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羅奕儒 編輯|朱翊瑄 設計|黃品瑄
繪圖|窩窩
埃及聖䴉何許「鳥」也,居然有這麼大的能耐?
埃及聖䴉與其牠鳥類最不同的特性之一,在於其群聚築巢的特性,中華鳥會李益鑫秘書長稱呼其為「巢群」。相較於其他鳥類的巢多會各自分散,埃及聖䴉偏好將巢穴聚集在一起,並且會共同育雛,根據目前觀察,最大的巢群可達12個巢聚在一起。這樣的特性不只大幅增加蛋的繁殖成功率,也降低其他鳥類、動物攻擊巢穴和幼雛的機會,在族群繁殖上具有相當大的優勢。
埃及聖䴉另一個生存優勢在於,相較其他鳥類擁有非常長的繁殖期。一般鳥類的繁殖季多在春夏交際,頂多經歷一個繁殖高峰
但目前的研究顯示,埃及聖䴉的繁殖期可從四月延續到九月,期間可以經歷二至三個繁殖高峰,若每次高峰皆有順利繁殖,族群增長速度相當驚人。
除了繁殖力強,埃及聖䴉對於環境的適應能力更是不容小覷。經過去調查發現,從紅樹林、廢棄魚塭、草生地、墓園等各類型環境都有埃及聖䴉築巢的紀錄,顯示其環境適應力極強。「埃及聖䴉和其他鷺鷥的覓食行為不太一樣,牠們冬季食物來源較少時會去找垃圾吃,但本土的鷺鷥比較不會,主要還是以水域附近的食物為主。埃及聖䴉進到臺灣,因為會嘗試不同行為模式去適應環境,食物選擇會比較多、競爭力也相對強。」博威鳥控杜昆盈更從覓食狀況說明埃及聖䴉與本土鳥類的不同。
鄰近水域的草生地,都可能成為埃及聖䴉的築巢區。照片提供:博威鳥控
適應環境的埃及聖䴉,是「外來入侵種」了嗎?
以入侵種的定義來看,目前的確尚未有明確的影像或目擊證據顯示埃及聖䴉與本土鳥類出現攻擊、競爭的狀況。但袁孝維教授指出:「也許沒有像你想像中每天打架、搶來搶去的狀況,但光是埃及聖䴉霸佔原本夜鷺、小白鷺的巢區,其實就說明了誰是強勢物種。」
李益鑫秘書長以2016年彰化縣漢寶的調查研究分享,有當地人目擊部分巢區原是小白鷺、黃頭鷺和夜鷺等鷺科鳥類進行築巢;但埃及聖䴉進來之後,巢區的核心處已經變成埃及聖䴉育雛的空間,這正顯示了排擠和競爭。而法國或南非的研究報告,也都指出埃及聖䴉有攻擊、食用其他鳥類幼雛的紀錄。
埃及聖䴉與小白鷺、黃頭鷺比一比|窩窩繪製
從30隻到3000隻,一發不可收拾的族群擴張軌跡
資料來源:入侵種埃及聖鹮對於臺灣地區鳥類生態影響之研究、105 年度外來入侵鳥種埃及聖䴉防治試驗|窩窩繪製
埃及聖䴉對於環境的適應,反映在族群快速的增長上。1995年起,中華鳥會陸續將鳥友回報的埃及聖䴉目擊紀錄彙整,成為最早的、非系統性調查的族群統計資料。當時回報的隻數為97隻,接著呈現逐年緩慢上升的趨勢。
2009年起,袁孝維教授及其實驗室受林務局所託開始進行埃及聖䴉族群調查,2010年估算出的族群數量就達634隻。2016年,中華鳥會在林務局計畫支持下展開全台埃及聖䴉族群調查,最大族群數量已達1500多隻;2017年的最大數量則攀升到3064隻,短短十年間族群增長速度相當驚人。
圖為1999、2009、2019年埃及聖䴉目擊資料,可以看到族群逐漸往南部、東部擴散;數量以驚人的速度倍增!資料來源:e-bird
未來會發生什麼事?也許能從成長曲線模型看出端倪
族群成長曲線|窩窩繪製
根據族群成長曲線模型,袁孝維教授指出,從族群成長曲線可以看到,族群成長速率在族群量到達k/2後(k為個體數)增長最快;而要有效控制外來種,關鍵便是在到達k/2之前介入控制,避免族群進入高速成長的階段。
一旦族群數量突破k/2,移除的數量門檻就會非常高!
「我們目前推測埃及聖䴉的族群成長已經到了倍數增長的時期。」雖然過去埃及聖䴉並沒有系統性的調查資料,因此無法確定族群數量在曲線的什麼階段,也無法判斷族群量是否已經超過k/2值的門檻,但所有資料都顯示族群數量正快速增長,甚至以倍速成長。
李益鑫秘書長則強調,族群擴張嚴重性可用兩個層面看,一個是學術研究的角度,另一個則是政策實務面。學術研究經過嚴謹、系統化的方法統計出數量、做出趨勢分析後才決議是否進一步處理,這需要精準的資料,但過去並沒有這樣的數據。而另一層面,在已經知道繁殖量倍增的情況下,是否還要繼續做調查研究才進一步處理?「學術是確保資料正確性、提供決策參考,可是不代表要有充足的資料才能做決策。我們現在已經知道呈現倍數繁殖,就應該要積極作為。」
而這樣的立論,也成為林務局制定政策時的重要考量。
林務局目前的政策方向|窩窩製圖
面對埃及聖䴉的擴張,政策與預算如何跟上腳步?
族群量演變到如此龐大,不免許多人會質問,是不是因為政府遲遲沒有介入處理而導致?石芝菁科長解釋,從2009年起,林務局就有編列相關預算支持埃及聖䴉調查研究,希望暸解埃及聖䴉在臺灣的族群現況。
2012年起,林務局開始意識到必須要針對埃及聖䴉的族群進行一些控制,政策目標也明確導向控制物種數量;但同時,也需要面對民眾以及動物保護團體的聲音。「當你明確意識到動物福利的概念時,其實不會反對進行控制;但如果陷入生命權、不應該傷害生命這樣極端的思維,任何動作都不應該做。2014年至2015年,我們花很多時間和動物福利團體溝通,最後也達成共識。」
透過粉絲專頁「外來鳥種埃及聖䴉防治宣導」的經營,鼓勵民眾通報目擊紀錄,同時也進行觀念上的宣導。
以預算的角度來看,目前林務局的政策方向就是確實移除,且並沒有設定預算上限,若能達成效果,一定的程度內都仍有爭取空間。但問起過去預算投入的金額,石芝菁科長也坦言,目前每年度的預算大概是200-300萬。
但李益鑫秘書長分析,根據過去執行移除工作時的成本分析來看,若加上人力、設備等成本,平均移除一隻埃及聖䴉的成本就近8000元,若推估目前須移除的族群數量,以林務局目前每年幾百萬的預算,確實較難達成效果。
目前,針對埃及聖䴉大軍肆虐,政府單位是否能重視這項問題,並且拿出相對應的決心、資源投入顯得至關重要;而另一方面,能不能找到適合的執行手段也是決定是否有機會控制住的關鍵。
今年度,包括全臺巢位繁殖控制、採購槍枝、原住民族獵人協助成鳥移除,都開始投入經費進行。之後成鳥的移除業務將由林務局和各地原住民族獵人分區執行;繁殖季的巢位移除和生殖控制則由地方政府負責。目前,林務局強調已明確定調繁殖控制和成鳥移除雙管齊下,但能不能有效將族群數量控制下來,仍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