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報導
ONEpage
情境式動畫報導
請跟著秋哥的第一視角,回到野放的那一天。
Ep1|秋哥故事
秋哥的故事 EP1
秋哥殞落的那天
初到救傷單位的牠虛弱、鬍子斷光,帶著楚楚可憐的樣態,由無數名人員把屎把尿地照顧,直到成長茁壯。相隔一年,牠在中秋節前夕被野放,但僅僅2週,牠卻被發現命喪於犬口下⋯⋯
播放Play
Ep2|犬殺迷思
犬殺迷思?EP2
六大犬殺迷思解析
明明路殺比較嚴重為何針對犬?死因這麼多為何推給狗?把狗餵飽以後就不會去追石虎了?常見疑問與迷思,都將在這篇由石虎研究員林育秀娓娓道來。
播放Play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記者|陳信安 編輯|蘇于寬 設計|陳莉卉

隨著遊蕩犬隻在野外的數量增加,近年野生動物遭犬隻攻擊案例層出不窮,許多研究人員也都透過數據、自動相機及個體捕捉追蹤來間接證實遊蕩犬對生態的影響。農業部為此於今年5月祭出「試辦專案計畫」,宣告將以石虎作為標的,選擇特定生態熱區進行遊蕩犬隻管制措施。

然而計畫尚未上路,動物保護和野生動物保育人士卻已在如何處置犬隻、餵養與否等問題上各持己見,並分別透過抗陳、網路連署等方式表達立場。儘管共識不足,農業部仍堅定表示計畫2023年底前一定會執行。但是否能順利化解衝突?或淪為應付、安撫群眾的表面功夫?

 

解開衝突第一步:嘗試禁止餵養開始

2023年5月農業部宣示將辦理「臺灣原生種野生動物受遊蕩犬侵擾改善試辦專案」,可說是嘗試解開目前窘境的第一步,希望透過區域的犬隻族群管理等工作,改善犬隻對石虎等野生動物的獵殺與影響,甚至喊話年底前一定會開始執行。而在具體作法上,農業部動保司也規劃五大工作項目,包含:

以禁止為目標的餵養管理、社區溝通、家犬管理、社區遊蕩犬以及野犬移置。

其中在餵養及移置後的安置問題上,不僅未達動物保護及野生動物保育人士的共識、尚存疑慮外,相關法律規範亦仍無法確實釐清是否完備,令人難以樂觀看待其對現況的實質助益。

台灣貓狗人協會理事長黃泰山,就於8月23日農業部為動、野保雙方所召開的計畫工作細節討論會上強調,「在對流浪貓狗無知的狀況之下,提出很多的主張,它不一定能解決問題,反而會造成問題!」例如試辦計畫雖期待透過禁止餵食來解決問題,但犬隻在缺乏餵食、需要獨立謀生時,黃泰山認為其會「野化」,對人警戒心更強、更具攻擊性,導致捕捉不易,甚至犬隻會因缺乏食物而再往市區集中,「一開始禁止餵食你根本抓不到狗,所以是隨著犬隻的減少,而讓這個餵食減少,到最後沒有犬隻的時候自然就沒有餵食。」

但對許多生態研究者而言,憂心保育類或瀕臨絕種的野生動物數量相對稀少,無法慢慢來等到犬隻族群隨TNR政策消亡、餵食行為退場的那日;再者一些跡象也顯示,餵食是造成族群增長的重要因素,林育秀強調,「一個狗群需要的食物量很驚人,族群可以一直繁衍真的是因為食物來源無虞。」不餵食至少能讓犬隻的族群不會無限制持續成長,或降低娛樂性獵殺行為。

3 1在許多石虎的棲地中,常可見民眾餵食或犬隻遊蕩的痕跡。圖片來源: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對於野保的人來說,其實我們看到的是過去大家都說用漸進式(犬隻逐漸減量後禁止餵養),可是目前看起來就是沒有效果,所以才會覺得那應該要改變。

陳美汀直言,若明確禁止餵養能讓犬隻因為缺乏食物資源而離開原本群聚的區域,一定程度就能替當地自然環境、野生動物達到減壓的效果,「動保團體告訴我覺得不可能執行成功,可是我自己覺得既然對石虎有幫助,做一分就是一分啦。我不會因為很擔心說效果夠不夠好,然後就覺得先不要做。」

倘若要發揮成效,陳貞志則認為,手段不應停留在單純「禁止」如此而已,「當你要去開始禁止餵食的時候,我還是建議應該要加入其他的管理方法,去降低犬隻的獵殺行為。」他以樣區追蹤的自由犬隻行為說明,因靠人為環境的食物資源組成一個群體,且在長時間相處而培育出具有默契及狩獵的分工。雖然禁止餵食能助於降低犬隻族群量,但不論犬隻有無吃飽的前提下,都已具獵殺野生動物的行為,則更應積極透過犬隻行為控制、移置等方式降低衝突。

