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南起屏東,北至台中,都有綠鬣蜥的蹤跡。CTWANT11月24日報導,嘉義縣八掌溪是嘉義綠鬣蜥大本營。執行嘉義綠鬣蜥移除計畫的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暨研究所助理教授陳宣汶指出,八掌溪沿岸一晚可以抓到1、20隻綠鬣蜥,今年已抓到超過1200多隻。
根據屏東縣政府資料統計,綠鬣蜥捕捉數量逐年增加,從2018年1,082隻,到2019年急增為4,182隻,2020年數量又創新高,捕捉超過8570隻,居全台之冠!林務局統計2020年全台移除數量首度破萬,數量多達1萬4536隻
就算意識到埃及聖䴉對於生態的影響,要說服民眾接受「殺生」,其實並不是容易的事。外來種的移除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其實正是針對動物「生命權」的剝奪,而這個層面仍存在一些討論和爭議。「生命權的討論,很多時候是來自於人類情感的轉移,我們會類比牠們有和我們相同的情感、感覺,覺得牠會跟我們一樣感受到痛苦。」中華鳥會李益鑫秘書長說明。
埃及聖䴉另一個生存優勢在於,相較其他鳥類擁有非常長的繁殖期。一般鳥類的繁殖季多在春夏交際,頂多經歷一個繁殖高峰;但目前的研究顯示,埃及聖䴉的繁殖期可從四月延續到九月,期間可以經歷二至三個繁殖高峰,若每次高峰皆有順利繁殖,族群增長速度相當驚人。
在紅樹林或延海邊的濕地,成群埃及聖䴉從天邊出現,整齊劃一地飛行、轉彎、降落,若是從未親眼看過大型鳥類的人,大概很難不被其震懾。然而,這群在臺灣環境生活地理所當然的鳥類,其實是令人頭疼的「外來入侵種」。
外來種亞洲水牛 (Bubalus bubalis) 的相關議題從去年底開始到現在都還沒吵完,但其實真相越辯越明,少數只能訴諸情感、進行情緒勒索者也只能重複一些沒有立論基礎的論調⋯⋯ 但不得不說這有時候很有用,畢竟群眾在不明就裡的時候最先相信的就是眼前的「牛牛好可憐喔」這樣的煽情話語。藉由這個機會再次的釐清一下水牛議題的脈絡吧!
訂戶登入就能搶先閱讀尚未公開的報導,也能查閱您的訂閱付款紀錄。
Your e-mail is required to ensure the proper functioning of the Website and its services and we make a commitment not to reveal it to third parties