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有心人教唆狗屠殺貓咪?還是狗貓天生就不合?現在的街頭到底存在著怎麼樣的問題?利用這個懶人包,讓我們一起來找尋貓狗大戰背後的主謀者⋯⋯

企劃|陳信安     編輯|羅奕儒     設計|林昕慧
Slide 1
Image is not available
狗咬貓事件簿

翻閱新聞或貓咪臉書社團,近年出現越來越多「狗咬貓」的事件。一隻街貓的死,伴隨著無數愛貓人士的心碎⋯⋯來,跟著窩編與相關專家們一起辦案!

特別感謝以下受訪者:
台北市動物保護處|動物救援隊隊長吳晉安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物保護科科長江文全
D.I.N.G.O. TAIWAN|犬隻行為訓練師黃媛欣

Slide 2
Image is not available
狗咬貓事件真有其事?!

2016年「變態集團放狗殺街貓」的消息登上媒體版面,引發軒然大波。

不少愛貓人士希望抓出問題犬隻,進而釐清是否背後有集團操作,臺北市長柯文哲更因此下令,由臺北市警察局與動保處攜手成立專案小組,希望找出放狗咬貓的兇手,避免更多動物受害及群眾恐慌。

時過兩年,並未抓到兇手,當年案件猶如過眼雲煙。但狗咬貓的狀況仍頻繁傳出,街頭再也不寧靜。

Slide 3
Image is not available
地點都在哪?

若留意各大貓咪的臉書社團,不難發現各地都有民眾反映曾目擊或求助狗咬貓的狀況。

而根據各地動保機關的統計,近三年全台狗咬貓案件就有213筆。以臺北、新北、臺中、高雄四個直轄市數量最多,反映出狗咬貓的情況並非只侷限在臺北市。

實際上,雖然其餘縣市多為零星個案,或無數據資料,但背後原因可能是無民眾發現或通報、未單獨與其他動保案件分列計算而無資料,與實際情形中間仍有變因及誤差。

此外,農委會動保科江文全科長表示:「從數據來看,可發現都會區的狀況遠高於城鎮區,可能反映出都市的犬貓族群緊張程度較高,或因都會區關心的人數較多情況比較有被反映出來、動保意識較高而使通報數較多。」

Slide 4
Image is not available
真相到底為何?

許多民眾就自身飼養經驗,認為自家的狗狗與貓咪能夠和平共處。因此當發生狗咬貓事件的時候,大多直覺反應:「這一定是有人刻意訓練狗來咬貓的!」認為狗狗平白無故不會去傷害貓咪。

但也有持相反意見的民眾認為,狗狗原本就有狩獵、維護領地的攻擊行為,若街上的流浪犬真的攻擊貓咪也只是出於天性的自然反應。

對此狀況,偵辦多起狗咬貓案件的臺北市動保處救援隊隊長吳晉安表示:「一般民眾目擊時大多會斷定是人為訓練狗咬貓,但事實上當事件發生時,多是狗群混在一起,很難分辨到底為哪種狗。我們自己查到目前為止都是遊蕩犬隻的攻擊事件,而非人為操縱。」

Slide 5
Image is not available
從狗的本能談起

來,就讓犬隻行為訓練師帶你解析狗狗的天性,先了解狗怎麼來的:
1. 過去的背景:狗從原先的野生動物狼祖先,後來因為人類的需求而育種、馴化成有功能的工作犬、陪伴犬,如牧羊、看守等犬隻。
2. 挑選並培育繁殖:由於是藉由犬隻獵捕的自然本能機制中挑選並培育繁殖出適合的各式犬種,因此即便是較不受人為育種控制的米克斯犬隻,也依然擁有犬隻自然的本能。
狗的本能有哪些:
1. 狩獵本能:對於找尋食物、發展社交、得到快樂或刺激感等層面都造成影響,不盡然是為了獵捕動物來作為生存食源。
2. 群聚習性:狗為群體性動物,當有共同目的,且原先自各資源互不衝突的話,狗多會群聚在一起。當牠們群聚時,本能更會自然的反應出來,激發出以狩獵作為社交、玩耍的行為。

Slide 6
Image is not available
狗明明很乖啊!

看到這,也許你會問:「可是我家的狗很乖啊?」

1. 後天學習的緣故:狗狗可以透過後天的學習、訓練與貓和平共處,前提是狗貓生長在人類所掌控的環境當中,且要依著每隻狗貓的先天性格、幼年經驗,還有生活的環境來調整與訓練。

2. 人為資源掌控者:由飼主來提供充足的食源、穩定的生活品質,不同的狗貓之間以及不同的飼主分配控制,都會有不同的相處結果。

那當狗狗在野外呢?

