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游崇瑋
兩棲爬行動物愛好者、研究者, 主業為生態教育和生態旅遊,另外也任職於生態工法基金會和自然生態教育基金會。
臉書社團【草山牛巡志工隊】因陽明山牛隻存續問題網友們吵得沸沸揚揚|截自該臉書社團
台灣的水牛到底是外來種還是原生種?
這個問題雖然很基礎,卻也是重中之重。為什麼呢?如果水牛是台灣原生種,那麼以目前數量很可能比台灣黑熊還少的前提之下,早就應該提撥大筆經費並列入第一級保育類,積極保育囉!那為什麼沒有這樣做呢?當然就是因為亞洲水牛在台灣不是原生種,是個徹徹底底的外來種囉!
外來種的定義很簡單,一個物種經由人類有意或無意攜帶抵達原本沒有分布的地點,即是外來種。台灣的水牛是從17世紀才開始引入,有部分是荷蘭人於1624年從爪哇引入,另一部分則由中國先民於1630年左右引入,「一牛三金」制裡面所稱之牛,即為鼓勵先民耕種所贈與之水牛 (農委會資料)。文獻相關記載皆不早於17世紀,意即水牛被人為攜帶至台灣尚不足四百年。
另外,亞洲水牛是馴化動物,當馴化動物自祖先物種完成人為馴化的那個瞬間,就已經有了不同的分類地位,是個天生的外來種。
在人為攜帶抵達世界各地時,如果脫離人為管理逸出,是有可能在野外落地生根,形成危害當地原生生態的外來入侵種。這樣的馴化物種變成外來入侵種,當然也包括了列名百大入侵種的家貓和家犬;家貓 (Felis catus) 馴化自斑貓 (Felis silvestris),而家犬 (Canis familiaris) 馴化自灰狼 (Canis lupus),都已經是隨著人們腳步抵達世界各地的外來入侵種。
亞洲水牛馴化自原生種的印度水牛 (Bubalus arnee),在歷史上馴化事件出現過兩次,第一次是大約5000年前在印度 (河流型亞洲水牛),第二次則是大約4000年前在中國和中南半島交界處一帶 (湖沼型亞洲水牛)。馴化完成的亞洲水牛 (Bubalus bubalis) 隨後則由各先民帶著,陸續前往非洲、歐洲以及東南亞各地,開始了亞洲水牛和農民的互相依存關係,也讓稻作水田效率提升了非常大的一步。
擎天崗到底適不適合水牛生存?
海拔近八百公尺的陽明山擎天崗地區,從昭和9年 (1934年) 的大嶺峠牧場到後期的陽明山牧場,最多時可達約3000頭牛隻寄養。後因工業化、都市化以及農耕機器逐漸取代之下,牛隻漸少,最終台北市農會於2016年底結束這項寄養業務。以往都是在春夏草木旺盛生長時會有代養人趕牛上山吃草,直到冬季氣溫太低以及草料過少的時候再趕下山安置,甚至必須要在牛舍中增加一些保暖的乾稻草,以免牛隻受寒。
取自游錫堃臉書
這個寄養模式就反映了配合擎天崗季節性草木生長以及溫度差異,盡量給水牛最舒適的生活條件。
冬季動輒不到十度,甚至偶有零度以下氣溫的擎天崗,寒風刺骨,對原產熱帶的亞洲水牛來說無疑是酷刑。
實際數據上,撇除2020年擎天崗水牛被圈住的原因,過往的其他年份,每年冬天在陽明山都會發現2-5頭自由水牛死亡,原因大概都逃不出草料過少以及氣溫過低兩大原因。另外於今年1月6日由陽管處緊急召開的專家學者會議中,一面倒的決議支持將外來種亞洲水牛送下山安置的基本方向。因此,藉此議題發酵,要呼籲真正在乎水牛福利問題者,應該支持水牛下山長期安置,不應再讓水牛回到擎天崗去過和生命拔河的日子。
擎天崗野化水牛跨領域專家小組第 1 次會議|點此下載完整會議記錄
台灣挖到的水牛化石是誰?
台灣有些更新世晚期的水牛化石出土,這些水牛化石根據研究,多是德氏水牛 (Bubalus teilhardi) 之化石(參照研究:水下考古與台灣陸橋動物群);而根據其他研究,德氏水牛和印度水牛乃至於亞洲水牛都沒有可證實的直系關係。
因此,亞洲水牛在台灣是原生物種之說,根據種種證據,都是否定的。
科莫多島的外來水牛為何能容許留存?
大家都知道科莫多島、科莫多國家公園是世界最大蜥蜴:科莫多龍 (Varanus komodoensis) 的唯一棲息地,難道島上充斥的外來亞洲水牛不會影響珍稀動物生態嗎?當地國家公園組織沒有打算積極移除嗎?
背後脈絡是這樣的,在早期東南亞先民跳島開拓領域時,攜帶著各種家禽家畜一個又一個的居住到各島嶼上,建立家園。當他們偶然抵達了科莫多群島,發現這裡除了掠食者科莫多龍以外,還有一群身材非常矮小的大象,即是島嶼劍齒象 (Stegodon florensis insularis)。為了蛋白質來源需求,這些先民也開始狩獵島嶼劍齒象,加上既存的科莫多龍捕食壓力,很快的原本的生態平衡就被打破,島嶼劍齒象滅絕。
原本島嶼劍齒象是科莫多龍唯一的捕食對象,牠們滅絕以後自然也會連帶影響讓科莫多龍也跟著滅絕;但這時人類攜帶過去的家禽家畜在島上野化繁殖,包含了野豬、野鹿、水牛... 等物種,就這樣在島上一代代棲息下去,也替代了原本科莫多龍所需求的食物空缺。因此,今日島上水牛雖屬外來物種,但已經是維護科莫多龍存續的重要條件,這時再談移除似乎是因噎廢食了啊!
水牛在台灣早期農業社會貢獻良多,確實善待剩餘的水牛也是普世價值。讓這些牛遠離不合適的山區氣候,去到平地好人家度過一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