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網站
ONEpage
豬跳車的運輸真相
臺灣每天約有600輛運豬車次,若乘以拍賣與屠宰的天數,每年最少有15萬車次,但為什麼豬會摔車?
記者說ep1
記者跟你說ep1
豬為何在國道跳車?
解密豬運輸的真相!
播放Play
記者說ep2
記者跟你說ep2
活體拍賣制度是什麼?
台灣豬的最後一哩路
播放Play
記者說ep3
記者跟你說ep3
屠體評級制度是什麼?
豬外銷的關鍵!
播放Play
影像敘事
ONEpage
肉豬的最後一哩路
但平安撐過運輸,直達拍賣市場的牠們,卻也得經歷一場「末日伸展秀」。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生態公安雙危機 民團聯合籲禁餵、勿回置遊蕩犬

Intro Image

首隻活體擱淺革龜成標本 漁網纏身傷重不治

Intro Image

人熊衝突升溫 日緊急持槍狩獵制度上路

 
 

撰文|走近動物園     編輯|蘇于寬

 animalszones

新加坡動物園,佔地28公頃,位於新加坡森林覆蓋的中部集水區內的上實里達水庫邊緣。動物園建於新加坡政府,耗資900萬美元,於1973年6月27日開放。它由新加坡野生動物保護區經營,他們還管理鄰近的夜間野生動物園,河流野生動物園和裕廊飛禽公園。官方網站

IMG 4907雖然動物園無法時時刻刻守在一旁規範遊客,但絕對有能力替動物想的遠一些,替牠們鍛鍊好在動物園內Thrive所需具備的技能。圖為新加坡動物園的三彩松鼠。

 

不為展示單一物種而佈置 而是通盤考量

長鼻猴是新加坡動物園最特殊的住戶之一,因為對做為食物的新鮮枝葉有嚴格要求,除了原產地與周遭地區,境外的圈養長鼻猴族群幾近全滅。新加坡身為長鼻猴飼養的翹楚,不僅僅仰賴得天獨厚的環境優勢,更在許多細節上做出了努力。長鼻猴的主展場可說是全園最精妙的展區,除了動物幾乎都位在仰角,引導遊客配合動物習性向上看、降低視覺壓力外,平視視角的水體也不僅僅是做為猴子的水源與泳池而存在。

除了布置毫不含糊,水陸交界的西瓜龜、水面的亞洲龍魚甚至為完善生態系平衡而活動在展區地面層的赤麂以及樹頂區域的冠斑犀鳥等「背景」的需求也得到良好的滿足,整個展區不只是為了長鼻猴而搭建的舞台,而是考慮到全部個體需求、致力於呈現真實生境的同時,藉由長鼻猴來吸引遊客佇足欣賞箇中奧秘。尋找猴影掃視展場的過程中,遊客可以看到許多不同物種在展區內各佔一方、相輔相成,雖然以背景的身份存在,卻享有等量的尊重

 big noses瀕危物種長鼻猴主要產於東南亞婆羅洲岸邊的紅樹林、沼澤及河畔的森林。群居,每群為10-20隻猴子不等。照片取自新加坡官網。

 

IMG 4696明亮的展區與相對幽暗的觀察區,不僅避免反光還把焦點集中在動物身上。圖片為新加坡動物園的長鼻猴展示面。

 

高風險的物種混養 背後是極大心力與管理專業的呈現 

在那些為了展示效果與物種特性而無法營造「低視覺壓力」的展區中,脆弱森林(Fragile Forest)可說是當中的翹楚,若長鼻猴展區是令我佩服,那脆弱森林就是令我震驚。

在這個乍看下東拼西湊而成的大雜燴(許多在自然界一輩子不會見面的物種被混養於此)進入式展區中,以纖弱、神經質著稱的小鼷鹿能夠且願意大剌剌的漫步在遊客步道上,甚至在單眼相機前漫不在乎的吃著午餐⋯⋯

IMG 4885鼷鹿是相當容易產生緊迫的物種,新加坡動物園出乎意料的利用散養的形式來展示且動物仍悠然自得絲毫不受遊客影響,著實令人佩服。圖為新加坡動物園的小鼷鹿

 

