門東部地勢平坦,溪流與道路交錯密集,加上歷年水獺路殺分散各地,目前僅能優先進行熱區的改善,路殺仍是防不勝防⋯⋯事實上,最好的保育作法袁守立也給出了建議:「是否可以考慮一些路段,因為水獺友善的關係夜間封閉?或是轉為觀光、自行車步道。做一些適度的調整。」金門道路密度是臺灣全國之冠,儘管水獺走水路不會受阻,牠的天性依舊可能驅使牠走上陸路,尤其是在路殺高風險時期時。 

所謂路殺高風險期即是每年九月至隔年四月的水獺繁殖季與幼獺探索期,水獺會頻繁穿梭於棲地間,「有道路、有車,才會有路殺,並不是水獺自己去撞車。」若能進行管制、限速,或許更能大幅降低水獺死傷的狀況。 

以頻繁發生石虎路殺的苗栗台140縣道為例,它是石虎路殺事件最高的路段,堪稱石虎的「死亡公路」,也已經著手在縣道16至25公里路段增設區間測速,希望降低車速。除了限速,公路總局也在台3線卓蘭石虎出沒熱出架設路殺預警系統,在「車輛靠近且車速超過60公里」及「有動物往道路前進」條件下,系統會自行啟動聲波及光波裝置警告動物,希望幫助石虎停下腳步避免路殺。 

「如果這樣子的想法真能夠落實、傳達到每個金門人心中,我會很開心⋯⋯」有了石虎的前車之鑑,袁守立認為水獺更應積極防範於未然;然而最簡單與最重要的辦法,卻也是最難推行的保育手段,他默默說著。

6fa14506 c402 43d0 a744 e4af1a8bdfba 49753010117 o因路殺預警系統而停下腳步的石虎。|圖:公路總局




 

                               在金門許多水獺出沒熱區可見的告示牌,又有多少人銘記在心呢?

金門・水獺失樂園(上):還獺水路,才有活路!

金門・水獺失樂園(下):與獺們共存的未來——即將刊登,訂閱支持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