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告

JUser: :_load: 無法以ID值載入會員: 861

 

【生態與觀光孰重孰輕?】

頭部受傷的守衛緊急送醫治療後情況已穩定,然而,這隻北極熊卻永遠沒有明天了。此事件引起眾人熱議,究竟生態保育與觀光遊憩之間,有沒有平衡互惠的可能,還是這本身即是場無法化解的衝突?

依照規定,航行於北極圈的郵輪都須安排數名守衛,巡查並避開北極熊。據德國赫伯羅特遊輪公司表示,按慣例,若有發現北極熊靠近,守衛會以鳴槍方式驅離,而非採取射擊行動,此次乃是緊急狀況下的自衛行為。有民眾痛批,這就如同跑到別人家裡遊玩,還殺了主人一樣的荒謬。然而,與其檢討守衛的自衛行為,不如讓我們回往源頭看,在這背後巨大觀光旅遊業與生態有何相關?

 

【生態VS旅遊,生態旅遊?】

極地觀光熱潮,除了冰河景致、近距離觀賞壯闊的冰山,野生北極熊的生活實境也是一大特點。然而,因人類捕殺與冰層融化使生存愈發困難,北極熊被劃為易危物種,專家表示,全球只剩約兩萬五千餘隻北極熊,再多的干擾與污染都可能造成物種生存的危險 。夏季是北極圈的觀光高峰期,北極熊遭射殺慘劇後一周仍有近18艘郵輪造訪,過於頻繁地造訪北極圈內,駛進多艘大型破冰船,遊客登陸體驗、拍照等,大量的遊客恐造成棲地汙染、北極熊不適。此外,若在北極熊儲存脂肪,為過冬準備的時節過分干擾,北極熊為了保持警戒而消耗所囤積的脂肪與體力,在嚴冬中將無法穩定補食。

觀光旅遊與生態環境相結合的期望,在各國已行之有年,「生態旅遊」是近年來大力推展的觀光產業,其初衷乃為了讓人們貼近自然,作為第一線環境教育,並將觀光收入用於生態保育,或是回饋當地居民,增加居民工作機會,國際生態旅遊協會定義:「生態旅遊是一種負責任的旅行,顧及環境保育,並促進地方居民的福祉。」

看回台灣,交通部觀光局公布2017年生態旅遊年執行成果,觀光產值高達2億4800萬元之多,共有約33萬6千人次,去年首辦賞螢國際年會,還有觀鳥馬拉松等旅遊形式,並且持續培育百餘位解說員,企圖營造多元的觀光模式。

然而,遊客造訪固然增加了利益,卻也同招致外來壓力,尤其是脆弱的生態系一旦受到影響,是場不可逆的破壞行為,要恢復原生態絕非易事。旅遊經濟與生態保育是共生共榮,還是一把雙面刃?世界各角落都帶著一樣的問題:

 

【鯨豚】

由於賞鯨收入大幅成長,許多捕鯨國家轉往經營賞鯨的新政策。然而嗅到商機的業者,為吸收更多遊客,快速來回的賞鯨船速度上升、噪音量也提升,將影響鯨魚捕食,高速度船隻甚至可能撞傷、撞死鯨豚。

【羚羊】

美國大提頓國家公園旅遊交通量越趨頻繁,習慣人類於遭周活動,園區內羚羊和麋鹿等野生動物的警戒時間減少,大幅遠離人類的頻率也降低,恐使盜獵者更容易得手。

【魟魚】

英屬開曼群島海洋資源豐富,觀光業者引導遊客餵食魟魚,一同在海裡共泳。據當地血液檢測,魟魚的健康狀況與免疫系統都較其他未受遊客干擾的動物差上許多。

除了上述影響,也有不少棲息地汙染、破壞,或是帶入傳染疾病等間接影響。越來越多人意識到觀光與保育之間的兩難問題,美國與加拿大部分賞鯨業者簽署了船隻的限速協議,試圖解決鯨豚受威脅的問題。生態敏感區中,保育與觀光放上天秤兩端,如何不失重、不失去下一個寶貴的生命,需要更嚴謹而精細地重新檢視生態旅遊帶來的利益與耗損的成本。

 

延伸閱讀: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報導分類

關於窩窩

嘗試從關心動物與生活環境開始,是學會與世界永續共存的第一步 —— 也是窩窩的使命。

聯繫:service@wuo-wuo.com

免費收到窩窩好康資訊

成為窩粉

窩窩官方Line帳號成立了,歡迎加入除了能直接與我們聯繫,還能收到許多專屬資訊!點此加入,或加入好友@341jxh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