看到這一幕時,第一個閃過腦海的想法已不是小鼷鹿本身,而是感嘆動物園到底耗費了多麼龐大的人力與心力來幫助他們減敏、究竟得有著怎樣深入骨子裡的信心及紮實的員工訓練,一個靠動物吃飯的機構才敢這樣將一般而言打掃展區都得小心翼翼避免驚動牠們的物種毫無保留得暴露於全世界「好奇」的遊客面前,甚至馬來狐蝠與三彩松鼠在被手癢的小女孩「疼愛」了幾輪之後,仍然不為所動的大口啃紅蘿蔔。

混養物種來自世界各地表示牠們之間並不像隸屬於同一生態系的物種那樣,生來就具有緊密的交互關係,也意味著更容易發生衝突,是相當高風險卻也高報酬的舉動,畢竟稍有差池就可能釀成大禍,但一旦成功那便會是一個與眾不同且欣欣向榮的生態系統,若想最大限度的利用這種展示方式,策展人對於各個物種習性以及園內個體性格的掌握至關重要。

「讓動物做好準備」這看似理所當然的一件事,實際上卻要求極為高明的管理水準。

比起冒然把動物扔進偌大的展場並期盼牠們能自己找到出路、選定藏身處,新加坡動物園選擇透過完備的動物訓練以及每日的親近,讓進入式展區內的所有動物從出生就循序漸進習慣人類的出現,把人類當作是背景一般,確保牠們日後能隨心所欲地出現在任何想去的地點,不必為了遊客的存在而委屈求全。對我而言,這才稱得上是完善的進入式展區,也才有資格使用這樣的呈現方式。 

fragile forest在脆弱森林區,有來自各個雨林的不同物種,混養的高難度展示出新加坡動物園的用心與專業。|照片取自官網。

 

在新加坡動物園,絕大多數的展示都是引導遊客親自去到動物的視角,而非把動物放到遊客面前,這不僅提升了探索感,更彰顯了動物才是主人的觀點。

而說到讓人來配合動物,新加坡最著名的案例莫過於Night Safari,作為少有的純夜間且開放到午夜12點的動物園,Night Safari一轉正常套路,把「在白天清楚看見沒在動的動物」這一動物園日常搖身一變成了「在夜晚看不清活躍的動物」

除了亞洲象、河馬等大多數人難以想像會在夜晚活躍的物種,包括亞洲金貓、幽靈眼鏡猴、馬來穿山甲等等放在普通情況下,園方都巴不得把他們當成鎮園之寶來宣傳的尤物,Night Safari都維持一貫作風──打一開始就沒想給你看清──看不清又何妨?帶來的興奮不減反增。雖然其中也有許多晨昏活動的物種在夜幕降臨時照樣呼呼大睡,但這個新奇的思路不僅帶來觀光人潮,也在某種程度上拓展了遊客思維、讓人們意識到,不是動物要在我們來的時候醒,是我們得配合動物的時間來。

Night Safari將「看動物」這一遊客評價動物園的重要指標模糊化,並且最大程度削弱照相留念的影響,轉而加強用心探索與體驗這些一般人在遊覽時容易忽略的眉角,在尊重動物的基礎上,不僅收穫了廣泛的好評,也讓業內人士看到動物園的更多可能性。

透過遊客的影片來體驗
 

5動物總是在睡覺,對於遊客而言是相當掃興的一件事,但這其實意味著動物不為壓力所困、能夠好好放鬆,也不禁令人遐想牠們活動起來的模樣。圖為台北動物園的馬來貘

 

在尊重動物這方面,除了體現於傳統的展示設計,動物表演的轉型以及其效果也是新加坡近年來改革的重點,下一篇心得將與各位分享新加坡動物園的「表演」在我看來是甚麼樣子,並且這樣的表演模式與呈現可能對遊客的遊覽行為帶來哪些影響。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關於窩窩

嘗試從關心動物與生活環境開始,是學會與世界永續共存的第一步 —— 也是窩窩的使命。

聯繫:service@wuo-wuo.com

免費收到窩窩好康資訊

成為窩粉

窩窩官方Line帳號成立了,歡迎加入除了能直接與我們聯繫,還能收到許多專屬資訊!點此加入,或加入好友@341jxh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