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個案!擎天崗水牛大量暴斃

根據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簡稱陽管處)的紀錄,去年(2020年)9月時,擎天崗地區約有39頭水牛(27頭成牛及12頭幼牛)。但從10月開始,陸續有民眾通報發現零星死亡牛隻,而截至12月26日,已有高達32頭水牛死亡!

陽管處表示,擎天崗的水牛原屬於生活在熱帶低海拔的物種,每年冬天都約有2至5頭牛因低溫而死亡,但今年累積的水牛死亡數量顯然已遠遠超過以往的「正常值」!

陽明山牛01陽明山上的死亡牛隻。|圖片來源:陽明山國家公園

2021.2.2資訊更新——母女水牛搬進金山新家:

2021年1月初寒流來襲時,陽管處將其中6頭水牛移置平等里牛棚避寒,但身體虛弱,不適合長途移動的母女水牛則暫時留在擎天崗舊牛棚中。

1月26日經獸醫判斷健康狀況穩定後,將母女水牛移置金山楊儒門等人經營之契作農地,由農戶協助照顧,並持續追蹤、記錄、評估其健康恢復狀況。根據陽管處1月31日訊息,母女水牛在協助照護農戶所準備之未耕作農田內自由活動採食,亦自主進入農戶準備之水坑泡水,健康狀況已逐漸好轉。

安置於平等里的6頭水牛,1月26日被人切斷牛繩放走四處遊蕩,踏壞鄰近農地造成農損,目前僅找回其中3隻。里長表示水牛具有攻擊性,擔憂水牛與附近平菁街賞櫻人潮發生衝突。里辦公室也貼出公告,呼籲大眾不要破壞水牛設施。

以上資料來源為陽管處聯合新聞網 

抽絲剝繭找答案,營養不良是原因

陽管處於12月1日時將牛屍送至臺大動物醫院解剖檢驗,排除傳染病可能;並於7日將死亡牛隻的胃容物送至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以檢查是否有中毒的可能。

12月21日,台北市動物保護處召開會議,在各專家學者的協助釐清下,最後判斷牛隻死因可能與長期營養獲取不均衡有關。擎天崗地區的水牛主要啃食類地毯草、五節芒、白背芒等,容易有蛋白質和礦物質缺乏,因營養失衡導致身體衰弱而死亡。

緊急補救!幫助劫後餘牛過寒冬

得知牛隻死因後,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立即於22日聯繫陽管處,將草料和富含礦物質的鹽磚運往擎天崗的舊牛棚中。而陽管處也於23日緊急購置的甜燕麥、百慕達草和苜蓿,於擎天崗牛棚及頂山石梯嶺設置給水牛的營養補給站。

為了改善水牛健康狀況及因應寒流來襲,陽管處除了設置補給站並加強牛棚的防風保暖程度外,也陸續將鐵絲圍籬打開多處往竹篙山方向的通道,以擴大牛隻可覓食的範圍。並架設自動照相機及加強巡邏和通報機制以即時監測牛隻狀況。

陽明山牛04陽管處於牛棚鋪放稻稈墊料供牛隻禦寒。|圖片來源:陽明山國家公園

看得到吃不到,營養不良都因鐵絲圍籬?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發文指出,往年亦有低溫及持續陰雨的情況,但牛群卻未大量死亡。抨擊陽管處於2019年底開始興建的鐵絲圍籬才是主因,圍籬將水牛圈在過小的範圍內,導致牛隻無法覓得足夠食物才導致營養不良。 

陽明山牛02109年擎天崗的氣候情況及牛隻死亡數。|圖片來源:陽明山國家公園

根據108年度陽明山國家公園擎天崗區域野化水牛族群調查報告,2019年在擎天崗記錄到最大牛群數量為35頭。而在牛群活動的43公頃圍籬範圍內,部分草原已有植生退化的現象,代表水牛族群數量可能已達飽和。報告中也提到除了對水牛數量做出控制,亦建議於第一層圍籬外增加第二層圍籬,使水牛活動空間可以增加到60至100公頃。

臺北市動物保護處認為圍籬限制了水牛群覓食和避冬的範圍,因此導致牛隻大量死亡,依照動物保護法對陽管處開罰7萬5千元。陽管處則回應死亡牛隻並非僅侷限於圍籬內,故牛隻死亡應與圍籬無關。且設置圍籬是為了避免牛隻「外逸」至車道及附近住宅,並非用於「圈養」水牛群,之後將會對動保處的裁罰提出行政救濟。

陽明山牛06陽管處架設的鐵絲圍籬。|圖片來源:臺北市動物保護處

撐過了這冬,水牛又該何去何從?

其實陽明山的水牛原本並不屬於陽明山,臺灣的水牛是開墾先民自華南沿海地區引入的,而擎天崗因地勢平坦適合放牧,便成了可寄養水牛的牧場。雖然2003年後已停止寄養,但牛群卻未完全離開,今日所見的水牛群便是那些無主的野化水牛和其後代。 

經過了這次水牛大量死亡事件,陽管處也於今年(2021年)1月6日召開會議,與各專家討論結果為陽明山的氣候和環境不適合水牛生存,考慮到水牛的動物福祉,逐步將水牛進行移地安置或許是較佳的選擇;若不移置則需建立良好的管理政策,以確保民眾及水牛安全。

而不論水牛的存在究竟是陽明山上最美的風景,或是美麗的錯誤。只要水牛仍漫步在擎天崗草原,來訪陽明山就必須謹記:遇到牛時請保持20公尺以上的距離,並遵守面對牛牛的三大原則:不餵食、不干擾、不接觸!打消腦海中夢幻的農家溫馴牛幻想,面對陽明山的野化水牛,還是遠觀就好!


 

參考資料: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報導分類

專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