1. 環境有別:野外流浪動物的資源、生活環境都與居家飼養的狀況有所落差,牠們展現的行為模式也會與家犬、家貓不同,並不適合用家中的狗貓來推測野外的狀況。

2. 浪犬在野外的實際狀況:實際看相關監視錄影畫面,不難發現大多數狗咬貓狀況都是一群狗圍攻一隻貓,從其他影像也可以發現狗並不是只咬貓而已,亦有穿山甲、白鼻心等野生動物遭受過攻擊。

Slide 7
Image is not available
是人為訓練的嗎?

一些民眾則質疑,是不是有人為唆使?

以狗咬貓事件最為頻繁的臺北市來說,救援隊隊長吳晉安分享115起通報案子的狀況,追查的過程中詢問目擊民眾,多得到「疑似、不太確定」有沒有聽到哨音、看到車子。

與警方合作追查民眾給予的車牌號碼、照片,車主也都排除涉案的嫌疑。實際調閱沿街的監視器,整理出狗群移動路徑,也確認排除有人為涉案的可能,目前都定調為流浪犬攻擊事件。

動保科江文全科長也強調:「不可排除有個別行為人操控犬隻咬貓的狀況,但提醒民眾在蒐證時要有充分連結力的證據,主管機關才能夠有相對應的緝兇、行政處分。」

Slide 8
Image is not available
兇手不只一個

在了解狗狗可能會出於天性,或者是人為訓練後而產生咬貓案件外,也會因為一些人為的影響而加劇這類的事件發生。

Slide 9
Image is not available
抓不到兇手狗狗

2015年10月台北市植物園內有兩隻貓咪「黑金、迪迪」先後遭咬死,在民眾指認與調閱監視器後鎖定花色明顯的狗嫌犯「黑白醜」。

該犬隻於2017年被捕獲至內湖收容所收容訓練行為教化,卻於12月因人為疏忽而脫逃,由於脫逃後犬隻的棲息地改變,加上對人的防備心更重,導致遲遲無法精確追蹤該犬的動態與捕捉,隔年3月又疑似咬死了台北市植物園的貓咪「小虎」。

經由民眾指認具攻擊行為的犬隻,若未能精確落實捕捉除了會造成更多動物傷亡外,亦也可能造成人的危險。

Slide 10
Image is not available
餵養,是個問題。

一些民眾會有給予牠們一餐溫飽的想法;或以餵食的方式親近流浪動物,並誘捕抓紮管理。

但餵食除了動物聚集的味道,亦會有食物擺放過的味道,狗本身又是嗅覺靈敏的動物,可嗅聞追蹤累積狩獵經驗。

Slide 11
Image is not available
餵養,是個問題。

臺北市動保處救援隊隊長吳晉安分享到:「追蹤這些犬咬貓案子有時候會發現,犬隻很聰明,牠們會抓到貓咪被餵食、聚集、出現的時間點,久而久之該地就很容易發生犬咬貓的狀況。」

再加上餵食會影響到動物的作息,若餵食時間相近,撞見的機會增加,導致衝突發生的可能性。

Slide 12
Image is not available
餵養,是個問題。

浪犬:
1. 天性會警戒、迴避人車:野外遊蕩犬隻,或其所生的下一代大多會迴避人車,避免到人口密集的都會住宅區覓食狩獵,這樣的害怕、警戒才能幫助牠們在野外活下去。

2. 餵食介入後:但是當人接觸、餵食親近後,因為沒有生存壓力上的考量,反而更能有餘裕能夠玩耍或打獵;或是產生壓力轉移行為(指當犬隻可能因飢餓,導致對於環境的耐受程度降低,產生追人車、其他動物的行為。

浪貓:
1. 天性習慣居於高處:野外貓隻亦有警戒心,習慣生活於高處並避免與人接觸互動,避免遭到其它動物的捕殺。

2. 餵食多放置於樹下、車底下:人類親近與餵養的介入後,會造成貓咪的警戒心下降,且開始習慣在地面活動。

結果:當野外浪犬貓原生活方式改變,加上被餵食而必須共享資源(如馬路邊、休息的車底下等),便容易導致衝突產生的機會增加。

Slide 13
Image is not available
放養,很差勁!

我家的狗在家都很乖啦!

