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捕獸鋏夾傷而失去右手的台灣獼猴。(照片提供:林美美)
2018年4月,農委會召開「野生動物評估分類作業要點專家會議」,提議將獼猴降為一般類野生動物。即便許多保育學者、團體針對獼猴族群現況資料提出質疑,也認為目前野保法的保育規範有所瑕疵,農委會仍於9月6日正式預告「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修正草案。為期兩個月的預告時間將廣泛收集意見,最終發布正式公告,台灣獼猴才算是正式移出保育類動物名錄。
也就是說,台灣獼猴目前仍屬於保育類野生動物。
就算要降級,最快也會在年底才正式公告。
那還有沒有可能翻盤呢?保育學者認為,機會不大。
■ 預告期60天內,每個人都可以去信林務局信箱表達意見: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移出保育類動物名單後,會有什麼影響?
保育人士擔憂,獼猴移出保育類動物後,將造成原本就層出不窮的人猴衝突越演越烈。
儘管林務局一再保證,就算降級為一般類野生動物,台灣獼猴仍然受野生動物保育法保護,任意獵捕、宰殺最高可處30萬元罰鍰。但事實真是如此嗎?台灣獼猴吱吱黨發言人林美美表示,即便在獼猴仍是保育類野生動物的時期,蓄意傷害、獵捕、宰殺的事件其實就時有所聞,但在野保法的執行上,無論是證據取得的困難、查緝人力的缺乏等都造成野生動物的保護未能如法規所列的周全;當未來台灣獼猴不再是保育類動物,豈能期待依靠查緝完全阻止民眾傷害牠。
此外,移出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另一個重大的差異,其實在於一般民眾的觀感。
當台灣獼猴仍是保育類動物時,至少一般大眾會意識到牠「珍貴稀有、瀕臨絕種」的現況,若要獵捕、傷害,至少也還有所顧忌;而一旦降級,不但這些顧慮消失,甚至可能會出現合理化對於獼猴的反感和厭惡,進而做出傷害台灣獼猴的事。
遭毒鼠藥毒殺的小獼猴「頂頂」(照片提供:林美美)
除了因人猴衝突而衍生的驅趕、虐待之外,另一個棘手的問題,則是私養。
獼猴是智商非常高的動物,同時擁有靈活的四肢,能夠靈活地做出許多精細的動作與細膩的表情,也因此,對於一些人來說飼養這樣的動物格外「有趣」。林美美表示,從公佈獼猴將移出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至今,已經聽聞不只一起民眾私養的問題。遭人類私養的獼猴,不只無法獲取適合的食物,也會習慣人類、失去在野外存活的能力,最終只能走向長期收容一途。
屏東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中,回不了野外的獼猴,只能終身收容。
人與獼猴,真的如此勢不兩立?
「我們沒有愛護台灣獼猴的文化,在新聞報導上所見,也幾乎是負面的報導。」
查閱各家媒體報導,獼猴驚嚇遊客、搶食、破壞農作物的新聞佔了大多數的篇幅,即便是沒有親眼看過獼猴的人,也不免對於獼猴留下「好可怕」、「好嚇人」的印象。但卻少有人知道,台灣獼猴,其實是臺灣島上和人類親緣關係最接近的動物;而在國際上,保育靈長類動物早已是全球共識。
林美美舉例,同樣有獼猴的國家——日本,獼猴騷擾人類、破壞農作物的衝突不曾少過,但政府單位除了全力推動防治措施之外,其實也努力推動一般民眾對於獼猴的認識,除了讓民眾了解如何與獼猴應對之外,也教育民眾獼猴的習性,並努力推廣「萌」的一面,一些單位甚至會以獼猴作為吉祥物,這對於整體社會保育獼猴的風氣,其實有非常大的影響。「提到日本獼猴,你會想到的是泡溫泉的萌樣,而不是兇惡可怕的樣子。」林美美如此感嘆。
日本長野縣的地獄谷野猿公苑,猴子泡溫泉的萌樣深植人心。(照片來源:Jigokudani Yaen-koen)
過去幾年,台灣獼猴吱吱黨持續的推動地方獼猴保育、教育推廣工作,甚至帶領民眾尋訪獼猴的家鄉、深入認識台灣獼猴,雖然有些成效,但也忍不住感受到緩不濟急之困窘。尤其在資訊傳遞如此快速的時代,一篇訴說獼猴危害的新聞報導、一則醜化、污名化獼猴的文章,都可能造成民眾對於獼猴的負面觀感迅速加深。
獼猴其實有調皮、可愛的一面,一般民眾卻大多難以想像。(照片提供:林美美)
遭移出保育類動物名錄一事,看似是危機,但有沒有可能是轉機呢?
林美美笑了笑,無奈地說:「當然有可能,但現況看起來,還是比較令人絕望的,我們在做的,不過是一些力挽狂瀾的事。」
延伸閱讀:
-
農委會預告修正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https://pse.is/AALA6
-
林美美——台灣獼猴被移除保育有那麼嚴重嗎?:https://pse.is/AD8EA
-
動物社會研究會——為台灣島上唯二靈長類發聲:https://pse.is/ALMW7
-
顏聖紘——台灣獼猴自保育類下架(上):除名前沒被說清楚的議題:https://pse.is/AKHZF
-
顏聖紘——台灣獼猴自保育類下架(下):除名後一定要面對的問題:https://pse.is/AHC96
-
顏聖紘——為何台灣獼猴不能被私人飼養與寵物化?:https://pse.is/ADKV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