看似宣示有為,法規與執法卻充斥不定

只是尚未討論到其他積極的管理方案,對於禁止餵食本身的法源規範是否充足、屬地機關間要如何跨部會溝通合作,農業部尚未更精細的說明。但就農業部過去在會議表示,除設巡守、志工隊的方式主動清除食源外,另會依地區所屬機關的自有法源處置,或以《廢棄物清理法》蒐集餵養者與污染環境的事實,並通報環保機關做後續查處,強調不會在《動物保護法》設禁止條文。

但試辦計畫區域內的土地性質多元,除了特定區域的國家公園或林管區可能已有明文規定禁止餵食外,且有林業署承諾,因應此次專案若區域為其所屬或管轄的林班地,將會優先處置,像是巡護或通報;其餘土地可能涉及私人土地,或其他並未設立法源的主管機關,也令部分人擔憂卻未必有能有相應的法源配合,或者是因應「禁止餵養」政策而擔起屬地主責。

林育秀就以西湖哥死亡的濁水溪河畔設立禁止餵食公告牌,和四河局溝通的案例為例,

他們在一開始為什麼不想立牌的原因也是他們其實不知道自己用什麼法源依據,就算真的將禁止餵食列入水利法,是不是就該執法?但他們沒有任何的編制是可以每天來這裡巡視的,他們並沒有像護管員這樣的編制和能量。

雖然成功設立告示牌的初期具有勸阻效果,但因後續沒有更積極的手段,目前仍可見民眾於告示牌的前後放置飼料餵食。

3 2在石虎西湖哥不幸命喪於此後,雖石虎研究團隊與屬地管理單位協議架設告示牌,但效果仍有限。圖片來源:窩窩,蘇于寬攝

儘管農業部希望在計畫中拉入更多機關協力合作,但張俊義也不免直言:

開會的時候不是說要環保局開罰廢清法,結果環保單位說那個沒辦法適用,都講的很理想,警察也說那個不是他們的義務,到最後全部還是回歸防疫所自己做。

若回歸動保單位,在沒有明文禁止餵養的情況下,現階段並沒有一套可依循的做法。

廢清法是針對餵食造成的環境衛生問題開罰,非針對餵養行為本身,而餵養行為本身就有眾多光譜及目的,也不見得皆適用,而若貿然擅自解讀法條干涉、取締,實則可能造成民眾間的衝突,或增加禁止難處,「這個計劃示範計畫雖然看起來是在管狗啊,但是其實問題是在人的行為,涉及到我們行政機關對人民權利的限制。這需要法規的直接規定或者是授權。」臺北大學法律系助理教授張惠東在農業部的會議上即言,設計管理制度、執法單位與法規的盤點,應該更具體與實際。

關懷生命協會專案主任周瑾珊也有相似看法,當生態區域以保護野生動物為主要考量,且有相關法令已經有規定的時候,那禁止餵養當然是依法執行;但對於法令還不夠完善之處,她則建議:「就應該有一個政策高度去把它說清楚、講明白,什麼地區該怎麼做、什麼地區、什麼人可以怎麼做,不要這樣子混淆造成現在很多的事情大家分不清楚。」

對此,3鎮區域被列為試辦專案範圍的苗栗縣農業處率先表示,餵養遊蕩犬造成的群聚,目前確實無法可管,不能禁止也不能沒收餵養器具,廢棄物清理法又難以規範,但石虎保育及遊蕩犬問題迫切需取得平衡的情況下,將於10月辦理公聽會,希望聽取各方意見,再確認是否研擬自治條例管理餵養。

而不只禁止餵食議題,未來試辦區域的犬隻是否能順利捕捉移置、捕捉人員是否具有專業訓練,以及是否能在禁止餵食的前提下順利捉到犬隻,皆是本次計畫要應對的挑戰。

急需克服的困難:有限的收容量能

然而,對於犬隻移置後的規劃,在現今存在的公立收容所困境如影隨形下,也令許多動保團體感到擔憂。

南投縣流浪犬照護協會的簡竟渝亦在會議上提到,「南投收容所長期處於超編的狀況,官網公告停止新收容犬貓已經常態。然而試辦計畫欲將犬隻送交收容所安置,試問所方爆籠情形下如何有能力再收移置熱區的犬隻呢?莫非中央要強逼地方業務機關非法異地棄置嗎?」呼籲應妥善中途、安置機制再進行移置。