受過訓練的狗狗的確可以在飼主的視線與掌控之下當乖巧呆萌的寵物,但若是夜間無人管理且於街頭遊蕩,只要其資源與原先的遊蕩犬隻不衝突,加上有共同狩獵玩耍目的話便可能結伴活動。

放養犬經人為飼養飼養,不怕人的特性更會間接會造成或參與狗咬貓的事件。

吳晉安隊長分享到,在偵辦過程中,有幾起狗群咬貓的其中某隻狗是目擊民眾指認為附近居民放養的家犬,或者是繫有項圈的家犬參與了流浪狗群的行動。因此未來也會加強犬隻疏縱的查緝,避免類似問題再產生。

動保法第20條則規定,寵物出入公共場所應由七歲以上人伴同;另外在部分縣市的自治條例中亦有規定寵物外出需繫上牽繩。若是民眾放養犬隻造成其他狗、貓傷亡的實際舉證,飼主亦有過失傷害動物的刑罰責任!

Slide 14
Image is not available
政府,搞什麼?

農委會動保科作為中央主管機關亦有未來執行方向的建議:

1. 針對現況盤點:了解區域內餵養管理狀況
2. 適當減壓:高度重疊區的族群適當移除
3. 適當減量:降低餵食頻度
4. 溝通對話:狗貓餵養者雙方要協調,避免更多衝突產生

地方動保處可以做的:
1. 夜間巡查:針對現況、衝突熱區加強夜間巡查,避免狀況再次發生

2. 積極偵辦:事件已發生,應積極的進行偵辦,釐清是否為人為操作,或協助捕捉問題犬隻

3. 放養家犬查緝:對參與咬貓案的放養家犬之飼主開罰

4. 街犬貓收容:收容衝突熱區的街犬貓,避免更多死傷產生

5. 餵食管理:若要餵食,應規劃出全面的餵食管理方法,避免產生民眾私自餵養而導致的衝突。若能藉由完整的管理方法,控管犬貓的進食、行為活動、搭配絕育等措施,才能達成流浪犬貓的減量、衝突,以及族群管理的效果。

Slide 15
Image is not available
其他人呢?

除了政府,其他人可以做什麼呢?

Slide 16
Image is not available
餵養,要管理!

民眾不應該獨自隨便餵養、無管理的餵養。不餵養的原因:

餵養只是過渡手段:目前餵養只是管理流浪犬貓族群的一個過渡手段,且可能造成流浪犬貓間、與其他物種間的衝突。缺乏對犬貓的正確估算:小魯媽提醒道:「現在的流浪動物管理中,幾乎都缺乏對犬貓族群數量的正確估算,以及不同犬貓群體的組成、覓食、棲息等數據,甚至是與其他物種的關係、對整體生態的影響。但缺乏這些重要的數據資料,其實很難做到適當的管理,可能延伸出其他的問題。」

如果真的要餵養呢?

由政府作為主責機關:由政府作為主責機關來管理餵養,而非民眾單獨隨意餵養。餵食前先規劃:考量狗跟貓的族群間行徑路線、覓食時間,再決定適當的餵食地點,除了避免族群重疊所導致的衝突外,亦也避免干擾其他民眾,餵食前應將餵食與周遭環境的相互關係都納入考量中。乾淨餵養與管理:避免環境髒亂,並做到管理責任,如行為觀察、針對問題犬貓隻協助收容,甚至是當繁殖季節來臨時應加強巡視,避免衝突的產生,或是奶貓、懷孕母貓因較為脆弱而遭到獵殺。

Slide 17
Image is not available
目擊現場,怎麼做

狗在攻擊貓之前會經過找尋獵物目標的過程,像是呼朋引伴、尋找氣味、興奮快走等行為,因此當民眾看見狗群聚集遊蕩時便可留意跟蹤,甚至進行驅趕。

另外,若是看見狗在攻擊貓,可以拍照錄影蒐證,協助動保機關比對問題犬隻,進行後續的追蹤或捕捉。

同時若是能力許可,手上有桿子、哨子等器具則可進行驅趕,破壞狗狗的玩興、擾亂狗群的隊形。不過此方法僅適用於事發緊急,為了保護貓咪的生命用,使用時也應小心自身安全。

Slide 18
Image is not available
三大重點!

民眾雖然不一定會目擊到狗攻擊貓咪的狀況,但平常時協助源頭控管,避免更多狗狗流落到街頭為非作歹;或是避免貓咪流落到街頭被來路不明的犬隻攻擊,皆是減緩街頭狀況惡化的解方之一。

同時,餵食對族群影響十分的大,若是無法做到前面提到的管理,盡量不要餵養比較好喔!

Slide 19
Image is not available
結論

目前雖無法排除人為蓄意傷害貓咪的可能,但也不該一昧僅歸咎於人為教唆,而忽略了有時民眾錯誤的愛心也會成為衝突的導火線之一。

街頭的狀況反應犬貓族群間的緊繃關係,必須共享生存空間、食物,以至於衝突不斷。最重要的還是要回歸源頭的管理,不要讓更多的犬貓到街頭討生活,才能有效避免衝突發生!


 

看更多窩窩懶人包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