3 3長年超額收容的南投縣公立收容所,不得已只能透過籠內加裝跳台、鐵籠等方式,降低犬隻產生摩擦、衝突的機會。圖片來源:窩窩,蘇于寬攝

臺灣動物共生聯盟(TOEC)則針對苗栗縣政府於9月11日會議討論關於移置犬隻後續措施提出質疑,認為根據書面資料的第一點,「若犬隻於收容所出現嚴重緊迫不適症狀,考量動物福利,將根據『苗栗縣動物保護教育園區管理作業規範』啟動人道處理評估流程」,為刻意製造撲殺犬隻的條件,因為犬隻被抓進收容所,必然會造成緊迫,不應擴大成為人道處置條件。

長期關心公立收容所議題的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執行長姜怡如反認為,收容後的動物福利品質確實為一大難題。「這些犬隻我擔心根本送養不出去,送養是我們要努力的方向,但我覺得非常的困難。你可以想像一隻犬進入收容所沒有任何的生活品質,沒辦法被認養、在裡面關10年,然後縮在角落躲著,每天在那邊緊張害怕⋯⋯」過往公立收容所人力匱乏是常態,加上照護龐大數量的動物、軟硬體空間有限等問題,動物福利品質的提升有限,甚至不能說太優越。在此前提下,姜怡如認為,更應基於動物福利的考量,審慎地將人道評估機制加入討論。

而苗栗縣動物保護防疫所強調,移置後不回置,會朝認領、送養,或增加收容空間及量能方向等多元方法;且若犬隻真涉及人道處理,則需則須符合〈動物保護法〉法定的條件,及需小組委員簽章才能進行,並無要開始變相撲殺。

但這些本就是目前零撲殺政策施行後因配套不足所形成的難題,試辦計畫如何調整,且有系統及策略性的思考解決?目前農業部未給出能說服眾團體的方案,仍需要後續關注。

阻止犧牲沒有單一解方

此次計畫是為了解決遊蕩犬造成石虎等野生動物的生存及生態影響出發,但林育秀也坦言,「熱區區域面積都非常小,對石虎的保護程度是非常低的。」一隻石虎活動範圍動輒2平方公里以上,也曾有個體可跑20公里,能保護的個體數有限,「可是我們也希望藉由石虎,可以開始正視遊蕩犬跟野生動物真的非常多衝突,除了直接致死的,還有疾病傳播的問題。」

另一方面,也因農業部提出的禁止餵養、犬隻移置新方案,許多人亦在觀望是否高強度、集中行政量能的方式,能激盪出過去卡關困境的解方,或將遊蕩犬隻政策往正確方向修正。但作為一路見證台灣數十年流浪犬隻問題歷史的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副執行長陳玉敏反在日前的一場分享會上,以更高視野角度直言,

做熱點移除,我認為這件事是政府應付安撫雙方的做法,長期來看不會成功。我們必須每個解方都要多管其下,每件事大家都必需認認真真來做。

陳玉敏指出,現階段進行試辦區域的犬隻移置,但在源頭管理不當的情況下,犬隻仍可能從他處流入。也因此,光是從源頭管理,及犬隻流入末端後的處置方式就分別有許多需解決的問題,需從中盤點資源、釐清問題,並擬定處理計畫。她舉例,例如民眾放養造成的「遊蕩犬」,以及早已既存街頭而不可溯源的「流浪犬」,就應分別處理,並針對不同縣市的城鄉狀況採取多元的手段,包含釐清數量、投入相對資源,並搭配嚴格執法及末端收容所的專業收容等。 

3 4陳玉敏認為,犬隻族群管理的面向多元,且每個環節都有需被解決的細節問題,才可能讓現在犬隻問題獲得改善。資料來源: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窩窩繪製

「這都是生命在犧牲,我們大家要阻止生命犧牲,真的必須合作,不能再謾罵下去。」陳玉敏強調,重點不在於因野生動物而起的試辦計畫,關鍵在於大眾應回頭思考:

回到一個最大前提是狗應該在外流浪嗎?一個愛狗的人,真的覺得在外流浪是好事嗎?

若答案為否,則更應從此次計畫開始,以嚴格的法律手段、科學方法、動物福利角度出發,有策略性的思考如何解決流浪動物問題,甚至積極讓掌握地方實權的地方首長、村里長跟著到位參與。

石虎是台灣僅存的原生貓科動物,而以石虎出發的試辦專案,一舉一動不僅攸關牠們的威脅能否減緩,也象徵全臺犬隻與野生動物衝突的下一步,要成為解方典範,或耗盡經費仍持續牛步。

Slide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